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能力培养的价值与策略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2814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开展效果,与学生对语文知识整体掌握的质量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对个性化阅读能力培养的价值取向进行探讨,并通过列举一系列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旨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同时体现个性化阅读能力培养的价值。
  【关键词】语文;个性化阅读能力;价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采用独具一格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在课堂教學中往往得不到重视。基于此,加强语文个性化阅读能力培养,是一个既能促进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又能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并获得独特审美体验,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不错选择。
  一、个性化阅读能力培养的价值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断探索阅读能力培养方案,提出个性化阅读教学理念。那么个性化阅读能力培养的价值取向到底是什么?在对以往相关论文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其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
  在基础教育阶段,提高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一直追求的目标。那么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到底是什么?有学者认为: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强调“自主”二字。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求知、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因此,在语文个性化阅读训练中,光靠教师在课堂上单纯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讲解给学生听,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难以达到教学预期效果。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选定阅读任务、自主取舍阅读对象、合作解决阅读中难题的方法,是让学生进一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激发思考,加深对文章的关注与印象的关键。
  在学习文言文阅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组内协作疏通文意。然后,各组将本小组内难以理解的词句,与其他小组交流解决。在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文章内容、写作方法提出疑问。例如,在学习《爱莲说》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作者为什么爱莲?作者借莲花想表达自己怎样的品质?文章既是写莲,为什么又要写菊和牡丹”等一系列问题,然后组织学生积极讨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便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自然而然地拉近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阅读鉴赏能力得以提升
  学生有了对美的鉴赏能力,才能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在个性化阅读能力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使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陶冶学生的性情,提升其审美境界,完善自我人格。教师如果在阅读训练中单纯地给学生说一说文章的结构层次,说一说一些优美的词语适用于哪些语境之中,或者说一说一些特殊句式的运用,从这些方面展开阅读训练活动,学生很可能对文章的理解千篇一律,根本不会有自己的理解,更别说有独特的审美体验。有学者认为,只有充分重视且尊重学生审美心理的的个性化,为他们提供一个广阔的审美想象空间,让他们陶醉在自己所感悟到的、所创造的美的世界里,才能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在阅读训练过程中,必须要引导学生多读,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富有个性化色彩地解读。
  在学习朱自清《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时,可以引导学生置身于教师创设的特定情景中,通过对文章中优美词句的反复朗读,与作者、文本之间建立起一种密切的联系,感受文章中“月光如流水”“荷香缕缕”“水乳交融”如痴如醉的美景,以及体会作者身处良辰美景中无法排除的“淡淡哀愁”。并允许学生在创设的审美空间中自由发表自己的切身感受。此外,鼓励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赏析,分析词语用得精妙之处,以及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三)陶冶情操获得思想启迪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感情色彩,才能够准确理解作者文章中的态度和情感,才能够在与作者、文本、教师对话的过程中丰富读者的情感世界,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例如,在学习周敦颐《爱莲说》这篇课文时,感悟周敦颐的人格魅力,做一个洁身自好、品德高尚的人。在学习刘禹锡《陋室铭》这篇课文时,激发学生对高雅志趣的追求以及面对挫折的乐观不屈精神。在学习朱自清《背影》时,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个性化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众所皆知,语文对于各阶段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而语文阅读这一部分在语文学科中占据半壁江山,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感情世界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但是,有学者认为:当前我国语文阅读教学基本上都属于一种静态式的教学。所谓静态教学是指,只看重客观表面的写作结构、特点和中心思想,对于阅读鉴赏的教学也只是一些表面的解答,没有深入的思想交流,只保持一个对文章表面的理解和分析。这种程序化的阅读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陶冶情操,丰富他们的感情,还会使他们对阅读失去兴趣、厌烦,产生逆反心理。因此,一个合理的、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教师制定出一个合理有效的策略,学生才能够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一)树立“少教多学”理念
  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然而受到教学模式的限制,许多教师将阅读教学当作写作能力提升的一种手段,使得语文阅读教学的独立性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凸显出来。在很多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阅读教学的重点还是落在教师的教上,学生完全遵循教师的思路走,缺乏独自思考的过程、独立阅读的时间,导致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这样程序化教学模式下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语言的积淀,语文素养薄弱,对课文的理解很难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教师教代替学生学的传统阅读观念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将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建立“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同时,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开放式的阅读环境,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如在讲解《世上没有傻问题》这篇思想丰富的散文化的议论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发问: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傻问题?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从课文中找出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的论据进行辩论,最后引导学生推出一个结论。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享受阅读学习的乐趣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自主性阅读的好习惯。
  (二)创设求异教学情境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學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者地位,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每个教师的职责所在。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内容,选择具体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看待问题,用不同的方式或途径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例如《锦瑟》教学实录中,在对《锦瑟》这首七言律诗主题含义进行讲解时,教师并不直接将《锦瑟》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学生,而是通过一系列富有层次性的提问,引导学生逐步表达自己的见解。师:作者回忆的是自己的“华年”,他的“惘然”之情,你们明白了吗?当同学们认同这一观点后,教师又接连发问。师:有人考证,说“锦瑟”是一个姑娘的名字,李商隐很喜欢她,但是两人后来没成,所以这首诗是表达爱情主题的。又有人说这种解释不对,“锦瑟”是一种乐器的名字,是李商隐的妻子王氏最喜欢弹奏的。这首诗是表达怀念,追悼亡妻的。又有人说,《锦瑟》这首诗是一首政治诗,所表达的是诗人自己一生不得志的怅然之情。还有人说,这首诗不能用具体的内容概括,它所包含的内容很多,既有对自己爱人的思念,也有政治上不得志的怅然若失,可能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不能把它定为某个具体的意思。所以,你们希望是哪一个?我们如何去认识呢? 教师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诸多考证结果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有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解读《锦瑟》的深意。
  (三)传授多种阅读技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掌握阅读技巧,使其体验文章的情感、体验自我、体验生活,要把情感体验融入阅读中去。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自我修养以及语文素养才会有所提高。如何将情感体验融入进阅读中去?这是一直以来困扰教师的难题。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要引导学生“读”,要让学生融入课文,置身其中,适当采用各种“读”的方式,如朗读、通读、精读、品读等等。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通读”的方法,感知课文,把握重点,使课文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精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读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品读”,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在品味的过程中去想象、去感悟、去欣赏。只有在阅读的过程中细细品味,这样读者才会自然而然地拉近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如在学习《秋天的怀念》这篇散文时,要让学生注意到这篇课文情感的丰富性和层次性。所以,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深沉热烈的情感。然后,引导学生精读文章中“我”与母亲的对话,课文中第一段与第三段两次写到“我”与母亲的对话。第一段对话中,“我”的情绪极端痛苦、绝望、暴躁,母亲则是强忍悲痛、好语相慰;第二段对话中,母亲是喜出望外、激动难耐,以至于“絮絮叨叨”,“我”则是勉强应付。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两段对话的细读,体会作者和母亲的情感。当然要与作者达到心灵上的共鸣,当然少不了细细品味文中一些蕴含深情的字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深沉含蓄的情感。如“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中“一直”一词蕴含的作者悔恨心情。又如“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的诀别”中“绝”和“竟”二字,作者所体现出的追悔莫及、肝肠寸断的情感。
  综上所述,加强阅读能力培养,采取个性化阅读的方式,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做到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中让阅读教学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沈红,王毅.阅读与悦读—谈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3(12).
  [3]丛树娟.审美性阅读教学探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5.
  [4]吴振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才智,2015(1).
  [5]刘磊.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
  作者简介:熊雅丽,女,1994年生,湖南省常德市人,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语文学科教学研究。
  (编辑:郭恒)
其他文献
摘要:声乐文学在声乐艺术的创作以及综合文化表现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中国声乐艺术发展历史上,作为声乐文学的特定载体的诗歌(歌曲、剧本或脚本),历来是我国声乐艺术的最基本、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歌曲、歌剧作品中各类艺术成分参与整体综合艺术创造的原点与起点。  关键词:声乐文学 文化 内涵  一、中国声乐艺术的文化精神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无论是以口头流传方式而存在还是以文字记载方式而
【摘要】本文对童话教学的含义进行了一定的阐述,接着分析了童话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的意义,并且论述了小学童话教学的问题所在,最后就提高童话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展开了详细的说明,以期童话教学突破困境,使得学生相关能力的发展获得保障。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意义;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领域须与当今时代保持协调的发展,才能为
【摘要】“知人论世”作为文学批评与鉴赏的重要方法和原则,由于其实践的有效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本文从初中语文古诗教学入手,就如何立足文本自身、巧妙设置情境、把握教学时机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认为只有把“知人论世”与作品本体研究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其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知人论世;初中语文;古诗教学;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整本书阅读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学主张,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通过指导学生对整本书进行阅读,可以极大程度培育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指导学生掌握多元化的阅读方法,最终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发展提供重要支持。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已经成了一个必不可少的措施,同时教师也在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和指导方面加大了改革力度。本
摘要: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是指高等院校学生在短时间内骤然发生的、危及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个体或群体性行为。突发事件不仅发生突然,处理不当往往还伴有灾难性的过程和后果。据不完全统计,学生私自离校出走事件在学校突发事件中占有很大比例,会直接给学生群体的和谐安定带来影响,给学生个体及其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本文将结合具体事例谈谈面对学生突发私自离校问题时,高校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突发离校 危机处
摘要:华夏古文明常被称作“礼乐文明”,在这个范式下,华夏民族有效、迅速并自愿地将行为规范和文明开化推向整个族群,将精神世界的追求潜移默化地融入日常生活,从而形成华夏民族注重实用,注重世俗,融精神探索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传统。这些传统礼仪在当代通过仪式所变现出来的审美意蕴,是当代人所关心的重点,以一种欣赏艺术作品,乃至行为艺术的方式来看待传统礼仪,从传统仪式的形式感中挖掘更深层次的文化与审美价值。  
摘要: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一般通过诵读、赏析、探究、拓展等环节进行美育渗透。初一语文诗词教学是初中生诗词学习的出发点,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诗词学习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一语文 诗词教学 美育策略  古诗词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它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哲理之美等方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品味诗歌之美。下面笔者从诗词教学的一般环节入手,结合具体的诗词篇目来探讨初一
该系统可变开闭比的实时控制是以微型单板计算机为主体的直接数字闭环分时控制系统(DD—C).它控制位移量变化而后经系统转换成对应的开闭比的变化而实现的.本文侧重介绍了其
【摘要】论述文写作是高考作文常考的一种文体,在新课程和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其深刻性和思辨性显得更为重要。当前学生的论述文写作存在诸多问题,最常见的是论述的表面化和平面化,而论述文论述的深刻性往往又是高考作文获得高分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如何在作文教学中突出论述文写作、强化论述的深刻性就显得十分重要。如何让论述文写作走向深刻?本文提供通过探究实践初步摸索出的几种方式和手段。  【关键词】论述文;写作;
就简单记叙文的篇章结构建立模型,是为了让习作起步的学生更形象地感知简单记叙文的大致模样,从而能“依样画葫芦”,使习作中心明确集中、各部分内容间逻辑关系合理明晰、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