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的思想政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就是德育,在“五育并举”中,德育因为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显得至关重要。把“立德树人”体现在教育教学中也就格外重要。
关键词:乡村;德育工作;挑战
中国社会的面貌变化巨大,呈现出的价值文化多元、国际形势复杂、社会思潮多样、家庭教育参差不齐和学校教育不平衡等因素都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健康成长造成影响。学校德育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均衡发展的灵魂。小学教育中的德育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小学德育工作实际出发阐述在德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不懈的努力。未成年人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学校承担着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学校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结合《小学德育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等德育章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从乡村学生所处环境的实际出发,制订德育工作宏观计划,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证德育工作扎实开展。
一、新任务的挑战——德育体系自主新构建
陶行知立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标准,因而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紧迫而重要的。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通过模仿周围人的行为来建立自己的行为体系,教师在接受师范教育时并没有德育这一专门的科目可以去学习。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教师首先需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自我构建科学的德育体系。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不断主动地加强业务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于漪、朱永新等当代名师树立为自己的榜样,不断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自身德育工作内涵。如果在社会上还能营造出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使教师发现和实现自身的价值,把师德修养变成教师自觉的内在需求。
二、乡村家庭的新挑战——乡村德育问题趋复杂
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加快的时代,为了增强经济实力,农村中的一些人去城市寻求工资待遇更高的工作机会。这就造成大多数的青年劳动力选择离开村庄,离开自己的孩子去获得相对高薪的工作。留在乡村小学的孩子们大多也就成了我们常说的留守儿童,他们在家庭中常常由老人照顾。老人的照顾仅限于满足孩子的吃、喝等基本的生活需求,很少会与孩子有情感上的沟通。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得不到情感上的交流,有的老年人的行为也无法给孩子做出良好的示范,或是不懂得教育的方法,让孩子不愿意接受他们的教育,而且有的老人有溺爱孩子的行为,从而使家庭作为教育的第一阵地的功能不能发挥其效用,导致孩子不仅在受到教育前无法培养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道德层面上也达不到基本的素质要求,还会出现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错误的、不道德的行为。以上客观因素影响了一线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开展,特别是乡村学校德育工作的进程,作为乡村的德育人需要正视学生道德素质的不均衡性,努力找寻乡村小学德育工作的起点。
三、网络媒介的新挑战——德育空间再拓展
现在智能手机的受众越来越广泛,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在网络的作用下,信息传递飞速,同时在网络上传递信息的人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人人一部手机,人人皆可发言,这导致网络上传播的信息的质量水平不一。由于网络上的信息没有经过筛选,儿童又缺少辨别信息的能力,在没有父母的监管之下无节制地使用手机、接受各种各樣的信息,他们很容易就会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儿童的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又是很强,网络媒体上的不良信息传播很容易对学生造成影响。这也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总之,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站在新时代的前沿,不断地自我变革,建立全员德育机制,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化德育体系,积极应对青少年德育问题的新挑战。作为一线的乡村德育工作者,基于立德树人育人目标方向,需要创新找寻新时代乡村教育的新方式,探索乡村德育工作的新策略。
参考文献:
孙维荣,孙雅雄.乡村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浅析[J].名师在线,2020(2).
关键词:乡村;德育工作;挑战
中国社会的面貌变化巨大,呈现出的价值文化多元、国际形势复杂、社会思潮多样、家庭教育参差不齐和学校教育不平衡等因素都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健康成长造成影响。学校德育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均衡发展的灵魂。小学教育中的德育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小学德育工作实际出发阐述在德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不懈的努力。未成年人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学校承担着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学校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结合《小学德育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等德育章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从乡村学生所处环境的实际出发,制订德育工作宏观计划,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证德育工作扎实开展。
一、新任务的挑战——德育体系自主新构建
陶行知立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标准,因而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紧迫而重要的。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通过模仿周围人的行为来建立自己的行为体系,教师在接受师范教育时并没有德育这一专门的科目可以去学习。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教师首先需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自我构建科学的德育体系。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不断主动地加强业务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于漪、朱永新等当代名师树立为自己的榜样,不断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自身德育工作内涵。如果在社会上还能营造出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使教师发现和实现自身的价值,把师德修养变成教师自觉的内在需求。
二、乡村家庭的新挑战——乡村德育问题趋复杂
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加快的时代,为了增强经济实力,农村中的一些人去城市寻求工资待遇更高的工作机会。这就造成大多数的青年劳动力选择离开村庄,离开自己的孩子去获得相对高薪的工作。留在乡村小学的孩子们大多也就成了我们常说的留守儿童,他们在家庭中常常由老人照顾。老人的照顾仅限于满足孩子的吃、喝等基本的生活需求,很少会与孩子有情感上的沟通。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得不到情感上的交流,有的老年人的行为也无法给孩子做出良好的示范,或是不懂得教育的方法,让孩子不愿意接受他们的教育,而且有的老人有溺爱孩子的行为,从而使家庭作为教育的第一阵地的功能不能发挥其效用,导致孩子不仅在受到教育前无法培养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道德层面上也达不到基本的素质要求,还会出现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错误的、不道德的行为。以上客观因素影响了一线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开展,特别是乡村学校德育工作的进程,作为乡村的德育人需要正视学生道德素质的不均衡性,努力找寻乡村小学德育工作的起点。
三、网络媒介的新挑战——德育空间再拓展
现在智能手机的受众越来越广泛,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在网络的作用下,信息传递飞速,同时在网络上传递信息的人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人人一部手机,人人皆可发言,这导致网络上传播的信息的质量水平不一。由于网络上的信息没有经过筛选,儿童又缺少辨别信息的能力,在没有父母的监管之下无节制地使用手机、接受各种各樣的信息,他们很容易就会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儿童的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又是很强,网络媒体上的不良信息传播很容易对学生造成影响。这也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总之,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站在新时代的前沿,不断地自我变革,建立全员德育机制,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化德育体系,积极应对青少年德育问题的新挑战。作为一线的乡村德育工作者,基于立德树人育人目标方向,需要创新找寻新时代乡村教育的新方式,探索乡村德育工作的新策略。
参考文献:
孙维荣,孙雅雄.乡村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浅析[J].名师在线,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