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化工类专业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应用

来源 :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s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教育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本文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方面论述了如何在高职化工专业教学实践中融入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化工一线技术工人队伍,满足企业的需求。
  【关键词】创新;高职教育;化工专业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同时,创新教育又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形成创新精神的教育,所以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高职化工类专业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满足学生就业、创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以专业理论、技能和实践科目为主的综合职业能力,打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化工一线技术工人队伍。
  1 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设信息沟,层层递进,教师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的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其次,教师在上课时要让学生发表见解,多显示思维活动的过程,思维过程的展现与评议可以打破传统封闭型的教学方式,教会学生思考、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鼓励学生的自辟蹊径的做法,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使学生的头脑中会经常闪现出创造的火花。总之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语文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2 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景,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
  3 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挑战、敢于付诸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现代教学论首先强调的是课堂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千方百计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参与教学。化学化工更具备这方面的优势。学生在做四大化学实验时,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在明确实验目的的前提下,从仪器组装到结果分析,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也可以边做实验边讨论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营造学生积极提问、充分展示自己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肯定、表扬,让学生经常有享受成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注意发现学生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的思想,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即使是错误的想法,也不能因为不合常规而任意抹煞。要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课提出异议,允许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如在化工工艺学课程中,对流程图的设计问题,可以让同学们找出更合适的工艺路线或选择更合适的设备。对于学生的异议要提出表扬,这样会使学生勇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追求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 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是一项自主性活动,教师在创新教育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启发和引导,讲究教学方法的启发性,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启发诱导学生在课堂中及课外直接进行创造性活动。我们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先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供良好的素材。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类比联想、设立悬念、以旧引新、自己动手等。通过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在演练的同时把握教材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归纳有关规律,将知识总结成系统化和网络化,这就是一个创新性的思维过程。
  4.2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在化学化工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和计算机仿真教学,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感知空间和时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的教学中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学习流体输送设备、换热器等化工设备的内部机构和工作原理。化工原理和化工工艺课都使用了专门的仿真教学系统,生动地再现了工厂的一些流程,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4.3 利用化学实验实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验实训是高职化工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实验实训的装置、原理、过程以及结果计算都蕴含大量的创新素材。做实验的目的,并不仅是让学生学会操作,更高目标是要求学生熟悉实验原理,突破教材的框框,大胆设想,寻找完成实验的最佳途径。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反复设计、修改、推理和完善,学生能强化对原理的理解,熟练基本的实验操作。同时,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验实训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贴近生活和生产实际,通过实验实训,学生切实感受到已学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自主创新意识得到了提高。
  4.4 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上,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和撰写论文,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焕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我们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化工杂志,举办科学讲座、参观化工厂,进行小论文的撰写,初步培养了学生个人查资料获取知识、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大二、大三进行不定期的实践实习,进行化工制图、化工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以及化工工艺流程设计,并在课余时间完成有关有机化工、无机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等方面的论文撰写。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巩固了他们的基础理论知识。
  5 结论
  有创新的教育才是有生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创新不是教而得之的,只有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多方面探索,才能逐渐成为他自身品质的一部分。高职化工类专业教学中只要充分融入创新教育,教师做创新教育的有心人,就一定能把创新教育推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化工一线技术人才。
其他文献
语文能力是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作文能力更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作为中学语文教师都知道:中学阶段作文教学肩负的重任——要让学生掌握三种文体和应用文等写作能力,作文水平达到规定的层面,以适应升学或就业的需要。然而具体到实施作文教学,教师往往感到无奈,尤其是对于农村中学教师难教、难改;学生难学、难写。作文教学陷入重重困境。  困境之一:源于教材。首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三年六册语文课本,每册六单元约三
期刊
【摘要】1、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人类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数学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具有极重要的应用价值。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远比数学知识更重要。3、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把数学变得容易一些。4、学会倾听、关注、欣赏学生,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5、确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差异性教育。  【关键词】问题;应用价值;体验数学;兴趣;情感态度;差异性教育;自主探索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数
期刊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这一理论在新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由于教材本身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从而也决定了我在教学观念和方法上发生巨大的转变。本
期刊
就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绝大部分教师,把家庭作业作为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对如何科学地编排,布置家庭作业,使其对学习数学有益无害这一重要问题的探讨较少。习题形式单调数量泛滥,布置作业只讲数量,不求质量,诸如此类的违反教育规律的现象还是累见不鲜。笔者认为要使家庭作业对学习数学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必需遵循以下原则:  1 作业布置适量的原则  所谓的适量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指题目的数
期刊
古人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写道:“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班固在《汉书》中说“诗言志,歌咏言,哀乐之心感咏之声发。”可见“读”拥有着不容忽视的魅力。曾经“读”依附着“写”而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或许就是对这一理论的最好诠释吧!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线教师,我们都拥有这一片充满梦想的语文课堂,我们该怎么去创造、耕耘?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她将告诉你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这就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授业者,而是作为一个引导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合作和探究。尤其是物理课教学过程,那更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这就更加要求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一起完成实验,解决科学问题。当下新课标提出初中物理教材的实验内容不再是以教材所体现的前人研究和得出的结论,而是要与当下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所以现在的初中物理教师更应该在
期刊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因此,教师要切实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心理特点、接受规律等,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客观看待学生间的差异,把促进“学困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业成绩的提高作为重要任务。  【关键词】家校合力;心理帮扶;支点;“学困生”
期刊
我们知道,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教育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教育硬环境体现的是校园文化直观的外在的形象,那么,教育软环境则表现为校园文化主观的内在气质,构成了学校文化主体。要文“化”学校,建设和谐校园,必须着力于软环境建设。几年来,我和同事们在这所新学校里,一直在致力于这方面工作。就此,谈谈我们的认识和做法。  1 我们的认识  教育软环境,是活动于无形状态的非物质的精神环境。它能全面
期刊
从教多年,我时时铭记“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信条,把让学生掌握知识作为教学的目的,努力把自己所掌握的一切知识完整地奉献给学生。但是,在我的努力背后,总感觉学生不买帐,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也不尽人意。为了找寻其中的原因,前不久,我在学生之问进行了一次关于学生学习需求的小调查,有一个学生写了这样一句话:“老师,如果你走进我们,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了”。这句话使我产生了深深的思索,想想自己以前与学生的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界高度关注的问题。面对新课改,信息技术课要重视教学策略,要合理安排课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还要进行个性化考核,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拓展创造性思维,全面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的,提升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标理念;教学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课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信息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