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的学习是我们继承并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语文情感教育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突破点,是优秀文化展示和流露的重要平台。在新课程教学大纲指导下,高中语文应该是一门开放的、充满人文精神的、注重情感教育的学科。基于以上认识并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教学效果,笔者将从教学理论和实践应用方面阐释高中语文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一、从教学理论谈语文情感教育
1.教学内容流露情感。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形式丰富,学生的理解能力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本内容的不同展示,学生们也会有不同地情感反馈。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逐字逐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再进一步做到信、达、雅,丰富教学内容情感,培养学生的美学认知和对古代传统文化精髓的认可。例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片段:“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教师通过配以动画影片播放,学生通过先进视听设备获得有效的传播效果,进而理解陶渊明在家乡陋室中与家人团聚的幸福感,其中庭院荒芜小路喜园中松菊的画面与陶渊明拿过酒壶酒杯自斟自饮靠着南窗寄托傲世情怀相呼应,均可看出作者悠然见南山的神情。在小说戏剧教学中,注重理解小说戏剧人物是如何贯穿戏剧发展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戏剧人物的角色扮演,将自己融入角色本身更深刻体会情感并将情感流露展示在课堂上。例如,在老舍的《茶馆》第二幕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展现,剧中人物在当时社会大背景之下按照自己的轨迹生活,人物之间每个冲突都隐喻着旧时代的社会矛盾。唐铁嘴夸耀自己抽白面的对话滑稽可笑却激起人们的仇恨之情;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的玩笑话也能充分展现动荡社会时局的时代背景;又如松二爷看见宋恩子和吴祥子仍穿着灰色大衫,外罩青布马褂说:“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表现出人物的怀旧,讽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精彩地展示出李三的抱怨、难民的悲惨、巡警的勒索、逃兵的野蛮,这种课堂角色扮演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展示得活灵活现。
2.教学意境引导情感。
古罗马哲学家贺拉斯说过:“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容,同样,你自己先要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授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营造课堂意境,帮助引导学生情感的抒发。例如,在讲授《记念刘和珍君》时,通过悲愤低沉的教学语言营造的教学意境,将刘和珍表现出的勇毅,反动派的残忍无耻以及对学生请愿国运危亡的大背景一一展现出来,在讲述反动派的暴行时,课堂气氛异常严肃而凝重;而在分析刘和珍被杀害的片段时,学生们对革命烈士牺牲生命的惋惜之情更是无以言表。在这样一个适当的教学意境和良好的情感互动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的深层次含义,了解特殊时期先辈们为我国革命事业的胜利作出的英勇牺牲,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沉淀传统历史文化中蕴含的文化精髓,培养新时期主流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从教学实践谈语文情感教育
1.教学活动培养情感。
在新课程改革之后,语文教学中的每个单元的学习都体现了综合性教学的特征。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改变了以课堂为核心,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教师通过设计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展开情感的培养,例如:在演讲比赛的舞台上,学生们有的流露出《荷塘月色》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在戏剧舞台上,经典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搬上高中语文课堂,学生们通过掌握语言艺术巧妙地表达了戏剧人物的丰富内心,生动地展现了相互爱慕的青年男女在封建制度下双双惨死的悲剧命运。
2.学生实践体会情感。
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不仅体现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扮演,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实践表达和抒发情感。在语文课堂内,教师准确的表达技巧帮助学生学会在听的过程中锤炼情感。而阅读应该根据不同的体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例如小说采取默读,而诗歌则应该朗读。例如,在配乐诗朗诵《雨霖铃》的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断句能力,又能通过聆听古诗词韵律熏陶美感。语文课堂的“说”一方面体现在与老师的课堂互动当中口语表达能力的锻炼,另一方面主要体现在演讲、辩论等语言表达艺术当中,学生应该积极参加类似活动培养说话艺术;写作当中最应该真实反映学生内心情感,文字可以是学生情感流露的最好载体,因此应该将传统日记或网络博客作为情感寄托或师生沟通的良好平台。
三、小结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社会认知和价值观培养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注重学生课堂上发挥的情感功能,保证学生接受到美好的情感熏陶,进而实现新课程目标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一、从教学理论谈语文情感教育
1.教学内容流露情感。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形式丰富,学生的理解能力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本内容的不同展示,学生们也会有不同地情感反馈。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逐字逐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再进一步做到信、达、雅,丰富教学内容情感,培养学生的美学认知和对古代传统文化精髓的认可。例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片段:“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教师通过配以动画影片播放,学生通过先进视听设备获得有效的传播效果,进而理解陶渊明在家乡陋室中与家人团聚的幸福感,其中庭院荒芜小路喜园中松菊的画面与陶渊明拿过酒壶酒杯自斟自饮靠着南窗寄托傲世情怀相呼应,均可看出作者悠然见南山的神情。在小说戏剧教学中,注重理解小说戏剧人物是如何贯穿戏剧发展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戏剧人物的角色扮演,将自己融入角色本身更深刻体会情感并将情感流露展示在课堂上。例如,在老舍的《茶馆》第二幕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展现,剧中人物在当时社会大背景之下按照自己的轨迹生活,人物之间每个冲突都隐喻着旧时代的社会矛盾。唐铁嘴夸耀自己抽白面的对话滑稽可笑却激起人们的仇恨之情;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的玩笑话也能充分展现动荡社会时局的时代背景;又如松二爷看见宋恩子和吴祥子仍穿着灰色大衫,外罩青布马褂说:“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表现出人物的怀旧,讽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精彩地展示出李三的抱怨、难民的悲惨、巡警的勒索、逃兵的野蛮,这种课堂角色扮演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展示得活灵活现。
2.教学意境引导情感。
古罗马哲学家贺拉斯说过:“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容,同样,你自己先要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授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营造课堂意境,帮助引导学生情感的抒发。例如,在讲授《记念刘和珍君》时,通过悲愤低沉的教学语言营造的教学意境,将刘和珍表现出的勇毅,反动派的残忍无耻以及对学生请愿国运危亡的大背景一一展现出来,在讲述反动派的暴行时,课堂气氛异常严肃而凝重;而在分析刘和珍被杀害的片段时,学生们对革命烈士牺牲生命的惋惜之情更是无以言表。在这样一个适当的教学意境和良好的情感互动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的深层次含义,了解特殊时期先辈们为我国革命事业的胜利作出的英勇牺牲,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沉淀传统历史文化中蕴含的文化精髓,培养新时期主流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从教学实践谈语文情感教育
1.教学活动培养情感。
在新课程改革之后,语文教学中的每个单元的学习都体现了综合性教学的特征。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改变了以课堂为核心,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教师通过设计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展开情感的培养,例如:在演讲比赛的舞台上,学生们有的流露出《荷塘月色》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在戏剧舞台上,经典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搬上高中语文课堂,学生们通过掌握语言艺术巧妙地表达了戏剧人物的丰富内心,生动地展现了相互爱慕的青年男女在封建制度下双双惨死的悲剧命运。
2.学生实践体会情感。
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不仅体现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扮演,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实践表达和抒发情感。在语文课堂内,教师准确的表达技巧帮助学生学会在听的过程中锤炼情感。而阅读应该根据不同的体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例如小说采取默读,而诗歌则应该朗读。例如,在配乐诗朗诵《雨霖铃》的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断句能力,又能通过聆听古诗词韵律熏陶美感。语文课堂的“说”一方面体现在与老师的课堂互动当中口语表达能力的锻炼,另一方面主要体现在演讲、辩论等语言表达艺术当中,学生应该积极参加类似活动培养说话艺术;写作当中最应该真实反映学生内心情感,文字可以是学生情感流露的最好载体,因此应该将传统日记或网络博客作为情感寄托或师生沟通的良好平台。
三、小结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社会认知和价值观培养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注重学生课堂上发挥的情感功能,保证学生接受到美好的情感熏陶,进而实现新课程目标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