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正在不断的走进学生课堂,新一番的教学浪潮正在不断的涌入,所以本文主要针对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养成学习习惯来进行论述,通过历史教师对历史的教学,从而引导并培养学生一系列的学习习惯,给学习历史带来更大的帮助和乐趣。教育部和国家也针对初中历史教学引导,从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有了有效策略,来推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更好进行。
关键字:历史教学;引导;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5
初中历史是融合了历史、地理、社会等人文学科的综合课程,在"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就是在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探究。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智力,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良好的习惯。
一. 现初中学生学习思维现状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制度的影响,大多数的初中生普遍存在思维漏洞或者缺陷,根据以前的教学案例来看,关于历史知识的教授,仅仅就处在灌输的阶段,教师一味的枯燥的讲解书本中的文字,让学生以必须接受的方式进行"洗脑",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无法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思维,只是模糊的记忆和背诵,根本无法形成自己学习历史的学习习惯。
根据美国的教育方针,美国学校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重效率的美国人用脑来思维创新,而不是用来统计数据和存储知识。而我们的教育是把学习前人留下的知识遗产作为学生学习的绝大部分内容,从而学生的大脑变成记忆的容器,以致我国出现过多起神童能背下圆周率小数点后面百数位而上电视、报纸的。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记忆的能力,尤其是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更加要培养学生对时间,事件,人物等有联想记忆的习惯,例如,老师说出一个年代,学生能联想出在这个年代出名的历史人物历史时间,能够把时间与人物串联起来,在脑海中能够形成一副生动的画卷,让学生自学历史的能力有所提高。
二. 历史课堂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有效策略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夸美纽斯也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第一步。只有学生愿意学、乐意学、学得愉快,从而激发学生对事物的热爱,从而使学生被动的接受转变为自觉能动的认识和思考以及必要的社会实践。一个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通过兴趣自觉的启动思维的闸们。学生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是一种满足个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而渴望了解、认识世界的心理状态。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能推动学生自觉的探索知识、主动的思考问题"。只有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思维,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如何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才是重点。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课堂结构是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传统的课堂结构是一个由教师、教材和学生组成的三角关系。这个结构显得单一、不灵活,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历史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过程。即历史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要优化师生交往互动的课堂结构,构建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多维的互动式结构。互动式结构应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媒体和情景)等要素。在这样的课堂结构下,学生才能充分地和教师交流,与教材感应,同学之间相互沟通,思维在一个很宽松自由的环境之中畅游。
三.积累良好学习方法
不管学习什么科目,都是有学习方法的。尤其是在历史学科的学习方面,更有注重这些好的学习方法,不仅仅可以在历史课堂上有效率的进行学习,其他科目也无非例外。首先预习工作要做好,在历史的学习中,预习工作是很重要的,学生应该意识到课前预习能够让自己在老师当堂的讲解下更好的吸收理解知识。在学习上形成目标意识,知道老师这节课所讲才能够更好的通过预习来达到听课最理想的效果。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有预习的良好习惯。
众所周知,历史教学过程是很有难度的,很多时候学生听听就会产生一种厌烦感,不愿继续听下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课堂除了教历史知识之外,还要强调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帮助学生克服分心问题,能够让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提问。
与此同时,在做好预习的条件下,也应该有着复习的良好习惯。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图想必大家都知道,人的遗忘速度是有快有慢的,如何能够扎实自己学习的历史知识,这是复习的重要所在。要及时能够对课堂讲解锅的历史知识进行及时有效的复习,这样才能够更加稳固自己所学的知识,避免发生了急速遗忘的事情。其次,通过做作业积累复习资料的习惯。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记在一本专门的笔记本里作为复习、考试时的参考资料。所以培养好学生有良好的预习过程,复习过程,还有在作业中重复复习学过的知识,这不仅仅在学习历史科目当中及其重要,其他科目也固然如此。
四.总结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所以在社会教学中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而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学生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所以不管是在历史教学中还是在其他科目的教学中,教师都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于友西,叶小兵,赵亚夫.《历史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3]赵亚夫.《历史学习方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4]施良方,崔允.《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7
[5]朱光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关键字:历史教学;引导;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5
初中历史是融合了历史、地理、社会等人文学科的综合课程,在"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就是在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探究。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智力,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良好的习惯。
一. 现初中学生学习思维现状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制度的影响,大多数的初中生普遍存在思维漏洞或者缺陷,根据以前的教学案例来看,关于历史知识的教授,仅仅就处在灌输的阶段,教师一味的枯燥的讲解书本中的文字,让学生以必须接受的方式进行"洗脑",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无法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思维,只是模糊的记忆和背诵,根本无法形成自己学习历史的学习习惯。
根据美国的教育方针,美国学校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重效率的美国人用脑来思维创新,而不是用来统计数据和存储知识。而我们的教育是把学习前人留下的知识遗产作为学生学习的绝大部分内容,从而学生的大脑变成记忆的容器,以致我国出现过多起神童能背下圆周率小数点后面百数位而上电视、报纸的。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记忆的能力,尤其是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更加要培养学生对时间,事件,人物等有联想记忆的习惯,例如,老师说出一个年代,学生能联想出在这个年代出名的历史人物历史时间,能够把时间与人物串联起来,在脑海中能够形成一副生动的画卷,让学生自学历史的能力有所提高。
二. 历史课堂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有效策略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夸美纽斯也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第一步。只有学生愿意学、乐意学、学得愉快,从而激发学生对事物的热爱,从而使学生被动的接受转变为自觉能动的认识和思考以及必要的社会实践。一个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通过兴趣自觉的启动思维的闸们。学生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是一种满足个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而渴望了解、认识世界的心理状态。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能推动学生自觉的探索知识、主动的思考问题"。只有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思维,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如何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才是重点。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课堂结构是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传统的课堂结构是一个由教师、教材和学生组成的三角关系。这个结构显得单一、不灵活,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历史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过程。即历史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要优化师生交往互动的课堂结构,构建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多维的互动式结构。互动式结构应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媒体和情景)等要素。在这样的课堂结构下,学生才能充分地和教师交流,与教材感应,同学之间相互沟通,思维在一个很宽松自由的环境之中畅游。
三.积累良好学习方法
不管学习什么科目,都是有学习方法的。尤其是在历史学科的学习方面,更有注重这些好的学习方法,不仅仅可以在历史课堂上有效率的进行学习,其他科目也无非例外。首先预习工作要做好,在历史的学习中,预习工作是很重要的,学生应该意识到课前预习能够让自己在老师当堂的讲解下更好的吸收理解知识。在学习上形成目标意识,知道老师这节课所讲才能够更好的通过预习来达到听课最理想的效果。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有预习的良好习惯。
众所周知,历史教学过程是很有难度的,很多时候学生听听就会产生一种厌烦感,不愿继续听下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课堂除了教历史知识之外,还要强调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帮助学生克服分心问题,能够让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提问。
与此同时,在做好预习的条件下,也应该有着复习的良好习惯。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图想必大家都知道,人的遗忘速度是有快有慢的,如何能够扎实自己学习的历史知识,这是复习的重要所在。要及时能够对课堂讲解锅的历史知识进行及时有效的复习,这样才能够更加稳固自己所学的知识,避免发生了急速遗忘的事情。其次,通过做作业积累复习资料的习惯。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记在一本专门的笔记本里作为复习、考试时的参考资料。所以培养好学生有良好的预习过程,复习过程,还有在作业中重复复习学过的知识,这不仅仅在学习历史科目当中及其重要,其他科目也固然如此。
四.总结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所以在社会教学中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而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学生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所以不管是在历史教学中还是在其他科目的教学中,教师都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于友西,叶小兵,赵亚夫.《历史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3]赵亚夫.《历史学习方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4]施良方,崔允.《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7
[5]朱光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