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多年,我时时铭记“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信条,把让学生掌握知识作为教学的目的,努力把自己所掌握的一切知识完整地奉献给学生。但是,在我的努力背后,总感觉学生不买帐,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也不尽人意。为了找寻其中的原因,前不久,我在学生之问进行了一次关于学生学习需求的小调查,有一个学生写了这样一句话:“老师,如果你走进我们,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了”。这句话使我产生了深深的思索,想想自己以前与学生的关系,真的是不太“亲密”,尽管课上有师生互动、课下有耐心辅导,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老师依然是那道远处的风景,好像未曾走近过。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走近学生,与学生亲近,或许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条途径啊!于是,我尝试着、努力着去走近学生、亲近学生。
1 悄悄地接近你——作业评语改写法
丘吉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怎样去赞美他。实事求是而不是夸张的赞美,真诚而不是虚伪的赞美,会使对方的行为更增加一种规范”。作业是联系学生与教师的有效桥梁。以前学生写作业,我总是写个简单的批语,如“优秀”“”良好“一般”等,这样的没有温度的评语,对学生起不到应有的激励的作用。我决定在评语上做文章,通过心理暗示,使学生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获得不断进取的动力。如“我知道你很棒,这次表现很好,请继续努力!”、“书写很认真,能在质量上下点功夫吗,我们共同期待着!”、“这次的作业思路有些乱,期待着你下一次的优秀表现——能做到吗?”,等等。同学的作业有进步,我会画一个卡通形象的笑脸给他,并写上鼓励的话语:“我就知道你行,继续努力!”,有的同学作业做得不认真,我会给他一个悲伤的表情,然后写到“我很伤心,你知道原因吗?”……。一个阶段以后,我发现学生作业的质量明显提高,最重要的是我感觉学生与我的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开始有意识的愿意接近我,在作业上有时也会给我留言,如“老师,这次的作业我认真思考了,你觉得怎么样?”,“老师,经过你的提示,我的答题思路开始变得清晰,谢谢!”,“老师,每一次作业发下来后,我都急切的巡视着你的评语。”……这是一个良好的信号,我的心里有了丝丝的温暖,于是我开始慢慢地实施第二步。
2 慢慢地融入你——课间交流改方法
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不是有知者带动无知者,而是人与人主体间灵肉的交流活动。只有交流,才能彼此接纳;只有交流,才能相互造就。以前,我总是提前一两分钟在教室外等候上课,踏着铃声准时进入教室,下课准时离开,与学生的交流很少。后来我发现,课问是与学生亲密接触的良好时机,于是每逢有课,我都会早早地来到教室,看到学生在说笑,我就加入进去,摸摸学生的头,或是拍拍他们的肩,与他们进行零距离的谈笑,从中发现学生的心声。在不经意的交流中,我知道了学生在想什么,知道了学生的烦恼,也享受了学生的欢乐,有了共同的感慨,也让学生分享了我的故事。我开始慢慢进入学生的世界,成为他们之间的快乐一份子,与学生同欢笑,共分享。在交流之间,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学生的想法,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将问题处理得更趋于完美。有了换位思考,学生更加愿意接近我,有话愿意跟我说,甚至告诉我不少小秘密。通过课间交流,我慢慢地融入到学生中间。
3 我就在你中间——课堂协作想巧法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的过程,更是动态、变化、开放的过程。在上《依法行政》一课时,我对依法行政这问题进行了精心的情境创设,借助《乡村爱情故事》的情节编了一段情景剧,让学生演。然后提出了三个探究问题:1、剧中体现了依法行政的哪些具体要求?2、如果你是剧中人物,对话内容会是什么?3、结合剧情回答怎样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情境设计的非常有创意,很有吸引力。我做了一个实验,在给第一个班上时,我把任务布置给学生之后,就游离在学生之外,结果有些学生表现得兴趣不高,配合不好,课堂效果差。在第二个班,我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尽快融入到学生中间,做他们的参谋,积极引导他们,并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学生在这时候就毫不顾忌地说出他们的看法,课堂上气氛活跃了、民主了,回答问题的不再是几个学生,而是更多的学生。我鼓励学生说:“回答错了不要紧,关键是有一种参与的精神”,以前那些从来不敢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现在也跃跃欲试了。罗森塔尔效应指出:教师对学生有了更多的信心和好感时,学生受到激励后就会有更大的进步,反之,主观认定学生愚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受到压抑,聪明才智就难以发挥。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时,我非常注意使用肯定的态度、欣赏的眼光、鼓励的语言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种做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慢慢提高,逻辑思维过程越来越缜密。我们都知道,现在的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探究式教学,需要用到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需要学生进行成果的展示、需要学生积极地发表意见。以前在教学时,遇到探究问题需要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时,学生往往是被动的,参与非常不积极,问题的回答往往是几个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面向全体学生成为了一句空话。曾几何时,我为这个问题深深苦恼着,不管采用何种方法,效果都不太理想。现在,在不经意问,这一切都在悄悄的发生着改变,何时开始的?细想起来,好像就是在与学生的关系有了改善、有了正确的激励方法之后。
4 我们是一家人——表达情谊新做法
学生对我有了信任,与我的交往变得密切了起来。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中有问题,总喜欢与我交流。一位学生在临近高考时,变得焦躁不安,心绪不定。于是,这位学生找到我,谈到自己的烦心事。我耐心地予以指导,为学生排忧解难。学生也真心地关心我,有一段时间我咽炎发作,剧烈的咳嗽,不能讲课。学生就在课间把一个削好的苹果送到我的办公桌上。有的学生到办公室请教问题的时候,摊开手心,露出两粒胖大海,“老师,润润喉”、“老师,这是治咳嗽的小偏方”。无需更多的言语,这些细小的言行足以令我深深地感动。我与学生已经成为真正的朋友,有了我们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
同样的知识,由于师生的亲和程度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就完全不一样。走近学生,与学生近距离沟通,教师的亲和力极大地增强;走进学生,心与心产生共鸣,教学的效果得到大幅度改善。教学工作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教师的才思与智慧把花瓣装点得五颜六色,而教师亲切地走近学生,则使这朵鲜花平添了怡人的芳香。
1 悄悄地接近你——作业评语改写法
丘吉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怎样去赞美他。实事求是而不是夸张的赞美,真诚而不是虚伪的赞美,会使对方的行为更增加一种规范”。作业是联系学生与教师的有效桥梁。以前学生写作业,我总是写个简单的批语,如“优秀”“”良好“一般”等,这样的没有温度的评语,对学生起不到应有的激励的作用。我决定在评语上做文章,通过心理暗示,使学生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获得不断进取的动力。如“我知道你很棒,这次表现很好,请继续努力!”、“书写很认真,能在质量上下点功夫吗,我们共同期待着!”、“这次的作业思路有些乱,期待着你下一次的优秀表现——能做到吗?”,等等。同学的作业有进步,我会画一个卡通形象的笑脸给他,并写上鼓励的话语:“我就知道你行,继续努力!”,有的同学作业做得不认真,我会给他一个悲伤的表情,然后写到“我很伤心,你知道原因吗?”……。一个阶段以后,我发现学生作业的质量明显提高,最重要的是我感觉学生与我的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开始有意识的愿意接近我,在作业上有时也会给我留言,如“老师,这次的作业我认真思考了,你觉得怎么样?”,“老师,经过你的提示,我的答题思路开始变得清晰,谢谢!”,“老师,每一次作业发下来后,我都急切的巡视着你的评语。”……这是一个良好的信号,我的心里有了丝丝的温暖,于是我开始慢慢地实施第二步。
2 慢慢地融入你——课间交流改方法
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不是有知者带动无知者,而是人与人主体间灵肉的交流活动。只有交流,才能彼此接纳;只有交流,才能相互造就。以前,我总是提前一两分钟在教室外等候上课,踏着铃声准时进入教室,下课准时离开,与学生的交流很少。后来我发现,课问是与学生亲密接触的良好时机,于是每逢有课,我都会早早地来到教室,看到学生在说笑,我就加入进去,摸摸学生的头,或是拍拍他们的肩,与他们进行零距离的谈笑,从中发现学生的心声。在不经意的交流中,我知道了学生在想什么,知道了学生的烦恼,也享受了学生的欢乐,有了共同的感慨,也让学生分享了我的故事。我开始慢慢进入学生的世界,成为他们之间的快乐一份子,与学生同欢笑,共分享。在交流之间,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学生的想法,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将问题处理得更趋于完美。有了换位思考,学生更加愿意接近我,有话愿意跟我说,甚至告诉我不少小秘密。通过课间交流,我慢慢地融入到学生中间。
3 我就在你中间——课堂协作想巧法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的过程,更是动态、变化、开放的过程。在上《依法行政》一课时,我对依法行政这问题进行了精心的情境创设,借助《乡村爱情故事》的情节编了一段情景剧,让学生演。然后提出了三个探究问题:1、剧中体现了依法行政的哪些具体要求?2、如果你是剧中人物,对话内容会是什么?3、结合剧情回答怎样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情境设计的非常有创意,很有吸引力。我做了一个实验,在给第一个班上时,我把任务布置给学生之后,就游离在学生之外,结果有些学生表现得兴趣不高,配合不好,课堂效果差。在第二个班,我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尽快融入到学生中间,做他们的参谋,积极引导他们,并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学生在这时候就毫不顾忌地说出他们的看法,课堂上气氛活跃了、民主了,回答问题的不再是几个学生,而是更多的学生。我鼓励学生说:“回答错了不要紧,关键是有一种参与的精神”,以前那些从来不敢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现在也跃跃欲试了。罗森塔尔效应指出:教师对学生有了更多的信心和好感时,学生受到激励后就会有更大的进步,反之,主观认定学生愚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受到压抑,聪明才智就难以发挥。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时,我非常注意使用肯定的态度、欣赏的眼光、鼓励的语言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种做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慢慢提高,逻辑思维过程越来越缜密。我们都知道,现在的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探究式教学,需要用到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需要学生进行成果的展示、需要学生积极地发表意见。以前在教学时,遇到探究问题需要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时,学生往往是被动的,参与非常不积极,问题的回答往往是几个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面向全体学生成为了一句空话。曾几何时,我为这个问题深深苦恼着,不管采用何种方法,效果都不太理想。现在,在不经意问,这一切都在悄悄的发生着改变,何时开始的?细想起来,好像就是在与学生的关系有了改善、有了正确的激励方法之后。
4 我们是一家人——表达情谊新做法
学生对我有了信任,与我的交往变得密切了起来。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中有问题,总喜欢与我交流。一位学生在临近高考时,变得焦躁不安,心绪不定。于是,这位学生找到我,谈到自己的烦心事。我耐心地予以指导,为学生排忧解难。学生也真心地关心我,有一段时间我咽炎发作,剧烈的咳嗽,不能讲课。学生就在课间把一个削好的苹果送到我的办公桌上。有的学生到办公室请教问题的时候,摊开手心,露出两粒胖大海,“老师,润润喉”、“老师,这是治咳嗽的小偏方”。无需更多的言语,这些细小的言行足以令我深深地感动。我与学生已经成为真正的朋友,有了我们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
同样的知识,由于师生的亲和程度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就完全不一样。走近学生,与学生近距离沟通,教师的亲和力极大地增强;走进学生,心与心产生共鸣,教学的效果得到大幅度改善。教学工作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教师的才思与智慧把花瓣装点得五颜六色,而教师亲切地走近学生,则使这朵鲜花平添了怡人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