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创新教育技巧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c1989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要。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和灵魂,是新课程理念下培养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校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应对知识经济挑战的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对策。我们作为教师,必须从小抓紧抓好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培养,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更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的认识是:
  一、创设数学学习情境,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数学教学中,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生动、诙谐的教学语言,新奇、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灵活的教学方法,多变的教学手段,都能够引起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激發他们的学习动机。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要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教师要创造合适的机会,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让学生享受、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还可以利用数学中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的图形的美,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使他们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产生共鸣、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另外,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例如,讲“三角函数”之前,教师可带学生到教学楼或旗杆前,出示测角仪、皮尺和标尺这些工具,然课后问学生:“如果让大家利用这些工具,能不能测算出教学楼或旗杆的高度?”学生可能会想出各种办法去测量高度。比方说爬上去量,或用绳子等等。此时老师接着说:“这么高!爬上去是很危险的,也不现实呀!如果要你测算一下山坡的垂直高度呢?总不能把山挖开来量吧!”学生们想一想后觉得他的方法行不通,心里急切的想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时教师说:“利用这些工具再加上‘三角函数’的知识,上面的这些问题就可以轻松地解决了。”由于学生急于想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心里就会产生学习这一数学知识的倾向,于是学习“三角函数”的兴趣油然而生。
  二、抓好概念教学
  抓好概念教学是培养数学创新能力的前提。每个概念都是其内涵与外延的统一体,概念的内涵严格的限定了概念的外延;反过来,概念的外延也完全确定了概念的内涵。他们一脉相承,又相依而变。传统的概念教学主要有以下两种倾向;其一,在概念数学中过分重视定义的叙述;其二,在概念教学中,不注重该概念的引入,只重概念的引用,引入新概念的过程过于简单。这样做的缺点是学生对概念缺乏理性的认识,难以形成数学能力,而且新概念不能较好的纳入到原有的认识结构中,缺乏系统化,记忆也难以长期保持,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认识:①数学概念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可忽视,可以说概念教学贯穿于数学过程的始终;②数学概念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不可有头无尾;③数学概念教学要抓住关键,不可追求单一的教学模式;④要在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上进行数学概念教学;⑤要能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完整过程。
  例如,在讲“方程和它的解”时,可作如下设计:
  老师:在小学时,我们对方程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再在学习了代数式和等式的基础上,对方程作进一步的了解,下面请看(用幻灯机或多媒体演示)“什么是代数式?”“什么是等式?”,请同学们回答。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通过幻灯机或多媒体把已写好的数学目标展示给学生,展示目标为:“识记”方程的概念,弄懂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请同学们对照目标看书。待学生看完书后,教师通过提问讲解,分析举例阐明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然后用方程的概念判断某些等式是不是方程为一类,根据条件列方程为一类,检验解为一类,每类出2—3个题,用幻灯演示,学生自测。待学生做完后教师再讲评矫正,使学生对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弄懂弄透,达到能灵活运用的目的。
  三、合作交流,精心设计学习问题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既是参与者也是启发者。一个好的合作学习问题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保证学习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具有层次性、探索性的合作学习问题。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时,教师首先教学生做剪纸、拼图实验,并要求学生观察“①拼出的图形是否是四边形;②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③图中有没有互相平行的线段。”学生通过剪纸、拼图实验很快就得出所拼出图形是四边形,而且四边形中相对的角相等,并经过讨论论证出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教师在总结的基础上针对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讲解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对角线的定义及平行四边形的表示符号、记发和读法。然后,知道学生做复制、旋转平行四边形实验,再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分别有什么关系”,并对结论进行验证。基于教师的点拔和合作学习的实验,经过学生热烈的讨论和努力探索,问题会迎刃而解,从而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四、大胆探索,允许学生犯错误
  在学习过程中,错误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害怕学生出现解题错误,对错误采取严厉禁止的态度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教师害怕学生探究新知,从而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也往往只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结论,而不注重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害怕启发学生讨论会得出错误的结论。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允许学生办错误。但教师要及时纠正,让学学生在错误中成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是学生在探究中提高。   例如,七年级新生习惯于算术方法解答问题,这会对学生学习代数方法列方程解应用题产生干扰。例如,在求两车相遇时间时:
  A、B两地相遇270千米,小李以15千米/小时的速度从A地出发,小陈以12千米/小时的速度从B地出发,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大多数学生的解答过程如下:
  解 设经过X小时相遇,列方程得:
  X=270/(15+12)
  =10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拘泥于算术方法解题的痕迹。部分教师对学生出现这类问题会非常恼怒,但教师只要能正确指出算术方法与代数方法之间的联系,学生就会逐渐发现代数方法解应用题比算术方法解应用题更为优越,从而会更快的接受代数方法,能有效地避免新旧知识的干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充分挖掘教材功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数学教学必须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尝试和学习数学家的思维活动。数学课本中许多内容都省略了其中的思考、发现、探索过程,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教师把隐含的、有思想价值、智力价值的内容充分显示出来,将探索问题的过程暴露出来,让学生充分的参与思考,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的知识性。
  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发现过程:先让学生各自用硬纸剪一个三角形,然后让他们把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最后会看到什么?(三个角拼在一起是个平角)
  2、证明过程:启发学生要证∠A+∠B+∠C=180。必须用以前学过的涉及到180的角的知识去证。涉及到180角的知识点有:①平角,②邻补角,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故可从这三方面考虑。
  让学生动手,从拼接的方式中发现很多种证法。表现出求异创新精神,使学生尝到自己发现定理和探索证明方法的甜头,从而培养他们能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
  六、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加强发散思维、集中思维、直觉思维的训练,在教学中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多解”、“多变”、“多思”中把握问题的本质,并从中体验出创新的乐趣。
  例如,解方程1/2(X-1)-3=-(X-1)
  解法一,解:去分母,得
  (X-1)-6=-2(X-1)
  去括号,得
  X-1-6=-2X+2
  移项,得
  X+2X=2+1+6
  化简得3X=9
  方程两边都除以3,得
  X=3
  解法二,解:移项,得
  1/2(X-1)+(X-1)=3
  化简得
  3/2(X-1)=3
  两边都除以3/2,得
  X-1=2
  移项,得X=2+1
  即X=3
  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显然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除上述几点外,教师还应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需做到:①堅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②用发展眼光对待和教育学生;③高度重视学困生的创造力。
  总之,让学生的思维方式“活”起来,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性,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大力推进高教育。才能为培养一代开拓型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2001.7.
  [2]《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赵振威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3.
  [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谭万金《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09(3).
其他文献
数学思考是指在数学活动中的思考。我们可以从狭义和广义来理解:从狭义角度是指学生关于数学对象的理性认识过程。从广义角度理解还包括应用数学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数学式思考。我们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也就是说,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在定量思维、空间观念、合情推理等方面获得发展。  一、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学会思考。  教师要刻意营造一个有利于数学思考氛围,可以通过教师和学生的
期刊
摘 要:教师与学生是现代校园的两大主体,师生双方沟通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知识的传达与接受。作为在沟通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教师更应该放低身段,以爱心、诚心、耐心、宽容心对待学生,引领学生走入更广阔的天地。  关键词:沟通;爱心;诚心;耐心;宽容心  师生感情的和谐融洽,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第一要素。学生只有信任教师,才会从感情上亲近教师,从而容易接受教师的指点,是谓“亲其师,信其道……乐其道,学其道”
期刊
优美的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是人文精神的底蕴,是塑造中华魂的优秀素材,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1999年2月,江泽民出席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时指出,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意境深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性情,加强修养,丰富思想……这么多年过去,在我们的教学领域,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情况是否乐观呢?笔者做了一个
期刊
一,案例背景  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与实施的前提条件,又是其需要完成的任务和内容。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上课積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能促使学生更加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是促进教学的催化剂。师生关系体现在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从某种角度而言,师生关系就是教育质量。  二、案例描述  吴超,高二(一)班学生,身体素质较好,特别爱好打篮球
期刊
曾几何时,我们在月朗星稀的夜晚编花篮、背月亮、捉迷藏、网小鱼……百玩不厌。当我们还沉浸在童年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美好回忆里时,我们的孩子们却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对高档的电动玩具不感兴趣,玩什么都索然无味了。这令我们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们的快乐反而少了呢?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快乐地度过童年呢?结合实际,总结一下十几年来的幼教工作经验,我认为民间游戏对孩子们的在园活动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
期刊
摘 要: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充分的发挥了它的直观性,解决了教学中演示难,过程长,操作复杂等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知识的掌握,给学生充分的感受美,创造美的机会。  关键词:多媒体;美术教学;应用  传统的教育观念逐渐被新的理念替代,自从2001年尝试推广以来,到如今经历了十个年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反映时代精神的,体现素质教
期刊
(一)微笑  从事多年班主任工作,一直感到自己尽职尽责,对学生和蔼可亲。可是最近在学生写给我的悄悄话中,却发现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下面是原文,没有做字词的任何修改。)  对老师说的心里话  亲爱的老师您好:  老师,我一开始觉得您很不好,尤其是第一次写语文作业的时候。可是,和您待时间长了,我开始觉得您很和蔼!  老师,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很严sù,我觉得很不习惯。可是,现在您的脸上多了一份微笑!老
期刊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高中历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在学生价值观培养方面却存在问题。新课程改革开始以来,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所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却重视不够。本文试图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正确;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
期刊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培养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高技能人才”的责任,高职学生必须在学校期间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成为合格的高职人才,与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的是,高职学生中却普遍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缺乏上进心,虚度光阴的状况,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该文章通过对高职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出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对提高高职人才
期刊
一、军队院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社会亚文化系统的校园文化,从校园逐渐形成一定范围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开始,就存在并发挥着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就是由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和风气以及传统的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等共同构成的一种文化。校园文化承载着校园本身厚重的人文氛围和丰富的精神气息,是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的源泉。校园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