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异地搬迁安置是解决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并且是实现攻坚脱贫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为了建设标准化学校指标体系,推动搬迁群众子女能够公平享受教育教学资源。因此,通过异地搬迁安置标准化学校,能够实现搬迁子女稳定入住。从而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推进我国教育体系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关键词:异地搬迁;安置点学校;标准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我国教育改革后,无论是就读的数量或是教育质量都得到了进步。而教育在改革发展中仍出现不少问题,例如教育资源分配失调等问题屡见不鲜。为了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因此标准化学校建设指标体系很有必要,能够实现规范化办学,发挥教育教学的最大作用,并改善教育资源分配失调的问题,为实现公平教育提供良好的契机。
一、异地搬迁安置点学校标准化建设指标体系的重要性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国内全面宣传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活动,并且通过近几年的教育实践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易地搬迁能够为建设标准化学校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公平教育、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在异地搬迁背景下建设标准化安置点学校对于教育教学资源合理分配有着较大影响,从另一方面角度来说,建设标准化安置点学校有助于缩小不同地区之间教育发展的问题,促使我国各地教育都能够得到平衡的发展。同时,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依照《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作为指导依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十三五”会议中出台关于推进异地搬迁安置点学校标准化建设指标体系相关的政策要求,因此,集中力量实施标准化安置点学校建设,完善了我国教育指标体系,有效保障安置点学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异地搬迁安置点学校标准化建设指标体系的对策建议
为了解决异地搬迁群众子女教育教学的问题,学生、社会以及家庭三方需要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支持,帮助学生转变思想与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改善学习方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適应新的学习环境。因此,异地搬迁安置点学校标准化建设首先校方需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依照安置点标准化学校的学生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学校应该制定针对性比较强的策略方法,有效解决异地搬迁群众子女的上学问题。比如学校可以鼓励每一位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充分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异地搬迁的群众子女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安置点标准化学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是访谈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异地搬迁群众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针对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方案,帮助异地搬迁群众子女解决心理障碍。同时,学校也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师,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课程,并普及心理健康还是与法制法规。从而帮助学生疏通心理问题,营造出健康、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促使异地搬迁群众子女能够更好的适应异地集体生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形成健康的学习方式。
其次,社会方面给予支持。为了使异地搬迁群众子女更好的融入新的学习环境,因此社会方面应该给予支持与帮助。作为地方的教育政府部门,需要统筹规划各方社会的教育资源,并协调资源的使用与分配,使教育教学能够得到均衡的发展。因此,地方政府应该支持异地搬迁安置点标准化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并与当地居民配合,携手共创良好的指标体系。另外,建立社会治理、群众齐抓共同管理的联动教育机制,使当地群众居民能够与异地搬迁的群众融洽相处,并在心理上真正接受异地搬迁群众子女。真正帮助异地搬迁群众子女能够全面融入新的校园环境,从而建设稳定、标准和安定的新型社区关系,形成丰富的教育教学体系。
最后,加强建设师资团队。安置点标准化学校建设师资团队,能够有效统筹教师资源,并发挥出重要的教育教学作用。由于安置点学校的建设占地面积比较大,且异地搬迁群众子女数量较多,因此教师团队的建设十分重要。为了保障安置点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政府部门需要高度重视安置点学校教师团队建设工作的问题,并制定师资团队建设体制。例如,通过改善教师住宿条件、教学环境以及提升安置点学校教师的薪资待遇,从而保障教师资源。同时,推进安置点学校设立教学实习、支教、干部指导、协同管理等平台,全面支持校领导对安置点学校的教育教学短板进行补缺补漏。同时,可以加大安置点学校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宣传并推广素质教育模式,从而全面提高安置点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我国教育教学实现优质化均衡发展,解决异地搬迁子女就读问题,需要建设标准化安置点学校,推进指标体系建设的发展。通过建设安置点标准化学校,使安置点学校环境与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完善,配备齐全的教育教学设备,并保障充足的教师资源。从而全面提升安置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学校的管理体系更加规范,帮助异地搬迁群众子女快速融入新的校园生活,共创和谐、平安的校园。
参考文献
[1] 张惊燕. 如何培养异地扶贫搬迁子女的英语学习兴趣[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6):686-687.
[2] 龙琳明. 浅谈如何帮助异地搬迁学生适应新环境[J]. 数码设计(上),2019(3):297.
[3] 宁丽娟,蔡云燕. 易地扶贫搬迁地区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研究——以铜仁市坞坭社区为例[J]. 新一代,2021,25(22):285. DOI:10.12242/j.issn.1003-2851.2021.22.189.
[4] 祁先明. 初中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初探[J]. 魅力中国,2020(30):256.
关键词:异地搬迁;安置点学校;标准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我国教育改革后,无论是就读的数量或是教育质量都得到了进步。而教育在改革发展中仍出现不少问题,例如教育资源分配失调等问题屡见不鲜。为了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因此标准化学校建设指标体系很有必要,能够实现规范化办学,发挥教育教学的最大作用,并改善教育资源分配失调的问题,为实现公平教育提供良好的契机。
一、异地搬迁安置点学校标准化建设指标体系的重要性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国内全面宣传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活动,并且通过近几年的教育实践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易地搬迁能够为建设标准化学校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公平教育、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在异地搬迁背景下建设标准化安置点学校对于教育教学资源合理分配有着较大影响,从另一方面角度来说,建设标准化安置点学校有助于缩小不同地区之间教育发展的问题,促使我国各地教育都能够得到平衡的发展。同时,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依照《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作为指导依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十三五”会议中出台关于推进异地搬迁安置点学校标准化建设指标体系相关的政策要求,因此,集中力量实施标准化安置点学校建设,完善了我国教育指标体系,有效保障安置点学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异地搬迁安置点学校标准化建设指标体系的对策建议
为了解决异地搬迁群众子女教育教学的问题,学生、社会以及家庭三方需要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支持,帮助学生转变思想与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改善学习方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適应新的学习环境。因此,异地搬迁安置点学校标准化建设首先校方需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依照安置点标准化学校的学生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学校应该制定针对性比较强的策略方法,有效解决异地搬迁群众子女的上学问题。比如学校可以鼓励每一位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充分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异地搬迁的群众子女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安置点标准化学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是访谈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异地搬迁群众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针对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方案,帮助异地搬迁群众子女解决心理障碍。同时,学校也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师,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课程,并普及心理健康还是与法制法规。从而帮助学生疏通心理问题,营造出健康、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促使异地搬迁群众子女能够更好的适应异地集体生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形成健康的学习方式。
其次,社会方面给予支持。为了使异地搬迁群众子女更好的融入新的学习环境,因此社会方面应该给予支持与帮助。作为地方的教育政府部门,需要统筹规划各方社会的教育资源,并协调资源的使用与分配,使教育教学能够得到均衡的发展。因此,地方政府应该支持异地搬迁安置点标准化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并与当地居民配合,携手共创良好的指标体系。另外,建立社会治理、群众齐抓共同管理的联动教育机制,使当地群众居民能够与异地搬迁的群众融洽相处,并在心理上真正接受异地搬迁群众子女。真正帮助异地搬迁群众子女能够全面融入新的校园环境,从而建设稳定、标准和安定的新型社区关系,形成丰富的教育教学体系。
最后,加强建设师资团队。安置点标准化学校建设师资团队,能够有效统筹教师资源,并发挥出重要的教育教学作用。由于安置点学校的建设占地面积比较大,且异地搬迁群众子女数量较多,因此教师团队的建设十分重要。为了保障安置点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政府部门需要高度重视安置点学校教师团队建设工作的问题,并制定师资团队建设体制。例如,通过改善教师住宿条件、教学环境以及提升安置点学校教师的薪资待遇,从而保障教师资源。同时,推进安置点学校设立教学实习、支教、干部指导、协同管理等平台,全面支持校领导对安置点学校的教育教学短板进行补缺补漏。同时,可以加大安置点学校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宣传并推广素质教育模式,从而全面提高安置点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我国教育教学实现优质化均衡发展,解决异地搬迁子女就读问题,需要建设标准化安置点学校,推进指标体系建设的发展。通过建设安置点标准化学校,使安置点学校环境与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完善,配备齐全的教育教学设备,并保障充足的教师资源。从而全面提升安置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学校的管理体系更加规范,帮助异地搬迁群众子女快速融入新的校园生活,共创和谐、平安的校园。
参考文献
[1] 张惊燕. 如何培养异地扶贫搬迁子女的英语学习兴趣[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6):686-687.
[2] 龙琳明. 浅谈如何帮助异地搬迁学生适应新环境[J]. 数码设计(上),2019(3):297.
[3] 宁丽娟,蔡云燕. 易地扶贫搬迁地区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研究——以铜仁市坞坭社区为例[J]. 新一代,2021,25(22):285. DOI:10.12242/j.issn.1003-2851.2021.22.189.
[4] 祁先明. 初中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初探[J]. 魅力中国,2020(3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