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让小学科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faqiang0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是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的基础学科,对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有重要的长远的意义。科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又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虽然知识不很深奥,但我们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的精神。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紧随课程改革的步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让小学科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生机;活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入,课堂教学观念不断更新,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课程改革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要求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见证者和实施者,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努力创设能调动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焕发学生的内驱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让我们的科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新课程标准对于科学学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科学教学活动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追求的理想课堂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习乐园,是学生收获知识、培养习惯、发展能力的主阵地,是师生讨论、探究、合作、交流的最佳场所。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能够焕发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是最理想的课堂。那么如何让小学科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呢?
  一、大胆质疑,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有质疑才能有创新。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许多科学发现都是从疑问开始的。科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提问能力尤显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教学生学会在本节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氛围,逐步培养学生敢想敢问的良好习惯。如,在教学“铁钉生锈了”时,我先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铁锈,再让学生比较没有生锈和生锈的铁制品的不同,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得出:“铁锈是一种新的物质”,我接着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另外一些新的问题:“为什么商店里完好包装的铁钉没生锈?”“瓷盆为什么瓷掉了就会生锈?”……此时,学生的探究热情很高。通过这样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自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二、注重探究,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教给学生知识一个过程,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掌握知识如何获得的过程更为重要。这就要使我们的学生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科学课不仅仅是简单地向我们揭穿谜底,而是将引导我们像科学家那样去研究、探索这些科学现象。初步体验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所以,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探求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并内化为学习研究的能力。如教学“声音的产生”,我让每个同学先找出周围出现的各种声音,再让学生想办法使一只保鲜袋发出声音,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实践,想出了不少方法让那只保鲜袋发出声音,亦激发了学生想主动探求声音产生的原因在哪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科学现象经常就在我们身旁出现,如果能认真地思考、讨论,将会加深理解,活跃思维,师生将在这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感到欢愉,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注重实验,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特别要加强探索性实验的训练,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由教师提出课题,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然后得出科学规律。如在教学“电磁铁”时,我首先提出课题,让大家猜想一下什么是电磁铁?然后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做一个电磁铁,但这个电磁铁只能吸引一些小物体,你想用什么方法能让电磁铁的磁力大一些呢?学生们都积极思考,提出了这样一些猜想:与电池节数有关;与导线粗细有关;与绕线圈数有关等等。然后我适时让大家针对自己的猜想,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实验,并作好观察,记录好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很显然采用探索性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成为科学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使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四、联系实际,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科学是和生活密切关联的学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科学,让他们感觉到科学知识与自己形影不离、无处不在,使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此,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设计形式多样的角色情境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经历感受知识探究的全过程,体验操作过程中成功的喜悦,创新的乐趣,体验科学课的重要价值。
  如:在教学《溶解》一课中,老师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说“老师兜里有两快“金丝猴”奶糖,想泡一杯水来喝。你们谁能帮老师想一个好办法,让老师尽快喝到这杯奶糖水吗?”泡糖水是学生生活中经常做的事情,对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一听说能帮老师做事,都非常高兴。有的说“用汤匙不停的搅动能够使奶糖快一点在水里溶解。”还有的说“用热开水来冲泡能更快的溶解奶糖。”让学生认识自己身边处处都有科学现象,培养学生形成善于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知识和规律能力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总而言之,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课堂的生机与活力,尽力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体现,创新意识得以唤醒,情感意识、科学态度等品德要素得以陶冶,实践能力得以锻造。既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课堂真正“活”了起来。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地理不是中考学科之一,所以长期以来受到了学生、家长甚至是教师自身的忽视,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显然是不利的。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地理学科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对于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构建高效地理课堂意义重大,而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又是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活
在宁夏灵武进行了灵武长枣日光温室促早栽培试验。结果表明,11月下旬扣棚,1月下旬升温,5月下旬撤除棚膜可使灵武长枣的果实成熟期比露地栽培提前30~40天,盛果期树效益比露地
摘 要: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感情融洽和谐,师生之间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会思维敏捷更容易接受新知识,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激发
摘 要: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相比,无论是在问题的难度,还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验,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要想学好高中数学,不仅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对数学的高度热爱,更要有正确的学习手段,同时,还要守得住寂寞,能静下心来,多做题,有选择地做题等等。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的思想使哲学深入到了一个新的理论维度,也是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关键词:怎样;学好;高中数学  数学的学习特点就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而,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思想政治学习创造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的思想使哲学深入到了一个新的理论维度,也是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关键词:参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进入高中后,学
摘 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具有生动性和活泼性的体育游戏受到了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它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各项体育素质以及想也是的基本活动能力,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体育游戏的特点和作用也决定了它在体育教学中的拥有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从教育学和体育学的角度出发,从体育游戏的特点入手,探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良好作用,并且对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合理运用进行了阐述,对学校提高体育
摘 要: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是人们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好方式。可以,音乐作为一门学科,在农村学习音乐教学中却不被人们所重视。因而,改变音乐教学现状,重视音乐教学势在必行。作为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我认真分析研究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探究改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面貌的有效途径,以培养了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精神追求在不断提高,音乐已成为人们生活消遣的首要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怎样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扉,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呢?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呢?  一、激趣艺术  俗话说:“兴趣是一切行动开始的最初动力。”物理教师能否激发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成功的第一步。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内容都还比较基础简单贴近我们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近年来,小组合作学方式走进课堂,在理科教学中效果甚佳。其实利用小组合作同样可以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利用好小组合作,在不同课型中大胆尝试,语文课堂会绽放智慧的花朵。  诵读课上,利用小组合作交流展示,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语文课本中有大量古诗词与精美的现代诗歌,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诵读课的主要素材。《新课程标准》对诵读提出如下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