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它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很多事情,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同时它和大脑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联系。针对小班刚入园的幼儿,如何调动他们动手的兴趣,提高他们动手的技能呢?本文从分析幼儿不愿动手背后的原因入手,从老师的层面提供多种促进幼儿动手的方式,结合家园共育提出供家长指导的举措,从而让孩子愿意动手,喜欢动手,建立自信,感受成功。
【关键词】幼儿;动手;能力
接手新小班,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迥然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行为表现。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只愿动口不愿动手。班级里除了个性偏内向的孩子话少,其他孩子都愿意表达,而真正愿意自己动手的孩子却少之又少。《指南》在3-4岁儿童动作发展目标中要求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论幼儿做得好坏都给予适当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他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综上所述,我分析了幼儿不愿动手背后的原因,并给出了一些建议和指导方法。
1 小手不愿动背后的原因
1.1 第三只手——老人的包办代替
现在的家庭结构基本是4+1或4+2,孩子成了家中的独宠儿。祖辈的爷爷奶奶由于自己经历过生活艰苦的年代,更是舍不得让孩子吃苦。他们抱着“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就会了”的教育观念给孩子提供了第三只手,开始了很多包办代替,诸如:穿衣、吃饭、上厕所等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班上二胎家庭较多,比例约占全班人数的50%。即使是这样,老人也是一如既往地帮孩子,老大并没有因为家中有弟弟妹妹而得到应有的自我服务的机会。再加上天气变化、身体情况等客观因素,幼儿动手的机会更加稀少。
1.2 环境更换——双方的教育差异
现在小班的父母大多是90后,平时工作紧张忙碌,一些父母把孩子委托给爷爷奶奶照顾。有的父母开始是自己带孩子,由于孩子生病老人怕父母不会照顾,就主动把孩子揽下来照顾。年轻的父母会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鼓励他们自己动手。而老人却舍不得让孩子自己动手,他们间接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孩子在爸爸妈妈家能自己动手自我服务,在爷爷奶奶家只要说一句话,立刻就有人开心地帮忙。双方的教育方式存在差异,久而久之孩子也学会了一边一个样。
1.3 缺少耐心——科学的指导方法
孩子学会一项新技能,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一定数量的练习,和无法预估的时间。在这期间,家长的鼓励方式和肯定不容小觑。开始家长都会心平气和地教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长的耐心会降低,态度也会改变。他们喜欢速成,希望教给孩子的某项技能他们能一学就会。孩子和我们不同,对我们来说穿衣、吃饭等简单的生活技能,对他们而言是一个难题和挑战。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家长需要多一些耐心,肯定并鼓励幼儿,还可以陪他们孩子一起练习,增加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
2 多种方式让小手动起来
2.1 游戏语言——生活自理学起来
根据《指南》中指出的:“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穿脱衣服和鞋袜、洗手洗脸、 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确方法。”我们老师提供机会,在合适的时候,用游戏化的语言鼓励幼儿学习生活自理的技能。自己吃饭我们说“运粮食”,吃萝卜我们说“做小兔”,吃肉圆我们说“学老虎”。游戏化的语言激发了幼儿自我服务的兴趣,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体验游戏的快乐,提高了动手的技能。
2.2 提供图示——操作材料玩起来
为了促进幼儿手部小肌肉的发展,我们在区域中提供了相关的操作材料。如:蒙氏区的插座圆柱体;益智区的拼图;美工区的包糖果;生活区的叠袜子;语言区的指偶,这些操作材料可以提高幼儿的小肌肉发展。我们为某些区域材料提供了操作图示,它就像一个小老师,随时为幼儿的操作指明方向,提供帮助,解决难题,体验自学,获得没有老师帮助的成功和自豪感。
2.3 适时刺激——小小竞赛嗨起来
为了促进幼儿练习的积极性,适时的小竞赛也至关重要。从秋到冬,幼儿学穿衣服的技能迫在眉睫。我们利用儿歌、故事、视频等方式和幼儿一起学习动作要领。我们还举行了穿衣服小竞赛,将实际问题进行探討,利用空余时间集体讲解、分析和个别指导,同时推选能干的小组长互相帮助。小竞赛激发了幼儿动手的热情,促进了动手的意愿,体验了动手的快乐,提高了生活自理的能力。
3 家园配合让小手更自信
3.1 参与劳动——简单家务做起来
4-5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之一就是活泼好动,这阶段幼儿是非常愿意动手的,只是被成年人剥夺了动手的机会。家长可利用这一特点让他们参与简单的家务劳动,一来释放他们的精力,二来培养他们爱劳动的意识,同时还可以提高动手能力。如:整理鞋子、摆放碗筷、叠毛巾叠袜子。活动后家长别忘了夸赞一下幼儿,几句肯定的话语满足了他们被认可的心理,接下来主动做家务的干劲就更足了。
3.2 角色扮演——请你来做小老师
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幼儿常常模仿父母和老师,家长可为他们设定固定的角色,尊称他们小老师。为了让幼儿在园学到的本领得到巩固,家长可主动求助小老师。如:学做早操、音乐律动。家长适当地放低姿态,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和幼儿一起游戏,请求小老师的动作指导,这其实是为幼儿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更能激发幼儿的角色意识和表现欲望。
3.3 因人而异——难度适时做调整
每一个儿童都是不同的个体,动作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家长应了解幼儿发展的特点,尊重差异,根据实际对象调整难度,让他们体会“跳一跳,够得着”的成功感。如:用勺子吃饭。家长可将动作分解,用简单的语言让他们理解步骤掌握方法。能力较强、一般和较弱的幼儿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喂饭和自己吃的比例也因人而异,让每个幼儿都体验到自己动手吃饭的成功和快乐。
《指南》中指出“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作为教师,我们在幼儿园区域和游戏中创设环境,提供适合幼儿可操作的玩具和材料,提高他们手部大小肌肉和动作的发展。我们还请家长协助配合,将幼儿近期在园动手操作的内容延伸到家中,鼓励幼儿多练习多巩固。幼儿的动作发展是在不断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家长要适当放手,给幼儿提供动手的机会,相信他们的能力,小手才会逐渐卓越起来。
作者简介
胡静(1982-),女,江苏省张家港市人。大学本科学历。江苏省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 一级教师,主要研究幼儿园教学。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 江苏省张家港市 215600
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它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很多事情,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同时它和大脑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联系。针对小班刚入园的幼儿,如何调动他们动手的兴趣,提高他们动手的技能呢?本文从分析幼儿不愿动手背后的原因入手,从老师的层面提供多种促进幼儿动手的方式,结合家园共育提出供家长指导的举措,从而让孩子愿意动手,喜欢动手,建立自信,感受成功。
【关键词】幼儿;动手;能力
接手新小班,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迥然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行为表现。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只愿动口不愿动手。班级里除了个性偏内向的孩子话少,其他孩子都愿意表达,而真正愿意自己动手的孩子却少之又少。《指南》在3-4岁儿童动作发展目标中要求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论幼儿做得好坏都给予适当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他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综上所述,我分析了幼儿不愿动手背后的原因,并给出了一些建议和指导方法。
1 小手不愿动背后的原因
1.1 第三只手——老人的包办代替
现在的家庭结构基本是4+1或4+2,孩子成了家中的独宠儿。祖辈的爷爷奶奶由于自己经历过生活艰苦的年代,更是舍不得让孩子吃苦。他们抱着“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就会了”的教育观念给孩子提供了第三只手,开始了很多包办代替,诸如:穿衣、吃饭、上厕所等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班上二胎家庭较多,比例约占全班人数的50%。即使是这样,老人也是一如既往地帮孩子,老大并没有因为家中有弟弟妹妹而得到应有的自我服务的机会。再加上天气变化、身体情况等客观因素,幼儿动手的机会更加稀少。
1.2 环境更换——双方的教育差异
现在小班的父母大多是90后,平时工作紧张忙碌,一些父母把孩子委托给爷爷奶奶照顾。有的父母开始是自己带孩子,由于孩子生病老人怕父母不会照顾,就主动把孩子揽下来照顾。年轻的父母会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鼓励他们自己动手。而老人却舍不得让孩子自己动手,他们间接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孩子在爸爸妈妈家能自己动手自我服务,在爷爷奶奶家只要说一句话,立刻就有人开心地帮忙。双方的教育方式存在差异,久而久之孩子也学会了一边一个样。
1.3 缺少耐心——科学的指导方法
孩子学会一项新技能,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一定数量的练习,和无法预估的时间。在这期间,家长的鼓励方式和肯定不容小觑。开始家长都会心平气和地教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长的耐心会降低,态度也会改变。他们喜欢速成,希望教给孩子的某项技能他们能一学就会。孩子和我们不同,对我们来说穿衣、吃饭等简单的生活技能,对他们而言是一个难题和挑战。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家长需要多一些耐心,肯定并鼓励幼儿,还可以陪他们孩子一起练习,增加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
2 多种方式让小手动起来
2.1 游戏语言——生活自理学起来
根据《指南》中指出的:“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穿脱衣服和鞋袜、洗手洗脸、 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确方法。”我们老师提供机会,在合适的时候,用游戏化的语言鼓励幼儿学习生活自理的技能。自己吃饭我们说“运粮食”,吃萝卜我们说“做小兔”,吃肉圆我们说“学老虎”。游戏化的语言激发了幼儿自我服务的兴趣,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体验游戏的快乐,提高了动手的技能。
2.2 提供图示——操作材料玩起来
为了促进幼儿手部小肌肉的发展,我们在区域中提供了相关的操作材料。如:蒙氏区的插座圆柱体;益智区的拼图;美工区的包糖果;生活区的叠袜子;语言区的指偶,这些操作材料可以提高幼儿的小肌肉发展。我们为某些区域材料提供了操作图示,它就像一个小老师,随时为幼儿的操作指明方向,提供帮助,解决难题,体验自学,获得没有老师帮助的成功和自豪感。
2.3 适时刺激——小小竞赛嗨起来
为了促进幼儿练习的积极性,适时的小竞赛也至关重要。从秋到冬,幼儿学穿衣服的技能迫在眉睫。我们利用儿歌、故事、视频等方式和幼儿一起学习动作要领。我们还举行了穿衣服小竞赛,将实际问题进行探討,利用空余时间集体讲解、分析和个别指导,同时推选能干的小组长互相帮助。小竞赛激发了幼儿动手的热情,促进了动手的意愿,体验了动手的快乐,提高了生活自理的能力。
3 家园配合让小手更自信
3.1 参与劳动——简单家务做起来
4-5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之一就是活泼好动,这阶段幼儿是非常愿意动手的,只是被成年人剥夺了动手的机会。家长可利用这一特点让他们参与简单的家务劳动,一来释放他们的精力,二来培养他们爱劳动的意识,同时还可以提高动手能力。如:整理鞋子、摆放碗筷、叠毛巾叠袜子。活动后家长别忘了夸赞一下幼儿,几句肯定的话语满足了他们被认可的心理,接下来主动做家务的干劲就更足了。
3.2 角色扮演——请你来做小老师
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幼儿常常模仿父母和老师,家长可为他们设定固定的角色,尊称他们小老师。为了让幼儿在园学到的本领得到巩固,家长可主动求助小老师。如:学做早操、音乐律动。家长适当地放低姿态,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和幼儿一起游戏,请求小老师的动作指导,这其实是为幼儿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更能激发幼儿的角色意识和表现欲望。
3.3 因人而异——难度适时做调整
每一个儿童都是不同的个体,动作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家长应了解幼儿发展的特点,尊重差异,根据实际对象调整难度,让他们体会“跳一跳,够得着”的成功感。如:用勺子吃饭。家长可将动作分解,用简单的语言让他们理解步骤掌握方法。能力较强、一般和较弱的幼儿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喂饭和自己吃的比例也因人而异,让每个幼儿都体验到自己动手吃饭的成功和快乐。
《指南》中指出“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作为教师,我们在幼儿园区域和游戏中创设环境,提供适合幼儿可操作的玩具和材料,提高他们手部大小肌肉和动作的发展。我们还请家长协助配合,将幼儿近期在园动手操作的内容延伸到家中,鼓励幼儿多练习多巩固。幼儿的动作发展是在不断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家长要适当放手,给幼儿提供动手的机会,相信他们的能力,小手才会逐渐卓越起来。
作者简介
胡静(1982-),女,江苏省张家港市人。大学本科学历。江苏省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 一级教师,主要研究幼儿园教学。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 江苏省张家港市 21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