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掬昆仑雪,置于扶桑东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0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日本汉诗是中国古诗流播海外衍生出来的一大支脉。日本汉诗诞生于天智天皇时代,其后一千多年的日本汉诗史被分为王朝、五山及战国、江户、明治后四个时期。天智天皇时代起,及整个奈良时代、平安时代,这五百余年被称为日本汉诗的王朝时期。《怀风藻》是日本现存最早的一部汉诗总集,多临摹之作。平安之初,相继出现了三部汉诗总集,即《凌云集》、《文华秀丽集》和《经国集》。
  关键词:日本汉诗;王朝时期;怀风藻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1)01003608
  收稿日期:20101228
  作者简介:毛翰(1955-),男,湖北广水人,教授,研究方向:现当代诗歌。
   ①《新唐书•东夷传》。
  ② 张守节《史记正义》:“倭国,武皇后改曰日本。”
  ③ 《汉书•地理志》:“夫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后汉书•东夷传》:“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
  
  Survey of Han poems in Japan (1)
  MAOHan
  (School of Literature, Huaqiao University, Quanzhou, Fujian 362011, China)
  Abstract: Han poems in Japan are one of the major branches descended from the overseas ancient Chinese poetry . Originally born in the period of Tianzhi Emperor, Han poems in Japan of the later 1000-odd year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of the Dynasty, Five Mountains, the Warring States, and Jianghu. The remaining 500-odd years from Tianzhi Emperor to the entire times of Nailiang and Ping’an were called the Dynasty Period of Han poems in Japan. Huaifengzao is the earliest existent collection of Han poems in Japan, most of which were copied. In the early period of Ping’an, three collections of Han poems consecutively appeared, namely Above-clouds Collection, Splendid Collection, Country-Running Collection.
  Key words: Han poems in Japan; the Dynasty Period; Huaifengzao
  
  日本列岛原本与亚洲大陆相连,大约在一万年前,由于第四次冰川期结束,海平面上升,陆桥沉没,始孤悬海外。日本居民,主要来自大陆。日本原本没有国名,中国一直称之为“倭”、“倭奴”。隋唐之际,日本自称“大倭”,后来演变为“大和”①。因遣唐使“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武则天改称之“日本”②。
  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尚有一百多个小国③。3世纪后期,阿直岐、王仁等携儒家典籍从百濟前来,为日本王室启蒙。4世纪,大和政权完成了日本的统一。5世纪广泛使用汉字。6世纪正式接受儒教及佛教。7世纪的“大化改新”意在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710年定都平城京(今奈良),开始了奈良时代。随即出现了日本最早的史籍《古事记》《日本书纪》。794年迁都平安京(今京都),史称平安时代。10~11世纪,外戚藤原氏专权。12世纪末进入由武士阶层掌握实权的军事封建国家,史称“幕府”时期。1467年“应仁之乱”爆发,日本进入百年战国时代,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争雄。1603年,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将军,在江户建立了幕府政权,统治日本二百六十多年,史称江户时代。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开始其兴盛、扩张、败降的近代史。
  日本与中国关系密切。公元前3世纪,很可能由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战败者渡海逃亡,或秦朝方士徐福携童男童女数千人及五谷百工东渡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又应徐福的请求,“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
  ,日本出现了以水稻种植为标志的农耕文明,以及初期的汉字文化。16世纪末葡萄牙传教士罗德里格斯《日本教会史》断言:“日本最早的移民来自浙江,日本国王即其苗裔。”黄遵宪等近现代中国学者认为,日本第一代天皇,所谓神武天皇,其实就是徐福徐福东渡在公元前210年,这与日本今天流行的天皇世系表不符,该表标明,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前585在位。但这个世系表上的最初十四代天皇均为传说人物,史迹无考。其第六代孝安天皇在位时间(前392~前291)长达一百○一年也让人难以置信。一般认为,该表之上,到第十五代应神天皇(270~310在位)才比较真实可靠。。据说,昭和天皇之弟三笠宫赞同这一观点,1975年“香港徐福会”成立时,他在贺词中说,“徐福是我们日本人的国父”
   常扬《港台的徐福研究及其在日本的影响》,原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85年第4期。。 公元7~9世纪,日本派出十多批遣隋使、遣唐使,摄取中国文化,则是不争的史实。
  日本汉诗诞生于天智天皇时代(661~671),是中国古诗流播海外衍生出来的一大支脉。据日本《汉诗文图书目录》,自公元751年编成日本最早的汉诗总集《怀风藻》,到明治时代(1868~1912),日本汉诗的总集、别集存世者达七百六十九种,两千三百多册,这显然还是不完全统计 参见肖瑞峰《日本汉诗发展史》〔第一卷〕,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5月版。。一般认为,日本汉诗作者数以千计,汉诗作品多达几十万首。
  这一千三百多年的日本汉诗史,被分为四个时期或五个时期。四个时期名之曰王朝、五山、江户、明治后,或翰林、丛林、儒林、士林。以“四林”名之,十分别致却并不准确。譬如,丛林时期,即所谓五山时期,诗人多为隐遁山林禅寺的僧侣,但之前所谓翰林时期,之后所谓儒林、士林时期,也有不少僧人从事汉诗创作。
  如果换一种表述方式,根据其兴起、承续、鼎盛、衰落的历程,不妨把日本汉诗史分为四个时期,分别以“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名之。
  王朝时期的汉诗
  天智天皇时代起,及整个奈良时代(710~794)和平安时代(794~1192),这五百余年,大概可以算作日本汉诗的春耕时期。
  作为日本现存最早的一部汉诗总集,《怀风藻》辑录日本汉诗诞生至奈良前期,大致相当于中国盛唐时代的六十四位诗人的一百二十首(今存一百一十六首)汉诗。多侍宴、应诏、从驾、游猎及吟风弄月之作,作者为天皇、皇子、诸王、官员和僧侣等上层人士。因尚在临摹阶段,其儒佛道思想和艺术审美观,一同华夏,诗之创意无多。就连《怀风藻》卷首那篇文采斐然的序言,也分明是萧统《文选序》的模拟之作:“逖听前修,遐观载籍:袭山降跸之世,橿原建邦之时,天造草创,人文未作。至于神后征坎、品帝乘干,百济入朝,启龙编于马厩;高丽上表,图乌册于鸟文。王仁始导蒙于轻岛,辰尔终敷教于译田,遂使俗渐洙泗之风,人趋齐鲁之学。逮乎圣德太子,设爵分官,肇制礼义。然而专崇释教,未遑篇章。……余以薄官余间,游心文囿。阅古人之遗迹,想风月之旧游,虽音尘眇焉,而余翰斯在。抚芳题而遥忆,不觉泪之泫然;攀缛藻而遐寻,惜风声之空坠。遂乃收鲁壁之余蠹,综秦灰之逸文。远自淡海,云暨平都,凡一百二十篇,勒成一卷。作者六十四人,具题姓名,并显爵里,冠于篇首。余撰此文意者,为将不忘先哲遗风,故以怀风名之云尔。”其中“调风化俗,莫尚于文;润德光身,孰先于学”之句,更是唐太宗李世民所作《帝范•崇文编》“弘风守俗,莫尚于文;敷教训人,莫尚于学”之句的翻版。
  《怀风藻》所存最早的日本汉诗为大友皇子所作。大友(648~672),天智天皇的长子,据说其魁岸奇伟,风范弘深,唐使刘德高见而异之曰:“此皇子,风骨不似世间人,实非此国之分!”后与其叔父大海人皇子(后为天武天皇)争夺皇位,即位 大友皇子是否正式即位,日本史籍未载,明治年间文部省追谥“弘文天皇”。八个月即失败自戕,年仅二十五岁,朝中诗文典籍也多毁于战火,其诗仅存两首。其一《侍宴》为颂圣之作,作于天智七年(667),被认为是日本汉诗之祖:
  皇明光日月,帝德载天地。
  三才并泰昌,万国表臣义。
  
  冈田正之《日本汉文学史》称之为“脍炙人口的古今绝唱”,“直欲凌驾盛唐作者之上”,不免过誉。拿到中国来,此诗不过与陈后主叔宝《入隋侍宴应诏诗》相类:“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 参见刘纳《借鉴的法则》,原载《读书》1993年第3期。 而陈后主此诗在中国不大入流。
  其二《述怀》口气谦卑,一语成谶。其中“盐梅”为中国典故,指做汤羹时,用于调味的盐、梅要适度,转喻宰臣辅佐天子理国:
  
  道德承天训,盐梅寄真宰。
  羞无监抚术,安能领四海。
  
  十九年后历史重演,天武天皇死后,其子大津皇子(663~686)以谋逆罪见诛,年仅二十四岁,留下《述志》一诗,述其未遂之志:
  
  天纸风笔画云鹤,山机霜杼织叶锦。
  赤雀含书时不至,潜龙勿用未安寝。
  
  天作纸,风为笔,所画云鹤终是幻;山作机,霜为杼,所织叶锦难为凭。《抱朴子》有“赤雀衔书”之说《抱朴子》:吴王伐石以治宫室,而于合石之中,得紫文金简之书,不能读之。使使者持以问仲尼,而欺仲尼曰:“吴王闲居,有赤雀衔书以置殿上,不知其义,故远谘呈。”仲尼以视之,曰:“此乃灵宝之方,长生之法,禹之所服,隐在水邦,年齐天地,朝于紫庭者也。禹将仙化,封之名山石函之中,乃今赤雀衔之,殆天授也。”。 “潜龙勿用”一语出于《易经•乾卦》,意即君子韬光隐晦以待时机。
  《临终》一诗以志其哀,是《怀风藻》中最感人的诗篇。“金乌”指太阳,传说太阳里有三足乌:
  
  金乌临西舍,鼓声催短命。
  泉路无宾主,此夕离家行。
  
  《怀风藻》中有一组同题诗共八首,题为《秋日于长王宅宴新罗客》,用韵各不相同,诗亦各见情致。当时,朝鲜的三国时代已经结束,新罗一统半岛,与日本有外交关系。试看其中两首:
  白露悬珠日,黄叶散风朝。
  对揖三朝使,言尽九秋韶。
  牙水含调激,虞葵落扇飘。
  已谢灵台下,徒欲报琼瑶。
  ——山田三方
  
  秋日送客,落叶在目,韶乐在耳,一种感伤情调即被营造出来。将《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表达男女情爱的典故转用于外交场合,亦不无创意。
  
  嘉宾韵小雅,设席嘉大同。
  鉴流开笔海,攀桂登谈丛。
  杯酒皆有月,歌声共逐风。
  何事专对士,幸用李陵弓。
  ——背奈行文(赋得风字)
  
  始于《诗经》之酬宾意绪,终于汉家之英雄气概,情韵一如华夏。《诗经》之《小雅•鹿鸣》篇云:“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西汉名将李陵有其祖父李广遗风,善使弓箭,名播东瀛,成为诗家典故。
  此外,曾出使中国,归国后曾任常陸太守、西海道节度使的藤原宇合(694~737),《怀风藻》存诗六首,其《在常陆赠倭判官留在京》一诗并序,颇见时人风姿:
  仆与明公,忘言岁久,义存伐木,道叶采葵。待君千里之驾,于今三年;悬我一个之榻,于是九秋。如何授官,同日乍别殊乡,以为判官。公洁等冰壶,明逾水镜,学隆万卷,智载五车。留骥足于将展,预琢玉条;回鳬舄之拟飞,忝简金科。何异宣尼返鲁,删定诗书;叔孙入汉,制设礼仪。闻夫天子下诏,置师审才问,兹择三能之逸士,使各得其所。明公独自遗阙此举,理合先进,还是后夫。譬如吴马瘦盐,人尚无识;梵臣泣玉,世独不悟。然而岁寒后验松竹之贞,风生乃解芝兰之馥。非郑子产,几失然明;非齐桓公,何举宁戚。知人难,匪今日耳。遇时之罕,自昔然矣。大器之晚,终成宝质。如有我一得之言,庶几慰君三思之意。今赠一篇之诗,辄示寸心之叹。其词曰:
  
  自我弱冠从王事,风尘岁月不曾休。
  袴帷独坐边亭夕,悬榻长悲摇落秋。
  琴瑟之交远相阻,芝兰之契接无由。
  无由何见李将郑,有别何逢逵与猷。
  驰心怅望白云天,寄语徘徊明月前。
  日下皇都君抱玉,云端边国我调弦。
  清弦入化经三岁,美玉韬光度几年。
  知己难逢匪今耳,忘言罕遇从来然。
  为期不怕风霜触,犹似岩心松柏坚。
  
  其《奉西海道节度使之作》写出人们的厌战情绪,非一般阿谀圣上、粉饰太平之作可比:
  
  往岁东山役,今年西海行。
  行人一生里,几度倦边兵。
  
  石上乙麻吕(?~750),《怀风藻》存诗四首,称其雍容闲雅,甚善风仪,尝有朝谴,飘寓南荒,遂有《衔悲藻》两卷(已佚)。《飘寓南荒赠在京故友》即作于流放之地,辽夐即辽远、遥远:
  
  辽夐游千里,徘徊惜寸心。
  风前兰送馥,月后桂舒阴。
  斜雁凌云响,轻蝉抱树吟。
  相思知别恸,徒弄白云琴。
  
  作为日本最早的汉诗总集,《怀风藻》多模仿之作。最明显的模仿之作,也许要数释道融(8世纪在世)模仿东汉张衡《四愁诗》的一首:
  
  我所思兮在无漏,欲往从兮贪瞋难。
  路险易兮在由己,壮士去兮不复还。
  
  我所思兮在乐土,欲往从兮痴騃难。
  行且老兮盍黾勉,日月逝兮不再还。
  
  《怀风藻》成书于751年,其编撰者一般认为是淡海三船(722~785),大友皇子的曾孙。淡海三船自己也有诗传世,如《赠南山智上人》:
  
  独居穷巷侧,知己在南山。
  得意千年桂,同香四海兰。
  野人披薜纳,朝隐忘衣冠。
  制思何处所,远在白云端。
  
  这一时期最著名的诗人,还有遣唐使阿倍仲麻吕(698~770),汉名朝衡、晁衡。他十六岁来到中国,二十岁高中进士,历任秘书监、左散骑常侍、镇南都护等要职。储光羲赞之:“吾生美无度,高驾仕春坊。”晁衡五十岁那年,作为唐朝专使,护送第十次日本遣唐使回国。在告别盛宴上,王维即席赋诗《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晁衡自己也深情题咏《衔命还国作》:
  
  衔命将辞国,菲才忝侍臣。
  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
  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
  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邻。
  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
  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
  
  不料船队在海上遭遇风暴,有消息传晁衡罹难,李白遂有诗《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所幸晁衡所乘之船并没有沉没,而是漂泊到了万里之外的安南,后与十多位幸存者一道回到长安,继续仕唐,直到七十三岁去世,长眠华夏。晁衡为人传诵的还有其怀念故国之诗:
  
  回首举目望苍穹,明月皎洁挂空中。
  遥思故国春日野,三笠山月亦相同。
  ——《三笠山月歌》
  
  翘首望东天,神驰奈良边。
  三笠山顶上,想又皓月圆。
  ——《望月望乡》
  
  平安时期(794~1192)之初,相继出现了三部汉诗总集,所谓“敕撰三集”,即嵯峨天皇敕令编选的《凌云集》(814)、《文华秀丽集》(818),淳和天皇敕令编选的《经国集》(827)。其中,《凌云集》选录嵯峨天皇等二十四人诗作共九十一首。《文华秀丽集》选录嵯峨天皇等二十六人诗作一百四十八首,分为三卷。《经国集》规模更大,其序云:“作者百七十八人。赋十七首、诗九百十七首、序五十一首、对策三十八首,分为两帙,编成廿卷。名曰《经国集》,冀映日月而长悬,争鬼神而将奥。先入秀丽者,即不刊之书也。彼所漏脱,今用兼收。人以爵分,文以类聚。”
其他文献
摘要: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较多地关注秦观词境凄婉的一面,而对其词作清新的一面缺乏应有的重视。从清新婉丽、清新淡雅、清新俊逸三个方面分析其词境中“清”的审美内涵。  关键词:秦观;清与丽;清新与淡雅;清新与俊逸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09)02-0058-04    前人论及秦观的词作时多以“清”字相许,如张炎云:“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
期刊
摘 要: 自秦至清,越南有约一千二百年作为中国郡县,约九百年作为中国藩属。作为中 国郡县的越南,经过多年的教化,已渐“通诗书,识礼乐,为文献之邦”;作为中国藩属的 越南,继续用汉字,立孔庙,兴科举,崇尚儒学,兼容佛老,中国文化仍然大行其道。今天 能见到的最早的一首越南人作的诗,是廖有方《题旅榇》,载于《全唐诗》。安南立国后, 丁、黎、李,直到陈朝前期,由于佛教势力影响巨大,禅诗盛行三百余年。  关
期刊
摘 要:韩愈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文学家,其诗歌、古文、文学思想乃至儒学思想对后世文学、文人影响极大。查金萍的专著《宋代韩愈文学接受研究》,选取宋代文学这一阶段,从上述四个方面入手,探讨宋人对韩愈文学的接受、认同与推崇。在研读查著的基础上,结合学术体会,对查著加以述评,探讨其得失。  关键词:韩愈; 文学接受; 宋代文学; 查金萍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
期刊
摘 要:水利借款与近代外债出现的根源具有同质性,即是出于国家财政的困窘。以导淮工程为中心,介绍了张謇在民初力图借用外资治理淮河的主张。晚清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相关水利借款,却印证了张謇利用外资解决中国水利问题的合理性。水利投资应视为生产性投资,水利事业的特殊性决定在借款过程应得到政府财政的担保和支持。  关键词:外债;导淮工程;张謇;英庚款  中图分类号:K0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 要:诗人毛翰的PPS格式的电子音画诗,具有互文性、前景化、动态性的美学特征。这种超文本、超网络的多媒体诗歌实验,展现了网络时代中国诗歌发展的广阔空间与乐观前景,既有引领新潮的前沿性探索,又传承了中国传统诗歌与音乐、书画紧密结合,遣兴抒怀、关怀社会的优良传统。有必要将此PPS格式诗歌的美学实验,置于整个网络文学时代背景下进行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多媒体诗歌;超文本诗歌;超网络;互文性;前景化;
期刊
摘 要:在规模报酬可变假设下,利用非参数DEA方法对2006-2010年全国30个省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再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分析各省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动态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考察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区域差异的形成机理。实证结果表明:样本期内,由于技术退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从区域角度来看,东部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
期刊
摘 要:农村地区大量青壮年男性涌入城市打工,使得我国社会出现了独特的妇女群体——“留守妇女”。她们在面临生产和生活的多重压力时,通过互助合作的形式有效地化解了自身的压力。探究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其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引导其走向良性发展之路,对于促进妇女的解放和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都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留守妇女;互助合作;生活压力;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孤独意绪是贯穿爱伦坡小说的基调。它不仅体现在故事人物与世隔绝的生活环境或孤立无援的处境,孤独也充斥了故事主人公的精神世界。爱伦坡小说中强烈的孤独意识既同作者自己的生命历程息息相关,也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孤独意识虽然给人一种痛苦的感受,但从美学的角度看,它却是重铸人格、升华艺术精神的激素,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关键词:爱伦坡;孤独意识;根源;美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J01:
期刊
摘 要:广西东部多语族群地区成员语言习得有其特点及规律,研究表明,多语兼用与族群杂居,生产生活交流,婚姻互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心理环境等有关,与习得者年龄等关系不明显。以语言习得理论为依托,多角度探讨了多语言习得特性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启示。  关键词:语言习得;多语型;英语语言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1)01
期刊
摘要:福斯特的《印度之行》映射出人类在混乱而神秘的世界里熠熠生辉的联结理想。印度的大自然因其混乱而神秘成为宇宙的缩影。小说人物对联结理想的追求反映了现实世界里人与人之间建立联结时陷入的困境。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印度教的隔膜和英印两个种族间联结的断裂,隐喻了人类相互隔离、无法结合的无奈,同时又哲理而诗意地隐含联结可能性的存在。福斯特说“也许生命是神秘的,而不是混乱的。”惟有不断学习,互相尊重,并在平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