浅谈培养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ky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中,有两个单元是说明文单元,我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爱学习记叙性的文章,而厌学说明性的文章;许多教师也认为,教学说明文总不如文学作品那么形象生动,学起来不免让人感到枯燥、乏味。
   怎么才能培养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呢?
  我认为要培养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首先得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我们教学的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重点在于培养说明性文字的读写听说能力,它是由第二册重点培养记叙性文字的读写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过渡而来的。况且,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的,说明也是常见、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说明文同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文学作品所无法替代的。可见,学好说明文,树立明确的目标,今后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让学生明白了说明文的实用性,自然就会有学习的兴趣了。
  其次,要学生对说明文的学习感兴趣,教师自己首先要感兴趣。很难想象如果教师自己对说明文趣味索然,那想要学生学得趣味盎然,这怎么可能呢?
  我觉得在教这两个单元前,教师自己最好先去找一些有意思的科普文来读,一则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二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三则可以将这些材料作为教学时的补充阅读来用,岂不妙哉?
  第三,我们还可以从课文本身入手,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叶老说过,说明文是“传授知识的文字”。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根据说明文具有知识性强和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期的特点,教师只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成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一定会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我在教学完《奇妙的克隆》一文后,就给了学生一节课的时间来辩论“是否赞成克隆人?”这个话题,课堂是学生真是各抒己见,场面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各有各的理由,当然了,对克隆这个科学术语我相信学生不会再陌生了。
  所以,如果我们教师能开动脑筋,多设计些与课文密切相关,又能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话题,那就会调动起学生空前的学习积极性。
  第四,如果能做到课内外结合,重视实物教学,那么必然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说明文的说明性强,即实用性强。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课内外生活结合起来,多让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事物,显示说明文学习的指导作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浓厚兴趣。又如学生学过《中国石拱桥》后,仔细观察自己所在地区的某一座桥的特点,摹仿课文介绍卢沟桥的写法,写一则200字左右的短文。多数学生兴趣很高。
  第五,我们在教学说明文时常常要探讨说明文的语言,所以恰到好处地借助于说明文的语言魅力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极为有用的。
  说明文的客观性很强,就是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和周密。教学中,教师只要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分寸,同样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再如,讲“石拱桥”特点时,“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其中关联词表示出“形式”到“质地”的主次与递进的关系,不仅形体美,而且耐用,这足以说明石拱桥的好处了。讲“赵州桥”的特点之二时“大拱桥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让学生画出三幅大拱上有小拱的不同位置和数量的三座桥,进行比较,体会出说明语言的真正魅力。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说明方法,引用古典神话典故,打比方,作比较等;让学生在写说明文中恰当运用一些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让学生在电化教学活动中参与;让学生自己质疑问难等等,着重培养学生客观准确的写实能力,就能进一步激发起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关键在于教师在备课是否也做教学的有心人,多多地动脑筋、想办法,我坚信,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我们的努力,学生一定会爱上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说明文的。
其他文献
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现实美,欣赏艺术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有效地提高其写作能力的基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提高审美能力有助于提高观察能力  注意观察,占有材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鲁迅曾说过:“对于任何事物,必要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所以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周围世界的事物现象,从中找出它们的异同,分析它的美丑,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
期刊
经常有学生问我:如何学好语文?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要我三言两语回答,我确实无从答起。  中小学,我的语文成绩较好,我觉得有几位老师对我的鼓励和影响很大。  我的启蒙老师,也就是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陈银菊是其中一位。记得陈老师与我同村的姨外婆有亲戚关系,我入学不久,陈老师经常造访姨外婆家,碰到我母亲,总要夸赞我一番,现在想来那也许是礼节上的奉承而已。但母亲是个憨厚的农村妇女,她把陈老师的话句句当真,
期刊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木兰诗》。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反思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学习《木兰诗》,要反复诵读,体会民歌明朗刚健的情味,在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基础上,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  综合以上特点,我给这一课的学习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古诗内容,领会古诗情致。  
期刊
古代诗词作品意境优美、形象鲜明、感情丰富,是我国古典文化艺术遗产中的精华。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充分的抒情性的特点,语言凝练而富音乐美。那么,初中生应该怎样进行快捷而轻松的诗歌赏析呢?  一、了解作者 调动激情  “诗言志”、“文以载道”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良传统,只有走进作者,揣摩作者写作时的真情实感,才能激活自己的思维,燃烧自己的情感,感悟文章的真谛。如学习《陋室铭》就要对刘禹锡有这
期刊
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主张采用“读、悟、赏、想、拓”五字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成就感,让他们愉快地畅游在古诗词的海洋中。  一、读  在朗读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如范读、跟读、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等,必要时配以音乐,营造出一唱三叹的诗意场景,学生都参与进来,力求形成书声朗朗的天地。但“读”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我们要营造愉快的读书氛围,多点鼓励学生,让他们乐于开口;其次是要求学生把握好诗
期刊
语文的想象美体现在许许多多文学作品中。古代的陶渊明想象出淳朴和谐的“桃花源”,表达他对安宁祥和、自由幸福的无限向往;周敦颐眼中的莲,被喻为花中君子,赋予了人的品性,以此昭示自己洁身自好的做人原则;曹操把自己比喻成大海,显示自己要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现代的刘成章把安塞腰鼓激越的鼓点、恢弘的气势想象成黄土高原人民顽强的生命力和勇敢的进取精神;宗璞将紫藤萝花想象成人的遭遇,体会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期刊
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可见,培养学生语感应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对语感教学也应有一个系统、全面、深刻的认识。  一、什么是语感?  我认为:语感就是人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语感的本质特征具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第一,感受的主体是人。第二,感受的直接客体或对象是语言文字。它既可以是口头语言,也可以是书面语言:既可是形式的,也可是内容的,更多的则既有形式的也有
期刊
针对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在此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与大家作个交流:   一、认识自主学习的意义,做学习的主人  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说,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把握好“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让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由弱变强,由小变大的增长和提高,教师的作用逐
期刊
我们的现代化教学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手段,尤其是对于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解决了学生学习困难。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但如果滥用,效果则会适得其反。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高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握好运用的尺度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
期刊
导入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或某个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有效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在语文课堂教学开讲的时候发挥导入艺术的功能,服务于教学,带来整堂课的教学成功呢?几年来,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总结了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现概述如下:  一、引用故事成语导入  1.故事导入中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