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教学中进行了合作学习探究,通过合理分配小组、落实具体的学习内容、布置难易适当的任务、灵活组织课堂讨论、培养良好的合作技能、进行合理的评价,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发展。
关键词:合作学习;历史;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2-315
新课程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即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与探究学习一样,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结合我的教学情况,作了如下尝试:
一、合理分配小组
在教学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4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1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1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參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落实具体的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有意义的过程,要使小组合作具有价值,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有利于展开合作的学习目标,安排恰当具体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活动内容、学习材料和探究任务。一般来讲,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处可设计一些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如:在学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改革开放》时,让学生课前分小组分别调查自己家或亲戚邻居家承包土地、种植作物及收成情况。这过程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其中一人设计问题,两人负责调查记录,一人负责整理并汇报,让学生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三、布置难易适当的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难易要适当,如果太容易,学生不需要他人协助也能完成,就会失去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的合作也会失去动力;如太难,小组通过一定的努力仍不能达到目标,便会饱尝失败的苦果,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也就失去了合作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设计的讨论题既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内容的难易应确定在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层次。这样才具有挑战性,才有利于激发学生个体的主动性,以及小组合作的积极性,才能发挥小组这一“学习共同体”的独创性、创造性。凡是遇到具有挑战性的、有一定难度的、值得探索的创造性问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比如在《改革开放》一节教学中,谈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这一问题时,学生有一点了解但又不是很明确,后经过小组调查自己父母或爷爷奶奶并进行讨论讨论,小组内形成共识,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灵活组织课堂讨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讨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小组讨论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往、互动的机会。教学实践证明,课堂讨论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合作讨论也有弱点,在表面热热闹闹的讨论下,难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的参与,可能在讨论的过程中,有浑水摸鱼者,有“离题太远者”,在交流过程中,有的同学“随波逐流”,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非常重要。
五、培养良好的合作技能
要学生拥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但学生的合作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却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需要有意识地培养与训练。在交往中,要训练学生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意见,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和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别人提出疑问时,要针对问题耐心解释,要尽可能作出令人满意的答复。要虚心考虑别人的意见,修正和补充自己原来看法中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敢于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认识,肯定与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正确看法。教师要加强交往中具体技能的训练,比如,别人说话时,自己应如何注视对方;在恰当的地方,如何打断别人的谈话,陈述自己的观点;自己说话时又如何让别人有插话的机会;有不同见解不能统一时,如何学会保留自己的意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受。只有具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才能保证合作的效率。
六、进行合理的评价
中学生普遍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所以如何对他们进行合理的评价非常重要。评价可以分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民族团结》一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假如你是开发者,你将如何开发和建设徂徕山?八(2)班的邵梦颖找到了非常好的资料,他的同组帮他整理,结果在小组汇报时表现非常出色,我禁不住夸了他好几次,从此以后,其他小组搜索资料的积极性也就大大的提高了。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鲍翔茵.初中历史小组互助合作学习[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4):79.
[2]张晔.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历史课堂的组织与开展[J].新智慧,2018,(25):87.
关键词:合作学习;历史;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2-315
新课程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即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与探究学习一样,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结合我的教学情况,作了如下尝试:
一、合理分配小组
在教学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4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1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1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參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落实具体的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有意义的过程,要使小组合作具有价值,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有利于展开合作的学习目标,安排恰当具体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活动内容、学习材料和探究任务。一般来讲,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处可设计一些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如:在学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改革开放》时,让学生课前分小组分别调查自己家或亲戚邻居家承包土地、种植作物及收成情况。这过程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其中一人设计问题,两人负责调查记录,一人负责整理并汇报,让学生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三、布置难易适当的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难易要适当,如果太容易,学生不需要他人协助也能完成,就会失去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的合作也会失去动力;如太难,小组通过一定的努力仍不能达到目标,便会饱尝失败的苦果,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也就失去了合作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设计的讨论题既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内容的难易应确定在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层次。这样才具有挑战性,才有利于激发学生个体的主动性,以及小组合作的积极性,才能发挥小组这一“学习共同体”的独创性、创造性。凡是遇到具有挑战性的、有一定难度的、值得探索的创造性问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比如在《改革开放》一节教学中,谈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这一问题时,学生有一点了解但又不是很明确,后经过小组调查自己父母或爷爷奶奶并进行讨论讨论,小组内形成共识,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灵活组织课堂讨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讨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小组讨论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往、互动的机会。教学实践证明,课堂讨论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合作讨论也有弱点,在表面热热闹闹的讨论下,难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的参与,可能在讨论的过程中,有浑水摸鱼者,有“离题太远者”,在交流过程中,有的同学“随波逐流”,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非常重要。
五、培养良好的合作技能
要学生拥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但学生的合作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却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需要有意识地培养与训练。在交往中,要训练学生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意见,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和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别人提出疑问时,要针对问题耐心解释,要尽可能作出令人满意的答复。要虚心考虑别人的意见,修正和补充自己原来看法中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敢于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认识,肯定与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正确看法。教师要加强交往中具体技能的训练,比如,别人说话时,自己应如何注视对方;在恰当的地方,如何打断别人的谈话,陈述自己的观点;自己说话时又如何让别人有插话的机会;有不同见解不能统一时,如何学会保留自己的意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受。只有具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才能保证合作的效率。
六、进行合理的评价
中学生普遍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所以如何对他们进行合理的评价非常重要。评价可以分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民族团结》一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假如你是开发者,你将如何开发和建设徂徕山?八(2)班的邵梦颖找到了非常好的资料,他的同组帮他整理,结果在小组汇报时表现非常出色,我禁不住夸了他好几次,从此以后,其他小组搜索资料的积极性也就大大的提高了。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鲍翔茵.初中历史小组互助合作学习[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4):79.
[2]张晔.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历史课堂的组织与开展[J].新智慧,2018,(2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