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习惯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培养:培养学生浓厚的朗读兴趣;打好朗读基本功,适时指导朗读技巧。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朗读;习惯;培养
细心的语文教师不难发现,新课改小学语文教材基本上每一篇课文的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朗读训练,逐步培养他们的朗读习惯,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良好的朗读习惯应从低年级就抓起。几年来,我一直从事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朗读习惯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朗读兴趣
在低年段,由于学生刚走进学校的大门,对一切都有着较强的新鲜感和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巧抓机会,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让他们个个都想读、爱读。通常我是这样做的:
(1)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低段的课文,每一篇都是那么富有童真童趣,每一篇课文就是一个情境一个故事,教师如能将每一篇课文都绘声绘色地范读一遍,学生一定会很快就进入到课文情境当中去。加上低年级的学生特别崇拜老师,他们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当听到老师朗读得那么好时,就会跃跃欲试,模仿着读,不仅会对朗读产生兴趣,而且会很想朗读好课文。学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形成了。
记得一年级时,每次我范读完,全班总会响起热烈的掌声,有的孩子还用近乎崇拜的眼神看着我。轮到他们自由练习时,一个个小家伙就摇头晃脑地学着我的样子读起来。看,范读的力量有多大呀!
(2)要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朗读能力不仅是自身学习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更是今后学习语文必须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教师要尽量用浅白的语言让学生明白朗读的重要性,引导时要深入浅出。教师也可把自己曾经参加过朗诵比赛的光辉战绩拿出来“炫耀一番”,让学生们知道,朗诵可以给生活、给自己带来美的享受,带来成功的喜悦。如果能让孩子在入学初期就懂得朗读对语文的重要性的话,今后对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就会事半功倍了。
(3)要采取多种激励手段、多元评价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比如树立榜样,评选出朗读小能手;课堂中多种朗读方式调动他们的兴趣,个人读、小组读、男女读、分角色读、表演读,提供各种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朗读的能力;学生朗读后,教师的多元评价更是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一个孩子能站起来展示朗读就是一次自我挑战,因此我总是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他们,给他们最大的鼓励。当然,语言上的激励总不能是那几句简单的“真棒”“真好”“不错”,这样的语言不仅单调而且很没有诚意。微笑的神情加上欣赏的目光热烈地看着孩子,再加上适度的点评,每个站起来朗读的孩子都会满心欢喜地坐下去,从他们热情洋溢地神情上看到他们对每一次尝试获得肯定的喜悦之情。“×××,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你的速度再慢点,停顿再合适一点,你会更棒哦!”“××,知道吗?你读书一次比一次读得好,如果你爸爸妈妈听见,一定会非常高兴哦!”“××,老师从你刚才的朗读中感觉到了你是用心用情去读,你非常的投入,这一点你比谁都强!”……诸如此类的语言在我的课堂上出现后,我发现孩子们笑容更甜了,再次齐读的时候,他们声音更响亮,神情更加投入。总之,教师一定要保护好低年级孩子朗读的积极性,巧妙地加以引导,确保他们对朗读的兴趣有增无减,继续保持下去。
二、打好朗读基本功,适时指导朗读技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目标的三个层次分别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在低年段,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就是主要的朗读目标。因此,从小学一年级起,打好朗读基本功、培养朗读的习惯非常重要。通常我会要求学生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当学生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时候,是时候要求学生要带着一定的感情去朗读课文了。由于低年级的孩子正是朗读习惯形成的时候,也是打基本功的时候,因此,对于一些吐气、停顿、断句、轻重、抑扬顿挫、音调处理等朗诵技巧我们必须要有层次、有计划地教给学生,使每一节语文课学生都能掌握一点朗读技巧。如我在教学《一株紫丁香》时,当孩子们逐段朗读完课文时,某个小评委站起来点评说道:“我觉得小华读得特别有感情,当他读‘夜夜和你做伴’时,我感觉到了对老师浓浓的爱意。”我一听,首先立刻夸小评委很用心去听别人朗读,也很会思考,接着说:“是啊,刚才老师听小华朗读课文的时候,他非常专注地看着书,脸上还带着甜甜的笑容,这样用心地去读书,我们听了以后就都能感觉到对老师的爱。如果我们都能像小华一样用心用情去读书,我们参加朗读比赛一定能得第一名呢。”随后,我作示范,先转过身去,让他们仔细听我读两句话,第一次读我是面带微笑用情去读,第二次读我是平平淡淡地去读,结果孩子们一下子都感受到了,说老师第一次读得很好。我趁机进行了小结:“轻松、活泼、愉悦的课文我们要带着微笑去读,别人就能感染到你的快乐和幸福……”抓住了一个小小的契机,学生马上就懂得了不同的文章应该带着不同的表情和心情去朗读这一要点。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教师从低年级开始就去培养,就去强化训练,相信孩子们今后一定会有一个非常好的朗读习惯。
参考文献:
[1]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指南[J].杭州:浙
江大学出版社,2002.
[2]王一娴.感情朗读的误区及知道策略[J].小学教学设计,2006(2).
(江苏省建湖县高作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朗读;习惯;培养
细心的语文教师不难发现,新课改小学语文教材基本上每一篇课文的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朗读训练,逐步培养他们的朗读习惯,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良好的朗读习惯应从低年级就抓起。几年来,我一直从事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朗读习惯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朗读兴趣
在低年段,由于学生刚走进学校的大门,对一切都有着较强的新鲜感和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巧抓机会,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让他们个个都想读、爱读。通常我是这样做的:
(1)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低段的课文,每一篇都是那么富有童真童趣,每一篇课文就是一个情境一个故事,教师如能将每一篇课文都绘声绘色地范读一遍,学生一定会很快就进入到课文情境当中去。加上低年级的学生特别崇拜老师,他们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当听到老师朗读得那么好时,就会跃跃欲试,模仿着读,不仅会对朗读产生兴趣,而且会很想朗读好课文。学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形成了。
记得一年级时,每次我范读完,全班总会响起热烈的掌声,有的孩子还用近乎崇拜的眼神看着我。轮到他们自由练习时,一个个小家伙就摇头晃脑地学着我的样子读起来。看,范读的力量有多大呀!
(2)要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朗读能力不仅是自身学习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更是今后学习语文必须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教师要尽量用浅白的语言让学生明白朗读的重要性,引导时要深入浅出。教师也可把自己曾经参加过朗诵比赛的光辉战绩拿出来“炫耀一番”,让学生们知道,朗诵可以给生活、给自己带来美的享受,带来成功的喜悦。如果能让孩子在入学初期就懂得朗读对语文的重要性的话,今后对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就会事半功倍了。
(3)要采取多种激励手段、多元评价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比如树立榜样,评选出朗读小能手;课堂中多种朗读方式调动他们的兴趣,个人读、小组读、男女读、分角色读、表演读,提供各种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朗读的能力;学生朗读后,教师的多元评价更是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一个孩子能站起来展示朗读就是一次自我挑战,因此我总是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他们,给他们最大的鼓励。当然,语言上的激励总不能是那几句简单的“真棒”“真好”“不错”,这样的语言不仅单调而且很没有诚意。微笑的神情加上欣赏的目光热烈地看着孩子,再加上适度的点评,每个站起来朗读的孩子都会满心欢喜地坐下去,从他们热情洋溢地神情上看到他们对每一次尝试获得肯定的喜悦之情。“×××,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你的速度再慢点,停顿再合适一点,你会更棒哦!”“××,知道吗?你读书一次比一次读得好,如果你爸爸妈妈听见,一定会非常高兴哦!”“××,老师从你刚才的朗读中感觉到了你是用心用情去读,你非常的投入,这一点你比谁都强!”……诸如此类的语言在我的课堂上出现后,我发现孩子们笑容更甜了,再次齐读的时候,他们声音更响亮,神情更加投入。总之,教师一定要保护好低年级孩子朗读的积极性,巧妙地加以引导,确保他们对朗读的兴趣有增无减,继续保持下去。
二、打好朗读基本功,适时指导朗读技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目标的三个层次分别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在低年段,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就是主要的朗读目标。因此,从小学一年级起,打好朗读基本功、培养朗读的习惯非常重要。通常我会要求学生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当学生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时候,是时候要求学生要带着一定的感情去朗读课文了。由于低年级的孩子正是朗读习惯形成的时候,也是打基本功的时候,因此,对于一些吐气、停顿、断句、轻重、抑扬顿挫、音调处理等朗诵技巧我们必须要有层次、有计划地教给学生,使每一节语文课学生都能掌握一点朗读技巧。如我在教学《一株紫丁香》时,当孩子们逐段朗读完课文时,某个小评委站起来点评说道:“我觉得小华读得特别有感情,当他读‘夜夜和你做伴’时,我感觉到了对老师浓浓的爱意。”我一听,首先立刻夸小评委很用心去听别人朗读,也很会思考,接着说:“是啊,刚才老师听小华朗读课文的时候,他非常专注地看着书,脸上还带着甜甜的笑容,这样用心地去读书,我们听了以后就都能感觉到对老师的爱。如果我们都能像小华一样用心用情去读书,我们参加朗读比赛一定能得第一名呢。”随后,我作示范,先转过身去,让他们仔细听我读两句话,第一次读我是面带微笑用情去读,第二次读我是平平淡淡地去读,结果孩子们一下子都感受到了,说老师第一次读得很好。我趁机进行了小结:“轻松、活泼、愉悦的课文我们要带着微笑去读,别人就能感染到你的快乐和幸福……”抓住了一个小小的契机,学生马上就懂得了不同的文章应该带着不同的表情和心情去朗读这一要点。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教师从低年级开始就去培养,就去强化训练,相信孩子们今后一定会有一个非常好的朗读习惯。
参考文献:
[1]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指南[J].杭州:浙
江大学出版社,2002.
[2]王一娴.感情朗读的误区及知道策略[J].小学教学设计,2006(2).
(江苏省建湖县高作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