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最大的不幸就是孤独地患病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hou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疾病,是个古老的话题,它与人类的关系如此密切,以至于很多时候,疾病,不仅仅是疾病。或者说,病因清楚、容易治愈的常见病,还能算单纯的疾病;而那些原因不明、无法治愈的疾病,则不仅仅是疾病,它们还有各种“隐喻”。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由于其神秘莫测,我们把各种疑难杂症视为“天罚”,即上天降罪人世间的工具。随着科学进步、医学昌明,“天罚”论慢慢失去市场,但附着其上的种种解读从未散去。
  在各国文化传统里,疾病,一直被当作死亡、人类的软弱和脆弱的一个隐喻。尤其是疑难杂症,生病本身似乎就是“堕落”的证据。
  在《疾病的隐喻》一书中,美国评论家同时也是癌症患者的苏珊?桑塔格曾总结道:“任何一种病因不明、医治无效的重疾,都充斥着意义。没有比赋予疾病以某种意义更具惩罚性的了,人们内心最深处所恐惧的各种东西,如腐败、腐化、污染、反常、虚弱等,全都与疾病画上了等号。……人们对邪恶的感受被映射到疾病上,而疾病则被映射到世界上。”
  在苏珊?桑塔格看来,那些神秘的疾病,具有被当作隐喻使用的最广泛的可能性,它们被用来描绘那些从社会意义和道德意义上来讲不正确的事物。
  如梅毒,被视为羞耻的、粗俗的疾病;结核病(结核杆菌被发现之前),被解读为一种偏执,要么是情感过于强烈,要么是意志力薄弱、自暴自弃;癌症,因其无中生有、畸形扩散等特征,成为自我压抑或无节制生活的代名词;而艾滋病,因其特殊的传播途径,被视为对放纵的惩罚。
  疾病一旦被打上耻辱的印记,就会殃及患者本人。疾病附带的恶名会加剧患者的痛苦,有时,甚至成为主要的痛苦源。一如尼采所说:“想一想疾病吧!——去平息患者对疾病的想象,这样,他就至少不必因对疾病胡思乱想而遭受比疾病本身更多的痛苦——我认为,这种痛苦很是厉害!它大得很呐!”
  患病,通常可被理解为一种受难,但令人恐惧的不是受难,而是这种受难还让人丢脸。以艾滋病为例,就早期很多病例而言,患者恰好是某个“高危群体”的一员,这个群体又恰恰不被主流社会认可。于是,在大众眼里,通过某种性实践感染艾滋病,变成了一种咎由自取。


空荡的车厢

  如果说人生最大的不幸是患病,那患者最大的不幸就是孤独地患病。同为恶疾,当某人被诊断为患癌症时,他的家人通常向他隐瞒结果;当被诊断为艾滋病时,患者本人通常向家人隐瞒结果。前者,因关心而逃避;后者,则因逃避而愈发孤独。
  也有些疾病,一度存在被美化的倾向,比如结核病。
  历史上,很多文艺名人都是结核病患者,如肖邦、契诃夫、卡夫卡、爱默生、梭罗、雪莱、济慈,以至于人们把结核病与文学创造力联系在一起,赋予结核病一种浪漫气质。
  作为病友,雪莱曾如此劝诫济慈,“痨病是一种偏爱像你一样妙笔生花的人的病”,19世纪末,西方一些文学评论家甚至把当时文学艺术的衰退,归结为结核病的逐渐消失。
  事实上,无论丑化还是美化,都源于不把疾病当疾病,赋予其不该被赋予的内涵。

我们为何会生病?


  正确认识疾病,需要破除疾病的隐喻。要破除各种隐喻,首要是消除疾病的神秘感。
  以癌症为例,因其多因属性——致癌物、基因、免疫力、情绪、心理等——被赋予最广泛的隐喻。一种常见的解读是,压抑是癌症源头,那些心理受挫的人、不能发泄自己的人,更容易患上癌症。反过来,癌症患者也容易被贴上自我压抑的标签,成为他们新的痛苦源。
  真相或许是,就像结核杆菌之于结核病,我们还没找到导致细胞癌变的那个唯一致病源,才会有这么多“医学假说”,这些“医学假说”,又为各种疾病隐喻提供了发酵土壤和想象空间。
  好在,虽然具体到单个疾病的病因,还需依赖科学和医学的进步;但整体而言,关于人类为何会得病,我们已慢慢有了更为理性的认知。
  诠释疾病机理,不同视角有不同解读,在进化论者看来,至少四方面原因让人类不得不与疾病长期共存。
  一是人类进化速度赶不上环境变化速度,不协调、不适应成为病因。比如说,当食物供给不再稀缺,人类在长期饥饿环境中进化而来的味觉偏好和饮食本能,让我们在这个时代深受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文明病”之苦;当生活节奏变快、竞争压力变大,在石器时代只有遇到野兽时才会产生的焦虑情绪,变成家常便饭,情绪过载,成为各种心理问题的源泉。
  在科技加持下,我们的生活环境日新月异,可我们的身体结构同几千年前并无二致,于是,新型疾病不断出现,心理问题更是层出不穷。
  二是人体构造本质上就是进化妥协的产物,妥协意味着不完美。比如,大脑容量增加让我们更聪明,却以颞部肌肉缩小、脑部更易受伤为代价;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却也让我们更容易腰酸背痛;我们的骨骼结构,需要在健壮与灵活性之间做平衡;我们的胃酸浓度,则要在杀菌消毒能力和胃溃疡发病率之间做选择……
  人体并不完美,妥协无处不在,一旦负载過量,总会产生问题。
  三是自然选择只关心基因传承,不在乎个体死亡。在《自私的基因》的作者看来,一切动物(包括人类)都是基因自我复制的容器,“它们存在于你和我的躯体内,它们创造了我们,创造了我们的肉体和心灵,而保存它们正是我们存在的终极理由。我们称它们为基因,而我们就是它们的生存机器”。
  人类的基因通过生育完成代际传递,自然选择也只在这个阶段发挥作用。以生育期为界限,使幼儿致病的基因无法传续,使青年致病的基因只有少量后代,老年致病的基因则能永续传递下去。所以,生育期之后,各种有害基因陆续发挥作用。衰老,如期而至;病痛,如影随形。



  说到底,自然选择只关心在生育期内完成基因传承,生物体自身是否长寿并不重要。
  四是微生物入侵,“物竞天择”视角下的生存竞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类虽已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却仍是大自然生态链内的一环。在肉眼可见的宏观世界,我们已少遇威胁,可面对种类更为庞大的微生物世界,生存竞争才刚刚开始。
  除非我们能消灭所有致病微生物(这是不可能的),否则就不可能根治各种因微生物入侵导致的疾病。
  从文明进步看,人类的确很强大,可作为生物体,我们又真的很脆弱。

正确看待疾病


  19世纪之前,医学很大程度上仍与巫术无异;进入20世纪后,现代医学突飞猛进,一度让我们产生了可以战胜一切疾病的幻觉:X线、CT、超声等新技术,大大提高了疾病检查精准度;麻醉、抗生素、血库与输液的应用,助力外科手术步入黄金时代;基因测序技术更是让我们自以为掌握了生命的密码,甚至可以向衰老发起挑战。
  但事实证明,新的进步总会产生新的问题,新的疑难杂症更是层出不穷:结核病、天花的问题解决了,艾滋病、癌症成为新的难题;抗生素曾是对付致病微生物的金丹妙药,抗药性病菌很快成为新的难题;越来越多的生理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越来越多的精神性疾病让人束手无策……
  其实,出现新的疑难杂症并不可怕,这本来就是无法避免的问题,真正的问题仍在于我们如何看待这些疑难杂症:我们对于死亡的恐惧,总会映射到疾病之上,把一个个自然或物理问题,变成道德或精神问题。
  疾病只是疾病,不存在任何启示,不应也不必附带任何隐喻。
  美国医生特鲁多(1848-1915年)的墓碑上刻着一句铭文:“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面对那些无法治愈的疾病,或许,这才是我们应持的态度。
其他文献
关键词:芪参复康胶囊;神经递质;脑电超慢涨落图;焦虑症  中图分类号:R277.7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07-0075-02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等因素,焦虑性障碍发病率呈增高趋势。目前,现代医学抗焦虑的药物治疗主要局限于苯二氮卓类药物、丁螺环酮和三环类抗焦虑药物,但这些药物容易产生依赖和撤药症状,突然停药会出现戒断综合征,以及头昏、头痛
期刊
摘要:目的 建立温病诊疗知识模型,梳理温病文献知识,辅助中医温病临床决策。方法 从中医温病学入手,以本体论为基础,采用合理的知识表示方式,以OWL2本体语言为建模工具,进行模型构建的探索研究。结果 通过梳理温病诊疗概念关系,建立等价类和父子关系的联系方式,初步建立层次较清楚、结构较为合理的中医温病诊疗知识模型;通过机器学习和推理机,实现模型学习推理的功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文献参考。结论 本研究初步建
期刊
关键词:清热止痛方;外敷;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中图分类号:R259.8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07-0077-02  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现代医学目前主要采用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但秋水仙碱有严重的胃肠道反应、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非甾体类抗炎药虽有消炎止痛效果,也有消化道反应、头痛及过敏反应等,临床应用常受到限制。笔者运用中药内服和外敷治疗老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室非梗死区心肌微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主干造成心肌梗死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及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加上假手术组,共5组,每组12只。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9.25、18.5、37 g/(kg·d)给予补阳还五汤水煎剂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0.2 mL/10 g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
期刊
昆明市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11  摘要:目的 观察七龙天对缺氧大鼠动脉血气及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为探寻云南民族医药防治慢性缺氧性肺病的有效手段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七龙天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以外均以常压低氧法制备大鼠缺氧模型。给药组分别于造模第1日始灌胃相应剂量的七龙天,连续用药3周。腹
期刊
2012年4月16日,广州中一药业董事长、党委书记倪依东,副总经理邹琦与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副主席纪立农教授一道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会见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Paul教授。三方就从蛋白质组学层面研究消渴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开展消渴丸国际化合作研究项目达成了初步共识。  消渴丸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中西结合治疗糖尿病药物,上市30年来畅销不衰。201
期刊
关键词:针刺;功能磁共振;静息状态;默认网络;作用机理;综述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2.03.051  中图分类号:R2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03-0103-03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是通过检测大脑皮层氧血红蛋白的变化来完成的
期刊
关键词:花蕊石;本草考证;化学品质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07-0111-02  花蕊石,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1]149规定其为变质岩类岩石蛇纹大理岩,含大量钙、镁的碳酸盐,少量铁岩、铝岩及少量酸不溶物,主要功效为化瘀止血,治疗咳血、呕血、外伤出血、跌扑伤痛等症。笔者现就花蕊石有关本草考证
期刊
消渴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蛋白质组学国际化合作研究项目将由中一药业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中心等单位合作共同完成。蛋白质组学研究是生命科学进入后基因时代的特征。  消渴丸自2007年开展国家“863”计划循证医学研究以来,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消渴丸表现出了不同于格列本脲的改善糖尿病患者症状及减少低血糖发生次数的特点,这些作用应该是消渴丸组方里中药成分的作用。通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糖脂平对喂养型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脂肪组织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8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采用高脂高盐饲料喂养,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糖脂平和罗格列酮灌胃。给药8周后,用放免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附睾旁脂肪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