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呼吸护理在预防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内呼吸道感染中的效果。方法: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04例,将其均分为观察组52例以及对照组5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呼吸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白细胞、X胸片、细菌培养以及感染率等各项指标。结果:在经过不同护理方法后,观察组患者X胸片炎症反应6例、白细胞数量上升3例、痰培养致病菌7例,感染率为9.6%(5/52);对照组患者X胸片炎症反应13例、白细胞数量上升7例、痰培养致病菌15例,感染率为23.1%(12/52),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护理的同时,注重加强呼吸护理,同时做好相关并发症的預防,能够进一步降低院内呼吸道感染的几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呼吸护理;急性心力衰竭;呼吸道感染;预防
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发生感染的情况被称之为院内感染,而在所有院内感染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便是呼吸道感染。患者在入院治疗期间若是发生呼吸道感染情况,会进一步加重患者自身的病情,延长住院时间,同时也增加了一定经济负担,对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造成严重影响[1]。本次研究将分析呼吸护理在预防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内呼吸道感染中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04例,将其均分为观察组52例以及对照组5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呼吸护理,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52-81岁,平均年龄(74.3±3.2)岁,观察组男27例,女25例,年龄53-83岁,平均年龄(76.3±3.5)岁。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经过我院确诊为急性心力衰竭。无论是年龄、性别以及病情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包括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给予必要的体位护理以及给药护理等;5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呼吸护理模式其方法为:当患者病情趋于稳定的情况下,鼓励患者进行低强度运动,提升患者生活自理方面的训练,尽可能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帮助患者对四肢进行活动、锻炼,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当给予拍背和翻身,从而进一步降低患者感染率;针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来讲,由于会经常发生咳嗽以及咯粉红色泡沫等情况,因此应当对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进行清理,对于有需要的患者可以采用鼻导管吸氧,采用抗泡沫剂对患者肺中的泡沫进行清除;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及时给予必要的面罩吸氧,保证肺泡压力,同时持续加压,降低患者组织液的渗透。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白细胞、X胸片、细菌培养以及感染率等各项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录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19.0内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2检验,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经过不同护理方法后,观察组患者X胸片炎症反应6例、白细胞数量上升3例、痰培养致病菌7例,感染率为9.6%(5/52);对照组患者X胸片炎症反应13例、白细胞数量上升7例、痰培养致病菌15例,感染率为23.1%(12/52),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性心力衰竭属于典型的急危重症,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由于自身机体各方面功能相对较弱,极有可能出现其他并发症,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呼吸道感染[2]。因此强化对此类患者呼吸道感染进行护理显得极其重要[3]。
此次研究中我院对52例患者加强了呼吸护理,避免呼吸道发生感染,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提升抵抗力,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时给予清楚,确保呼吸道畅通[4]。
经过此次研究后我们发现,在经过不同护理方法后,观察组患者X胸片炎症反应6例、白细胞数量上升3例、痰培养致病菌7例,感染率为9.6%(5/52);对照组患者X胸片炎症反应13例、白细胞数量上升7例、痰培养致病菌15例,感染率为23.1%(12/52),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认为在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护理的同时,注重加强呼吸护理,同时做好相关并发症的预防,能够进一步降低院内呼吸道感染的几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素文,董超,孙博华.呼吸护理对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工程,2012,11(1):161-165.
[2]李小红.呼吸护理对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10(2):139-141.
[3]卢凤燚.呼吸护理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24(2):5045.
[4]方圻,王士雯,宁田海,朱文玲,张运,邵耕,林传骧,浦寿月,顾复生,徐成斌,戚文航,程显声,戴闺柱.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对策[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02(4):83-94.
关键词:呼吸护理;急性心力衰竭;呼吸道感染;预防
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发生感染的情况被称之为院内感染,而在所有院内感染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便是呼吸道感染。患者在入院治疗期间若是发生呼吸道感染情况,会进一步加重患者自身的病情,延长住院时间,同时也增加了一定经济负担,对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造成严重影响[1]。本次研究将分析呼吸护理在预防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内呼吸道感染中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04例,将其均分为观察组52例以及对照组5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呼吸护理,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52-81岁,平均年龄(74.3±3.2)岁,观察组男27例,女25例,年龄53-83岁,平均年龄(76.3±3.5)岁。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经过我院确诊为急性心力衰竭。无论是年龄、性别以及病情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包括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给予必要的体位护理以及给药护理等;5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呼吸护理模式其方法为:当患者病情趋于稳定的情况下,鼓励患者进行低强度运动,提升患者生活自理方面的训练,尽可能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帮助患者对四肢进行活动、锻炼,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当给予拍背和翻身,从而进一步降低患者感染率;针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来讲,由于会经常发生咳嗽以及咯粉红色泡沫等情况,因此应当对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进行清理,对于有需要的患者可以采用鼻导管吸氧,采用抗泡沫剂对患者肺中的泡沫进行清除;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及时给予必要的面罩吸氧,保证肺泡压力,同时持续加压,降低患者组织液的渗透。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白细胞、X胸片、细菌培养以及感染率等各项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录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19.0内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2检验,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经过不同护理方法后,观察组患者X胸片炎症反应6例、白细胞数量上升3例、痰培养致病菌7例,感染率为9.6%(5/52);对照组患者X胸片炎症反应13例、白细胞数量上升7例、痰培养致病菌15例,感染率为23.1%(12/52),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性心力衰竭属于典型的急危重症,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由于自身机体各方面功能相对较弱,极有可能出现其他并发症,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呼吸道感染[2]。因此强化对此类患者呼吸道感染进行护理显得极其重要[3]。
此次研究中我院对52例患者加强了呼吸护理,避免呼吸道发生感染,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提升抵抗力,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时给予清楚,确保呼吸道畅通[4]。
经过此次研究后我们发现,在经过不同护理方法后,观察组患者X胸片炎症反应6例、白细胞数量上升3例、痰培养致病菌7例,感染率为9.6%(5/52);对照组患者X胸片炎症反应13例、白细胞数量上升7例、痰培养致病菌15例,感染率为23.1%(12/52),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认为在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护理的同时,注重加强呼吸护理,同时做好相关并发症的预防,能够进一步降低院内呼吸道感染的几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素文,董超,孙博华.呼吸护理对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工程,2012,11(1):161-165.
[2]李小红.呼吸护理对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10(2):139-141.
[3]卢凤燚.呼吸护理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24(2):5045.
[4]方圻,王士雯,宁田海,朱文玲,张运,邵耕,林传骧,浦寿月,顾复生,徐成斌,戚文航,程显声,戴闺柱.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对策[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02(4):8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