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初之后, 民族管弦乐队与民族管弦乐创作的发展,出现了步子放慢、速度减缓的下滑态势。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历程的中国民族管弦乐,有经验,也有争论。本文试从多角度对民族管弦乐队存在的问题与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民族;管弦乐;乐队
1前言
合奏乐是中国传统音乐大系中一个重要的项目。祖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合奏乐形式。按照乐队的乐器组合形式分类,可把我国的合奏乐分为如下几个大类:鼓吹乐、吹打乐、锣鼓乐、鼓乐、丝竹乐、弦索乐、丝竹锣鼓乐。这些乐种根植于民间,扎根于传统,其艺术体现着丰富的中围传统文化底蕴和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目前合奏音演奏技法和才能,都有突破性的发展,作品创作也较为丰富,然而,传统合奏乐走到今天,该如何发展,是人们甚为关心的问题。
2 现状分析
中华民族传统音乐历史悠久,可以说自从华夏大地上有了人类文化活动的踪迹开始,就有了音乐伴随一路而来。其中器乐合奏就凝结了中华民族文明之精华,五千多年的沧海桑田, 器乐合奏在我国演绎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源远流长。我国的民族乐器如笛子、二胡斤琵琶、筝等,它们所具有的美妙音色和现今丰富的演奏技巧是不容置疑的,在一些大型体裁的乐曲中,当民族乐器个体作为特色乐器与管弦乐队结合时,乐队的表现力会有一个跨越式的提高,而音乐的整体音色既保持了浓厚的民族风格,也会非常丰富动听--这就是民族乐器与管弦乐合作的优势。但是,改革开发以来,受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文化的影响很大,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关于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两种意见,一是认为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主要是参照西洋管弦乐队的模式建成的,几十年来表演了大量的中国作品,也演奏了一些西洋管弦乐作品,成绩很大,但和西洋管弦乐队相比,还是太单薄,乐器个性太强,表现能力不强。二是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是在中国传统乐队的基础上参考西洋管弦乐队发展而成的,但是有些乐队的音响和乐曲创作确表现出进一步西化的倾向,民族特色确受到冷落。民族乐器的改革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目前"乐改"基本是自生自灭的状态。民族乐器改革的滞后,严重阻碍了民族管弦乐艺术的发展。具体到实际操作中,则同样的乐器,有的用拨弹,有的用指甲弹。音色就不同。民乐队音响上的缺点,有人用"尖、扁、杂、吵、薄"五个字来概括。民族乐队的指挥素养有待提高。乐队训练问题实际是民乐团的指挥素养的问题。作为指挥往往对乐队的音响缺乏理想的期望;拿到总谱后,缺乏认真细致研究,找出需要修正的问题。再是对每一种乐器疏忽了解。此外,对民族管弦乐队的训练缺少规范,随意性大等。民族乐队的发展没有以创作为起点。关于民族乐队的创作出现没有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三贴近"。有些作曲专业的青年学生,创作缺少思想内涵。学校作曲专业的学习,除了学习各种技法外,缺乏对创作理念、意识要求。没有把民族民间音乐中素材多,引导学生多去关注,多汲取营养。作品创作缺乏可听性、容易懂、易传播等。民乐专业的教学与人才培养也存在不少问题。现在学校的民乐教学存在问题是单科系列民乐教材建设严重不足,教材缺,影响学科发展。课程设置问题。中间有余,两头不足:指传统与现代两头关注不足。共性有余、个性不足:民歌课、民族器乐概论都一样,自己院校民乐教学的特点何在?独立有余、互动不足:民乐系与其他系不相往来。教学上不愿与其他系互动、合作,不要求作品写作。这方面在课程设置上要有引导。对西洋管弦乐了解不足。
3展望
有一部关于阿炳的中国电视剧:在故事结尾时电视画面上出现了一个交响乐团正在演奏阿炳的二泉映月,这时画面开始叠加:中国观众鼓掌、外国观众鼓掌、欢声雷动,鲜花涌向台前。一位英国的音乐学家看后谈到:"我不明白,为什么在中国人的价值观念里,一定要用西方的艺术手法来表砚本民族的音乐,并且还一定要让它得到西方世界的认可,这个音乐才算是有价值的?"的现象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那么我国民族管弦乐队应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呢?我认为我们必须在世界文化的高度上发展自己民族的音乐艺术,这是民族乐队艺术发展的重要视角。首先乐器筛选原则一要有利于音色的多样,二要有利于音响的融合。其次,乐队编制以吹、拉、弹、打四组乐器的组合为模式,这一模式的目的在于有利于音色的归类对比和容纳多种民族乐器,成为引入多种乐器的渠道,避免成为限制乐器引入的篱障。三要建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性能的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其中(1)要有中国特色。(2)乐器要民族的,其形制要有民族色彩。一件民族乐器正和器皿、雕塑、服饰、建筑一样,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方面。民乐作品不采用民族乐器演奏,就不是中国民族器乐。其次,传统的音色特性是要保持的。(3)在演奏上要珍视民间的传统特技,每件乐器都有祖传的特殊技巧,否则是不可能传到现在的。民族传统,中国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传统技巧来表现。如果技巧失传了,那么这方面的民族风格也失去了。(4)对待乐队的乐器配备更应慎重,既要考虑乐队组成的科学性,又要继承民族的优秀传统。其次,要求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具备高性能这一点,也必须认真对待。
对"尖、扁、杂、吵、薄"问题,在乐队总体音响上有问题。对民乐队,要有一个总体音响的设想。现在的民乐队,必须把弦乐作为基础,比较有融合力,包容力。音响上有"抱团"的问题,解决办法是从座位上打破传统的做法,基本借用管弦乐,把弦乐包在一块。
声部上乐队要有整体感,声量要平衡。民族乐器的改革应当避免"换形不换姓",努力提高民族乐队的指挥素养,民族乐队的发展要以创作為起点。
4结束语
民族乐队艺术作为文化的载体,凝聚着民族精神,体现着民族的文化的特殊品质。新型民族乐队发展迅速,融丝竹与吹打为一体,即有宽广的音域、丰富的音色,又有较为统一的音律、适当的音量关系。保持、发扬这些可贵的艺术特点,应当是今后建设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基本着眼点。进一步向西方交响乐队的优秀经验学习,同时进一步摆脱交响乐队模式的影响仍是我们今后建设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双向任务。
作者简介:宁燕(1981--),女,助教,研究方向:音乐教学
【关键词】民族;管弦乐;乐队
1前言
合奏乐是中国传统音乐大系中一个重要的项目。祖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合奏乐形式。按照乐队的乐器组合形式分类,可把我国的合奏乐分为如下几个大类:鼓吹乐、吹打乐、锣鼓乐、鼓乐、丝竹乐、弦索乐、丝竹锣鼓乐。这些乐种根植于民间,扎根于传统,其艺术体现着丰富的中围传统文化底蕴和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目前合奏音演奏技法和才能,都有突破性的发展,作品创作也较为丰富,然而,传统合奏乐走到今天,该如何发展,是人们甚为关心的问题。
2 现状分析
中华民族传统音乐历史悠久,可以说自从华夏大地上有了人类文化活动的踪迹开始,就有了音乐伴随一路而来。其中器乐合奏就凝结了中华民族文明之精华,五千多年的沧海桑田, 器乐合奏在我国演绎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源远流长。我国的民族乐器如笛子、二胡斤琵琶、筝等,它们所具有的美妙音色和现今丰富的演奏技巧是不容置疑的,在一些大型体裁的乐曲中,当民族乐器个体作为特色乐器与管弦乐队结合时,乐队的表现力会有一个跨越式的提高,而音乐的整体音色既保持了浓厚的民族风格,也会非常丰富动听--这就是民族乐器与管弦乐合作的优势。但是,改革开发以来,受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文化的影响很大,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关于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两种意见,一是认为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主要是参照西洋管弦乐队的模式建成的,几十年来表演了大量的中国作品,也演奏了一些西洋管弦乐作品,成绩很大,但和西洋管弦乐队相比,还是太单薄,乐器个性太强,表现能力不强。二是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是在中国传统乐队的基础上参考西洋管弦乐队发展而成的,但是有些乐队的音响和乐曲创作确表现出进一步西化的倾向,民族特色确受到冷落。民族乐器的改革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目前"乐改"基本是自生自灭的状态。民族乐器改革的滞后,严重阻碍了民族管弦乐艺术的发展。具体到实际操作中,则同样的乐器,有的用拨弹,有的用指甲弹。音色就不同。民乐队音响上的缺点,有人用"尖、扁、杂、吵、薄"五个字来概括。民族乐队的指挥素养有待提高。乐队训练问题实际是民乐团的指挥素养的问题。作为指挥往往对乐队的音响缺乏理想的期望;拿到总谱后,缺乏认真细致研究,找出需要修正的问题。再是对每一种乐器疏忽了解。此外,对民族管弦乐队的训练缺少规范,随意性大等。民族乐队的发展没有以创作为起点。关于民族乐队的创作出现没有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三贴近"。有些作曲专业的青年学生,创作缺少思想内涵。学校作曲专业的学习,除了学习各种技法外,缺乏对创作理念、意识要求。没有把民族民间音乐中素材多,引导学生多去关注,多汲取营养。作品创作缺乏可听性、容易懂、易传播等。民乐专业的教学与人才培养也存在不少问题。现在学校的民乐教学存在问题是单科系列民乐教材建设严重不足,教材缺,影响学科发展。课程设置问题。中间有余,两头不足:指传统与现代两头关注不足。共性有余、个性不足:民歌课、民族器乐概论都一样,自己院校民乐教学的特点何在?独立有余、互动不足:民乐系与其他系不相往来。教学上不愿与其他系互动、合作,不要求作品写作。这方面在课程设置上要有引导。对西洋管弦乐了解不足。
3展望
有一部关于阿炳的中国电视剧:在故事结尾时电视画面上出现了一个交响乐团正在演奏阿炳的二泉映月,这时画面开始叠加:中国观众鼓掌、外国观众鼓掌、欢声雷动,鲜花涌向台前。一位英国的音乐学家看后谈到:"我不明白,为什么在中国人的价值观念里,一定要用西方的艺术手法来表砚本民族的音乐,并且还一定要让它得到西方世界的认可,这个音乐才算是有价值的?"的现象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那么我国民族管弦乐队应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呢?我认为我们必须在世界文化的高度上发展自己民族的音乐艺术,这是民族乐队艺术发展的重要视角。首先乐器筛选原则一要有利于音色的多样,二要有利于音响的融合。其次,乐队编制以吹、拉、弹、打四组乐器的组合为模式,这一模式的目的在于有利于音色的归类对比和容纳多种民族乐器,成为引入多种乐器的渠道,避免成为限制乐器引入的篱障。三要建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性能的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其中(1)要有中国特色。(2)乐器要民族的,其形制要有民族色彩。一件民族乐器正和器皿、雕塑、服饰、建筑一样,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方面。民乐作品不采用民族乐器演奏,就不是中国民族器乐。其次,传统的音色特性是要保持的。(3)在演奏上要珍视民间的传统特技,每件乐器都有祖传的特殊技巧,否则是不可能传到现在的。民族传统,中国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传统技巧来表现。如果技巧失传了,那么这方面的民族风格也失去了。(4)对待乐队的乐器配备更应慎重,既要考虑乐队组成的科学性,又要继承民族的优秀传统。其次,要求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具备高性能这一点,也必须认真对待。
对"尖、扁、杂、吵、薄"问题,在乐队总体音响上有问题。对民乐队,要有一个总体音响的设想。现在的民乐队,必须把弦乐作为基础,比较有融合力,包容力。音响上有"抱团"的问题,解决办法是从座位上打破传统的做法,基本借用管弦乐,把弦乐包在一块。
声部上乐队要有整体感,声量要平衡。民族乐器的改革应当避免"换形不换姓",努力提高民族乐队的指挥素养,民族乐队的发展要以创作為起点。
4结束语
民族乐队艺术作为文化的载体,凝聚着民族精神,体现着民族的文化的特殊品质。新型民族乐队发展迅速,融丝竹与吹打为一体,即有宽广的音域、丰富的音色,又有较为统一的音律、适当的音量关系。保持、发扬这些可贵的艺术特点,应当是今后建设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基本着眼点。进一步向西方交响乐队的优秀经验学习,同时进一步摆脱交响乐队模式的影响仍是我们今后建设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双向任务。
作者简介:宁燕(1981--),女,助教,研究方向: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