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学习品格,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以及变学会为会学的有效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若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进而使学生敢于提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启发与引导学生,让学生会提问题、乐于提问题。
关键词:语文课堂;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流,课堂是實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如果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答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这一论述也表明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重要性。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策略中明确地提出训练的重点是“提出问题”,旨在教给学生提问方法,改变学生被动阅读状态,培养问题意识,提高阅读能力。笔者根据自身经验,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发现疑问——使学生“要提问”
要提出问题,首先要发现问题。宋代学者朱熹说:“始读书,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这说明了读书一要细读,二要多思,方能发现其中的疑问。我们可引导学生按不同的认知阶段,提出问题。自读课文前,先教给学生简单的记录问题的方法:可以画有关句子打问号,可以在旁边写上“为什么”“意思”“作用”等关键词,也可以将问题写在空白处。刚接触课文,从“题眼”处发现问题。如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时,引导学生找出“什么是‘呼风唤雨的世纪’?”“谁可以呼风唤雨?”“‘呼风唤雨’在文中具体指什么?”等方面的问题。初读课文时,主要启发学生抓住文中知识点及重点句段,提出问题。如教学《蝙蝠与雷达》时,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什么是‘超声波’?”“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实验的?”“蝙蝠在夜里是怎样探路的?”细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抓住全文内容及表达方法,在教师的带领下有针对性地提问。如教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朗读,引导他们提出“小女孩为什么会注视豌豆花,快乐地微笑?”“谁才是五粒豆中最了不起的?”等问题。又如《蝙蝠与雷达》一文中,可引导学生针对第2自然段提出:“作者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表达有什么好处?”还可针对第3自然段“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提出:“段尾用疑问句有什么好处?”
二、表扬鼓励——使学生“敢提问”
学生发现了问题,还需要有勇气才敢提出问题。“敢提问”是一种良好的心理行为,但是学生在提问中往往会产生一种害怕心理,总是想着:“我提的问题恰当吗?”“我提的问题同学会笑吗?老师会批评吗?”因此,对于敢于提问的学生,教师应及时表扬,并鼓励学生提问。对于提问提得好的学生,可发动全班学生用热烈的掌声给予鼓励;对于提得较表面的问题,也应巧妙地给予解答,切不可指责或嘲笑。如在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阅读导语只提出了“积极思考,看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文中和文后都没有提出过多的要求与参考,这是为什么?笔者认为,这是对学生充分的自由与信任,让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打开思维的闸门,敢于提问。敢于提问,是学会提问的第一步。
三、启发引导——使学生“会提问”
学生有了提问的胆量,往往会不加分析,不顾轻重地将问题一股脑提出来,所提的问题,或远离课文中心,或刁钻古怪。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提问的方法,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引导。①就课文内容提问题,这种提问直接指向阅读目标和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并且阅读着力点集中在文章的重难点上,具有较强的集中性,所以教师教会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可以针对课文的字词句段等部分内容来提问,也可以针对全文内容来提问,这样就对学生后续的提问点明方向。②根据文章的写法提问题,要真正读懂一篇文章,光了解课文的内容是不够的,还需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尽管文无定法,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了解各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及相关表达方法、表现手法等,就容易就此提问。比如,我们面对的是一篇说明文,就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语言的特点是怎么样的?”其他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同样可如此来提问。③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来提问题,在学生理解好课文内容总结拓展时,我们还可引导学生从文中得到的启示引发深入思考。如《蝙蝠与雷达》一文:“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的?”“‘蝙蝠探路’的原理还可以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呢?”又如《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从而引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有理有据地说明自己的想法。
四、培养习惯——使学生“乐提问”
学生问题意识及提问能力的培养及其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见效的,要靠教师长期培养和训练,因此,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在这方面努力,要放手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安排的“提问”这一阅读策略不只是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而是由此给学生种下一颗勤问、善问的种子,让学生在今后的课内外阅读中继续运用提出问题这一策略进行学习;更是要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其勇于探求的兴趣,最终形成“乐提问”的习惯。
总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上,要结合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进行指导和训练,让学生要问、敢问、会问和乐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不断拓宽思路、发展思维,从而获得学习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劳荣勋.强化问题意识的思考与尝试[J].广西教育,2005(Z2).
[2]陈海燕.论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必要性[J].教育探索,2005(07).
[3]闫友军.提高学生提问能力六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3).
[4]王文军.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12).
[5]赖敏.关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思考[J].传承,2007(07).
[6]詹丽娜.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意识”[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05).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南派小学,广州510000)
关键词:语文课堂;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流,课堂是實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如果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答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这一论述也表明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重要性。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策略中明确地提出训练的重点是“提出问题”,旨在教给学生提问方法,改变学生被动阅读状态,培养问题意识,提高阅读能力。笔者根据自身经验,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发现疑问——使学生“要提问”
要提出问题,首先要发现问题。宋代学者朱熹说:“始读书,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这说明了读书一要细读,二要多思,方能发现其中的疑问。我们可引导学生按不同的认知阶段,提出问题。自读课文前,先教给学生简单的记录问题的方法:可以画有关句子打问号,可以在旁边写上“为什么”“意思”“作用”等关键词,也可以将问题写在空白处。刚接触课文,从“题眼”处发现问题。如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时,引导学生找出“什么是‘呼风唤雨的世纪’?”“谁可以呼风唤雨?”“‘呼风唤雨’在文中具体指什么?”等方面的问题。初读课文时,主要启发学生抓住文中知识点及重点句段,提出问题。如教学《蝙蝠与雷达》时,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什么是‘超声波’?”“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实验的?”“蝙蝠在夜里是怎样探路的?”细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抓住全文内容及表达方法,在教师的带领下有针对性地提问。如教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朗读,引导他们提出“小女孩为什么会注视豌豆花,快乐地微笑?”“谁才是五粒豆中最了不起的?”等问题。又如《蝙蝠与雷达》一文中,可引导学生针对第2自然段提出:“作者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表达有什么好处?”还可针对第3自然段“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提出:“段尾用疑问句有什么好处?”
二、表扬鼓励——使学生“敢提问”
学生发现了问题,还需要有勇气才敢提出问题。“敢提问”是一种良好的心理行为,但是学生在提问中往往会产生一种害怕心理,总是想着:“我提的问题恰当吗?”“我提的问题同学会笑吗?老师会批评吗?”因此,对于敢于提问的学生,教师应及时表扬,并鼓励学生提问。对于提问提得好的学生,可发动全班学生用热烈的掌声给予鼓励;对于提得较表面的问题,也应巧妙地给予解答,切不可指责或嘲笑。如在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阅读导语只提出了“积极思考,看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文中和文后都没有提出过多的要求与参考,这是为什么?笔者认为,这是对学生充分的自由与信任,让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打开思维的闸门,敢于提问。敢于提问,是学会提问的第一步。
三、启发引导——使学生“会提问”
学生有了提问的胆量,往往会不加分析,不顾轻重地将问题一股脑提出来,所提的问题,或远离课文中心,或刁钻古怪。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提问的方法,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引导。①就课文内容提问题,这种提问直接指向阅读目标和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并且阅读着力点集中在文章的重难点上,具有较强的集中性,所以教师教会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可以针对课文的字词句段等部分内容来提问,也可以针对全文内容来提问,这样就对学生后续的提问点明方向。②根据文章的写法提问题,要真正读懂一篇文章,光了解课文的内容是不够的,还需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尽管文无定法,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了解各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及相关表达方法、表现手法等,就容易就此提问。比如,我们面对的是一篇说明文,就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语言的特点是怎么样的?”其他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同样可如此来提问。③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来提问题,在学生理解好课文内容总结拓展时,我们还可引导学生从文中得到的启示引发深入思考。如《蝙蝠与雷达》一文:“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的?”“‘蝙蝠探路’的原理还可以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呢?”又如《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从而引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有理有据地说明自己的想法。
四、培养习惯——使学生“乐提问”
学生问题意识及提问能力的培养及其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见效的,要靠教师长期培养和训练,因此,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在这方面努力,要放手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安排的“提问”这一阅读策略不只是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而是由此给学生种下一颗勤问、善问的种子,让学生在今后的课内外阅读中继续运用提出问题这一策略进行学习;更是要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其勇于探求的兴趣,最终形成“乐提问”的习惯。
总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上,要结合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进行指导和训练,让学生要问、敢问、会问和乐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不断拓宽思路、发展思维,从而获得学习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劳荣勋.强化问题意识的思考与尝试[J].广西教育,2005(Z2).
[2]陈海燕.论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必要性[J].教育探索,2005(07).
[3]闫友军.提高学生提问能力六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3).
[4]王文军.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12).
[5]赖敏.关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思考[J].传承,2007(07).
[6]詹丽娜.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意识”[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05).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南派小学,广州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