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倡导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认为,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获得教学上的成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做到:在英语课堂上牢牢抓好“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中心,还权于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中国有句俗话说“强扭的瓜儿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的学习,学习的效果肯定是事倍功半,只有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新课程改革倡导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我认为,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获得教学上的成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做到:在英语课堂上牢牢抓好“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何谓“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呢?
所谓“一个中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有两层意思,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最终目的在于:“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它不仅仅指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还包括在教学活动中反对以教师为中心,反对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主张解放学生的思维,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提倡在“做中学”。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两个基本点”之一:还权于生,将课堂还给学生。
还权于生,将课堂还给学生,喊了多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把课堂还给学生,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努力。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从过去仅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由“台前主角”到“幕后策划”的角色转变,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自主学习和交流,这是每节英语课的灵魂。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教师在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应把学习的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找到自主学习的方法,在学习中逐渐找到自己的价值,展现自己的才华。只要学生学会了学习,就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实现了能力的提高,实现了英语教学的目标。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会怎样学习,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会学习是时代的选择,学校教育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想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意识到英语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够学好的一门学科,通过死记硬背取得的成绩不是衡量个人能力的标准,大胆展现自己、更好地运用知识才是能力优秀的表现。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接受新知识,从而受益终身。
“两个基本点”之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由于受传统的观念、体制、模式等的制约,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一种不断泯灭学生创造性的教育。学校教育成为一种固定模式,学校成为加工厂,学生成为流水线上的产品。统一的体制,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教材,统一的命题,统一的考试,统一的答案,一个模式只能束缚校长、教师、学生的创造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实践能力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放开手脚,不要包办、代替太多,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为学生创设多样的实际情境,激励学生进行独立探索,促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和习惯,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突破思维的封闭性,摆脱僵化、固定的思维模式。
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对教师的超越,“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把握好“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发挥好指导者、促进者的作用,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梁晓蕾.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职业教育研究,2007,(5).
【关键词】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中心,还权于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中国有句俗话说“强扭的瓜儿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的学习,学习的效果肯定是事倍功半,只有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新课程改革倡导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我认为,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获得教学上的成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做到:在英语课堂上牢牢抓好“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何谓“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呢?
所谓“一个中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有两层意思,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最终目的在于:“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它不仅仅指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还包括在教学活动中反对以教师为中心,反对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主张解放学生的思维,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提倡在“做中学”。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两个基本点”之一:还权于生,将课堂还给学生。
还权于生,将课堂还给学生,喊了多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把课堂还给学生,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努力。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从过去仅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由“台前主角”到“幕后策划”的角色转变,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自主学习和交流,这是每节英语课的灵魂。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教师在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应把学习的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找到自主学习的方法,在学习中逐渐找到自己的价值,展现自己的才华。只要学生学会了学习,就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实现了能力的提高,实现了英语教学的目标。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会怎样学习,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会学习是时代的选择,学校教育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想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意识到英语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够学好的一门学科,通过死记硬背取得的成绩不是衡量个人能力的标准,大胆展现自己、更好地运用知识才是能力优秀的表现。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接受新知识,从而受益终身。
“两个基本点”之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由于受传统的观念、体制、模式等的制约,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一种不断泯灭学生创造性的教育。学校教育成为一种固定模式,学校成为加工厂,学生成为流水线上的产品。统一的体制,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教材,统一的命题,统一的考试,统一的答案,一个模式只能束缚校长、教师、学生的创造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实践能力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放开手脚,不要包办、代替太多,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为学生创设多样的实际情境,激励学生进行独立探索,促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和习惯,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突破思维的封闭性,摆脱僵化、固定的思维模式。
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对教师的超越,“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把握好“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发挥好指导者、促进者的作用,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梁晓蕾.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职业教育研究,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