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绿色语言感染学生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jhipan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认为教师应当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改变以往评语中说教者的形象,与学生进行平等的、耐心的心灵交流,在习作批改中尽量使用绿色语言,让学生感到绿色的评语不仅是良师极有分寸的行家话,更是益友的知心话,使学生在不断的自我实现、超越中,体验到习作的快乐,从而深化学生的写作热情,并形成能力,写出饱含真情实感的佳作。
  关键词:作文;评语;体验;乐习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6-070-1
  一、疏导点拨式
  作文里常看到学生的偏激之辞,教师要循循善诱地给予教诲。班里有个男孩子,我们常常能见到他活泼开朗的身影。可有次他在作文中写道“每次只要我考试不好,妈妈总是先把我揍一顿,从来不问问我为什么考差的原因。她只知道做生意挣钱,从来不关心我,我恨她!”笔者很担心,在给他的评语中写道:“孩子,老师很理解你此时的心情,你需要妈妈的关心、爱护。其实你的妈妈是爱你的,但她不会表达对你的爱,只是以为只有给你优越的生活条件就可以了,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诉妈妈,相信你的妈妈一定会理解你的,你也会对妈妈有新的认识。”
  小学生的心似一块纯洁的水晶,当心中承载了他们不应有的重负时,往往需要得到教师的疏导点拨,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从而深化学生的习作情感。通过老师的评语,学生的不满,心灵上的阴云便被春风吹散了。
  二、良师益友式
  古人语:“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过:“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评语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也是联系教师和学生感情的纽带和中介。要想写好学生作文评语,教师要对学生有一股热情,愿意亲近学生、关心学生,以诚心对待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有个学生在作文中谈到自己的苦恼:“父母整晚打麻将,影响我写作业。我该怎么办呢?”笔者写的评语是:“老师做你的坚强后盾,放学后等着我,我们一起和你的父母来一次谈判。”第二天,他笑着用只有笔者才懂的话说:“谈判成功!”
  “未成评语先有情”。有情,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有情,才可滋润学生的心田;有情,才能沟通师生间的心灵。让教师浓浓的情融入学生的作文评语中,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就会越来越多。
  三、鼓励宽容式
  “鼓励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促使他人创造奇迹的催化剂和导火线。”任何一个班级总有差异的学生,特别是写作能力差的学生我们更要关心、爱护他们,宽容、尊重并鼓励他们,增强其写作自信心。
  有个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在一次作文中错别字连篇,笔者在批阅他的作文后写下这样的评语:“你这次的习作进步很大,但美中不足的是文中的错别字太多了,你能否好好读一读,借助新华字典,将它们一一改正?改好了,我奖你一颗‘☆’,行吗?”笔者想那个学生一定会在心里说:“行!”这样,学生在老师的评语里看到了希望的光亮,明白自己有能力写好文章,渐渐地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委婉商量式
  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受到尊重的学生往往在各方面都会表现得比较出色。因此,在习作评语中,教师一定要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增强习作的兴趣和动力。鉴于此,我们应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作文评语中可以尽量多一些鼓励的语句。但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断然不可一味高抬,有时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棒喝”,但这种批评应是善意的、委婉的,把批评当作对学生的一种寄语,用希望的方式提出来,这样的评语让学生感到的是一种温情和鼓励,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有位学生在写作时经常乱用标点符号,笔者在作文评语中写到:“当我打开你的作文本时,常常被你的文章搞得晕头转向,总是不能很好地理解你的意思,问题出现在哪儿?原来是标点符号!因为你太不重视它们了。想用好标点符号吗?放学后我在办公室等你哦!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放学后,这个学生真的来了。而且学得比上课还认真。后来,他的习作虽然还会出现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地方,但比起以前好多了。可见,换一种口气,委婉的批评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从笔者的评语中读到批评而感到羞赧,却一点也没有伤害他们对作文的喜爱之情。
  五、激励欣赏式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同样,好习作也是夸出来。教师要懂得欣赏学生习作中的一个词、一句话,用充满赞赏的眼光去阅读每一篇习作,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把每一次评语看成是与学生亲切的交谈和情感的沟通,用极富激励性的语言去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让学生从教师温馨的评语中感到自己就是一块金子,自己具有较大的潜能,自己能写好习作,习作并不是多么神秘和困难的事。
  懂得爱,懂得等待,懂得宽容,懂得呵护,懂得欣赏,才是“绿色的评语”,才会有绿色的收获。绿草地需要园丁播种、浇水、修剪,并且需要500年的耐心,何况我们的学生呢?因此,教师对学生作文不要有过分的要求,要懂得细心呵护,顺其自然,发挥“绿色评语”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站在教师的视角上,从文本研究、教学手段、提问思路、寓意解读四个方面提出了寓言教学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寓言;小学语文;游戏精神;多元解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4-058-1  一、文学作品研究先于教材分析  教师在进行寓言作品的教学之前,必须对作品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进行了解,感受作者的创作激情,与作者、作品进行内心的对话
摘要:青少年的思想教育被喻为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关键”。所以,我们应在课堂上努力渗透情感教育。  关键词:课堂氛围;师生关系;课堂外延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3-072-1  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我认为,有时,少讲一个知识点,多说一句正确的人生观的引导,可能会影响或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我们渗透情感教
摘要:本文以获得省赛课一等奖的“人体的神经调节”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为例,具体分析、评价、探讨概念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要求和注意点,倡导在概念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参与概念本质特征的概括活动。  关键词:生物学概念;概念教学;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9-037-1  本文以竹西中学肖蓓老师执教的“人体的神经调节”一课为例,通过对教学环节
摘要: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应还给学生“购买权”、活动权、质疑权。课堂不再是鸟笼,在这样的舞台上,孩子们不仅能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还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购买权”;活动权;质疑权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4-025-2  一、课前给予孩子“购买权” 
摘 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时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对于教师来说,这些“突发事件”既是挑战,也是课堂中鲜活的教学资源,及时巧妙的处理能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启发。  关键词:课堂教学;突发事件;处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8-068-1  【案例背景】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是在课堂这一特定情境中教师教与学生
摘要:由于小学生感知事物只停留在无意性与随意性上,不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总觉得无话可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尝试拥抱自然,激发写作灵感;阅读教学,启迪写作思维;体验生活,开拓写作思路;创设情境,改革习作课堂;整合资源,积累写作素材这几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乐于写作,让习作教学更“生态”。  关键词:习作;生态;快乐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低年级的解决问题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不断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解决问题;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4-098-1  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孩子对于同一类的题型,只是一个机械式的搬运工,今日学
摘要: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创办二十多年来,秉承“承传民族文化”的理念,紧紧围绕“面向全体、三字并举、整体联动”的总体思路,发挥写字教学的显性作用与隐性功能,充分利用写字教学这一载体,从制度保障、科研引导、落实措施、文化熏染等方面着手,致力于写字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在打造学校写字教学特色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关键词:制度;科研引导;措施;文化熏染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要: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的主要方式,更是美术教学的有效手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设置巧妙的提问,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感受到美术的艺术美与创造美。  关键词:美术课堂;课堂提问;激发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0-080-1课堂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与提问,都属于信息的输出
摘 要: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对其精心布置和美化,使其成为一种无声的教育资源,这样能激发和触动学生的心灵,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班级文化布置要有很强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是有学问的,要庄重美观,强调教育性,真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班级育人氛围。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