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道德精华都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所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美术课的重要内容。同时,《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全日制的义务教育中“中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的美术教育,它是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他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美术专业人才,把学生培养成为画家和设计师,而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审美能力的高素质的公民。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成为当今社会有用之人使其终身受益。那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审美能力的提高,我们在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1、在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
二期课改后的美术教材与旧版教材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含量的明显增加。因此,在教学中就需要老师寻找一些文化内涵丰富,学生喜欢的课题进行教学,着重从美术文化方面去启发、引导学生。
例如初一年级第二学期《质朴的民间玩具》单元中,我设计了《我们一起动手做——龙》,课前让学生们专门找来有关龙的传说或知识,并告诉学生将在课上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交流。由于龙的知识并不难找,学生事先做好了充足准备,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在交流完成后,老师再来总结,告诉学生在中国的文化中(如:九龙壁、龙的传人等),“龙”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响,龙已渗透到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文化中,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而关于“龙”,除了典故,称谓等,令我们激动的还有“舞龙灯,赛龙舟”等活动。这些信息的呈现,吸引了学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在学生的造型活动中,我尊重他们的个性,既可以用写实的手法,也可以夸张、变形;在色彩上可以按客观去表现,也可按主观意识去表现。当有了明确的图形后,在利用不织布制作我们自己的玩具。实践证明,这样有利于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能创造出风格各异的画面。在领会龙文化的内涵的同时时,学生又通过“动手做”了解了我国优秀传统工艺的独特韵味,其手工艺品也令人耳目一新。
2、在创作中的传统文化渗透
激发学生的自身潜能,开启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是我们进行美术教育的目的。而美术创作是实现这一教育目的的有效教学环节,那在“创作”环节我们又该如何进行文化渗透呢?版画艺术是人类几千年来文明成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史学价值和美学文化价值,作为人类社会生活和艺术交流的手段,版画渗透于人类生活的很多方面,是一种生活化且富有鲜明个性的艺术。
在六年级第二学期的《凸版画的艺术魅力》单元,我设计了《我眼中的上海》一课。课前,我依旧还是让学生自行收集有关“上海建筑”资料,交流后进行归类整理,便于课堂创作。课堂上,我首先引入鲁迅先生说过的话:“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们介绍鲁迅先生与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的历史知识。然后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们介绍了版画的种类,并重点展示“纸版画”。纸版画不同于其他绘画,是将手工与绘画相融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经过剪、刻、撕剥、拼贴等方法制成版面,然后用多种方法印出来的。它取材容易、工具简单、效果独特,具有强烈、明快、单纯、朴素的艺术效果,从而较大程度地突破了传统版画的局限。接着我效仿《艺术创想》中的教学模式,将预先制作的《外滩》纸版画按步骤分别展示。这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接近同学生活,深深促动学生的心灵,激起了他们对版画创作的热情。学生利用纸版画,创作出了他们眼中的上海,而纸版画也在学生手中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在版画教学中,积极开发挖掘有利于学生创作的题材,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体现出美术教育的文化渗透。
3、在欣赏中的传统美德渗透
美术教学包括观察与欣赏,创作于训练过程。美术以直观、形象、生动、易学的特点,以诸多造型因素、不同材料,通过视觉感官直接传递至人的大脑,作用于心灵。在美术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的、逐步的、系统的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在美术欣赏中,学生喜欢听故事,我就结合相關教学内容,讲一些画家勤奋学习、热爱祖国、献身艺术的故事,生动感人的事迹使学生深受教育。如徐悲鸿的奔马,丰子恺的漫画等。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美术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人民艺术家的敬仰和爱戴,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进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除了讲故事,还在《诗情画意的中国画》单元,向同学们展示了“梅兰竹菊四君子”的铮铮傲骨;在《绚丽多姿的服饰》单元向同学们展示了我国五千年历史变迁中的服饰文化,以及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的民族服装等等。学生在欣赏中,在讲解中,渐渐体会到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他们在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
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的文化精粹。艺术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栽体,美术学科蕴含丰富而生动的民族精神教育内容,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并发挥美术课程人文精神教育的优势,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学习中华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在赏心悦目中体验我国民族精神的经久魅力。
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全日制的义务教育中“中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的美术教育,它是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他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美术专业人才,把学生培养成为画家和设计师,而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审美能力的高素质的公民。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成为当今社会有用之人使其终身受益。那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审美能力的提高,我们在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1、在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
二期课改后的美术教材与旧版教材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含量的明显增加。因此,在教学中就需要老师寻找一些文化内涵丰富,学生喜欢的课题进行教学,着重从美术文化方面去启发、引导学生。
例如初一年级第二学期《质朴的民间玩具》单元中,我设计了《我们一起动手做——龙》,课前让学生们专门找来有关龙的传说或知识,并告诉学生将在课上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交流。由于龙的知识并不难找,学生事先做好了充足准备,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在交流完成后,老师再来总结,告诉学生在中国的文化中(如:九龙壁、龙的传人等),“龙”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响,龙已渗透到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文化中,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而关于“龙”,除了典故,称谓等,令我们激动的还有“舞龙灯,赛龙舟”等活动。这些信息的呈现,吸引了学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在学生的造型活动中,我尊重他们的个性,既可以用写实的手法,也可以夸张、变形;在色彩上可以按客观去表现,也可按主观意识去表现。当有了明确的图形后,在利用不织布制作我们自己的玩具。实践证明,这样有利于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能创造出风格各异的画面。在领会龙文化的内涵的同时时,学生又通过“动手做”了解了我国优秀传统工艺的独特韵味,其手工艺品也令人耳目一新。
2、在创作中的传统文化渗透
激发学生的自身潜能,开启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是我们进行美术教育的目的。而美术创作是实现这一教育目的的有效教学环节,那在“创作”环节我们又该如何进行文化渗透呢?版画艺术是人类几千年来文明成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史学价值和美学文化价值,作为人类社会生活和艺术交流的手段,版画渗透于人类生活的很多方面,是一种生活化且富有鲜明个性的艺术。
在六年级第二学期的《凸版画的艺术魅力》单元,我设计了《我眼中的上海》一课。课前,我依旧还是让学生自行收集有关“上海建筑”资料,交流后进行归类整理,便于课堂创作。课堂上,我首先引入鲁迅先生说过的话:“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们介绍鲁迅先生与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的历史知识。然后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们介绍了版画的种类,并重点展示“纸版画”。纸版画不同于其他绘画,是将手工与绘画相融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经过剪、刻、撕剥、拼贴等方法制成版面,然后用多种方法印出来的。它取材容易、工具简单、效果独特,具有强烈、明快、单纯、朴素的艺术效果,从而较大程度地突破了传统版画的局限。接着我效仿《艺术创想》中的教学模式,将预先制作的《外滩》纸版画按步骤分别展示。这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接近同学生活,深深促动学生的心灵,激起了他们对版画创作的热情。学生利用纸版画,创作出了他们眼中的上海,而纸版画也在学生手中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在版画教学中,积极开发挖掘有利于学生创作的题材,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体现出美术教育的文化渗透。
3、在欣赏中的传统美德渗透
美术教学包括观察与欣赏,创作于训练过程。美术以直观、形象、生动、易学的特点,以诸多造型因素、不同材料,通过视觉感官直接传递至人的大脑,作用于心灵。在美术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的、逐步的、系统的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在美术欣赏中,学生喜欢听故事,我就结合相關教学内容,讲一些画家勤奋学习、热爱祖国、献身艺术的故事,生动感人的事迹使学生深受教育。如徐悲鸿的奔马,丰子恺的漫画等。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美术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人民艺术家的敬仰和爱戴,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进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除了讲故事,还在《诗情画意的中国画》单元,向同学们展示了“梅兰竹菊四君子”的铮铮傲骨;在《绚丽多姿的服饰》单元向同学们展示了我国五千年历史变迁中的服饰文化,以及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的民族服装等等。学生在欣赏中,在讲解中,渐渐体会到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他们在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
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的文化精粹。艺术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栽体,美术学科蕴含丰富而生动的民族精神教育内容,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并发挥美术课程人文精神教育的优势,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学习中华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在赏心悦目中体验我国民族精神的经久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