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救妈妈》写字指导微课的制作与评析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klovey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微内容的选择
  《爱迪生救妈妈》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组中的一篇课文,本课的写字要求是会写“团、炎、油、检、查、夸、奖、斥、责”九个字。这九个字中有独体字,也有左右、上下、全包围结构的字,其中“检”与“查”、“夸”与“奖”这两组字有一个部件是相同的,分别为“木”和“大”,由于在汉字中的位置不同,写法上也就同中有异,这是本课写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端正地书写“检、查、夸、奖”四个字,掌握同一偏旁在不同汉字中的书写要领,于是设计与制作了本微课。
  二、微教学的设计
  1.学习目标
  通过比较观察,发现“大”和“木”作为偏旁出现在不同字中的字形变化,正确书写“检、查、夸、奖”四个生字,感受汉字的神奇与美丽。
  2.学习过程
  教师旁白 视频画面
  1.小朋友,我是书写小能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书写《爱迪生救妈妈》一课中的生字。请你先来读一读这个词语吧! 出示卡通人物,同时呈现田字格中的生字
  2.请你仔细观察“夸奖”这两个字。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
  3.我想你的亮眼睛一定发现了,“夸奖”这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而且都有一个“大”字。在“夸”字里,“大”是大字头;在“奖”字里,“大”是大字底。
  4.我们知道,独体字变成上下结构的字的部件时会变得扁一些。再仔细观察,“大字头”和“大字底”在书写时有什么细微的差别呢? 在田字格中出现“大”“夸”
  “奖”三个字,并将“大”显红。时间停留5秒。
  5.会观察的小朋友一定发现了,相同的偏旁在不同的字中的位置不同,写法也不一样:(1)“横”的长度不同,“大字底”的一横要长一些,稳稳地托住字的上半部分。(2)“撇、捺”的写法也不同。大字头的撇和捺是略微分开的,捺从横上起笔,写得舒展一些,像小伞一样撑开,罩住下面的“亏”字。在写大字底时,撇和捺是紧紧靠在一起的,捺的起笔从横与撇的交叉点开始。 用放大镜功能将“夸奖”两字再放大,更清晰地看清楚“大”部分的不同。
  6.现在请小朋友们睁大眼睛跟着老师书空这两个字:“夸”的大字头书写要舒展,捺与撇稍稍分开,捺起笔在横上,撇、捺像小伞一样撑开罩住“亏”字;“奖”的大字底撇略微出头一点,撇、捺紧紧靠住,像两条腿一样撑住整个字。 教师范写
  7.小朋友,你学会了吗?自己动手来写一写这两个字吧!别忘了刚才老师说的同偏旁的不同写法哦!书写时,请按下暂停键。写完后,请对照田字格里的字,再练写两个。
  8.小朋友们,这篇课文里还有两个字也是同偏旁的,你找到了吗?
  出示课文中的生字
  9.找到了!“检查”两个字,一个是“木字旁”,一个是“木字头”。请你也仔细观察,“木”在不同的位置应该怎样写。相信聪明的小朋友也一定能写好。试试看吧!建议按暂停键练习写字。 两字停留5秒钟后,在字表中圈出“检查”,再将“检查”两字放大在田字格中,两字中的“木”变色闪烁。
  10.小朋友,今天我们发现了一个写字的秘密:同一个字作为偏旁出现在不同的字中位置不同,写法也不一样。以后,我们再遇到这样同偏旁的生字,相信你一定也能仔细观察,写好字!
  三、微课的微点评
  1.发现密钥,定位准确
  这是结合二年级下册《爱迪生救妈妈》一课研发的指导学生写字的微课。蒋老师发现了写字教材编排的秘密:本课中的“检、查、夸、奖”四个字有其独特性——同一偏旁在不同的字中位置不同,写法也不一样。虽然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般结构的写字规律,已经具备一定的书写能力,但对同一偏旁在不同位置书写不同的细微变化是不易发现的。因此,蒋老师将此内容作为写字指导的重点,既是基于学生学习的起点,又符合教材编排的意图,定位非常准确。
  2.对比偏旁,直观形象
  在本微课中,蒋老师运用图片对比、范写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写字的秘密,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大”在“夸奖”这两个字中不同的写法:(1)“大”的位置不同;(2)“大”的“横”一长一短;(3)大字头中“撇、捺”要稍稍分开,大字底中的“撇、捺”紧靠在一起。掌握了这些书写要领,学生在书写时就能写得更准确,更漂亮。蒋老师将此制作成微课,一是方便教师,能腾出时间和眼睛,更好地观察指导学生;二是方便学生,便于学生观察书写中的细微变化,发现写字要领。
  3. 凸显主体,指导精到
  本微课中,蒋老师将启发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有机结合,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蒋老师多次让学生仔细观察在田字格中的“夸奖”两字和“检查”两字,并用“按键暂停”的方式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发现其中的“秘密”,并进行练习;最后,蒋老师再用精练的语言小结书写要领,指导到位。对于“夸奖”和“检查”这两个词语的指导处理,方法也不同,一详一略。蒋老师先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夸奖”两字,发现写字的秘密,练习书写;然后进行方法迁移,让学生独立观察“检查”,学写“检查”,这样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
其他文献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样式,它采用比喻、象征、夸张的手法,通过一个个隐含劝喻或讽刺性的趣味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个版本的小学教材,累计所收中外寓言60多篇,如《买椟还珠》《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骆驼和羊》等等。虽然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形式的文本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但是寓言文体的特殊性对语文课程有着特别的价值。严文井先生在《关于寓言的寓言》中指出,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也逐步告别了粗糙的时代,在对语文教学改革“主旋律”弘扬和坚守的同时,也展现了一幅“流派纷呈”的景观。在幸喜语文教学思维之门洞开、教学个性绽放之余,也需要我们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现象中稍稍抽身,冷静面对。站在课程改革新的高点,如何进一步推进语文教学的改革深化?如何真正做到守正与出新的辩证统一?是否可以在恪守语文教学本真之道的同时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做出新的探索?等等,这些问
不久前有机会欣赏到特级教师盛新凤的一堂“婉约清词”之课,盛老师教学的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如梦令》,如一杯极品的香茗,似一支出水的清荷,淡淡的清香弥散我心间,久绕不去,让我沉醉于婉约中。  且看我们今天古诗词教学的目标,一般都定位于培养学生品读鉴赏古诗词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上。所以,一直以来,我们对古典诗词的教学重在赏悟,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意境,体悟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具体的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大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时有感而发,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文章饱含别情,诗文情真意切,依依惜别之情跃然纸上。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品味李白和孟浩然的对话,从中体会他们的深情厚谊。为了更好地体现送别的场景,我给学生播放了个PowerPoint动画(我在网上搜到的,画面展现的就是李白伫立在江边,看着孟浩然的船不
摘 要:俄罗斯国立体育运动青年与旅游大学(别称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下文简称俄体大)是俄罗斯排名首位的体育高等院校。2018年5月27日至6月1日,首都体育学院派团出访俄体大100周年校庆活动,并参加同期举办的国际体育科学大会。本次出访不仅见证了俄体大百年名校的历史风采,同时也为加强两国本领域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俄罗斯;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历史;百年校庆;交流;合作 
低段语文教学中,学生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要认识汉字2000个左右,这就造成学生生字回生率大的现象,对于一些生字常常是今天学了过几天就忘了。不少教师采用了机械的生字注音练习,一课一练,一单元一注,练习纸做了一张又一张,学生做得枯燥乏味,可效果却不甚理想。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有必要进行一些策略思考。首先,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因素,不断改进识字方法,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在低年级中,除了归类识字、随文识字等
《花的勇气》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用艺术家特有的敏锐情思捕捉到了一幅震撼人心的画面:娇小的花儿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作者的心头怦然一震,瞬间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  2011年版课标开宗明义地提出“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基于“语用”视角,如何让学生关注文本中的语言呢?他们“语用”的学习起点在哪儿呢?  我仔细阅读了学生预习课文时留下的批注,发现有
对于醉心于儿童阅读的教师们而言,阅读策略早已是熟识的话题。研究表明,阅读策略的运用对阅读能力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效并且经常使用阅读策略能促使阅读者享受阅读的乐趣,习得阅读的方法,提升阅读的素养。当前国际阅读界比较认同的阅读策略有:预测、联系、提问、联结、视觉化(图像化)、推论、找出重点、比较、监控理解、综合(统整)等等。当阅读策略进入教学现场,究竟该以怎样的面貌呈现,该以怎样的方式落实呢?
摘 要:铜山区乡村初中体育骨干教师培育站是由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的,依托“名、特、优”教师组建的第三期区级培育站。旨在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推动乡村骨干教师成长,引领乡村教师全面发展,经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助推了乡村初中体育骨干教师成长。  关键词:乡村初中;体育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01
语文课堂离不开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可以说,评价一堂好课,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课堂中的对话层层递进,由表及里地展开,学生语言和情感不断得以提升,这是优秀的语文对话课堂最直观的体现。而要达成这样的对话课堂,精心设置话题必不可少。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引发谈话的由头。那么,语文课堂可以设置怎样的“话题”呢?笔者以北京名师王文丽教学《心田上的百合花》一课中的几则片段为例来加以分析,与大家一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