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中学生感觉作文难,教师深感作文课累。且屡批屡改效果甚微。如何发挥农村优势,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在中考中写出优秀作文?本人根据自身十余年的教学探索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提出如下拙见。
现在虽然初中教材在作文教學上有所改进,但要真正扭转作文教学的误区任重而道远。在作文教学中经常出现以下问题:
1 很多教师无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
作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目的、重点,随心所欲。一学期下来,满足于作文的次数,不管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2 大多数教师作文教学方法陈旧。
重行文、轻过程,重讲评、轻操作。既砍去了行文前对生活的一系列的准备活动,又割断了行文反复修改的再实践机会。
3 作文训练形式单一,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
老师方法落后,学生选材落后。农村学生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贫乏,学生的知识容量少,作文感觉“无米下锅”。
经常在教法上探求新路,力求创新,是中学语文教师共同职责。针对以上问题,本人就农村中学作文教法提几点自己的见解。
3.1学生写前指导工作。
传统的作文教学写前指导如蜻蜓点水,写作内容、方法等重点还没有深入人心,作文就开始了。学生的意识是笼统的,当然不会有细腻优秀的作文。内容方面,教师应有引导,学生应有思考,讨论,独特的感受。方法方面,应有适合本次作文的写作技巧训练,如“详略的处理”、“材料的选择”、“线索的铺设”等,都要有具体的指导才能得心应手。
3.2教人游泳者先下水。
如果游泳教练是只旱鸭子,那他还如何教人游泳?可是有很多语文教师确实是从不写文章的。虽然学生们在课内外都能接触到许多名家妙文,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欣赏模仿。可是对农村中学生来说,那终究有点儿遥不可及,有时,它的作用甚至比不上周围人的一篇好文章,特别是老师的文章,学生是很乐意学习的。因此,教师要写好“下水作文”。通过“下水”谈体会,谈技法,谈学生作文时会出现的问题。实践中,教师的“下水作文”确实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热情。
3.3引导学生写真事,抒真情,写出农村特色。
3.3.1不熟悉的不写。
亲身经历的事情,直接接触的人,亲自去过的地方,稍加回忆就历历在目,容易写得具体生动。农村作文教学只有立足于农村,让学生描写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才能走出困境。农村的世界虽是朴素的,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样能发现农村区别于城市的独具魅力的闪光点。因此,农村学生应多留心、应多观察自己身边的独具特色的人、事、物,随时随地积累写作素材:
(1)观察农村景色
农村孩子从小接触大自然,对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这一切无不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不尽的源泉,奠定了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2)交流、收集农村语言
学生通过于收集、交流丰富的农村语言,既提高了农事作文的科技含量,又积累了写作素材。
(3)体验农村生活
农村学生生活也别有一片天地,上树摘果、下河摸鱼、爬树粘知了,这些趣事会给孩子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让学生以日记、小作文的方式记录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这就为学生的习作积累了丰厚的素材。农村中学生在节假日常要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农活,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并组织学生讨论:在劳动中,你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们的周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讨论之后指导学生写出文章,这样既锻炼学生在观察中不断思考的能力,扩大了写作范围。
3.3.2在拥有了素材之后,应力求具体细致。
只有具体鲜明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并能使人读后如临其境,产生共鸣。比如强调写天气的时候,冷天不用“冷”字,热天不用“热”字,写人物不准用“好”字等。学生在作文时就需大开脑筋了。这样经常强调,语言就精练具体了,作文也就有了感染力。
3.3.3抒情要真挚
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没有情感这种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狄德罗语)这便是以情动人。
4提倡模仿,培养文风 。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5 利用批改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
5.1多鼓励,少批评。
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大多是经过他们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应该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
5.2及时批阅,及时反馈。
学生交上作文,有的是为了完成任务,有的则当作是自己一次精心创作的尝试,渴望很快得到结果,老师就应及时批阅及时发放,让学生尽快品味到写作成功后的喜悦。这样就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成功的甜美。
5.3批改具体,不能空泛。
作文批改不仅要在字、词、句、修辞等问题上指出不足、进行修改,更要在文章的布局谋篇、材料选择、详略安排等较抽象的问题进行具体、细致的修改,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每次批改要有与写前指导对应的侧重点;并通过和以前批改的比较,让学生明确其进步,从而提高其作文兴趣。
总之,要走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并非易事,它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村中学生作文实际情况,大胆创新,探求新教法,让农村中学生的作文写出特色。同时广大农村中学生也应自觉地扩大知识面,丰富阅历,拓宽写作题材,勤于练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那么,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必将闯出一番新天地。
现在虽然初中教材在作文教學上有所改进,但要真正扭转作文教学的误区任重而道远。在作文教学中经常出现以下问题:
1 很多教师无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
作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目的、重点,随心所欲。一学期下来,满足于作文的次数,不管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2 大多数教师作文教学方法陈旧。
重行文、轻过程,重讲评、轻操作。既砍去了行文前对生活的一系列的准备活动,又割断了行文反复修改的再实践机会。
3 作文训练形式单一,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
老师方法落后,学生选材落后。农村学生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贫乏,学生的知识容量少,作文感觉“无米下锅”。
经常在教法上探求新路,力求创新,是中学语文教师共同职责。针对以上问题,本人就农村中学作文教法提几点自己的见解。
3.1学生写前指导工作。
传统的作文教学写前指导如蜻蜓点水,写作内容、方法等重点还没有深入人心,作文就开始了。学生的意识是笼统的,当然不会有细腻优秀的作文。内容方面,教师应有引导,学生应有思考,讨论,独特的感受。方法方面,应有适合本次作文的写作技巧训练,如“详略的处理”、“材料的选择”、“线索的铺设”等,都要有具体的指导才能得心应手。
3.2教人游泳者先下水。
如果游泳教练是只旱鸭子,那他还如何教人游泳?可是有很多语文教师确实是从不写文章的。虽然学生们在课内外都能接触到许多名家妙文,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欣赏模仿。可是对农村中学生来说,那终究有点儿遥不可及,有时,它的作用甚至比不上周围人的一篇好文章,特别是老师的文章,学生是很乐意学习的。因此,教师要写好“下水作文”。通过“下水”谈体会,谈技法,谈学生作文时会出现的问题。实践中,教师的“下水作文”确实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热情。
3.3引导学生写真事,抒真情,写出农村特色。
3.3.1不熟悉的不写。
亲身经历的事情,直接接触的人,亲自去过的地方,稍加回忆就历历在目,容易写得具体生动。农村作文教学只有立足于农村,让学生描写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才能走出困境。农村的世界虽是朴素的,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样能发现农村区别于城市的独具魅力的闪光点。因此,农村学生应多留心、应多观察自己身边的独具特色的人、事、物,随时随地积累写作素材:
(1)观察农村景色
农村孩子从小接触大自然,对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这一切无不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不尽的源泉,奠定了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2)交流、收集农村语言
学生通过于收集、交流丰富的农村语言,既提高了农事作文的科技含量,又积累了写作素材。
(3)体验农村生活
农村学生生活也别有一片天地,上树摘果、下河摸鱼、爬树粘知了,这些趣事会给孩子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让学生以日记、小作文的方式记录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这就为学生的习作积累了丰厚的素材。农村中学生在节假日常要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农活,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并组织学生讨论:在劳动中,你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们的周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讨论之后指导学生写出文章,这样既锻炼学生在观察中不断思考的能力,扩大了写作范围。
3.3.2在拥有了素材之后,应力求具体细致。
只有具体鲜明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并能使人读后如临其境,产生共鸣。比如强调写天气的时候,冷天不用“冷”字,热天不用“热”字,写人物不准用“好”字等。学生在作文时就需大开脑筋了。这样经常强调,语言就精练具体了,作文也就有了感染力。
3.3.3抒情要真挚
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没有情感这种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狄德罗语)这便是以情动人。
4提倡模仿,培养文风 。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5 利用批改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
5.1多鼓励,少批评。
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大多是经过他们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应该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
5.2及时批阅,及时反馈。
学生交上作文,有的是为了完成任务,有的则当作是自己一次精心创作的尝试,渴望很快得到结果,老师就应及时批阅及时发放,让学生尽快品味到写作成功后的喜悦。这样就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成功的甜美。
5.3批改具体,不能空泛。
作文批改不仅要在字、词、句、修辞等问题上指出不足、进行修改,更要在文章的布局谋篇、材料选择、详略安排等较抽象的问题进行具体、细致的修改,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每次批改要有与写前指导对应的侧重点;并通过和以前批改的比较,让学生明确其进步,从而提高其作文兴趣。
总之,要走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并非易事,它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村中学生作文实际情况,大胆创新,探求新教法,让农村中学生的作文写出特色。同时广大农村中学生也应自觉地扩大知识面,丰富阅历,拓宽写作题材,勤于练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那么,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必将闯出一番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