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三大资源,而人力资源建设则是其他两大资源建设的基础。如何调动馆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智慧-,这就需要以科学规范的制度为保障,以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为依托,通过灵活多样的管理手段,促使馆员建立更好的服务意识,将图书馆的发展与馆员的个体价值达到统一。
关键词:人力资源;图书馆管理
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身的资源,这些资源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物力资源主要指馆舍、设备等一些硬件资源,信息资源主要指图书馆馆藏各类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是指图书馆馆员。人力资源是能动性生产要素,是一种“活智慧”资源,它使用和支配物力资源,同时也是信息资源得以体现图书馆社会价值的重要基础。美国图书馆界有这样的说法,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的建筑占5%,信息资源占20%,而图书馆馆员占到75%,上海市社科院王世伟教授也提出“图书馆员第一”的观点。可见,人力资源在图书馆的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技术在图书馆得到应用,这决定了图书馆员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管理员”,而是信息人才。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把信息“活化”,整合信息资源,然后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不同的服务。可以说,馆员的知识水平、情感修养和工作能动性将决定图书馆的服务能级和服务质量。
然而,现阶段我国图书馆现有的人力资源建设差强人意,特别是公共图书馆人才流失严重、专业人士缺乏、学术水平不高、男女比例失调等各类问题表明现有的人力资源制度已不适应图书馆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必须以“人”为中心,寻求“人”与“工作”相互适应的契合点,将“人”的发展与图书馆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管理制度规范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是图书馆得以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它不但对于图书馆管理制度制定者和执行者起到了一定的约束力,同时也使图书馆馆员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1.科学制定竞岗制
竞岗制即岗位竞争聘任制,是按岗定酬、按劳取酬(指任务和业绩等)的一种分配制度,是激发图书馆员潜力的有效方法。竞岗制的优点是打破了铁饭碗、终身制,增加了馆员的危机感,增强了责任心。把过去的。要我干。变成现在的“我要干”。这种管理模式迫使馆员努力学习更多新知识来适应新的岗位要求,调动有能力的人才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竞争应聘到图书馆关键、技术要求高的岗位来体现自身的价值。
近几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单位依据这种管理模式对其业务部门人员配备等进行了人员机制改革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
2.正确看待人才流动现象
一直以来,图书馆行业存在工资待遇低的情况,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人员流动频繁,特别是高级人才。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这种人员流动,把这种现象看成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把单位所有人还原为社会人、自由人。为此,应建立健全人才流入、流出制度,实行科学的人才流动机制。面对人才流入,应严格按照编制审核、学历审查、知识水平考核、聘用合同签订等程序,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学历、高职称、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进馆;针对人员流出,应制定最低岗位服务时限、培训费用的合理补偿、违约责任赔偿等制度。
3.建立学术奖惩考核制度
图书馆应该是一个学术性的服务机构,要在其服务中体现出学术性。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岗位都不是固定的。图书馆可以通过轮岗、竞聘等方式做到“能者上”,对于一些高级、关键、技术要求高的岗位,可要求此类岗位与科研相结合,在岗位职责中明确规定每年完成的学术论文量,同时规定完成和超额完成者给予奖励,没有完成者给予调离岗位的处罚。这种制度将有利于学术风气的形成,同时也可避免馆员懈怠情绪现象的发生。
二、管理模式人性化
人性化管理指的是在图书馆内部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尊重每位馆员。具体地说,就是尊重馆员的个性,使馆员的潜能和兴趣爱好得到充分发展,激发他们的智慧和热情,调动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鼓励他们的参与意识,为图书馆生存和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人性化管理既要体现制度化,也要体现人情味,强调以理为主,以管为辅,管和理相辅相成。
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知识文化的繁荣,人才作为知识的载体,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为此,图书馆应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使馆员认识到自身的重要地位,激励他们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对图书馆产生归属感;树立“人才开发”的理念,制定馆员终身学习制度,加强对现有人才能力的开发和提升;树立“人才合理配置”的理念,使每位馆员都放在适合他的岗位上,使他们的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馆员作为图书馆的主体,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个性的环境氛围。
2.形成馆员的民主意识
所谓民主,就是让馆员参与到图书馆的重大决策中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主人翁的地位,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促使他们更好地为图书馆的发展献计献策。完善的制度以及各级组织的成立,使图书馆馆员依据相关规章制度,通过党团组织、工会以及学会等不同的组织途径,积极参与图书馆重大问题的决策,集思广益。通过设立公告栏,给馆员更多的知晓权、参与权和自主权。定期召开中层以上部门主任会议和全体馆员大会等,通报近期工作情况以及图书馆未来发展的目标,使每个馆员都能及时地根据图书馆的未来发展规划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以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理想。
3.创造积极的文化氛围
文化氛围是指一种对全体图书馆员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体系和行为规范,能综合反映图书馆的精神面貌,协调图书馆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从而增强图书馆馆员的内聚力和向心力。文化氛围是图书馆最具魅力与影响力的法宝之一,它能体现一个图书馆的特有个性与良好的品牌形象。每个图书馆根据不同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形成不同的文化氛围。积极的文化氛围能使图书馆馆员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激发他们的潜力,为图书馆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工作。
4.管理手段多样化
人力资源建设的质量关系到一个图书馆的办馆质量和效益。图书馆中不同的部门和同一部门中不同的岗位对人力资源素质的需求是不同的,所以在人力资源建设中,必须正确地对待每个馆员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的馆员素质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使他们的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张杰,张蓓,金中仁.核心竞争力:人才与管理机制之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4
[2]文建秀,徐阳.论企业集群发展中的人力资源管理[J].集团经济研究.2006
[3]杨长辉,高阳.人力资源集群与虚拟团队[J].科学管理研究.2003.1
关键词:人力资源;图书馆管理
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身的资源,这些资源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物力资源主要指馆舍、设备等一些硬件资源,信息资源主要指图书馆馆藏各类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是指图书馆馆员。人力资源是能动性生产要素,是一种“活智慧”资源,它使用和支配物力资源,同时也是信息资源得以体现图书馆社会价值的重要基础。美国图书馆界有这样的说法,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的建筑占5%,信息资源占20%,而图书馆馆员占到75%,上海市社科院王世伟教授也提出“图书馆员第一”的观点。可见,人力资源在图书馆的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技术在图书馆得到应用,这决定了图书馆员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管理员”,而是信息人才。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把信息“活化”,整合信息资源,然后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不同的服务。可以说,馆员的知识水平、情感修养和工作能动性将决定图书馆的服务能级和服务质量。
然而,现阶段我国图书馆现有的人力资源建设差强人意,特别是公共图书馆人才流失严重、专业人士缺乏、学术水平不高、男女比例失调等各类问题表明现有的人力资源制度已不适应图书馆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必须以“人”为中心,寻求“人”与“工作”相互适应的契合点,将“人”的发展与图书馆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管理制度规范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是图书馆得以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它不但对于图书馆管理制度制定者和执行者起到了一定的约束力,同时也使图书馆馆员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1.科学制定竞岗制
竞岗制即岗位竞争聘任制,是按岗定酬、按劳取酬(指任务和业绩等)的一种分配制度,是激发图书馆员潜力的有效方法。竞岗制的优点是打破了铁饭碗、终身制,增加了馆员的危机感,增强了责任心。把过去的。要我干。变成现在的“我要干”。这种管理模式迫使馆员努力学习更多新知识来适应新的岗位要求,调动有能力的人才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竞争应聘到图书馆关键、技术要求高的岗位来体现自身的价值。
近几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单位依据这种管理模式对其业务部门人员配备等进行了人员机制改革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
2.正确看待人才流动现象
一直以来,图书馆行业存在工资待遇低的情况,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人员流动频繁,特别是高级人才。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这种人员流动,把这种现象看成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把单位所有人还原为社会人、自由人。为此,应建立健全人才流入、流出制度,实行科学的人才流动机制。面对人才流入,应严格按照编制审核、学历审查、知识水平考核、聘用合同签订等程序,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学历、高职称、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进馆;针对人员流出,应制定最低岗位服务时限、培训费用的合理补偿、违约责任赔偿等制度。
3.建立学术奖惩考核制度
图书馆应该是一个学术性的服务机构,要在其服务中体现出学术性。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岗位都不是固定的。图书馆可以通过轮岗、竞聘等方式做到“能者上”,对于一些高级、关键、技术要求高的岗位,可要求此类岗位与科研相结合,在岗位职责中明确规定每年完成的学术论文量,同时规定完成和超额完成者给予奖励,没有完成者给予调离岗位的处罚。这种制度将有利于学术风气的形成,同时也可避免馆员懈怠情绪现象的发生。
二、管理模式人性化
人性化管理指的是在图书馆内部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尊重每位馆员。具体地说,就是尊重馆员的个性,使馆员的潜能和兴趣爱好得到充分发展,激发他们的智慧和热情,调动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鼓励他们的参与意识,为图书馆生存和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人性化管理既要体现制度化,也要体现人情味,强调以理为主,以管为辅,管和理相辅相成。
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知识文化的繁荣,人才作为知识的载体,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为此,图书馆应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使馆员认识到自身的重要地位,激励他们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对图书馆产生归属感;树立“人才开发”的理念,制定馆员终身学习制度,加强对现有人才能力的开发和提升;树立“人才合理配置”的理念,使每位馆员都放在适合他的岗位上,使他们的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馆员作为图书馆的主体,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个性的环境氛围。
2.形成馆员的民主意识
所谓民主,就是让馆员参与到图书馆的重大决策中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主人翁的地位,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促使他们更好地为图书馆的发展献计献策。完善的制度以及各级组织的成立,使图书馆馆员依据相关规章制度,通过党团组织、工会以及学会等不同的组织途径,积极参与图书馆重大问题的决策,集思广益。通过设立公告栏,给馆员更多的知晓权、参与权和自主权。定期召开中层以上部门主任会议和全体馆员大会等,通报近期工作情况以及图书馆未来发展的目标,使每个馆员都能及时地根据图书馆的未来发展规划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以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理想。
3.创造积极的文化氛围
文化氛围是指一种对全体图书馆员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体系和行为规范,能综合反映图书馆的精神面貌,协调图书馆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从而增强图书馆馆员的内聚力和向心力。文化氛围是图书馆最具魅力与影响力的法宝之一,它能体现一个图书馆的特有个性与良好的品牌形象。每个图书馆根据不同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形成不同的文化氛围。积极的文化氛围能使图书馆馆员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激发他们的潜力,为图书馆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工作。
4.管理手段多样化
人力资源建设的质量关系到一个图书馆的办馆质量和效益。图书馆中不同的部门和同一部门中不同的岗位对人力资源素质的需求是不同的,所以在人力资源建设中,必须正确地对待每个馆员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的馆员素质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使他们的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张杰,张蓓,金中仁.核心竞争力:人才与管理机制之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4
[2]文建秀,徐阳.论企业集群发展中的人力资源管理[J].集团经济研究.2006
[3]杨长辉,高阳.人力资源集群与虚拟团队[J].科学管理研究.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