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仅实验教材第一册,要求认读的字就有400个,其中在学习汉语拼音中要求会认字70个。而在认字的同时,这些孩子还要认读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以及准确拼读所有音节。可以说,学习任务是非常重的。在我们山区小学,孩子们基础较差,学前识字量少,因此,学习起来就更费劲了。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刚入学的儿童首先接触的是汉语拼音。拼音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学好普通话的工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起点。然而入学后大约近2个月的时间,让这些六七岁的孩子掌握一组相对单调、枯燥、抽象的符号——汉语拼音,还要认字70个,显然是有困难的,如果教师不认真应对,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这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发展相当不利。如何进一步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好拼音,这是每位带一年级新生的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笔者认为,不仅是拼音教学,识字教学也应如此。山区小学教学设施相对落后,多媒体辅助教学只能是孩子们偶尔一次的“大餐”;而在班级60来人的情况下,实施活动和游戏虽然能提高孩子们的兴趣,但课堂很难顾及学生全员参与,孩子们情绪虽然很高,但知识点的落实难以有效。导致经常出现“课堂气氛看起来热热闹闹,但教学效果甚是一般;形式也显得多样,而收效甚微”等走过场的现象。
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孩子们在快乐的体验中学习拼音和识字呢?笔者一直在思考、探索。在近几年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孩子对故事特别感兴趣。平时上课无论课堂纪律怎样糟糕,只要你给大家讲个故事,就立刻会鸦雀无声。因此,我在教学中便“投其所好”——始终注重把教学寓于故事当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惊喜地发现,孩子在听故事、编故事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多元发展。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一、在故事体验中,学生能主动、轻松完成学习任务
兴趣是学好知识的首要因素,让学生对学习语文充满兴趣是关键。《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总是授之以鱼,告诉学生这是什么、怎么读、怎么记,久而久之必定会造成学生的厌烦情绪。在教学中穿插故事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音节ba的四声时,我编了这样一个情境故事:“周老师知道同学们有的喜欢唱歌、跳舞,有的喜欢画画,还有的喜欢玩,那聪聪(图中的小男孩)喜欢什么呢?”(出示猪八戒画面,孩子们叫出名字)我接着说:“原来,聪聪最喜欢看西游记,里面的猪八戒可有趣啦。”(出示音节bā,以多种形式练读)。我又说:“有一天晚上,聪聪梦见自己见到了猪八戒,他连忙请猪八戒教他打靶的功夫。”(出示打靶画面,再以多种方式练读bǎ)。“可是,猪八戒说自己肚子饿了,得先吃点东西,聪聪想了想,对啊,院子里不是有个大萝卜么?拔来吃了不就行啦!”(出示小男孩拔萝卜图,练读音节 bá)。“聪聪梦到这么有趣的事,他连忙去告诉爸爸。”(显示爸爸画面,读bà)。一个故事讲完,学生们听得兴趣盎然,ba的四声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
在以上教学片断中,我就是凭借课文插图,编制了一个有点幼稚但很有趣的情节,使插图的表音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我还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来讲述,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这样,不仅拉近了我和孩子们的距离,也拉近了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听故事的氛围中轻松学会了拼音。
二、在故事体验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想象能力
儿童时期是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期,儿童的想象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想象开始的。听故事、编故事对孩子想象力的开发很有帮助。小学低年级,在学生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可采用让学生听故事的方法,让他们随着故事情节去想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感受到了想象的神奇魅力,想象热情被激发了,这也为他们的人生轨迹埋下了创新的种子。
如在汉语拼音第5课中,出现了三拼音,为了让孩子认识“介母”,我编了这样的故事:
有一天g和u到田野里玩,路上看见了a,g和a不认识,但很想对方成为朋友,小u连忙说:“我来介绍你们认识吧!”小u一手牵着g一手牵着a,成了gua (出示音节,学生拼读),拼音王国的国王知道了这件事,说小u真是个热心肠的王子,就给小u一个特殊的称呼——介母。
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对介母u有了较深的印象。于是在教到第6课时,我让孩子自己接着编故事,因为有了前面的情节做铺垫,孩子们轻松地编出了后续:小i看到u做了好事,也想学一学,它看到j和a,就来到中间,牵起j与a成了jia,于是,小i也成了光荣的介母。
在教到鼻韵母an时,出现了介母ü。如有位孩子这样编:i、u、ü是一家,一贯沉默的ü见到老大i、老二u都成了介母,再也沉不住气了,它连忙介绍an与自己最好的朋友j、q、x认识,组成了juan、quan、xuan,从此,拼音王国就有了三个爱帮助人的介母:i 、u、ü。
通过讲故事不仅能帮助孩子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由于故事多数是老师课前自编或临时随机编的,长时间下去,孩子会和老师一样不知不觉就养成了爱动脑、自编小故事的习惯,这就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其实,孩子自编故事的过程也是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对孩子今后的说话、写话大有裨益,同时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
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更会乐意去做,因此,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要给学生定太多、太高,那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束缚自由的心灵。只要他们愿意编,我们都要给予肯定,让他们在想象的天空自由翱翔,慢慢产生一种成功感和创新的欲望。
三、在故事体验中,塑造健康、美好的人格魅力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在拼音与识字教学中,我们同样要有意识地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对孩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在我们编的小故事中教师还可以有意渗透一些人文素养,或多或少引领孩子们感悟真、善、美。也就是说通过讲故事既达到教书又达到育人的目的,一举两得。
在上述“介母故事”中,就渗透着帮助他人的教育。孩子们通过故事知道了帮助他人会受到表扬,是一件快乐的事,使他们更乐于去帮助他人。如在汉语拼音3的识字环节“爸 妈 我”片断中,教师可运用插图编写“爸妈带我去公园”的故事,在故事中让学生感知家庭的温暖,接受爱的教育;又如在汉语拼音4的“大米 土地 马”中,可通过小马与兔子的对话编讲故事,培养学生要爱惜粮食,同时向学生渗透人与人之间要关心互助的和谐关系。
诸如此类的小故事,在教材中随处可见,无处不有。你不必为自己不能编出太多好的故事而担心。其实,孩子对故事质量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故事有简单的情节,语句通顺,易听懂就可以了;对于老师的要求就是你的故事要为自己的教学目的服务,千万不可“离题”太远;当然,在讲的过程中老师要有感情,绘声绘色,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千万不能有语病,以免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只要教师善于钻研教材,抓住教材中的有利素材,我相信,在我们的辛勤浇灌下,孩子们的美好心灵就会象花儿一样绽放。
语文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最终还是要教师本人在实践中探索、反思、总结,摸索一种最有效的也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我相信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充满想象而富有灵气的故事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成,课堂上精彩的童话故事就将永远也说不完。
参考文献:
[1]常汝吉.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周勤为.在体验中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J].小学语文教师,2006,(1).
(周慧珍,浙江省永嘉县岩头镇中心小学)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刚入学的儿童首先接触的是汉语拼音。拼音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学好普通话的工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起点。然而入学后大约近2个月的时间,让这些六七岁的孩子掌握一组相对单调、枯燥、抽象的符号——汉语拼音,还要认字70个,显然是有困难的,如果教师不认真应对,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这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发展相当不利。如何进一步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好拼音,这是每位带一年级新生的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笔者认为,不仅是拼音教学,识字教学也应如此。山区小学教学设施相对落后,多媒体辅助教学只能是孩子们偶尔一次的“大餐”;而在班级60来人的情况下,实施活动和游戏虽然能提高孩子们的兴趣,但课堂很难顾及学生全员参与,孩子们情绪虽然很高,但知识点的落实难以有效。导致经常出现“课堂气氛看起来热热闹闹,但教学效果甚是一般;形式也显得多样,而收效甚微”等走过场的现象。
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孩子们在快乐的体验中学习拼音和识字呢?笔者一直在思考、探索。在近几年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孩子对故事特别感兴趣。平时上课无论课堂纪律怎样糟糕,只要你给大家讲个故事,就立刻会鸦雀无声。因此,我在教学中便“投其所好”——始终注重把教学寓于故事当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惊喜地发现,孩子在听故事、编故事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多元发展。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一、在故事体验中,学生能主动、轻松完成学习任务
兴趣是学好知识的首要因素,让学生对学习语文充满兴趣是关键。《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总是授之以鱼,告诉学生这是什么、怎么读、怎么记,久而久之必定会造成学生的厌烦情绪。在教学中穿插故事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音节ba的四声时,我编了这样一个情境故事:“周老师知道同学们有的喜欢唱歌、跳舞,有的喜欢画画,还有的喜欢玩,那聪聪(图中的小男孩)喜欢什么呢?”(出示猪八戒画面,孩子们叫出名字)我接着说:“原来,聪聪最喜欢看西游记,里面的猪八戒可有趣啦。”(出示音节bā,以多种形式练读)。我又说:“有一天晚上,聪聪梦见自己见到了猪八戒,他连忙请猪八戒教他打靶的功夫。”(出示打靶画面,再以多种方式练读bǎ)。“可是,猪八戒说自己肚子饿了,得先吃点东西,聪聪想了想,对啊,院子里不是有个大萝卜么?拔来吃了不就行啦!”(出示小男孩拔萝卜图,练读音节 bá)。“聪聪梦到这么有趣的事,他连忙去告诉爸爸。”(显示爸爸画面,读bà)。一个故事讲完,学生们听得兴趣盎然,ba的四声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
在以上教学片断中,我就是凭借课文插图,编制了一个有点幼稚但很有趣的情节,使插图的表音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我还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来讲述,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这样,不仅拉近了我和孩子们的距离,也拉近了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听故事的氛围中轻松学会了拼音。
二、在故事体验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想象能力
儿童时期是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期,儿童的想象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想象开始的。听故事、编故事对孩子想象力的开发很有帮助。小学低年级,在学生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可采用让学生听故事的方法,让他们随着故事情节去想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感受到了想象的神奇魅力,想象热情被激发了,这也为他们的人生轨迹埋下了创新的种子。
如在汉语拼音第5课中,出现了三拼音,为了让孩子认识“介母”,我编了这样的故事:
有一天g和u到田野里玩,路上看见了a,g和a不认识,但很想对方成为朋友,小u连忙说:“我来介绍你们认识吧!”小u一手牵着g一手牵着a,成了gua (出示音节,学生拼读),拼音王国的国王知道了这件事,说小u真是个热心肠的王子,就给小u一个特殊的称呼——介母。
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对介母u有了较深的印象。于是在教到第6课时,我让孩子自己接着编故事,因为有了前面的情节做铺垫,孩子们轻松地编出了后续:小i看到u做了好事,也想学一学,它看到j和a,就来到中间,牵起j与a成了jia,于是,小i也成了光荣的介母。
在教到鼻韵母an时,出现了介母ü。如有位孩子这样编:i、u、ü是一家,一贯沉默的ü见到老大i、老二u都成了介母,再也沉不住气了,它连忙介绍an与自己最好的朋友j、q、x认识,组成了juan、quan、xuan,从此,拼音王国就有了三个爱帮助人的介母:i 、u、ü。
通过讲故事不仅能帮助孩子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由于故事多数是老师课前自编或临时随机编的,长时间下去,孩子会和老师一样不知不觉就养成了爱动脑、自编小故事的习惯,这就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其实,孩子自编故事的过程也是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对孩子今后的说话、写话大有裨益,同时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
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更会乐意去做,因此,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要给学生定太多、太高,那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束缚自由的心灵。只要他们愿意编,我们都要给予肯定,让他们在想象的天空自由翱翔,慢慢产生一种成功感和创新的欲望。
三、在故事体验中,塑造健康、美好的人格魅力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在拼音与识字教学中,我们同样要有意识地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对孩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在我们编的小故事中教师还可以有意渗透一些人文素养,或多或少引领孩子们感悟真、善、美。也就是说通过讲故事既达到教书又达到育人的目的,一举两得。
在上述“介母故事”中,就渗透着帮助他人的教育。孩子们通过故事知道了帮助他人会受到表扬,是一件快乐的事,使他们更乐于去帮助他人。如在汉语拼音3的识字环节“爸 妈 我”片断中,教师可运用插图编写“爸妈带我去公园”的故事,在故事中让学生感知家庭的温暖,接受爱的教育;又如在汉语拼音4的“大米 土地 马”中,可通过小马与兔子的对话编讲故事,培养学生要爱惜粮食,同时向学生渗透人与人之间要关心互助的和谐关系。
诸如此类的小故事,在教材中随处可见,无处不有。你不必为自己不能编出太多好的故事而担心。其实,孩子对故事质量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故事有简单的情节,语句通顺,易听懂就可以了;对于老师的要求就是你的故事要为自己的教学目的服务,千万不可“离题”太远;当然,在讲的过程中老师要有感情,绘声绘色,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千万不能有语病,以免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只要教师善于钻研教材,抓住教材中的有利素材,我相信,在我们的辛勤浇灌下,孩子们的美好心灵就会象花儿一样绽放。
语文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最终还是要教师本人在实践中探索、反思、总结,摸索一种最有效的也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我相信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充满想象而富有灵气的故事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成,课堂上精彩的童话故事就将永远也说不完。
参考文献:
[1]常汝吉.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周勤为.在体验中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J].小学语文教师,2006,(1).
(周慧珍,浙江省永嘉县岩头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