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变化,但现实的教学实践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与困惑。本文从课堂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分析当前教学所面临的困惑,同时,结合生本教育“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理念,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生本教育;课堂教学;对策
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教学手段多种多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这启示了我们音乐课要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与碰撞,引导学生主动去感受音乐所带给人的美好、轻松和愉悦,体验音乐创设的意境。总之,“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智”[1] 。
然而现实的教学实践仍存在一些困惑,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大于内容,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这是当下音乐教师的困惑,也制约着音乐课堂教育改革。
1999年,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创立了“生本教育”的思想和方式,后被全国教育科规划办正式批准为“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本教育”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提出“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2]的宗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力求在课堂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的有效性目的。
笔者认为,生本教育理念对当前的音乐课堂教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能够给困惑中的一线教师诸多启示。
一、课堂教学目标设置的困惑
在一线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反映,自己是根据大纲上的要求来制订教学目标,但不是每堂课都能够完成所设计的目标。如果是音乐课,能够完成全班学生都会唱的目标就已经很好了,有的学生连学唱都很难,完成“有感情演唱”的目标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之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是因为课堂教学的目标定得过多、过大,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来制定教学目标。
生本教育模式的本质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体。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清晰、明确,目标不能过大、过多、过于空洞,还应面向全体学生,毕竟我们要培养的是普通人的音乐素养,而非音乐家,要制订适合大多数同学的教学目标,同时可以兼顾所有学生。教师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才能受到学生的喜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生本教育认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深度、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教师可这样设置《白桦林好地方》的教学目标:①能够用恰当的力度、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②能创造不同声响为歌曲伴奏,并能以稳定的速度完成歌曲轮唱,具有一定的节奏感与声部意识;③创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保护大自然。这样的教学目标指向明确,实在,有从易到难的梯度设计,能够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参与热情,才能达到以生为本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设计的困惑
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上,部分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喜欢的方式设计教学内容,因此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老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得太少,过于强调教学结果而忽略了教学过程,都会导致学生只喜欢课外音乐歌曲而不喜欢音乐课,觉得课堂内容枯燥乏味。
全面依靠学生既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生本的教育方法。小学音乐课的活动性、实践性较强,这就需要教师尽量让音乐生活化、童趣化,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与之能产生共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从做中学”“从乐中学”[3]。
总之,以学定教,先学后教,这也是翻转课堂的核心。按照具体的学情,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学习基础、知识水平、兴趣点等来制订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合适,让学生有动力去“跳一跳”以摘到自己想要的“桃子”,这样的教学自然能吸引学生主动去学,自觉去学,快乐去学。
尤其小学生,多创设机会给他们去表现、体验,例如在《小放牛》《兰花草》《苏武牧羊》等歌曲的学习中,可让学生课前去了解相关的故事,课堂上由学生代表讲述,在学生有了“情感共鸣”后再组织小组讨论如何去表演,教师作总结并营造该曲的氛围,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强化艺术实践,这样的课堂“能够调动和利用学生资源,把学生的学习尽早交付给学生,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慢慢地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4]。
三、教学评价的困惑
目前的音乐教学评价仍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这种单一呆板的评价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的上课热情,甚至会使学生丧失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应该采取全面灵活的教学评价方式,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全面灵活的音乐考核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可结合自评、互评与他评,综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通过音乐档案夹、平时表现、自评互评和游戏式口试、小型音乐活动等,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考试,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过程中尽情享受音乐的美好和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也可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一件事必须持之以恒才能有收获,还能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改进,从而在获得成就感中提高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总之,应用“一试多考”的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着重于学生综合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的培养。这也符合生本教育“高度尊重学生”的理念,承认和维护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个性差异,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学习和自由发展创造宽松的时空环境。给予学生进步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学习的自尊心与自信心,真正享受学习音乐的欢愉。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要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活动的主角而不是观众,教师只是活动的策划人和欣赏者,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充分实现生本教育有其必要性和前瞻性。生本教育强调儿童是教育的真正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其所关注和弘扬的理念是教育应当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潜能;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尊重、信任、依靠学生,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地把生本教育理念运用到小学音乐教育之中,我们的音乐教育教学就能够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困惑,从而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李宝莲.生本教育理论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高等函授学报,2005(S1).
[4]郭思乐.谛听教育的春天:郭思乐生本教育思想随笔[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关键词:生本教育;课堂教学;对策
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教学手段多种多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这启示了我们音乐课要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与碰撞,引导学生主动去感受音乐所带给人的美好、轻松和愉悦,体验音乐创设的意境。总之,“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智”[1] 。
然而现实的教学实践仍存在一些困惑,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大于内容,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这是当下音乐教师的困惑,也制约着音乐课堂教育改革。
1999年,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创立了“生本教育”的思想和方式,后被全国教育科规划办正式批准为“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本教育”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提出“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2]的宗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力求在课堂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的有效性目的。
笔者认为,生本教育理念对当前的音乐课堂教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能够给困惑中的一线教师诸多启示。
一、课堂教学目标设置的困惑
在一线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反映,自己是根据大纲上的要求来制订教学目标,但不是每堂课都能够完成所设计的目标。如果是音乐课,能够完成全班学生都会唱的目标就已经很好了,有的学生连学唱都很难,完成“有感情演唱”的目标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之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是因为课堂教学的目标定得过多、过大,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来制定教学目标。
生本教育模式的本质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体。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清晰、明确,目标不能过大、过多、过于空洞,还应面向全体学生,毕竟我们要培养的是普通人的音乐素养,而非音乐家,要制订适合大多数同学的教学目标,同时可以兼顾所有学生。教师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才能受到学生的喜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生本教育认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深度、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教师可这样设置《白桦林好地方》的教学目标:①能够用恰当的力度、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②能创造不同声响为歌曲伴奏,并能以稳定的速度完成歌曲轮唱,具有一定的节奏感与声部意识;③创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保护大自然。这样的教学目标指向明确,实在,有从易到难的梯度设计,能够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参与热情,才能达到以生为本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设计的困惑
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上,部分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喜欢的方式设计教学内容,因此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老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得太少,过于强调教学结果而忽略了教学过程,都会导致学生只喜欢课外音乐歌曲而不喜欢音乐课,觉得课堂内容枯燥乏味。
全面依靠学生既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生本的教育方法。小学音乐课的活动性、实践性较强,这就需要教师尽量让音乐生活化、童趣化,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与之能产生共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从做中学”“从乐中学”[3]。
总之,以学定教,先学后教,这也是翻转课堂的核心。按照具体的学情,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学习基础、知识水平、兴趣点等来制订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合适,让学生有动力去“跳一跳”以摘到自己想要的“桃子”,这样的教学自然能吸引学生主动去学,自觉去学,快乐去学。
尤其小学生,多创设机会给他们去表现、体验,例如在《小放牛》《兰花草》《苏武牧羊》等歌曲的学习中,可让学生课前去了解相关的故事,课堂上由学生代表讲述,在学生有了“情感共鸣”后再组织小组讨论如何去表演,教师作总结并营造该曲的氛围,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强化艺术实践,这样的课堂“能够调动和利用学生资源,把学生的学习尽早交付给学生,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慢慢地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4]。
三、教学评价的困惑
目前的音乐教学评价仍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这种单一呆板的评价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的上课热情,甚至会使学生丧失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应该采取全面灵活的教学评价方式,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全面灵活的音乐考核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可结合自评、互评与他评,综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通过音乐档案夹、平时表现、自评互评和游戏式口试、小型音乐活动等,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考试,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过程中尽情享受音乐的美好和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也可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一件事必须持之以恒才能有收获,还能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改进,从而在获得成就感中提高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总之,应用“一试多考”的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着重于学生综合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的培养。这也符合生本教育“高度尊重学生”的理念,承认和维护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个性差异,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学习和自由发展创造宽松的时空环境。给予学生进步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学习的自尊心与自信心,真正享受学习音乐的欢愉。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要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活动的主角而不是观众,教师只是活动的策划人和欣赏者,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充分实现生本教育有其必要性和前瞻性。生本教育强调儿童是教育的真正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其所关注和弘扬的理念是教育应当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潜能;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尊重、信任、依靠学生,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地把生本教育理念运用到小学音乐教育之中,我们的音乐教育教学就能够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困惑,从而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李宝莲.生本教育理论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高等函授学报,2005(S1).
[4]郭思乐.谛听教育的春天:郭思乐生本教育思想随笔[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