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教育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本文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方面论述了如何在高职化工专业教学实践中融入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化工一线技术工人队伍,满足企业的需求。
【关键词】创新;高职教育;化工专业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同时,创新教育又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形成创新精神的教育,所以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高职化工类专业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满足学生就业、创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以专业理论、技能和实践科目为主的综合职业能力,打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化工一线技术工人队伍。
1 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设信息沟,层层递进,教师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的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其次,教师在上课时要让学生发表见解,多显示思维活动的过程,思维过程的展现与评议可以打破传统封闭型的教学方式,教会学生思考、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鼓励学生的自辟蹊径的做法,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使学生的头脑中会经常闪现出创造的火花。总之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语文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2 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景,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
3 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挑战、敢于付诸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现代教学论首先强调的是课堂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千方百计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参与教学。化学化工更具备这方面的优势。学生在做四大化学实验时,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在明确实验目的的前提下,从仪器组装到结果分析,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也可以边做实验边讨论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营造学生积极提问、充分展示自己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肯定、表扬,让学生经常有享受成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注意发现学生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的思想,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即使是错误的想法,也不能因为不合常规而任意抹煞。要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课提出异议,允许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如在化工工艺学课程中,对流程图的设计问题,可以让同学们找出更合适的工艺路线或选择更合适的设备。对于学生的异议要提出表扬,这样会使学生勇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追求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 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是一项自主性活动,教师在创新教育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启发和引导,讲究教学方法的启发性,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启发诱导学生在课堂中及课外直接进行创造性活动。我们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先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供良好的素材。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类比联想、设立悬念、以旧引新、自己动手等。通过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在演练的同时把握教材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归纳有关规律,将知识总结成系统化和网络化,这就是一个创新性的思维过程。
4.2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在化学化工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和计算机仿真教学,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感知空间和时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的教学中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学习流体输送设备、换热器等化工设备的内部机构和工作原理。化工原理和化工工艺课都使用了专门的仿真教学系统,生动地再现了工厂的一些流程,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4.3 利用化学实验实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验实训是高职化工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实验实训的装置、原理、过程以及结果计算都蕴含大量的创新素材。做实验的目的,并不仅是让学生学会操作,更高目标是要求学生熟悉实验原理,突破教材的框框,大胆设想,寻找完成实验的最佳途径。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反复设计、修改、推理和完善,学生能强化对原理的理解,熟练基本的实验操作。同时,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验实训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贴近生活和生产实际,通过实验实训,学生切实感受到已学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自主创新意识得到了提高。
4.4 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上,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和撰写论文,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焕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我们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化工杂志,举办科学讲座、参观化工厂,进行小论文的撰写,初步培养了学生个人查资料获取知识、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大二、大三进行不定期的实践实习,进行化工制图、化工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以及化工工艺流程设计,并在课余时间完成有关有机化工、无机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等方面的论文撰写。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巩固了他们的基础理论知识。
5 结论
有创新的教育才是有生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创新不是教而得之的,只有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多方面探索,才能逐渐成为他自身品质的一部分。高职化工类专业教学中只要充分融入创新教育,教师做创新教育的有心人,就一定能把创新教育推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化工一线技术人才。
【关键词】创新;高职教育;化工专业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同时,创新教育又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形成创新精神的教育,所以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高职化工类专业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满足学生就业、创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以专业理论、技能和实践科目为主的综合职业能力,打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化工一线技术工人队伍。
1 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设信息沟,层层递进,教师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的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其次,教师在上课时要让学生发表见解,多显示思维活动的过程,思维过程的展现与评议可以打破传统封闭型的教学方式,教会学生思考、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鼓励学生的自辟蹊径的做法,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使学生的头脑中会经常闪现出创造的火花。总之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语文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2 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景,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
3 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挑战、敢于付诸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现代教学论首先强调的是课堂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千方百计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参与教学。化学化工更具备这方面的优势。学生在做四大化学实验时,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在明确实验目的的前提下,从仪器组装到结果分析,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也可以边做实验边讨论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营造学生积极提问、充分展示自己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肯定、表扬,让学生经常有享受成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注意发现学生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的思想,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即使是错误的想法,也不能因为不合常规而任意抹煞。要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课提出异议,允许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如在化工工艺学课程中,对流程图的设计问题,可以让同学们找出更合适的工艺路线或选择更合适的设备。对于学生的异议要提出表扬,这样会使学生勇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追求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 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是一项自主性活动,教师在创新教育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启发和引导,讲究教学方法的启发性,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启发诱导学生在课堂中及课外直接进行创造性活动。我们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先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供良好的素材。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类比联想、设立悬念、以旧引新、自己动手等。通过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在演练的同时把握教材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归纳有关规律,将知识总结成系统化和网络化,这就是一个创新性的思维过程。
4.2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在化学化工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和计算机仿真教学,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感知空间和时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的教学中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学习流体输送设备、换热器等化工设备的内部机构和工作原理。化工原理和化工工艺课都使用了专门的仿真教学系统,生动地再现了工厂的一些流程,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4.3 利用化学实验实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验实训是高职化工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实验实训的装置、原理、过程以及结果计算都蕴含大量的创新素材。做实验的目的,并不仅是让学生学会操作,更高目标是要求学生熟悉实验原理,突破教材的框框,大胆设想,寻找完成实验的最佳途径。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反复设计、修改、推理和完善,学生能强化对原理的理解,熟练基本的实验操作。同时,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验实训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贴近生活和生产实际,通过实验实训,学生切实感受到已学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自主创新意识得到了提高。
4.4 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上,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和撰写论文,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焕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我们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化工杂志,举办科学讲座、参观化工厂,进行小论文的撰写,初步培养了学生个人查资料获取知识、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大二、大三进行不定期的实践实习,进行化工制图、化工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以及化工工艺流程设计,并在课余时间完成有关有机化工、无机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等方面的论文撰写。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巩固了他们的基础理论知识。
5 结论
有创新的教育才是有生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创新不是教而得之的,只有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多方面探索,才能逐渐成为他自身品质的一部分。高职化工类专业教学中只要充分融入创新教育,教师做创新教育的有心人,就一定能把创新教育推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化工一线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