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医生是具有中国特色、植根广大农村的基层卫生工作者,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保护农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但随着集体经济衰落,农村基层需要乡村医生这支队伍,但缺乏经济支撑,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力量薄弱,对面广量大的乡村医生缺乏有效管理手段[1,2]。为了探索如何稳定乡村医生队伍,确保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不破,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现对射阳县乡村医生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现状分析:
射阳县总体概况:全县总人口93.74万,其中农业人口约68.95万。201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0.31亿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61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7万元。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25个,其中医院15个、卫生院18个、村卫生室212个、其他民营、厂、校医室80个;床位2555张,其中医院床位1778张;卫生技术人员332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732人,注册护师(士)962人。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100%,全面实施国家用药目录及药品零差价制度。
乡村医生人员结构:乡村医生(包括在乡村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下同)863人,其中男523人、女340人;55岁以上112人、50~54岁144人、45~49岁154人、40~44岁230人、39岁以下335人。经中专学历教育以后,均达到中专以上学历,其中具备乡镇执业助理以上资质377人。
工作量情况:2012年新建健康档案6.32万份,累计建立健康档案75.65万份;发放健康教育材料936种116.70万份、播放音像资料13.31万场次、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324次、举办知识讲座1365场、宣传栏更新324个;已建预防接种证13.31万本、发放接种通知单约8万余份、协助处理接种副反应107起;早孕建册7216册、产后及新生儿访视7583人;老年人体检4.97万人;管理高血患者7.39万人、管理糖尿病患者2.1万人、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6689人;登记处理传染病人683例;协助卫生监督协管1483次;门诊服务117.33万人次。另外还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和结报、医疗急救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等工作。
收入情况:2012年总收入3061.58万元,其中公共卫生服务补助626.65万元、其他财政补助810.69万元、上级补助485.51万元、一般诊疗费346.71万元、其他医疗收入15.57万元、药品收入851.54万元、其他收入10.66万元,除去日用开支、设备房屋维修及药品成本,人员工资支出为2014.93万元,人均年收入2.33万元。
养老保险情况:射阳县乡村医生均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乡村医生个人年缴费1103.00元、镇卫生院统筹827.30元、县财政补助827.30元
工作状态:射阳县对乡村医生目前也在实施绩效工资制,期望能调动乡村医生的积极性,但与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幅度相比 “蛋糕”太小,在这种情况下收效不容乐观,整个乡村医生队伍出现了三个层次:约百分之五的人因社会活动能力差,没有一技之长,被迫安于现状,继续努力工作希望能保住自己现有的岗位;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在等待观望,希望乡村医生的“春天”能早日到来,形成应付式的工作,人浮于事、弄虚作假,开展笔尖上的服务;另外百分之十的人思想活跃,社会适应能力较强,本就不安于现状,正在摸石头过河,一旦有合适机会就会离开队伍,造成人才的流失。退休的乡村医生因没有收入来源为由在家进行非法行医屡禁不止,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且加大卫生监督部门的执法难度。
对策与思考:
乡村医生和民办教师本是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双胞胎”,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身份和命运。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大批民办教师的身份逐步转为公办,普遍享有事业单位的工资和保险待遇,而乡村医生则始终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没有正式编制、收入来源不固定、各项社会保障待遇缺位。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医改工作的深入推进,乡村医生承担了更多的工作任务,但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待遇未得到同步提高,极大的挫伤了乡村医生的积极性[3],长期以往会导致农村卫生服务“网底”的彻底破裂。
为稳定乡村医生队伍,确保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不破,国家应当明确提出对乡村医生的性质和待遇的刚性政策,一是限期落实真正意义上的镇村机构一体化,有条件的立即实施,没有条件的要创造条件,在规定的时间内落实到位;二是迅速确定乡村医生的性质问题,每年在乡镇卫生院落实一定比例的编制让取得执业(助)医师资格且较为优秀的乡村医生有发展的空间,从而使乡村医生有努力的方向,真正意义上的提高积极性;三是多渠道解决乡村医生的合理收入。目前政府已有了相当部分的投入,但与经济增长仍不协调,如果因暂时财政财力不足,可以让乡村医生开展一些针对保健、康复等实用技术的有偿服务,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也让乡村医生有机会自我提高服务技能并可缓解财政压力[4,5];四是未雨绸缪,尽早建立起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库。再过5-10年间不说人才的流失,约三分之一以上的乡村医生面临退休,而目前无完善的乡村医生社会保障政策解决其社会保障待遇,尤其是养老保障待遇方面,目前仍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导致乡村医生岗位对卫生技术人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这会使得乡村医生后继无人;五是进一步探索这一特殊人群的养老保险问题,目前虽然财政给予了一定的补助,但退休后享受的待遇与现在的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协调,仍不是太满意。
参考文献:
[1]周晓敏,吴芳,夏迎秋。我国农村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与发展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12(06):19-22。
[2]何昕煜,尤艳利。关于乡村医生的现状调查以及建议[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23(02):139-140。
[3]任嵩,刘露,江启成,等。我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与问题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12):48-40+81。
[4]郜宇杰。 潞城市村卫生室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 2013
[5]郑轶群。扬州市乡村医生队伍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2):128-129。
现状分析:
射阳县总体概况:全县总人口93.74万,其中农业人口约68.95万。201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0.31亿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61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7万元。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25个,其中医院15个、卫生院18个、村卫生室212个、其他民营、厂、校医室80个;床位2555张,其中医院床位1778张;卫生技术人员332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732人,注册护师(士)962人。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100%,全面实施国家用药目录及药品零差价制度。
乡村医生人员结构:乡村医生(包括在乡村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下同)863人,其中男523人、女340人;55岁以上112人、50~54岁144人、45~49岁154人、40~44岁230人、39岁以下335人。经中专学历教育以后,均达到中专以上学历,其中具备乡镇执业助理以上资质377人。
工作量情况:2012年新建健康档案6.32万份,累计建立健康档案75.65万份;发放健康教育材料936种116.70万份、播放音像资料13.31万场次、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324次、举办知识讲座1365场、宣传栏更新324个;已建预防接种证13.31万本、发放接种通知单约8万余份、协助处理接种副反应107起;早孕建册7216册、产后及新生儿访视7583人;老年人体检4.97万人;管理高血患者7.39万人、管理糖尿病患者2.1万人、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6689人;登记处理传染病人683例;协助卫生监督协管1483次;门诊服务117.33万人次。另外还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和结报、医疗急救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等工作。
收入情况:2012年总收入3061.58万元,其中公共卫生服务补助626.65万元、其他财政补助810.69万元、上级补助485.51万元、一般诊疗费346.71万元、其他医疗收入15.57万元、药品收入851.54万元、其他收入10.66万元,除去日用开支、设备房屋维修及药品成本,人员工资支出为2014.93万元,人均年收入2.33万元。
养老保险情况:射阳县乡村医生均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乡村医生个人年缴费1103.00元、镇卫生院统筹827.30元、县财政补助827.30元
工作状态:射阳县对乡村医生目前也在实施绩效工资制,期望能调动乡村医生的积极性,但与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幅度相比 “蛋糕”太小,在这种情况下收效不容乐观,整个乡村医生队伍出现了三个层次:约百分之五的人因社会活动能力差,没有一技之长,被迫安于现状,继续努力工作希望能保住自己现有的岗位;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在等待观望,希望乡村医生的“春天”能早日到来,形成应付式的工作,人浮于事、弄虚作假,开展笔尖上的服务;另外百分之十的人思想活跃,社会适应能力较强,本就不安于现状,正在摸石头过河,一旦有合适机会就会离开队伍,造成人才的流失。退休的乡村医生因没有收入来源为由在家进行非法行医屡禁不止,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且加大卫生监督部门的执法难度。
对策与思考:
乡村医生和民办教师本是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双胞胎”,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身份和命运。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大批民办教师的身份逐步转为公办,普遍享有事业单位的工资和保险待遇,而乡村医生则始终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没有正式编制、收入来源不固定、各项社会保障待遇缺位。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医改工作的深入推进,乡村医生承担了更多的工作任务,但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待遇未得到同步提高,极大的挫伤了乡村医生的积极性[3],长期以往会导致农村卫生服务“网底”的彻底破裂。
为稳定乡村医生队伍,确保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不破,国家应当明确提出对乡村医生的性质和待遇的刚性政策,一是限期落实真正意义上的镇村机构一体化,有条件的立即实施,没有条件的要创造条件,在规定的时间内落实到位;二是迅速确定乡村医生的性质问题,每年在乡镇卫生院落实一定比例的编制让取得执业(助)医师资格且较为优秀的乡村医生有发展的空间,从而使乡村医生有努力的方向,真正意义上的提高积极性;三是多渠道解决乡村医生的合理收入。目前政府已有了相当部分的投入,但与经济增长仍不协调,如果因暂时财政财力不足,可以让乡村医生开展一些针对保健、康复等实用技术的有偿服务,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也让乡村医生有机会自我提高服务技能并可缓解财政压力[4,5];四是未雨绸缪,尽早建立起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库。再过5-10年间不说人才的流失,约三分之一以上的乡村医生面临退休,而目前无完善的乡村医生社会保障政策解决其社会保障待遇,尤其是养老保障待遇方面,目前仍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导致乡村医生岗位对卫生技术人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这会使得乡村医生后继无人;五是进一步探索这一特殊人群的养老保险问题,目前虽然财政给予了一定的补助,但退休后享受的待遇与现在的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协调,仍不是太满意。
参考文献:
[1]周晓敏,吴芳,夏迎秋。我国农村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与发展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12(06):19-22。
[2]何昕煜,尤艳利。关于乡村医生的现状调查以及建议[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23(02):139-140。
[3]任嵩,刘露,江启成,等。我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与问题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12):48-40+81。
[4]郜宇杰。 潞城市村卫生室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 2013
[5]郑轶群。扬州市乡村医生队伍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2):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