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有深意,用心挖掘之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to07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基本理念要求高中语文课堂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借教师的适当点拨,引导学生以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获得独特的体验,从而深入解读文本。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这是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深刻性的体现。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教师对教学定位、目标、思路、生成等因素处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当前仍有不少课堂并未展现出深刻性的一面。
  一、 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深刻性不足的成因
  偏失的教学定位。在课堂教学中,有教师将主导作用绝对化,教学设计依从于“教的方便”,而非“学的需要”,所以在没有充分进行学情分析的情况下,想当然地开展课堂教学。
  散漫的教学目标。为体现新课程基本理念的学生主体性原则,教师不加限制地放手让学生进行文本探讨。这种“原生态”面貌的展示,看似尊重学生,实则造成了课堂教学目标的散漫。
  模糊的教学思路。教师的天然使命是对自我解读进行重构,即把自己的阅读行为转化为课堂上的导读行为,把自己的解读思路转化为指导学生阅读的思路。但有时教师由于思维不够清晰,甚或过于严密,反而让教学缺少适度弹性的思维空间,教学思路模糊甚至凌乱。
  拆散的教学生成。客观环境的变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质疑或反常规理解、文本给读者留下理解的多重性等因素,使教学出现与教师预设不同的面貌。教师害怕以致不能很好地将之转化,可能让教学生成遭拆散。
  二、 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深刻性的实践
  (一) 适当的教学定位
  新课程改革给了教师一个反思自身教学定位的机会:自己所授内容,究竟立足于自身,还是立足于学生?如果是后者,又是否立足于学生今日和未来所需?因此,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要带入课堂,必须经过学情分析这道关的检验。
  【课例一】准确解读小说人物形象
  1. 展示学生的困惑:对小说人物形象的错误解读会影响到其对主题的理解,进而造成整个阅读题满盘皆输。
  2. 以阅读题作范例,展示学生的原始答案。
  3. 错误原因分析:①以偏概全;②未读出小说的讽刺性。
  4. 课堂讨论:准确解读人物形象的着手点。
  5. 结合高考真题分析。
  6. 拓展运用及课堂总结。
  由学生的困惑进入课堂,通过对答题过程的回顾及集体性剖析,将普遍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直面问题,虽有点痛楚,但确是弥补漏洞的最好方法。当问题明确,学生就能朝着共同的目标寻求问题解决之道。
  除了课堂教学的总体定位外,教师还应考虑课堂具体环节中的定位问题。原本由教师总结和提炼的内容,应尽可能由学生总结和提炼。
  (二) 聚焦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学会根据教材意图和文本特点抓住文本中最重要、最独特的部分深入挖掘,或语言特色,或情感分析,或手法运用……借对某个角度的探讨,带动对整个文本甚至同类文本的解读。因此,在一篇课文中找到一两个分析点,在一堂课中选定一个教学重点,对高中语文课的深度挖掘很有成效。
  【课例二】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被编排在必修三“寻觅文言津梁”专题的“因声求气”板块,编者的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诵读,体验文本情感,求得文气。笔者共让学生读了七遍:齐读并正音;齐读并疏通字词文句;分角色朗读,初步体会对话中人物的情感并交流;分角色朗读展示与点评;在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小组代表朗读;全班齐读。烛之武的形象借一遍遍的朗读树立起来。这时,让学生总结烛之武的人物形象乃至《左传》的语言特色,就非难事了。
  课例从板块定位出发,突破传统教法,既完成了传统教学任务,又推动了教学走向深刻。
  (三) 清晰的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的构建应在教学目标引导下,遵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粗到精、由现象到本质的思维发展过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紧扣文眼以点带面。在建构课堂时,紧扣文之“眼”带动对整个文本的分析,可以使教学思路变得非常清晰。
  【课例三】听听那冷雨
  1. 解析“雨”:文中提到哪些地方的雨?各有什么特点?体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2. 解析“冷”:“雨”因何而冷?
  3. 作者写“冷雨”,是为了传达一种怎样的情感?文章哪些语句传达了这种情感?
  4. 作者在听雨的过程中听出了什么?
  5. 与作者的绵绵情思相映衬的是语言表现出的诗性特质。请举例说明了这种特质是借助哪些手法实现的。
  “一花一世界”板块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借对小处文字的反复品味,理解大处情感。“听听那冷雨”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对文本分析时的关键词。教师借对“雨”“冷”“听”等词的深入引导,让学生领会作者的爱国情思。
  第二,前后依托逐层深入。在课堂各环节设计中,当前一环节的拓展运用成为后一环节总结的依据,因果相承、彼此依托,可有助于形成严密的思路,而课堂所得由人到己的转化,能有效地提升教学的针对性。
  【课例四】审清题意扣意而行——材料作文的审题与扣题
  1. 导入:“入室由户”,要进入作文之“室”,必先通过审题之“户”。
  2. 展示材料一,并让学生据此提炼观点。
  3. 总结审题模式。
  4. 根据材料二对审题模式加以运用。
  5. 展示优秀习作,请该生谈自己文章的立意及自己如何紧扣立意架构文章的。
  6. 总结作文扣题原则。
  7. 展示学生习作,就作文扣题原则分析本文,并加以适当改进。
  8. 在学生修改的基础上,展示教师对习作的修改稿,并加以解说。
  9. 作业:根据材料二所写的文章,从审题、扣题两方面对它们加以修改。
   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总结出材料作文的审题模式,并加以拓展运用。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再思考“扣意而行”才能显出其是否有意义和价值。他们可以在阅读、分析、思考他人文章后,不失时机地反观自身不足,从差距中找增长点。教师的修改又给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第三,任务贯穿由浅入深。以中心任务为线索贯穿课堂,可以在逐步剖析和完成中心任务的过程中,形成由浅入深的严密教学思路。
  【课例五】认识周朴园
  1. 初看周朴园:展示学生阅读文本后对人物认识的初印象。
  2. 走近周朴园:反复诵读周、鲁两人的对话,品味文本中反复出现的语言,揣摩舞台说明的作用,剖析潜台词的丰富内涵,进一步了解人物特点。
  3. 再看周朴园:对人物有情无情的辩论、对话剧与课文不同之处的分析比较,获得对人物形象越来越贴合本来面目的认知。
  4. 我眼中的周朴园:结合课堂分析及曹禺对周朴园的评点,请学生用一句话书写周朴园的灵魂。
  这节课中,所有教学环节都围绕中心任务“认识周朴园”展开,在“初看”“走近”“再看”的过程中,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得以逐层展示,学生随着认识的纵向深入,对人物内在本质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这从他们越来越动情的朗读和“环节4”的点评中可以感受得到。
  第四,文本特色逐次展现。对文本特定手法的呈现和探究,也就是教学思路的组建过程。
  【课例六】斑纹
  1. 导入:散文运动主将周晓枫,又被称为“感性的思想者”,这似乎有点矛盾。就让我们一起到她的作品《斑纹》中去寻找答案。
  2. 初读文本并思考:全文围绕“斑纹”描写了哪些妙趣横生的事物和现象?请按顺序一一理出。
  3. 细读文本并思考:文章描写的这些事物和现象,有着怎样的内在逻辑关系?
  4. 语言特色及内涵分析:文章内在严密的逻辑是借助怎样的语言表达的?请从文中选择深奥的语言,并就语言特色及内涵加以讨论。
  5. 课堂总结:尝试用诗意的语言对本文主旨加以概括。
  6. 课堂练习:阅读周晓枫《上帝的隐语》,针对作者的散文风格写评论。
  这一教学引导学生超越对“斑纹”的表面认识,去感悟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课上,学生在对“诗意的语言、深刻的哲理”这一手法加以呈现和探究的过程中,既展现出学习的主动精神,更互相补充、广泛吸收,形成了“我的”理解和认知。
  总之,着眼于学生语文运用能力有效提升而设计的课堂教学,在“认知—体验—分析—总结—运用”逐层深入的过程中,折射着严密的教学思路。课堂在由外在到内在、由感性到理性、由客观到形象的教学思路中切实提升了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让学生借读懂当前的“这一个”文本去读懂“这一类”文本。
  (四) 机智的教学生成
  教师对教学中始料未及的情况一直都抱以既恨又爱的态度:恨的是不能掌控时会消解课堂的构建;爱的是学生的质疑或反常规理解,有时恰恰是推进教学深化的机会和助力器。课堂上能有一两次这样的机会,无疑能有效地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掌控教学生成的能力。
  【课例七】课堂上响起《千里之外》
  笔者按词的风格将李煜的《虞美人》和晏殊的《蝶恋花》一起讲。正要分析婉约词的特点,课堂上响起了手机彩铃声《千里之外》,一位走读生红着脸站起来说:“老师,真不好意思,这是我昨晚调的闹钟,没想到现在响了起来。”学校对学生使用手机有严格规定:走读生经申请可带入校园,但上课期间必须关机。现在,怎么办?笔者决定以另一种方式“惩罚”一下学生:“既然你这么喜爱周杰伦的歌,请你选一首他的‘中国风’歌曲,把歌词写在黑板上。”他写了《东风破》。
  写着写着,教室渐渐安静下来,大家开始沉浸在歌词中。笔者趁机让学生谈自己对歌词的理解,并让学生谈这首歌词的风格。学生领会了笔者的用心良苦,分析起婉约词的特点来。
  课后,笔者就手机一事与当事学生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课堂教学发生的意外有时恰恰与当时的教学内容有关联点,教师不妨用心挖掘这个“关联点”。这样不但能减少意外对课堂正常教学的消解力,而且可通过对其加以巧妙转化而生成有效的教学资源。
  【课例八】老板娘究竟听到、看到“骑桶者”了没有?
  笔者上《骑桶者》,在分析拎着桶赊煤和骑着桶赊煤会导致的情节不同走向时,有个学生突然站起来提问:“我有个困惑:老板娘究竟听到、看到‘骑桶者’没有?”提问很快吸引了全班同学的好奇心,笔者也认为这个问题很有意义,因为老板娘是否看到“我”,与故事主题相关,而且对这个问题的深入讨论依然可以引入到预设的课堂讨论中心——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个故事。于是,笔者鼓励学生分别从文中寻找论据。
  在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各自找到理由后,笔者让他们思考:在这两种情况下,小说要表现的主题有何不同;然后,又回到之前讨论的问题,“我”为什么骑着木桶飞着去?学生经过一番讨论后明确了:飞着去是因为“我”害怕失败,一旦赊煤不成功,可以随时撤走。因此我是一个既有着强烈自尊心,又在强大的外部世界面前全然无力的形象,也就是卡夫卡小说中常见的小人物形象。
   在这堂课的探讨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虽然从表面上看,与预设没有太大关系,但从深层次看,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从不同途径对小说主旨进行了探究。与教师课前预设比较,这些都可以引到课堂讨论的重点上来,真是殊途同归。既如此,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多层面展现教学重点,以丰富学生的认知、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何乐而不为!
  三、 总结与反思
  (一) 以学论教,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让课堂教学走向深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设计,对学生语文学科成长动力的高低加以取舍。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的主战场,更是学生的重要舞台。教师应当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体验、感悟、思辨、提炼的过程,促进学生动眼、动手、动脑,更动心。
  (二) 教学相长,成就师生共同深刻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成长,教师本人也在对学生、文本的研究中发展自己,使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三) 因境而异,巧妙处理教学生成
  我们可以一分为二地看待教学生成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影响:对推进教学进程无大意义的教学意外,尽可以冷处理;反之则充分利用,让学生在讨论、交流、思辨中,解决自身发现的问题,形成师生合力,推进教学走向深刻。
其他文献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有意识地创设各种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的认识在特定情境中互相交流、碰撞,促使其提高认识、思维、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和方法。情境教学具有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学生活动”为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等鲜明特色,对营造教学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思想和道德教育有着独特的作用。对农村职业高中学生的政治课而言,情境教学更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因为农村职业高中学生与普
期刊
课堂拓展资料是学生语文学习材料的一种,它是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的。恰当地使用拓展资料,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厚实起来,从而提升课堂的品质。  一、 结合文体特点选择适宜的拓展资料  每一堂课所选择的拓展资料都有不同的要求,不同文体的课要选择不同类型的拓展资料。  (一) 小说教学可选择“主题补充”型和“背景介绍”型拓展资料  “主题补充”型和“背景介绍”型拓展资料可以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它们的
期刊
一、 学生结伴成长的情景描述  【案例】  赵凯奇,从杭州来到诸暨读书。和他同来的一名女生顺利进入实验班,他则没有。刚开学时赵凯奇有些茫然,学习成绩也不是很理想,在学校的第一次摸底考试中,班级排第19名。但他在工作上比较勤快,受到班主任老师的赏识,被选为班长。  经过一个学期,赵凯奇的进步十分明显,如在期中考前一个月左右,赵凯奇一改消极的学习态度,连续很多天在教室发奋学习,期中考试成绩上升为班级第
期刊
邱曙光,2000年1月,任桐庐县富春江实验学校校长;2007年7月起,任杭州天杭教育集团校长至今。民盟杭州市委委员,江干区人大代表。  几年来,邱曙光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以“务实、扎实、尽心、精心”的工作态度,“幸福地创造幸福”的办学理念,着力构建“学校环境幽雅,教师言行优雅,学生品行高雅”的天杭雅致文化,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整体水平。  近年来,其学校在团队衔接、班主任优秀群体打造、青年教师队伍培
期刊
当前,随着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在全省各地的实施,区域内开展新一轮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工作业已全面铺开。但据笔者了解,目前一些地区的农村中小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工作还缺乏理论指导,缺少区域内的统筹管理,不能充分调动区域内的优质资源,无法为区域内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服务。因此,对区域内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工作加强理论指导,对优质教师教育资源进行整体优化、统筹管理,以
期刊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以及一体化世界格局的进一步加剧,“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所谓“教育国际化”是指站在国际立场上看待和发展本国教育,使本国教育融入国际教育的体系。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已经历了初期的教育国际化可行性的探索阶段,现阶段的发展速度还相对缓慢。目前,探索有效的发展路径是推动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关键。本文旨在从比较的视角,分析国际发达国家教育国际化的策
期刊
一、确立热爱教育的信念    热爱教师工作是我成长的原动力。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对于教师工作的喜欢,是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回望曾经教过我的那些老师,他们的敬业精神、无私之爱心、认真工作的作风,深深地感染着我,每当有困难,只要想起我的老师,我就有了力量。  教书育人是教师工作的全部内涵,具体说来,它还可以是传承文化、建构文化理想、构建精神家园、引导人追求真善美,可以说是功德无量。同时,
期刊
一、 我国教研员的现状及问题  (一) 教研员的专业地位受到质疑  新中国成立之初,基础教育飞速发展,合格师资严重不足,教研员在“缺什么,补什么”的方针指引下投身于教学研究工作,指导教师学习教材教法,为薄弱的基础教育输送大量的教师。因而,教研员是教育资源稀缺、办学条件落后的权宜之计。而今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已经繁荣发展,教育资源丰富,教研员如果承袭成立之初的功能必然受到教育界的质疑。当前教师素质的迅
期刊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化学复习教学中,部分教师很少借助化学实验,部分教师在借助化学实验展示信息时不够充分或与学生原有认知经验差异过大,以至于学生只能对教师的讲解进行机械记忆。为了发挥化学实验的强大功能,使化学实验教学有效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教师应对教材等教学资源所示实验进行必要的改进、补充、重组,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有效学习信息,使化学实验的认知功能最大化,从而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
期刊
语言文字运用题复习,抓手在于词语辨析。词语辨析涉及语素分析和准确地理解词语,前者与字形题紧密相联,后者对辨析语病、句子衔接、现代文阅读以及作文都意义重大。词语的理解、感受、辨析、运用能力,实际上是语文能力的基础与核心。  词语辨析题被师生公认为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教师,限于自身的资质,常常是照本宣科,读一读参考答案了事,这样粗放式的备考,效果显然不好;另有一些态度认真、苦口婆心的教师,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