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探究教学中“自由飞翔”

来源 :学生之友(初中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cceebos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作者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
  
  探究是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有效手段和方式,更是学校学科教学中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展现本我特点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对象,具有能动进行知识探索、问题解答的内在情感和欲望,但长期以来,由于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渲染,在教学活动中忽视学生主体能动特性,采用“一手包办”教学方式,将学习方法和经验强制灌输给学生,使学生缺乏知识探究、问题解答的有效时间和空间,成为知识装载的“工具”,致使学生探究能力和水平得不到有效锻炼和提升。当前,随着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初中数学学科中的深入实施和广泛应用,自主探究性技能人才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香饽饽”,这也向学校教育教学提出了目标方向和前进方向。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重视学生主体特性和内在潜能的有效激发”,“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能够探究、学会探究,实现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和提升。”本人现结合教学实践体会,谈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进行简要论述。
  一、抓住主体情感效应,让学生在良好情感激励下“乐于”探究
  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学生内心对事物或现象的内在反映,它是学生学习知识、探究知识的“源动力”,更是学生有效教学活动推进的先决条件和根本因素。初中生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内在心理和生理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产生反复性和消极性。教学实践证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能够对学生内在情感培养起到“推波助澜”的促进作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将学生良好学习情感的激发,作为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要条件,抓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主动走进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个别谈话、家访等不同沟通交流形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树立探究知识内涵的勇气和信心,同时,抓住数学问题生活特性,设立良好教学氛围,通过外在因素刺激学生学习探究潜能,实现学生在良好、融洽、平等教学氛围中主动探究。
  二、重视探究方法教学,让学生在解题要领指导下“能够”探究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解题要领作为学生问题有效解答、学习效能提升的“试金石”,也是学生探究问题,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未能掌握相同类型问题解答的“精髓”和“要诀”,从而导致学生探究活动成效得不到明显提升。因此,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过程中,教师要将教会学生探究方法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设置具有典型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帮助指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解答“一般方法”和“基本路数”,掌握进行问题探究的“要领”,使学生能够对所探究问题方法做到“胸中有数”,并能“切中要害”,实现探究效能“事半功倍”。
  三、重视综合问题探究,让学生在问题辨析评价中“善于”探究
  探究活动的过程,就是对学科知识体系进行整体梳理、分析归纳和重新整合的过程。通过对近年来中考试题命题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中考试题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解题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将综合性问题的设置作为考试的“压轴题”,已成为中考试题命题的“热点”。这就要求,教师注重综合性问题的教学,发挥数学问题发散特性,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把准知识体系“脉络”,找准问题隐含条件的深刻内涵,运用分类、化归、辨析等数学思想,引导学生开展有效探究活动,实现探究效能最大化,促使学生形成解题的良好习惯。
  例题:已知关于x的二次函数y=x2-(2m-1)x+m2+3m+4。设二次函数y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为A(x1,0),B(x2,0),且=5,与y轴的交点为C,它的顶点为M,求直线CM的解析式。
  上述例题是教学“二次函数”内容时所设置的一道综合性数学问题,通过对该问题案例条件及其内涵的分析,发现“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根据中考命题改革要求,设计出了有关“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综合运用方面的数学问题。在该问题教学时,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对问题条件进行分析,运用数学思想,从而找寻出利用“换元法”将“二次函数”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进行上述问题解答的方法。学生在这一问题解答中运用有效数学思想进行问题有效探究,从而实现了探究问题效能的提升。
  总之,探究能力作为学生应具备的三大学习能力之一,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本人在此对探究能力培养进行粗浅探讨,以期更多同仁加入新课改教学实践行列,为有效教学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初二是物理学科学习的起始点,更是一个关键点,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从心理上重视。因此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实施激励性教育势在必行。动机作为心理倾向具有引起或发动活动的功能,也具有维持活动达到目标的功能,同时还具有调节人的行为的功能。在初二物理教学中积极探索激励性教育,发现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之中,教与学相辅相成,学生学习兴趣较浓。  激励性教育是指:用激励性语言、行动去触动心灵的心理教育。其宗旨是以
期刊
所谓情趣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以情感为依托,以体验为途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顺畅的进入知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从而愉快的掌握知识的过程。初中英语情趣教学是提高外语教学的有效途径,是激励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最好方法之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情趣教学,能够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其智慧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
期刊
摘要:组织课堂讨论已成为思品课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本文通过如何创设讨论氛围、精选讨论内容、设计讨论过程三个方面的阐述,探讨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运用讨论法进行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课堂讨论 策略  所谓“讨论法”就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个理论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辩论,相互学习,以求得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遵循了新课程的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期刊
摘要:有效教育近年来一直是教育的热门话题,如何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是一线教师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如何让教材“活”起来,本文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即,一、走进生活,注入新鲜的血液,激荡时代气息;二、走近学生,以人为本,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三、走向开放,多方位多角度,激活教材内容。  关键词:走进生活 走近学生 走向开放  如何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提高教学效率,这是一线教师所面临的问题。
期刊
摘要:实施课改以来每年学校都举行语文教学活动。每一次的教研课,课堂气氛都很热闹,但听课的老师总感觉有点不实在,总感觉在热闹的背后“游离”于知识、技能之外,是为活动而活动的教学,对于此,作为基层一线的教师,更多的认知便是如何让语文教研落在实处。  关键词:语文教学研究 高效课堂 创设情境  其实我自己也上过不少这样的课,在热闹、活跃之后,总是要来一次“炒冷饭”,这样才感觉塌实。扪心自问,我也知道这样
期刊
著名荷兰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强调:“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数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解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解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即可作为学生解题的一种指导思想。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各方面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意义。反思题目结构特征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期刊
摘要:有效教学是新课标课堂教学的目标。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策略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学科教学的重要阵地和知识传授的重要平台,如何开展好课堂教学活动,对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关键性作用。传统教学模式下,由于初中数学教师受升学压力和中考政策的双重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注重“教”,忽视学生“学”,将学生主体看作知识灌
期刊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但就整个阅读过程来看,是否善于质疑,即能否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则显得尤为重要。  理学研究表明: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阅读中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这样,问题一回答一问题一回答就形成一系列的对话,形成不断向前推进的思维流程。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就可以使自己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主动的去探索读物所表达的思想。由此可见,人们
期刊
文与道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作为两个侧面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彼此间紧密相连,互为依存条件,不可或缺其一。  古人说,文是载道的工具,是明道的媒介,文道只有作为一个统一体才能得以成为实在,才能在发挥教化之功的过程中渐行渐远。在语文教学中,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是偏废了这个统一体的道的一面,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则是偏废了这个统一体的文的一面。这两种倾向都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  在语文教学中,文道统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和成败的关键点是教与学方式的改变。为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许多学校采用了“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然而在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协调、学案编写与课堂使用的整合、老的教学方式与新教学模式的碰撞、模式框架与教师个性教学的磨合,这几方面的实践中,存在着一些误区。学案导学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和务实有效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学案导学 误区 优化 策略  “学案导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