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改革的影响下,我国的教育模式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变成了多样化学生素质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要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的发展,做到以学生为本,加强学生的人际交际能力和社会任务责任感,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多元化地培养学生。在这种改革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被引入了课堂的教学当中,教师在不同科目合理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使教学质量提高,使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学习和运用知识,以此作为基本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中任务型教学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地理;任务型教学;吸引学生;明确重点;锻炼能力
任务型教学的定义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所教授过的知识基础之上,完成教师对该知识点所布置下的指定任务,以此来学习知识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应用任务型教学时要注意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应该与现实环境有所联系。教师将教学的知识点分解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对学生所完成任务的好坏进行评价,由此可以发现,任务型教学的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应用的重中之重就是首先要将学习基础知识点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向,然后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现实中的活动对知识点进行深度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在思考和任务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上进思想,加强学生的素质,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任务型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探讨,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吸引学生注意
任务型教学的首要前提是让学生能够不对任务有所反感,如果学生不愿意完成任务或对其有所抵触,那么完成任务的质量必然会下降许多。兴趣是人类最好的教师,教师应用任务型教学方法首先就是让学生对学习地理产生兴趣,以此为基础去授课。作为地理教师,如果冷冰冰地一味去讲授知识内容,而没有去与学生有所沟通,那就失去了任务型教学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首先做到与学生和谐相处,这样学生才能愿意执行教师所留下的任务。教师所留下的任务一定要与现实有所关联,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例如我在教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单元时,我首要布置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上课前就收集关于中国的地形分布、说出中国的河流、说出自然灾害的种类,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地理,这样在上课前,我虽然没有说让学生预习,但学生已经不知不觉地预习了一遍,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我讲授本单元时,学生具有了一定预习的知识,课上变得比较积极,在我讲完课后学生的理解更加透彻,学生所记忆的知识更加牢固,
二、明确学习重点
其次,教师布置任务的重点最好这次授课中比较难的问题,这一问题应与现实世界有着联系,这种联系应该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明确的目标,在教师所布置的任务中,学生一步一步地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不仅仅只是掌握了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这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人文素质得到了提升。
例如,我在教授地理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时,首先我让学生互相讨论并思考5分钟自己在现实中都经历过什么气候,然后再让学生举手回答,学生跃跃欲试,这时我再把不常见的气候补齐。其次我再提问学生气候和温度具有联系吗?具有什么样的联系?学生结合实际想出:多云时会冷、晴时会热,这就深化了本章知识的重点,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点,最后我再分别布置关于气候、降水、气温的任务,让学生在下次上课时回答,不仅让学生得到了复习,还为下次上课打好了基础。
三、锻炼自学能力
俗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一个学生热爱学习并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能在课下尽量扩充自己的知识,那么这位学生的学生成绩必然不错,所以教师可以运用任务型教学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自学中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就会得到提升。当学生完成任务后,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赞赏,使学生具有成就感,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例如,我在讲授地理七年级下册《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时,讲到了几个与我国邻近的国家,在讲完之后,我让学生在回家之后自主的上网浏览或者查阅资料来认识下一单元《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这时候学生就会自己去查阅资料,而资料的繁多使得学生不仅仅只是在学习地理,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将地球上其他国家也看了一下,可能也把该国的地理位置记住了,也记住了该国家的首都、名胜古迹……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学能力。
总而言之,任务型教学首先要做到与学生有所交流,让学生乐意完成任务,布置的任务不要太难或者太简单,布置任务时教师一定要明确任务的重点,让学生在任务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个任务之间环环相扣,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任务不局限于书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郑海霞.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16(32)
[2]杜若明.谈初中地理核心素養的培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1)
关键词:初中地理;任务型教学;吸引学生;明确重点;锻炼能力
任务型教学的定义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所教授过的知识基础之上,完成教师对该知识点所布置下的指定任务,以此来学习知识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应用任务型教学时要注意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应该与现实环境有所联系。教师将教学的知识点分解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对学生所完成任务的好坏进行评价,由此可以发现,任务型教学的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应用的重中之重就是首先要将学习基础知识点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向,然后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现实中的活动对知识点进行深度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在思考和任务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上进思想,加强学生的素质,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任务型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探讨,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吸引学生注意
任务型教学的首要前提是让学生能够不对任务有所反感,如果学生不愿意完成任务或对其有所抵触,那么完成任务的质量必然会下降许多。兴趣是人类最好的教师,教师应用任务型教学方法首先就是让学生对学习地理产生兴趣,以此为基础去授课。作为地理教师,如果冷冰冰地一味去讲授知识内容,而没有去与学生有所沟通,那就失去了任务型教学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首先做到与学生和谐相处,这样学生才能愿意执行教师所留下的任务。教师所留下的任务一定要与现实有所关联,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例如我在教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单元时,我首要布置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上课前就收集关于中国的地形分布、说出中国的河流、说出自然灾害的种类,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地理,这样在上课前,我虽然没有说让学生预习,但学生已经不知不觉地预习了一遍,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我讲授本单元时,学生具有了一定预习的知识,课上变得比较积极,在我讲完课后学生的理解更加透彻,学生所记忆的知识更加牢固,
二、明确学习重点
其次,教师布置任务的重点最好这次授课中比较难的问题,这一问题应与现实世界有着联系,这种联系应该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明确的目标,在教师所布置的任务中,学生一步一步地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不仅仅只是掌握了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这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人文素质得到了提升。
例如,我在教授地理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时,首先我让学生互相讨论并思考5分钟自己在现实中都经历过什么气候,然后再让学生举手回答,学生跃跃欲试,这时我再把不常见的气候补齐。其次我再提问学生气候和温度具有联系吗?具有什么样的联系?学生结合实际想出:多云时会冷、晴时会热,这就深化了本章知识的重点,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点,最后我再分别布置关于气候、降水、气温的任务,让学生在下次上课时回答,不仅让学生得到了复习,还为下次上课打好了基础。
三、锻炼自学能力
俗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一个学生热爱学习并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能在课下尽量扩充自己的知识,那么这位学生的学生成绩必然不错,所以教师可以运用任务型教学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自学中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就会得到提升。当学生完成任务后,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赞赏,使学生具有成就感,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例如,我在讲授地理七年级下册《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时,讲到了几个与我国邻近的国家,在讲完之后,我让学生在回家之后自主的上网浏览或者查阅资料来认识下一单元《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这时候学生就会自己去查阅资料,而资料的繁多使得学生不仅仅只是在学习地理,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将地球上其他国家也看了一下,可能也把该国的地理位置记住了,也记住了该国家的首都、名胜古迹……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学能力。
总而言之,任务型教学首先要做到与学生有所交流,让学生乐意完成任务,布置的任务不要太难或者太简单,布置任务时教师一定要明确任务的重点,让学生在任务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个任务之间环环相扣,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任务不局限于书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郑海霞.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16(32)
[2]杜若明.谈初中地理核心素養的培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