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活动平台,提高教学实效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dsfdsadsfafd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思想品德新课程走进课堂以来,活动就成为承载教学的平台,因而,活动自然也就成为教师教学预案设计的主线和实施教学的依托。这里所说的活动即教学活动,它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只强调外在刺激对教学的决定意义,也不像有的教师所误认为的,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单纯地去开展活动的活动课。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教学活动是指“使内容的呈现与活动设计融为—体,即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其中,活动为内容的展开带来了活力,而内容又为活动的生成注入了生机。开展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讨论和实践中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行分析思考,激发情感,内化为自己的品质;让课堂更生动,充满真情实感;师生平等的合作探究学习,在彼此的对话和讨论中,快乐教和学!开展好各种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效果。
  一、活动——展示学生生活的意义世界
  学生生活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这里既有平凡的生活琐事,又有充满情趣的学习活动、人际交往,还有无法回避的矛盾、难以破解的困惑等等,它承载着学生成长中所有的快乐与烦恼。活动设计,就是要将其中能够反映某一个教学主题的学生生活片断,进行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筛选、剪裁或提炼,使之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组织,以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一个既来自于学生生活,又符合学生品德形成规律,还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学生生活的意义世界。不言而喻,就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活动设计而言,这里所说的意义世界,是指教学活动应呈现对学生品德形成有意义的学生生活。这是实施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须给予关注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策略问题。
  因为,一个人的品德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所以,其教学活动就要彻底改变以往政治课教学仅限于运用某一观点(原理)解释(分析)具体问题(案例)的做法(即理论加例子),要呈现给学生一个他们熟悉的自己生活的意义世界,并以此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去发现其中潜藏的问题、蕴含的道理,使他们满怀兴趣地去探究原委,并在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和品德。在这个过程中,教学活动不再只是把知识由外向内地单向“输入”,而是要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教学活动自内而外地“提升”。其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既能够依托不断扩展的知识,澄清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又通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确立正确的价值标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可见,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相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后者对学生进行由外而内的品德教育,而前者则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内而外的品德学习。因此,设计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活动,其核心就是要引导学生把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变成自主进行品德学习的过程。
  二、内容——追求生活活动化的教学意义
  四年来实施新课程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以生活主题模块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若不能将学生生活的线索与学科知识的线索进行有机整合,学生便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教学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对教学活动安排若仅停留在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很少甚至不去关注启迪学生的心智,其结果也难以实现培养目标。因而,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作为发展个体,无论是认识的发展,还是知识的获得,情感、个性、态度的培养,都需要在丰富而多样的活动中、在自主的实践中实现。所以我们必须精心设计活动教学,那么开展活动应注意什么呢?
  (一)要充分开展教材活动。主题探究是本教材的一大特色,它是安排在单元的引言中,是一种前置的小课题长作业的实践活动。这是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的延伸,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科能力,进一步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在实践中,我们基本上按照教材中的操作步骤开展活动就可以了。此外,我们要积极开展教材中各种情境活动,避免完全置教材于不顾,自搞一套活动,甚至不开展活动的做法。
  (二)要整合教材活动。教材中的活动很多,如果面面俱到,这和有限的课堂时间是相矛盾的;而且逐一讨论每个问题,也使课堂教学太松散,教学重点不突出,不益于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新课程的知识性淡化,但是教材的编写和知识的呈现具有自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因此,活动与活动之间也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我们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至少要站在一课教材的全局角度,整体把握和梳理这课的各种活动,挖掘出活动之间的关联,并且针对活动之间的不同关系,规划出正确的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的操作策略。
  活动之间是并列关系,我们要对活动进行筛选,选择并开展核心活动。例如:《爱在屋檐下》中“大人讲我小时候”和“爱洒人间”的两个活动,可整合为“夸夸我的好父母”的活动。第一步,请每个学生说说在自己与父母相处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第二步,结合这段经历,请学生说一说:从父母的行动中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父母这样做应该吗?
  活动之间是递进关系的,可以将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活动能够有机的整合。例如:第三课《同携手共进》第二框《男生女生》中“把握青春把握情感”设计的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结合所给情境讨论:“你能帮他分析这是怎么回事吗?”第二个活动讨论:这种情感可以发展吗?这两个活动之间就是递进关系,是对青春期心理的不同深度和广度的认识。在操作时,可以将这两个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
  活动之间是延伸关系的,我们要将活动串联起来,设计成主题活动,给学生一个完整体验过程。在《我知我师我爱我师》中,“对老师的访谈”、“我爱我的老师”的讨论,“夸夸我们的老师”三个活动,分散在教材的不同位置,它们之间具有紧密地联系,这是一个从知到情到行的学习体验过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三个活动设计成主题活动,分步进行。第一步,引导学生课前分小组开展对教师的访谈活动;第二步,课堂上,各小组汇报访谈结果,夸夸我们的老师,畅谈教师对于我们成长的意义;第三步,课后,组织学生开展尊师行动。这种教育活动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有助于我们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要创造活动。创造精神是新课程关注和倡导的一种品质。创造性的拓展活动,使活动更完美和精致;更加联系学生实际,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师生创造的智慧,在课堂中流动,让我们的课堂更丰富。
  创造活动就是不拘泥于书本上现成的活动,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让活动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我爱我家》中,有“给父母寄言”活动,我将它设计成“给家长一封信”活动。学生们对这种活动很有兴趣,参与率达到100%。家长的反馈也很积极,他们说:“我已经收到孩子的信,我十分欣慰,孩子已经懂事了,这个活动开展得确实让孩子懂得家的含义,希望学校以后多开展这样的活动。”
  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体验性的活动,如游戏活动,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自由,使学生学得更为积极主动。在《竞争与合作》学习中,我们可以开展两人配合以小组为单位比赛传接篮球,让学生感受合作的积极意义,体会竞争的乐趣。
  (四)课内课外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开放的外部教育环境,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开放,在使用教学资源方面,我们除了教材、师生的生活经验外,还有积极丰富的课外资源,还有大量的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和人力资源。如故事《苹果树和孩子》;笑话《东西方文化差异》;歌曲《打月饼》;录像《任长霞》等。
  总之,追求教学意义的教学活动设计,既要立足于我国思想品德学科教学领域的现实问题,即扬弃传统教学方法与模式,又要与当今世界教育体系中先进的课程教学对话,并在这种扬弃与对话中,探索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凸显思想品德新课程理念的,立足于实现三维课程目标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设计。
其他文献
短文改错是目前高考的必考项目,内容较为浅显,多为记叙文。该题并非难题,但得分率不高,在20%到35%之间。第三次模拟我所带班的得分率为25.8%,第四次模拟为20.6%。究其原因,与认识短文改错的特点和做题方法不无关系。  一、题型特点及改错口诀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该题的特点:  1.改错题内容较为浅显,题材较为轻松,基本都是中学生平时喜闻乐见的记叙文。  2.改错题一般在10行以上,每行8—
【摘 要】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注重个性化,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通过构建对话式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情景活动和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主动构建生成性课堂教学,利用课堂生成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动态生成的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课堂生成对话式师生关系创设情景活动生活经验    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打破了过去由教师唱“独角戏”式的表演教学模式,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词汇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体现在词汇教学的“质”和“量”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量显著增加;另一方面,新课标提倡从用的角度出发去学习词汇。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科学记忆词汇要求首次过渡学习,多感官参与,及时复习,以“词块”为单位输入,提高对词汇的加工速度和记忆效率。词汇学习还应做到循序渐进,因为对单词的理解、记忆和运用都需要一个过程,要经过“初次音形义的了
历来谈到美术教育,人们想到的往往是绘画方面的教育。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人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使人们自觉提高欣赏美的意识。因此,美术教育,不应该简单地停留在“美术的教育”的肤浅理解上,而应更深刻地理解为“审美意识的培育”,就此而言,美术教育的任务也就显得艰巨了。作为一个美术教育者,必然应该给被教育者以全方位、多角度的审美意识。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我想粗略地谈一谈,书法,作为一种传统艺术的形式
所谓分层次教学,即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排队,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实施分层次教学,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所决定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所必须的。招生难、就业难、收费难、管理难已经成为制约中专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由于招生难,中专学校由过去的对考生挑挑拣拣
一、设计意图  学诗重在通过吟哦咏诵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有的人》是一首富含哲理的现代诗,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基本上没有难懂的生字词,但他们能读准字音并不等于读懂了这首诗。有些学生对朗读有这样的误解:声音忽大忽小,语速忽快忽慢,语气忽轻忽重就叫做“有感情”。他们不能根据原作的含义来确定朗读的音高、语速、轻重、声调等。因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方法,已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所熟悉。以学生“能做某事”为目标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合理采取“任务型”教学途径。任务型教学(Task?鄄based approach)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本文通过对任务型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探索,联系实际教学,谈谈“任务型”教学
诗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为文章的题目,可以说是文章的眼睛和窗户,透过它可以看出文章的灵魂。作文命题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好的作文命题不仅可以激活学生思路,启动作文激情和兴趣,引发写作欲望和冲动,而且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反之,则会抑制甚至窒息学生思维。  长期以来,作文命题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脱离实际,题目不是太大就是太空,学生无所适从。叶苍岑教授曾一语中的:“作文教
地理“新课程标准”最基本的理念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学”是为了“用”,“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那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程标准理念,让生活走进地理,构建和谐地理课堂,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对于生活的价值,学会用地理知识与技能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生活与生存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呢?我在实际教学中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在地理课上引入生
历史教学是中学素质教育的基础课之一,它同样担负着传授知识、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三大任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不少新颖的历史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不是排斥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那么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呢?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谈点体会。    一、在历史课堂运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