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农村英语教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提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促进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实验结果证明,“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农村中学;英语
1前言
英语《新课标》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通过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但是在农村英语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观念、师资力量、教学方法、学生兴趣低等因素导致的教学效果不好。因此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进行教学应用研究,为农村教育主管部门和一线教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2 研究对象与实验设计
2.1研究對象
为了验证“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随机选取农村某中学两个班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对选取实现对象进行英语学习经历调查和英语基础考试,剔除有长期英语学习培训经历和具有较强英语基础的学生,对剩余研究对象英语基础成绩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两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满足实验需要。
2.2实验步骤设计
结合农村英语教学,以人教版初中一年级英语教材为研究内容,根据教学条件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组织方法和步骤,为了减少非实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期间两班英语教学由同一个老师担任,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条件设备基本相同。只是两组采用教学方法不同,对照组采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验结束后对两班进行英语综合能力考试,考试内容限定于人教版初中一年级英语部分实验内容,通过考试检验两组掌握知识程度。
3结果与分析
表3-1结果显示,实验组成绩好于对照组,实验班成绩高于对照班12.4分,实验后卷面成绩两组之间P<0.05,说明两组卷面成绩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实验组所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新课标》强调的是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英语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体现形式之一,实验结束后两组口语应用能力成绩存在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好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上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标准差是表示数字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学指标。实验结束后对照组口语交际能力成绩的标准差比较大,说明对照组之间的学生掌握的差异程度比较大,可能是因为传统教学没有调动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些不善于英语表达的学生由于缺少老师和同学的直接帮助而差距较大,实验组因为运用“小组合作模式”,强调组员之间相互协调沟通,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组间差别不大。
4分析与讨论
4.1实验组成绩优于对照组的原因分析
首先实验班教学理念、教学模式领先于对照班。实验组结合《新课标》的实施,要求积极探索农村英语教学改革模式,结合农村教学条件和已有研究成果,改变教学观念,选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英语教学,打破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教学信息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最大潜力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内容,认真备课的基础上,以学生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充分利用各种因素调动学生积极性,形成互帮互学的临时学习组,实现英语基础知识掌握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其次“小组合作学习”要求课前老师认真研究教材,分解教学任务,让学生感觉到掌握知识有一定难度,但又不能让学生失去信心,学生之间自由分组,这种组合对教师的教学掌控能力要求比较高,是教师组织和控制教学过程的一种艺术,是实现师生课堂交往的一种最佳形式,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形式可以充分调动不同英语层次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克服英语口语交际学习过程中的恐惧心理。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激发内在潜力。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增进学生的社会意识以及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4.2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图1显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首先教师要对人教版英语教学内容、学生基本情况、实验基本情况进行认真钻研,在此基础上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实验方案,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设计每节课教学方案,其中包括小组合作方案和小组实施细则,提前预设各种分组情况的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制定每节课“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实施控制方法进行实验教学,每节课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认真分析,发现不足之处和可取之处,积极调整下一阶段教学设计方案。
具体操作上“小组合作学习”以教师集中课堂教学为开始,首先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原则上学习小组合作应根据学生兴趣自主分组,但教师可在课前可通过课代表、英语爱好者的交流适当对分组进行控制,避免出现个别学生没有组接纳状况出现,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每组3-5人,小组长由组员推荐,分组要充分利用团队合作特点,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教师熟练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确定每节课学习任务,能及时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索,引导小组制定小组学习方案,教师根据教学条件对学习方案进行审核,强调学习方案的创新型和合作性。
《新课标》强调的是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针对农村英语教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提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实验结果显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有效改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高。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需要教师前期进行大量工作,如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分解、认真了解学生组成,学生心理状态等,同时根据每节课教学反馈及时调整分组,造成教师负担过大。
参考文献:
[1]栾慧.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以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小学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人民教育 2001 (9)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农村中学;英语
1前言
英语《新课标》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通过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但是在农村英语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观念、师资力量、教学方法、学生兴趣低等因素导致的教学效果不好。因此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进行教学应用研究,为农村教育主管部门和一线教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2 研究对象与实验设计
2.1研究對象
为了验证“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随机选取农村某中学两个班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对选取实现对象进行英语学习经历调查和英语基础考试,剔除有长期英语学习培训经历和具有较强英语基础的学生,对剩余研究对象英语基础成绩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两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满足实验需要。
2.2实验步骤设计
结合农村英语教学,以人教版初中一年级英语教材为研究内容,根据教学条件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组织方法和步骤,为了减少非实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期间两班英语教学由同一个老师担任,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条件设备基本相同。只是两组采用教学方法不同,对照组采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验结束后对两班进行英语综合能力考试,考试内容限定于人教版初中一年级英语部分实验内容,通过考试检验两组掌握知识程度。
3结果与分析
表3-1结果显示,实验组成绩好于对照组,实验班成绩高于对照班12.4分,实验后卷面成绩两组之间P<0.05,说明两组卷面成绩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实验组所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新课标》强调的是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英语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体现形式之一,实验结束后两组口语应用能力成绩存在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好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上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标准差是表示数字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学指标。实验结束后对照组口语交际能力成绩的标准差比较大,说明对照组之间的学生掌握的差异程度比较大,可能是因为传统教学没有调动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些不善于英语表达的学生由于缺少老师和同学的直接帮助而差距较大,实验组因为运用“小组合作模式”,强调组员之间相互协调沟通,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组间差别不大。
4分析与讨论
4.1实验组成绩优于对照组的原因分析
首先实验班教学理念、教学模式领先于对照班。实验组结合《新课标》的实施,要求积极探索农村英语教学改革模式,结合农村教学条件和已有研究成果,改变教学观念,选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英语教学,打破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教学信息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最大潜力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内容,认真备课的基础上,以学生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充分利用各种因素调动学生积极性,形成互帮互学的临时学习组,实现英语基础知识掌握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其次“小组合作学习”要求课前老师认真研究教材,分解教学任务,让学生感觉到掌握知识有一定难度,但又不能让学生失去信心,学生之间自由分组,这种组合对教师的教学掌控能力要求比较高,是教师组织和控制教学过程的一种艺术,是实现师生课堂交往的一种最佳形式,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形式可以充分调动不同英语层次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克服英语口语交际学习过程中的恐惧心理。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激发内在潜力。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增进学生的社会意识以及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4.2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图1显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首先教师要对人教版英语教学内容、学生基本情况、实验基本情况进行认真钻研,在此基础上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实验方案,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设计每节课教学方案,其中包括小组合作方案和小组实施细则,提前预设各种分组情况的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制定每节课“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实施控制方法进行实验教学,每节课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认真分析,发现不足之处和可取之处,积极调整下一阶段教学设计方案。
具体操作上“小组合作学习”以教师集中课堂教学为开始,首先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原则上学习小组合作应根据学生兴趣自主分组,但教师可在课前可通过课代表、英语爱好者的交流适当对分组进行控制,避免出现个别学生没有组接纳状况出现,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每组3-5人,小组长由组员推荐,分组要充分利用团队合作特点,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教师熟练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确定每节课学习任务,能及时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索,引导小组制定小组学习方案,教师根据教学条件对学习方案进行审核,强调学习方案的创新型和合作性。
《新课标》强调的是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针对农村英语教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提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实验结果显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有效改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高。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需要教师前期进行大量工作,如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分解、认真了解学生组成,学生心理状态等,同时根据每节课教学反馈及时调整分组,造成教师负担过大。
参考文献:
[1]栾慧.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以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小学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人民教育 2001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