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爰阅读的民族。这样的话语不是常萦绕于我们耳际吗?——读孔子的《论语》,可使你知晓人生的道理,世人的礼仪教化;读司马迁的《史记》,让你了解历史,感叹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与英雄同路;读《诗经》,则让你体会到情意的缠绵;读四大名著,则让你品味到艺术的魅力……《春秋》《战国》《孙子》《国语》……这些书籍沉淀着中华五千年来的民族精魂,每一本都是一声对历史的叹息,在这厚重的中华大陆上荡气绵延。可如今,中华民族几成“手机控”的民族!人们都深感这是民族的退步,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就在人们痛惜、无奈之时,央视推出了《朗读者》栏目,精心挑选的节目的内容,朗读者声情并茂地朗读,主持人精彩的串词与点评,让它很快圈粉无数。
一档电视节目引发了舆论关注,并能很快在广大国民中形成正能量,其实背后折射的还是国民“减负”的期待。虽然这档节目不能从根本上治愈国民不喜阅读的顽疾,但我们也看到了央视的初心与导向。这也让我联想到在日常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慨叹:要挥去学生不喜语文学习,认为语文学与不学最后考试差别不大这个“负感”真难啊。那么,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加正”来“减负”呢?
一、加兴趣的“正”,以减厌学的“负”
新课程理念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巨大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就能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就能有强烈的学习需求,就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情感激趣,让爱意充满课堂。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众多因素中最突出的因素。彼此相容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沟通学生和知识的桥梁。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相互交流、相互配合的关系,学生就会从内心受到鼓舞、激励,并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充满爱意,努力让自己与学生成为平等的交流者。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师生之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顺应教师的教学情绪。教师不再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多做情感上的交流,密切师生关系,创设融洽的教学氛围和动人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
竞赛激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竞赛活动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良好的群体的形成。竞赛游戏着重在一个“比”字,用“比”来激起学生的兴奋点。这些游戏可以在语文课堂上适当开展。总之,教材上的许多内容都可以用竞技游戲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要善于设计和引导,还要保证全体学生参与,让全体学生都有热情,变被动为主动。为了能够获胜,学生往往都能认真去观察,去研究,变过去的“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体价值和能动作用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加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正”,减学生被动学习的“负”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教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不是长官,不是警察,也不是裁判员。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
例如,在复习初中文言文的虚词“之”用法和意义的教学过程中,我用10分钟时间,通过比一比,看谁在作业本上或黑板上书写的“之”的用法和意义及例句最多。在这一活动中我把黑板让给学生,把投影仪(用来投影作业本上写的内容)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查找、自己归纳,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在黑板上、作业本上书写例句40多句!假如还是由教师一人在讲台上讲解和用PPT展示,恐怕10分钟也写不了这么多!而且学生也不一定喜欢和接受,学生对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那可是刻骨铭心的啊。
三、加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的“正”,减枯燥乏味的“负”
“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在教学中,我们要以教材为依托,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媒介,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如在教学胡适的《我的母亲》后,开展“献给母亲的歌”的主题活动:先通过“家校平台”发布通知,要求家长给自己的孩子认真地手写一封信,并装进信封封好,然后让孩子把这封信带到学校,在语文课堂上才打开认真阅读。记得那天课堂上出奇的安静,好多孩子读着读着就流下了眼泪,他们被母亲的真情和爱感动着,他们说这是他们这生中收到的最好的礼物。有的同学还把母亲的信在班上分享,更多的是激起了同学们对母亲的感激和爱。
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经常需要突破课时的局限、教材的束缚,开展课外阅读学习活动。为检验学生阅读成果,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的成果展示活动。
四、加学习方法的指导的“正”,减题海战术的“负”
现在的国考和驾校笔试课程,大多喜欢搞千题百练系列,但我认为题海还得有“点睛”,学习方法的指导胜于千题百练,这不仅是给学生“加正”,也是给老师“减负”。
语文是一门大学科,占分比重大!但是让很多孩子头痛的是,语文又是提分最慢的一科。再困难的事情总有方法的,我们都知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要善于给予学生以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在平时扎扎实实的引导、点拨、归纳和一法一练,学生会掌握各类题的答题技巧,而少了一些盲目和离题万里的现象,老师也少了一些劳而无功的烦恼。
一个人,一段文,无声的文字,有声的倾诉。“朗读者”节目给国民加了“正”,我衷心希望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要善于给学生“加正”,减去一些语文学习的“负”,若此,何愁学生仅迷恋于网络?何愁学生不学语文?何愁学生学不好语文?
语文教学要“减负”,得须“加正”。
一档电视节目引发了舆论关注,并能很快在广大国民中形成正能量,其实背后折射的还是国民“减负”的期待。虽然这档节目不能从根本上治愈国民不喜阅读的顽疾,但我们也看到了央视的初心与导向。这也让我联想到在日常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慨叹:要挥去学生不喜语文学习,认为语文学与不学最后考试差别不大这个“负感”真难啊。那么,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加正”来“减负”呢?
一、加兴趣的“正”,以减厌学的“负”
新课程理念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巨大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就能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就能有强烈的学习需求,就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情感激趣,让爱意充满课堂。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众多因素中最突出的因素。彼此相容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沟通学生和知识的桥梁。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相互交流、相互配合的关系,学生就会从内心受到鼓舞、激励,并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充满爱意,努力让自己与学生成为平等的交流者。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师生之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顺应教师的教学情绪。教师不再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多做情感上的交流,密切师生关系,创设融洽的教学氛围和动人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
竞赛激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竞赛活动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良好的群体的形成。竞赛游戏着重在一个“比”字,用“比”来激起学生的兴奋点。这些游戏可以在语文课堂上适当开展。总之,教材上的许多内容都可以用竞技游戲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要善于设计和引导,还要保证全体学生参与,让全体学生都有热情,变被动为主动。为了能够获胜,学生往往都能认真去观察,去研究,变过去的“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体价值和能动作用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加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正”,减学生被动学习的“负”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教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不是长官,不是警察,也不是裁判员。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
例如,在复习初中文言文的虚词“之”用法和意义的教学过程中,我用10分钟时间,通过比一比,看谁在作业本上或黑板上书写的“之”的用法和意义及例句最多。在这一活动中我把黑板让给学生,把投影仪(用来投影作业本上写的内容)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查找、自己归纳,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在黑板上、作业本上书写例句40多句!假如还是由教师一人在讲台上讲解和用PPT展示,恐怕10分钟也写不了这么多!而且学生也不一定喜欢和接受,学生对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那可是刻骨铭心的啊。
三、加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的“正”,减枯燥乏味的“负”
“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在教学中,我们要以教材为依托,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媒介,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如在教学胡适的《我的母亲》后,开展“献给母亲的歌”的主题活动:先通过“家校平台”发布通知,要求家长给自己的孩子认真地手写一封信,并装进信封封好,然后让孩子把这封信带到学校,在语文课堂上才打开认真阅读。记得那天课堂上出奇的安静,好多孩子读着读着就流下了眼泪,他们被母亲的真情和爱感动着,他们说这是他们这生中收到的最好的礼物。有的同学还把母亲的信在班上分享,更多的是激起了同学们对母亲的感激和爱。
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经常需要突破课时的局限、教材的束缚,开展课外阅读学习活动。为检验学生阅读成果,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的成果展示活动。
四、加学习方法的指导的“正”,减题海战术的“负”
现在的国考和驾校笔试课程,大多喜欢搞千题百练系列,但我认为题海还得有“点睛”,学习方法的指导胜于千题百练,这不仅是给学生“加正”,也是给老师“减负”。
语文是一门大学科,占分比重大!但是让很多孩子头痛的是,语文又是提分最慢的一科。再困难的事情总有方法的,我们都知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要善于给予学生以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在平时扎扎实实的引导、点拨、归纳和一法一练,学生会掌握各类题的答题技巧,而少了一些盲目和离题万里的现象,老师也少了一些劳而无功的烦恼。
一个人,一段文,无声的文字,有声的倾诉。“朗读者”节目给国民加了“正”,我衷心希望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要善于给学生“加正”,减去一些语文学习的“负”,若此,何愁学生仅迷恋于网络?何愁学生不学语文?何愁学生学不好语文?
语文教学要“减负”,得须“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