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chao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基层的实施者。要管理好一个班级,班主任工作正如孙子所言“阴阳燮变,机在其中”。在充满奥妙的班主任工作中,只有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巧施策略,班主任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关键词】创新思维班级管理获取信息民主和谐
  
  班主任是学校机体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实现成长的社会化的重要基地,而班级管理是一项繁杂而又妙趣横生的工作,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班主任要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用创新思维和新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一、利用智力激励法,发挥全体学生的潜力,出谋献策
  现代教育提倡量化管理,而这样的量化管理传统上是教师制定,学生是被管理者,学生只有一条一条去对照执行。一旦某一环节有所松懈,学生就会乱作一团,且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班主任培养的是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处处事事要别人来管的人。智力激励法是美国人奥斯本发明的,它是以专题讨论会的形式,通过发散性思维进行信息催化,激发大量的创新设想,形成综合创造力的一种集体创造方法。利用智力激励法,要求班里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讨论。先组织有代表性的学生集中讨论,每次最多6个学生,每个学生在5分钟内提出三个设想和建议,然后将建议分类整理,有针对性的将这些分类形成班级制度,包括奖励与处罚条例,由于这些建议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发挥了集体的力量,最后确定下来,全班同学必须按条例执行,该奖的奖,该罚的罚,学生心服口服。这就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同时也给学生树立我能做,我能行的思想,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管理中来,使每个学生都有为班级做贡献的机会,从而产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利用这样的创新思想管理班级,使班风面貌焕然一新,班级管理逐步走上科学化的道路。
  二、多方获取信息,促进师生沟通
  任何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信息的获取,班级管理工作也一样。班主任只有掌握学生的多方面信息,才能对班级实施有效管理。传统上班主任为了了解学生的更多情况往往派自己所谓最信任的学生去“卧底”,以为这样就可以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结果适得其反。其实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如谈心、观察、听取同学和科任老师意见等。但这样得到的信息不多、不全面,有时也不够真实。对于性格内向,羞于言谈,交往能力弱的学生,老师采用上述方法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的品行、学习状态、待人接物、家庭生活等。针对青少年对网络的爱好,班主任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与不见面的老师交流,对学生而言,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情感的宣泄空间,把自己的烦恼或困惑,不敢面对老师说的话都可通过给老师发电子邮件向教师倾诉,老师在回复中给予鼓励,这样学生都愿意与老师说心里话,心和老师贴得更近。有时老师的一句话,就能让学生感动。如我班有位班干,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能力,都很优秀,但是到了初二班干部选举时落选了。班主任对这件事也感到较意外,如果直接找这位同学谈心,会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议论就更多。指责其他同学不讲“正气”,更会引起多数同学反感,于是班主任就分别给每一位同学递上一张小纸条,内容是:老师给你发邮件,请你收看。开始都不谈及此事,只与学生谈学习、谈生活、谈内心感受。几次交流,学生对老师能敞开心扉了,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取得学生信任后,我不失时机地教育他们如何去关心别人,尊重他人。而对于落选的这位同学来讲,通过这样不见面的对话,避免了尴尬的场面,使这位学生从内心感到老师对他的理解和关心,愿意与老师说心里话。虽然老师每天给他的回信只是一句充满关爱的鼓励,希望他不灰心,一如既往、大大方方,该积极干照样积极干,但这样一来,原来对他有意见的学生反而同情他,与他的关系变得融洽,在第三次选举班干时,全班一致推举他,使他非常感动。
  当然要真正发挥手写周记和电子周记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他们愿意对老师说心里话,希望得到老师的指点和关心。二是批评语要因人而异,客观地评价学生,切忌讥讽,要让学生乐于接受,使学生有所启迪。三是要积极对待学生在周记中提出的建议、要求和想法,不能漠然处之。班主任要尽量给学生一个说法,让事情落到实处。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到自己的人格被尊重,自己的意见被重视,也能增强学生民主管理班级的主人翁意识和学生积极进取的自信心。
  三、引进竞争机制,重视人的因素,发挥人的主动精神
  班级管理的好坏,班干部的素质相当重要。为了提高班干部素质,引进竞争机制,让人人都有机会当班干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在班级进行竞争上岗的演讲,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竞争得来的职位,学生会非常珍惜各尽其责。
  学生干部是老师的助手,应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使之成为有开创精神的人才,而不是一离开老师就手忙脚乱。此外要明确班干部的分工,大胆放手,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我校举行校运动会,我班由体育委员组织一个校运会筹备会,由班委和积极分子组成,本来取胜的希望不大,要做到战略取胜,关键在于知己知彼,寻找和建立自己的相对优势,落实到参赛项目、人数,人人都参与,同学们热情高涨,班干部以身作则,积极起好带头作用。大家齐心合力,结果大获全胜,运动会取得年级第一名,还获文明奖。运动会使学生看到希望,有了信心,认识到:没有做不到的事,团结就是力量。
  四、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促进班风建设
  1.以教育创新理念看待后进生。提起后进生,每个老师都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出几个耳熟能详的学生名字,然后从各个侧面剖析其在课堂上的种种行为和表现,以及给老师留下的“深刻”印象。老师们都有同样的感受,真想把那些影响班级纪律和班级教学质量的“害群之马”清除干净。可认真思考一下,后进生问题还是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途径,从产生后进生的根源入手,以创新的理念指导,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优秀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先锋猛将。而后进生同样也是一笔珍贵的教学资源。先进与后进,本来是一对矛盾。就是同一个班级,同样的老师教育下,学生之间在纪律和学习效果也存在差异是很正常的,那么怎样正确对待这些后进生呢?可以采用创造性思维一天一设想的方法激励后进生。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创新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素质。给后进生讲爱迪生的故事让他消除自卑感,树立信心。用创造性思维一天一设想,专设想自己的长处,极大调动了后进生的积极性。
  2.以教育创新理念转化后进生。教师要树立创新教育理念,科学认识和了解后进生,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使后进生深刻体会到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发自内心关怀与爱护。后进生转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长期的、艰辛的、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动态发展过程,不会一蹴而就。教师要及时总结后进生转化的阶段性成果,理性引导并激励后进生的进步与提高,由于他们的闪光点被发现,且能发挥出来,自信心就逐步建立起来,就有了积极性,知道爱护班集体。实践证明,利用创造性思维进行班级管理,不但能使我们的管理水平迈向科学化的道路,而且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使班级建设越来越好。
其他文献
凯洛夫说:“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岳阳楼记》是古今广为流传的名篇,利用这篇文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很有意义。因为这篇文章美的蕴含量很大,是一篇美育的典范文章。现将美育的具体操作和文章美的表现分述如下。  1.教师简介作者,学生体会其人格美  作者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是庆历年间北宋政治改良运动的领袖。
2008年是江苏新高考的第一年,今年的江苏高考政治试卷(下称“江苏卷”)背景材料熟悉、设问不偏不怪,试卷内容、试题类型、难易度比例与教育部颁发的考试大纲及江苏省考试说明的规定相吻合,实现了新老教材和新老高考的平稳过渡。当然,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江苏卷无论在知识构成、题型以及命题立意上都有明显变化,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新课程理念,反映政治学科新课程标准,做到了考试说明要求的“紧密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思想政治课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只有使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的各个环节得以优化,探索一种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为目标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适应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一、选准教学目标是优化课堂结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过程的路标和教学检测的标准
在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只有教师在教学中具有深厚的情感,并且恰当地体现相应的情感,才能强有力地吸引学生,积极有效地影响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如能有效地调动情感功能,就能唤起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从而构建和学生愉悦对话的平台,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所以,教师的情感在追求教学的有效性的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直接的作用。进行情感教学,教师应注意如下三点: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的具体的艺术的展现,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康有为的《大同书》、孙中山的“天下为公”都是对这种理想社会模式的典型概括,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是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此外还有许多墨客骚人将自己对美好社会的憧憬流于笔端,化为诗篇,从不同层面和角度,表达了对社会和谐的向往和追求。  在悲欢离合中向往亲人
【教学细节】  不久前,听了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湘教版必修Ⅰ第一章第三节)的一节课,老师在“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部分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  (一段录像:一个注满了水的水池,排水,形成水漩涡。)  师:这是老师前几天做的一个试验,在一个注满了水的水池中排水,大家看,水动起来了,转起来了,形成了一个漩涡!再看看,它怎么转?  生:逆时针!  师:水池中排水,为什么会形成漩涡呢?漩涡的旋转有没有
著名教育家艾伦·德瓦艾特曾说:“教育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要使学生聪明,一个是使学生做有道德的人。”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现就班主任如何做好育人工作谈三点体会。  一、当好“心理医生”,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这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做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
激励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很重要,它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价值和潜能,增强信心和勇气,激起学习的热情。下面,笔者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励学生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就是通过一篇篇情文并茂的例文,引导学生去感受艺术形象,体验情感,明白道理的。在语文教学中,只有依据教材,结合实际,努力地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与作者、教师发生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动机
不少学生就谈写色变,畏之如虎。如何让学生从畏惧写作到喜爱写作,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是关键。培养学生写作兴趣途径不少,而激发学生写作动机,提高学生感悟能力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重要途径。    一、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机是激励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在影响学生学习的诸多因素中起着重要作用。学生的写作动机与写作兴趣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写作的动机是多方面的,对知识价值和自身写作能
我国古代《礼记·乐记》中说:“节奏,谓或作或正,作则奏之,止则节之。”节奏即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课堂节奏指课堂教学过程松紧、快慢变化的规律。和谐的课堂教学节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所以,如何把握历史课堂节奏,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效率,对历史教师是至关重要的。课堂节奏的把握,关键在于教学环节和教学语言的把握。  一、教学环节要张弛适度  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