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导入语是一节课开始时,教师为引入新课所说的话。它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控教学气氛,切入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为一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导入方法;良好学习状态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007
成功的导语,不但能感染学生,活跃气氛,更能激发学生兴趣,打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欲望,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以下是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设计课堂导入语的几种方法:
一、激情导入法
“激情”就是激发情感。教师一上课就用声情并茂的开场白,把学生很快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意境和氛围中。若要学生动心,教师先要动情。因此,讲述时教师的情绪要尽快“到位”,语句要说得有感染力。如《三峡》一课,可以这样导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这是大诗人李白赞颂长江雄伟气势的诗句;当代作曲家王世光谱写的《长江之歌》更从惊涛澎湃的巨浪中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开拓奋进的精神力量。这首歌深情地唱道:“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那么在刘白羽的笔下,长江中景色最为瑰丽奇特的一段——长江三峡,展现出的是怎样的风貌神采呢?让我们来学习《长江三峡》这篇课文吧。”这样就使学生精神为之一振,趣味盎然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
二、歌曲导入法
在进入新课之前,可以放一段音乐创设一种情境,激发、感染学生的情绪,增强讲课的感染力,提高听课效果,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教学的氛围之中。讲《背影》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有这样几句歌词:‘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这饱含深情的話语充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实的写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教《愚公移山》时,我让学生欣赏歌曲《愚公移山》,让学生产生一种对愚公的敬佩之情,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由此导入新课。在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放录音——成方圆唱的歌曲《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还有蝴蝶停在上面……等待着放学,等待回家的童年。”用美妙的音乐、优美的歌声把学生带入了一片清纯而幻美的世界。
三、想象导入法
运用发挥想象的方法来导入课文,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天上的街市》可以这样导入:“在夏天的夜晚,我们常见天上有一条银河,大家知道,那是由无数颗星星组成的,假如这些星星都是盏盏电灯,那么银河就恰似一条繁华的街道了。”现在同学们开始想象,假如你走在这条街上,你将会看到什么?你能看到牛郎织女吗?你能看到高楼大厦吗?学生的思路很快就打开了,他们会以期待的心情来阅读课文,很快学生对课文就能背诵了。
四、故事导入法
这种方式就是以讲故事开头来吸引学生,因为学生都比较喜欢听故事,如在讲《皇帝的新装》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有这样一个人,一天他戴着一顶破帽子在街上走,迎面来了个富翁,嘲笑着说:‘嗬,你脑袋上面那破玩意儿是啥,那也能算是帽子吗?’这个人并不因此难过、自卑,而是反唇相讥:‘嗬,你帽子下面那破玩意儿是啥,那也能算是脑袋?’这个人的回答多么巧妙、多么睿智!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对,是安徒生!18世纪末19世纪初,丹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封建统治者却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现实,睿智的安徒生是不可能沉默的,他借助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以犀利的笔锋,对皇帝极尽戏弄让他丑态百出,丧尽尊严,不惜笔墨地鞭挞了一群道貌岸然的大臣。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这篇脍炙人口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
五、情境导入法
情境式导入指的是在引入新课时,教师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情境式导入可利用音乐、投影、录音、图片、录像等直观手段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并备受学生喜爱的。这种导入在教学实际中运用得相当广泛,其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我们可以利用录像等影视资料再现情境,导入新课。如学习《济南的冬天》等写景抒情的课文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虚拟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从而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的诗意的画境,它带给了学生在听觉、视觉等感官上的极大享受。这一感官上的享受,可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散文语言文字的优美。
课堂导入虽然不是教学的主要环节,但却是讲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之一。正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以上几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同时,可以适当运用电教手段,如录音、幻灯、音乐等,这对激发学生兴趣和情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高村镇中学 527300)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导入方法;良好学习状态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007
成功的导语,不但能感染学生,活跃气氛,更能激发学生兴趣,打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欲望,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以下是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设计课堂导入语的几种方法:
一、激情导入法
“激情”就是激发情感。教师一上课就用声情并茂的开场白,把学生很快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意境和氛围中。若要学生动心,教师先要动情。因此,讲述时教师的情绪要尽快“到位”,语句要说得有感染力。如《三峡》一课,可以这样导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这是大诗人李白赞颂长江雄伟气势的诗句;当代作曲家王世光谱写的《长江之歌》更从惊涛澎湃的巨浪中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开拓奋进的精神力量。这首歌深情地唱道:“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那么在刘白羽的笔下,长江中景色最为瑰丽奇特的一段——长江三峡,展现出的是怎样的风貌神采呢?让我们来学习《长江三峡》这篇课文吧。”这样就使学生精神为之一振,趣味盎然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
二、歌曲导入法
在进入新课之前,可以放一段音乐创设一种情境,激发、感染学生的情绪,增强讲课的感染力,提高听课效果,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教学的氛围之中。讲《背影》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有这样几句歌词:‘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这饱含深情的話语充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实的写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教《愚公移山》时,我让学生欣赏歌曲《愚公移山》,让学生产生一种对愚公的敬佩之情,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由此导入新课。在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放录音——成方圆唱的歌曲《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还有蝴蝶停在上面……等待着放学,等待回家的童年。”用美妙的音乐、优美的歌声把学生带入了一片清纯而幻美的世界。
三、想象导入法
运用发挥想象的方法来导入课文,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天上的街市》可以这样导入:“在夏天的夜晚,我们常见天上有一条银河,大家知道,那是由无数颗星星组成的,假如这些星星都是盏盏电灯,那么银河就恰似一条繁华的街道了。”现在同学们开始想象,假如你走在这条街上,你将会看到什么?你能看到牛郎织女吗?你能看到高楼大厦吗?学生的思路很快就打开了,他们会以期待的心情来阅读课文,很快学生对课文就能背诵了。
四、故事导入法
这种方式就是以讲故事开头来吸引学生,因为学生都比较喜欢听故事,如在讲《皇帝的新装》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有这样一个人,一天他戴着一顶破帽子在街上走,迎面来了个富翁,嘲笑着说:‘嗬,你脑袋上面那破玩意儿是啥,那也能算是帽子吗?’这个人并不因此难过、自卑,而是反唇相讥:‘嗬,你帽子下面那破玩意儿是啥,那也能算是脑袋?’这个人的回答多么巧妙、多么睿智!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对,是安徒生!18世纪末19世纪初,丹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封建统治者却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现实,睿智的安徒生是不可能沉默的,他借助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以犀利的笔锋,对皇帝极尽戏弄让他丑态百出,丧尽尊严,不惜笔墨地鞭挞了一群道貌岸然的大臣。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这篇脍炙人口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
五、情境导入法
情境式导入指的是在引入新课时,教师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情境式导入可利用音乐、投影、录音、图片、录像等直观手段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并备受学生喜爱的。这种导入在教学实际中运用得相当广泛,其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我们可以利用录像等影视资料再现情境,导入新课。如学习《济南的冬天》等写景抒情的课文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虚拟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从而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的诗意的画境,它带给了学生在听觉、视觉等感官上的极大享受。这一感官上的享受,可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散文语言文字的优美。
课堂导入虽然不是教学的主要环节,但却是讲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之一。正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以上几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同时,可以适当运用电教手段,如录音、幻灯、音乐等,这对激发学生兴趣和情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高村镇中学 52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