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前进,语文核心素养开始在语文教育领域中大放异彩,其立足于语文课程标准,对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起了极大的作用。这里的核心素养主要从语言、思维、审美以及文化等四个方面综合地对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明确的定位,也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提供了明晰的思路,经过实践检验后被证实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良好的发展作用,因此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希望能够为广大的语文教师同行提供研究思路。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初中是学生身心剧烈发展的阶段,学生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将在初中获得提升与固化,语文作为能够影响学生精神世界形成,对其思维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学科之一,而语文核心素养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新概念不仅能够为语文教学指明前进方向,还能够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路径,不断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渠道。
一、开展群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教材范文是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需要立足于教材文本开展阅读工作。语文教材中的范文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教学生一篇语文课文并不是为了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这一篇课文之中,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借学习一篇课文的功效让学生能够在其他类似文章的学习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同一类型或主题的文章在语言表达、人物描写、语言层次等方面的不同之处,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开展选文阅读工作,以《阿长与<山海经>》、《故乡》、《祝福》组成群文单元,围绕“鲁迅笔下的小镇人物”这一主题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其中以《阿长与<山海经>》作为教学范例,教师在该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强调课内文本与课外文本之间联系,让学生能够看到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开展语文实践工作,进行良好的学习迁移,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语感探索。
二、强调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阅读教学板块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中心,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应当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积极倡导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阅读时加入写作的元素,让学生学写感悟、写留白、写仿句,通过自己真情实感地写作来感受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所思所想,从而以情入手来理解文章的段落与主旨。比如在《紫藤萝瀑布》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之中,该课主要讲述了作者通过观察紫藤萝而突获感悟,参悟生命真谛的故事,该篇文章的第二段对紫藤萝的外貌进行详细的描写,教师可以带动学生先对该段进行阅读朗诵,分析理解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该段文本中所应用的技巧技法,然后带领学生选取自己所熟知的一种植物进行仿写,让学生掌握文段中所应用的拟人、通感、比喻等修辞手法,再将自己以前曾学习应用过的写作手法在仿写中表现出来,让学生在审美的同时也能够去创造美。三、创设情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传承文化
情景教学法是大部分语文教师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之一,主要通过生动的教学语言与具备趣味性、形象性的现代教育技术将教学内容中的情景给学生真实地再现出来,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增强对课文的体验,并且调动学生头脑对文本内容进行思考,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和探索能力。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环境描写,比如《岳阳楼记》中晴晦不同的湖景、《记承天寺夜游》中月光如水,松柏似草的空明意境、《钱塘湖春行》中花草生香,蝴蝶纷飞的春色,这些内容只靠枯燥的讲述是不能完美地再现那一份诗人心里中的美丽的,还需要教师多方面地渲染铺成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意味。笔者以《岳阳楼记》举例,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技术的力量,以图片的形式将在晴雨两时从岳阳楼俯瞰洞庭湖的全景图片展示在多媒体面板上,让学生能够从全局的角度来仔细地观察“淫雨霏霏”时的洞庭湖和“春和景明”时的洞庭湖区别在哪里,观察之后学生自己的心境发生了如何的变化,然后让学生将自己代入到诗人的角度去思考“如果自己是被贬诗人看到‘春和景明’的洞庭湖会有何感想?如果自己正当意气风发看到‘淫雨霏霏的’洞庭湖会作何感想?”,在思考的同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意也逐渐被学生了解与领悟,传承了传统文化内容。其次,教师还可以借助字词的力量来为学生创造情景,并且通过对字词的分析还能够精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古诗词教学中常有“炼字”的习惯,作者在写作古诗词时的每一个字都有其深刻的用意,教师可以将字把握串联起来,让学生从字中去感受并想象补全诗歌的意境,如《野望》中作者写了“薄暮”、“秋色”、“落晖”、“牧人”、“猎马”等事物,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副秋天到来,世间萧瑟,故人不在,唯有长歌的图景,还夹杂着“徙倚”、“返”、“归”、“相顾”、“长歌”等动词,将该诗的萧瑟意境展露无遗。教师还可以借助活动来为学生营造情景,让学生在活动氛围中畅所欲言,随心表现自己,比如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那么教师在开启整个单元教学之前,可以利用班会课堂的时间开展“我与山川湖海”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站到讲台上与同学们讲述自己的旅游经历,分享自己的旅游照片,说一说自己在旅行途中的趣事以及旅行之后感悟,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朗诵歌咏名山大川的诗歌或古文,感受其中的文化意蕴,做好文化传承工作,在活动中让学生对“山川之美”这个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也让学生的思维从单元文本内容之中延展出去,实现课内课外的联通。
结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语文教师的任务不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还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索者,在课堂活动和课外实践中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燕红.浅谈在新教材条件下初中語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新课程(中),2017(07):176.
[2]李莉.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J].新校园(中旬),2017(05):36.
[3]李服.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核心素养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6(12):31-33.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初中是学生身心剧烈发展的阶段,学生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将在初中获得提升与固化,语文作为能够影响学生精神世界形成,对其思维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学科之一,而语文核心素养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新概念不仅能够为语文教学指明前进方向,还能够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路径,不断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渠道。
一、开展群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教材范文是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需要立足于教材文本开展阅读工作。语文教材中的范文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教学生一篇语文课文并不是为了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这一篇课文之中,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借学习一篇课文的功效让学生能够在其他类似文章的学习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同一类型或主题的文章在语言表达、人物描写、语言层次等方面的不同之处,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开展选文阅读工作,以《阿长与<山海经>》、《故乡》、《祝福》组成群文单元,围绕“鲁迅笔下的小镇人物”这一主题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其中以《阿长与<山海经>》作为教学范例,教师在该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强调课内文本与课外文本之间联系,让学生能够看到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开展语文实践工作,进行良好的学习迁移,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语感探索。
二、强调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阅读教学板块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中心,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应当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积极倡导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阅读时加入写作的元素,让学生学写感悟、写留白、写仿句,通过自己真情实感地写作来感受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所思所想,从而以情入手来理解文章的段落与主旨。比如在《紫藤萝瀑布》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之中,该课主要讲述了作者通过观察紫藤萝而突获感悟,参悟生命真谛的故事,该篇文章的第二段对紫藤萝的外貌进行详细的描写,教师可以带动学生先对该段进行阅读朗诵,分析理解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该段文本中所应用的技巧技法,然后带领学生选取自己所熟知的一种植物进行仿写,让学生掌握文段中所应用的拟人、通感、比喻等修辞手法,再将自己以前曾学习应用过的写作手法在仿写中表现出来,让学生在审美的同时也能够去创造美。三、创设情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传承文化
情景教学法是大部分语文教师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之一,主要通过生动的教学语言与具备趣味性、形象性的现代教育技术将教学内容中的情景给学生真实地再现出来,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增强对课文的体验,并且调动学生头脑对文本内容进行思考,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和探索能力。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环境描写,比如《岳阳楼记》中晴晦不同的湖景、《记承天寺夜游》中月光如水,松柏似草的空明意境、《钱塘湖春行》中花草生香,蝴蝶纷飞的春色,这些内容只靠枯燥的讲述是不能完美地再现那一份诗人心里中的美丽的,还需要教师多方面地渲染铺成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意味。笔者以《岳阳楼记》举例,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技术的力量,以图片的形式将在晴雨两时从岳阳楼俯瞰洞庭湖的全景图片展示在多媒体面板上,让学生能够从全局的角度来仔细地观察“淫雨霏霏”时的洞庭湖和“春和景明”时的洞庭湖区别在哪里,观察之后学生自己的心境发生了如何的变化,然后让学生将自己代入到诗人的角度去思考“如果自己是被贬诗人看到‘春和景明’的洞庭湖会有何感想?如果自己正当意气风发看到‘淫雨霏霏的’洞庭湖会作何感想?”,在思考的同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意也逐渐被学生了解与领悟,传承了传统文化内容。其次,教师还可以借助字词的力量来为学生创造情景,并且通过对字词的分析还能够精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古诗词教学中常有“炼字”的习惯,作者在写作古诗词时的每一个字都有其深刻的用意,教师可以将字把握串联起来,让学生从字中去感受并想象补全诗歌的意境,如《野望》中作者写了“薄暮”、“秋色”、“落晖”、“牧人”、“猎马”等事物,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副秋天到来,世间萧瑟,故人不在,唯有长歌的图景,还夹杂着“徙倚”、“返”、“归”、“相顾”、“长歌”等动词,将该诗的萧瑟意境展露无遗。教师还可以借助活动来为学生营造情景,让学生在活动氛围中畅所欲言,随心表现自己,比如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那么教师在开启整个单元教学之前,可以利用班会课堂的时间开展“我与山川湖海”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站到讲台上与同学们讲述自己的旅游经历,分享自己的旅游照片,说一说自己在旅行途中的趣事以及旅行之后感悟,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朗诵歌咏名山大川的诗歌或古文,感受其中的文化意蕴,做好文化传承工作,在活动中让学生对“山川之美”这个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也让学生的思维从单元文本内容之中延展出去,实现课内课外的联通。
结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语文教师的任务不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还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索者,在课堂活动和课外实践中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燕红.浅谈在新教材条件下初中語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新课程(中),2017(07):176.
[2]李莉.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J].新校园(中旬),2017(05):36.
[3]李服.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核心素养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6(12):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