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初探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k81950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的世界就是教学的世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语言、教学方式都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要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数学修养和实践应用能力。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语言;教学方式;生活化;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3-01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3.113
  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挥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然而很多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只重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忽视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成为了单纯的解题高手,实际应用能力很差。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那么,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呢?
  一、教学内容不能脱离现实生活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囿于教材内容和教学时间的限制,把教材当成了教学的唯一,只让学生牢固背诵、掌握教材内容,学生只要单纯记住教师在教材中提炼出来的知识,能在考试中获取较高的分数,就算是成功的教学,这种把数学教学仅限于教材内容的教学,培养的学生只是解题能手,而缺乏在现实生活中的综合应用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忽视了对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例如,把三角形的高表述成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称为三角形这条边上的高。也就是说顶点和垂足之间的距离称为三角形的高。这些表述存在着差别,教材中没有加以比较,学生不容易区别把握,概念模糊,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体悟。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和生活实际脱节。
  二、语言教学生活化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尤其是在我们数学课程教学中,要让学生接受和理解抽象化的数学是很困难的。一个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其实里面蕴藏着很多生动而有趣的东西,教师如果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是不能胜任的。因此,教师的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例如,我在教学“图形的分类”时,说成是“找朋友”; 又如把教学“比大小”说成“排排队”;把教学“有趣的拼图”说成“小小设计师”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课题知识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
  三、 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开展生活化教学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资源,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地掌握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力求数学教学方式的生活化,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融于无痕的生活教育中,把学生引入生活中来,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能把知识技能在生活中加以创造性地应用,提升生活的意义。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教学方式生活化。
  (一)模拟生活实践学数学
  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兴趣,品尝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及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例如,教学“相遇问题”时,首先要创设情景,扫清思维的障碍,在课的开始,先选两名学生走一走,并提出问题:(1)两个人怎么走的?(2)出发前两个人分别在什么位置?(3)他们是同时出发吗?走的过程他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结果怎样?这样学生通过交流和思考了解了距离发生变化的原因及相遇、同时、相向相距的含义。直观的演示、巧妙的导入,激起了学生求学的欲望。
  (二)调查研究生活学数学
  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一节时,让学生走出教室广泛接触生活,调查研究,可以在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统计各种车辆的种类、数量,采用多种数据整理方法,表现方法,可以画正字法,分类收集法,可以用数字按时间顺序列表图,还可以画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并能用文字详细准确地对所做统计的过程进行说明,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及撰写科研论文奠定基础。
  四、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的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实践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亲身体验才会理解深刻,运用自如,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要加强课外实践。在教学中,适当选取一些与实际联系密切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答。例如,学生在旅游中碰到租船,25人去租船,小船做10人,每条租金20元,大船做13人,每条租金25元,怎样租船比较合理?再如两家旅行社的优惠方式不同,应选择哪一家旅行社省钱?学生对解答这样的问题热情高涨。在教学“如何测量旗杆的高度”时,学生总结出了多种方法,如利用卷尺、目测、三角函数的求值等,为了进一步说明各种方法的可行性,即优缺点,我带着学生亲自去实践,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教得轻松,学得主动,就要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就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幽然,李燕.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之思考[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9):75-77.
  [2] 祁國秀.生活与数学息息相通——浅谈“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小学),2011(7):84-85.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逐渐对简单按年龄划分的行政班级授课制度提出了质疑。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习科目,同一班级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学习情感、学习成果等存在较大差异,如果教师不强调学生个体差异,一味地按教学进度、统一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则难以均衡学困生与优秀生之间的发展需要。分层教学是利用某一综合性标准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将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与
尽管高中语文粤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5个必修模块中,小说教学仅有两个单元,但是按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和全国高考大纲的要求,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的角度来看,小说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小说阅读教学方式决不能沿袭传统教学方式,要大胆探索新的模式。笔者在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结合学校提出的G20高效教学模式(教师精讲和学生精练各20分钟),主要探索了以下几种高
孙叔平先生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其所著《中国哲学史稿》在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正在起步、中国学术刚刚复苏之时,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分上下卷出版后,在当时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今天,各学科都必须进行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单一,课堂缺乏生气,教师需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08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
针对现有海绵城市透水沥青路面测厚中开挖式方法效率低、可靠性差,传统地质雷达方法多局限单层测厚、多层测厚精度低等问题,开展了基于高频地质雷达的海绵城市透水沥青路面多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二门上有一副著名的门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上联“纳于大麓”来自《尚书·舜典》,下联“藏之名山”则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之手。他在《太史公自序》文末提到“序略,以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在《报任安书》中提及《史记》时说“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这两处
所谓“互文性”,是指任何一个单独的文本都是不自足的,任何文本都是一种互文,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与转化,它的意义在与其他文本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著名的叙事学家杰拉尔德·普林斯对互文性下了一个较为清楚易懂的定义:一个确定的文本与它所引用、改写、吸收、扩展、或在总体上加以改造的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并且依据这种关系才可能理解这个文本。互文性教学就是建立在此基础上,师生对文学文本阅读、意义阐释、
身份研究是从宏观层面上对人的整体把握,角色研究则是从微观层面上对人的具体描述。身份与角色相统一的理论假设为社会治理的分析提供了新框架。以身份与角色为主线,从中西方
摘 要:班级是学校最小的组织单位。作为班主任,我们不仅要完成教学的管理与知识的传授,还要在班级里培植班魂,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积极性和目的性。班魂的培植与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在一些课内外的活动中,或是在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时,教师都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来培植班魂,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班魂;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石仓契约指的是近年来在浙江省南部松阳县石仓地区发现的8000余件土地契约、税票和数百种文书,时间范围主要为清代雍正元年(1723)至新中国成立(1949)前。石仓契约内容十分丰富,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