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认为要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必须通过训练来完成。所谓训练,应是既训又练,训是点拨引导,练是练习实践;训起指导作用,练是实际操作。语文复习要训要练,有训有练,训练结合。并在初中语文毕业复习中总结出“抓点、理线、顾面、得体、激趣”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复习;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1-0063-01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即使是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内容,也可以说内容广泛,涵盖面较大。《全日制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学科课程标准(试用)》指出:“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传授语文知识,并根据学科自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等教育。”这就表明,我们的语文教学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思想品德、审美情趣、方法习惯等多种因素。其中,核心任务是培养语文能力。自然,初中语文毕业复习也应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中心任务,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深造打好基础。
不过,在教学过程中,传授语文知识是必需的。谁都明白,一点语文知识也没有,就不会有较高的语文能力。但是,有了较多的语文知识并不等于有了较强的语文能力,因为从知识到能力有一个逐步转化的过程。初中语文毕业考试当然也以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为重点,这在近几年各地的语文试题中表现明显。
语文能力——首先是运用语言的能力,不是凭先生“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练”出来的。要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必须通过训练来完成。这里要特别强调训练:“训练”不仅仅是练习、作业或题海。所谓训练,应是既训又练,训是点拨引导,练是练习实践;训起指导作用,练是实际操作。语文复习,要训要练,有训有练,训练结合。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初中语文毕业复习中,采取“抓点、理线、顾面、得体、激趣”的训练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抓点
所谓“点”,就是知识点、考点,也可以深入一层,那就是重点、难点。知识点在语文教学中是很明确的,但又是难以把握的。明确,是指教语文、学语文的人都能说得清楚知识点,大如基础知识、阅读、作文,小至拼音、文字、词语、句子、修辞、逻辑、标点、积累运用等方面,甚至听、说、读、写几项语文能力。难以把握是指语文的知识点的掌握要求的层次性不强,即深度、高度不易拿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语文教学中,每一个知识点涉及的具体内容多而广,重点难点散而小,学生初次涉猎其中,真有些难以适从。在复习中,要以课程标准的规定为依据,给各个知识点定出适当的标准。比如拼音,主要掌握几个规则的实际应用及教材中涉及的生难字的读音。学生心中有数,掌握起来也比较容易。
二、理线
所谓“线”,就是线索,包括语文复习的步骤和语文试卷的一般结构,二者紧密联系。语文复习步骤可以说已有一个惯例,即常说的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三大板块,而试卷的结构也有所谓的基础知识、阅读、作文三大部分。具体到每一板块和部分又有小一级的线索。一般地说,语文复习都遵循此框架,教师复习也应依据这个线索,理清这个线索。明白两者的关系,老师能更好地分析一张试卷的难易程度、考点分布,有利于教师自拟试卷和预测试题的变化规律。学生如果明白两者的关系,对学生的平时练习、分析试卷重难点和解答试卷将大有益处,甚至也能像教师那样自拟试卷、预测试题的变化规律。在每年临考前十多天,我都会让学生自拟一份试卷,有的试卷真还拟得像模像样、有板有眼。
三、顾面
顾面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知识点的训练要全面,所有涉及到的考点都应训练到,不能有所遗漏,特别是学生认为难做的考能力的知识点。二是一个知识点的各种考法要全面训练,也就是题型尽量扩展、多样化。就说字吧,对一个字的掌握运用是多方面的:这个字读什么、什么结构、什么部首、什么意义、运用的造字法是什么、怎么组词、词又怎么造句、是否多音多义、在田字格或米字格中怎么摆放等等,都是值得注意的。三是对训练的学生做到照顾全体,兼及个别。对所有学生或大部分学生来说都困难的考点或题型,要尽量多练。只对个别学生有困难的,就个别辅导。因为我们是基础教育,是义务教育,不能摒弃弱差,应让每个学生通过复习,能有所获,达到合格,顺利毕业。
四、得体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应掌握的知识体系有一个轮廓性的把握,能力层次得到提升。首先是要让学生总体把握所学知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有很多知识在高一个层次上看才能识其“真面目”,才能从总体上、本质上掌握。其次是在训练上要得当,不搞题海战、麻雀战,不猜题押宝,应该精训精练,注重练习效果。再次是要让学生自我总结、检测,以及自拟试卷,当一回命题人,从根本上认识语文。最后是互相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五、激趣
首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同样,学语文而缺乏兴趣是学不好的。作为语文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的一切非智力因素。如一个学生一向作文只能干巴巴地写一、二百字,这次他突然写出了一篇六、七百字的作文,内容、结构、语言虽不算好,但如果老师对他这一“长篇大作”加以鼓励,并表现出由衷的喜爱。那么,下次他一定会想做得更好。语文教师一定要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其次,语文应贯穿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于留心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在,应该让学生随时把“处处”都变成学习语文的课堂。这是信息语文的一个法宝。虽然临近毕业,时日有限,一时不能养成习惯,但应想到学生今后还有更长的人生之路,还有更多的学习语文的机会,我们怎能只顾眼前呢?当然,我们更应注重平时的习惯养成。我经常给学生抄古诗词精品、读优秀文章、介绍读古今中外的名著经典,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复习是一个巩固升华的过程。教师的训是主导,学生的练是主体。在复习过程中,要抓住知识点(也就抓住了重点、考点)、理清知识线;顾及全体全面、掌握知识体系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教师应认识到复习的目的是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养成习惯,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复习;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1-0063-01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即使是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内容,也可以说内容广泛,涵盖面较大。《全日制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学科课程标准(试用)》指出:“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传授语文知识,并根据学科自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等教育。”这就表明,我们的语文教学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思想品德、审美情趣、方法习惯等多种因素。其中,核心任务是培养语文能力。自然,初中语文毕业复习也应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中心任务,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深造打好基础。
不过,在教学过程中,传授语文知识是必需的。谁都明白,一点语文知识也没有,就不会有较高的语文能力。但是,有了较多的语文知识并不等于有了较强的语文能力,因为从知识到能力有一个逐步转化的过程。初中语文毕业考试当然也以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为重点,这在近几年各地的语文试题中表现明显。
语文能力——首先是运用语言的能力,不是凭先生“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练”出来的。要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必须通过训练来完成。这里要特别强调训练:“训练”不仅仅是练习、作业或题海。所谓训练,应是既训又练,训是点拨引导,练是练习实践;训起指导作用,练是实际操作。语文复习,要训要练,有训有练,训练结合。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初中语文毕业复习中,采取“抓点、理线、顾面、得体、激趣”的训练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抓点
所谓“点”,就是知识点、考点,也可以深入一层,那就是重点、难点。知识点在语文教学中是很明确的,但又是难以把握的。明确,是指教语文、学语文的人都能说得清楚知识点,大如基础知识、阅读、作文,小至拼音、文字、词语、句子、修辞、逻辑、标点、积累运用等方面,甚至听、说、读、写几项语文能力。难以把握是指语文的知识点的掌握要求的层次性不强,即深度、高度不易拿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语文教学中,每一个知识点涉及的具体内容多而广,重点难点散而小,学生初次涉猎其中,真有些难以适从。在复习中,要以课程标准的规定为依据,给各个知识点定出适当的标准。比如拼音,主要掌握几个规则的实际应用及教材中涉及的生难字的读音。学生心中有数,掌握起来也比较容易。
二、理线
所谓“线”,就是线索,包括语文复习的步骤和语文试卷的一般结构,二者紧密联系。语文复习步骤可以说已有一个惯例,即常说的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三大板块,而试卷的结构也有所谓的基础知识、阅读、作文三大部分。具体到每一板块和部分又有小一级的线索。一般地说,语文复习都遵循此框架,教师复习也应依据这个线索,理清这个线索。明白两者的关系,老师能更好地分析一张试卷的难易程度、考点分布,有利于教师自拟试卷和预测试题的变化规律。学生如果明白两者的关系,对学生的平时练习、分析试卷重难点和解答试卷将大有益处,甚至也能像教师那样自拟试卷、预测试题的变化规律。在每年临考前十多天,我都会让学生自拟一份试卷,有的试卷真还拟得像模像样、有板有眼。
三、顾面
顾面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知识点的训练要全面,所有涉及到的考点都应训练到,不能有所遗漏,特别是学生认为难做的考能力的知识点。二是一个知识点的各种考法要全面训练,也就是题型尽量扩展、多样化。就说字吧,对一个字的掌握运用是多方面的:这个字读什么、什么结构、什么部首、什么意义、运用的造字法是什么、怎么组词、词又怎么造句、是否多音多义、在田字格或米字格中怎么摆放等等,都是值得注意的。三是对训练的学生做到照顾全体,兼及个别。对所有学生或大部分学生来说都困难的考点或题型,要尽量多练。只对个别学生有困难的,就个别辅导。因为我们是基础教育,是义务教育,不能摒弃弱差,应让每个学生通过复习,能有所获,达到合格,顺利毕业。
四、得体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应掌握的知识体系有一个轮廓性的把握,能力层次得到提升。首先是要让学生总体把握所学知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有很多知识在高一个层次上看才能识其“真面目”,才能从总体上、本质上掌握。其次是在训练上要得当,不搞题海战、麻雀战,不猜题押宝,应该精训精练,注重练习效果。再次是要让学生自我总结、检测,以及自拟试卷,当一回命题人,从根本上认识语文。最后是互相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五、激趣
首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同样,学语文而缺乏兴趣是学不好的。作为语文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的一切非智力因素。如一个学生一向作文只能干巴巴地写一、二百字,这次他突然写出了一篇六、七百字的作文,内容、结构、语言虽不算好,但如果老师对他这一“长篇大作”加以鼓励,并表现出由衷的喜爱。那么,下次他一定会想做得更好。语文教师一定要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其次,语文应贯穿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于留心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在,应该让学生随时把“处处”都变成学习语文的课堂。这是信息语文的一个法宝。虽然临近毕业,时日有限,一时不能养成习惯,但应想到学生今后还有更长的人生之路,还有更多的学习语文的机会,我们怎能只顾眼前呢?当然,我们更应注重平时的习惯养成。我经常给学生抄古诗词精品、读优秀文章、介绍读古今中外的名著经典,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复习是一个巩固升华的过程。教师的训是主导,学生的练是主体。在复习过程中,要抓住知识点(也就抓住了重点、考点)、理清知识线;顾及全体全面、掌握知识体系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教师应认识到复习的目的是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养成习惯,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