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代中小学心理育人之认识

来源 :中小学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L1111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心理育人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积极引导中小学生心理,传授心理知识和技能,缓解心理困惑,提升心理品质,开发心理潜能,促进人格健全,以实现培育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目标的教育活动。
  从“心理”的角度谈育人,有一系列独特的内涵。就育人的目标而言,心理育人旨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育人的内容而言,心理育人不仅要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更要培养学生乐观、坚毅、进取等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积极心理品质;就育人的方法而言,心理育人主要采取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帮扶等手段加以实施;就育人的主体而言,心理育人责任人并不局限于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更涉及中小学各科任课教师、各年级班主任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者,体现全员参与精神;就育人的客体而言,心理育人不仅关注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亚健康的那些学生,而且面向全体中小学生,着眼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综观之,中小学心理育人是“心理”与“育人”的结合,通过心理层面达成育人目的,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更好认识新时代中小学心理育人,应从以下方面着力:
  第一,凸显培育时代新人的价值取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重大战略任务。对于时代新人的培养,既包括爱国主义信念的根植,也包括思想品德修养的加强,还包括努力奋斗精神的树立,以及新时代背景下的伟大抗疫精神和英烈精神的弘扬。在理想信念的塑造、道德人格的培养、积极行为的激励等方面都是以学生心理健康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将上述培育过程落实于心理层面,凸显其天然优势。这也使得心理育人与时代新人的培养更为契合。
  第二,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新时代中小学心理育人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在该理论的指导下,中小学心理育人实践在做好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更需要着眼于学生的积极、全面的发展,以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作为深入开展心理育人工作的切入点,注重对学生认知、情感、意志、行为、能力、人格等全方位的引导与塑造,从心理层面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关注对學生价值观的引领。从心理学的角度,价值观是个体个性倾向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个体对社会的理解,并影响个体的社会行为。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青年人阅历不广,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难免给他们带来局限性。”因此,中小学心理育人应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突出对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在坚持尊重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扬善抑恶,帮助学生应对价值取向上的困惑与迷茫。
  第四,与道德育人有机结合。长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于1998年颁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而2017年颁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内容之一。此外,道德发展本身也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可见,新时代中小学心理育人实践要从心理层面向道德层面拓展,既关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健康心理的养成,也关注该群体在思想和道德层面遇到的困惑,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学会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终使“心育”和“德育”相互浸润、有机结合。
其他文献
[摘要]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劳动教育密切相关,在课堂中实现劳动教育渗透,关系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想观的树立与确定。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根据课程性质,探寻劳动价值;再现劳动情景,激发学生思考;组织实践活动,体验劳动乐趣;促进家校联合,培养劳动习惯。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渗透策略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劳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帮助学生塑造良好劳动理念、走向美丽人生的重
[摘要] 心理健康的关键或核心是情绪的健康,儿童的情绪、情感对其人格的健全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学困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本文通过案例呈现,探究学生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提出情绪管理策略,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  [关键词] 情绪管理;案例诊断;辅导策略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
[摘要] 朱小蔓教授提出班集體建设在本质上不仅是一种知识能力的建构过程,还是一种情感建构的过程。本文追寻朱小蔓教授的情感教育之路,从关注学生情感、建设情感性班级文化、开展情感性体验活动等方面出发,结合笔者带班的情感教育实践经历,探讨如何积极地建设一个具有丰富情感的、有情有义的班集体。  [关键词] 情感教育;班级文化;体验活动;班集体建设  一、关注情感,师生有情  朱小蔓教授说过:“情感教育是指
[摘要] 学校、家庭与社会等环境均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借由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探讨儿童心理健康环境构建的策略,其可以分解为微系统创生“民主型”师生场域,强化个体自信感;中间系统践行“共融型”家校共育,促进个体归属感;外层系统引导“责任型”社会实践,提升个体成就感。  [关键词] 生态系统视域;心理健康环境;家校共育;社会实践  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儿童适应社会的重要基础,能够促
[摘要]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运用主题整合理念,既符合学科特质,也是对德育一体化要求的落实。主要整合策略:学科内整合,贯通教学目标;与时事联结,丰盈教学内容;学科间融合,活泼教学体态;统整德育项目,协调儿童发展,让道德与法治教学走向丰厚、立体,使学生得到全面生长。  [关键词] 主题整合;道德与法治教学;德育一体化  当前,主题整合理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
[摘要] 现代教育仅靠家庭或学校很难保障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需要学校和家庭两个“教育者”对学生信念一致、行为一致,共同发挥家校共育合力,构筑家校共育体系,确保学生健康成长。本文主要在分析现阶段家校共育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策略进行探索。  [关键词] 家校共育;构建;新模式;策略  教育是一个生态系统,学生是种子,家庭是土壤,教师是园丁,社会是环境;种子饱满,土壤肥沃,园丁辛勤,
[摘要] 在推进班级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实现班级德育变革已经刻不容缓。在班級“治理”的道路上,班主任应努力实现“德法共治”“立体治理”“协同治理”以及“无痕治理”。班主任必定要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寻找适合班情的有效赋德途径,让班级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赋德的能量,努力打造新时代育人生态场,实现美好的赋德愿景!  [关键词] 治理;赋德途径;育人生态场  20世纪末,“治理”一词开始流行,它和“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