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由于种种原因,贫困、经济欠发达,地方财政和老百姓的生活至今都仍较困难。因此,这些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也相对缓慢。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采取多种措施,支持这些地区教育事业的加速发展。但是,在许多地方,初中学生辍学现象仍比较严重,初中毕业就急于进入社会的更普遍,致使教育“九+三”的目标任务完成难度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成效不尽如人意,学校、教师苦无良策。
现就教育“九+三”实施现状、学生思想教育中面临的问题和如何做好此项工作作点粗浅的探讨。
“九+三”就是九年义务教育加三年高中或中等职业职业学校教育。也就是学生初中毕业后必须继续读三年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此项政策实施以来,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都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辛努力,但成效不显著。许多初中毕业生还是因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或不愿继续读书,使一线的教师们苦恼不已,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也更具挑战性。
中西部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贫困面大,且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打工潮的兴起也催生了许多社会问题,许多学生因家庭贫困或亲情的缺失而思想波动,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在校混日子,甚至弃学。有些家长迫于家境的贫困,或要求或放任孩子初中毕业就外出做事挣钱。而有些家长对就读中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存有误解:有的怕花冤枉钱,认为读中职无用、不值,不愿进行教育投入;有的则认为有些中职学校是骗人的,钱花去了,什么也学不到。家长思想认识上的这些局限性给教师的宣传动员工作平添了巨大障碍,以致往往事倍功半,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也给那些欲继续求学上进的孩子迎面浇上一盆冷水,使教师的苦口婆心变得苍白无力。
有一次,一个学生回家跟父母讲自己要读中职,要钱。他母亲听完后没好气地说:“你们个个问我要钱,我会生钱吗?”孩子哑口无言,再读书的梦想就在此刻破灭了。而像这样明里暗里不支持孩子上学,而把钱积存起来盖新房的父母又有多少呢?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时值我国农村危旧房改造的高峰期,面对身边如雨后春笋般的座座新楼,盖新楼的欲望不能不强烈。所以在盖新和孩子读书之间更多的家长选择了前者,小学读到初中不花钱,再读要花钱就揪心了,更何况读中职出来还不见得多挣钱呢?
在如此冰冷的现实面前,任务(名额)落实到教师头上,唯他们是问,他们怎能不惶恐和无奈呢?
而绝大多数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家庭教育的缺失、失当和关爱不到位,使部分学生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性,在成长中迷失了正确方向,对学校的教育一味抵触,“油盐不进”,严重制约了他们自身健康成长。而对孩子在校的种种不良表现,不少家长却表现出有心无力,甚至束手无策,最后放任不管了。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足见父母教育的至关重要,是其他教育形式和手段所无法替代的,是孩子教育成败的关键。这个环节的缺失,使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费力却收效甚微。
目前偏远农村初中生中有相当部分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存在以下倾向。
第一,缺乏社会责任感,国家和集体观念及公德意识淡漠,思想复杂多元,对读书没有明确的目标。
第二,躁动而盲目,自制力差,体验欲强,急欲进入社会,对学习没有足够的耐心,不珍视品德修养,轻视学校的思想教育。
第三,脆弱而偏激,以自我为中心,对外在的约束力很反感不合作,不自省,易走极端甚至自残或者攻击伤害他人。
第四,缺少感恩之心,无敬畏之情,一味向别人索取,却不思回报,不存感激,教育转化难。
第五,意志薄弱,随波逐流,贪图物质享受,不愿吃苦耐劳。虚荣心强,而不以无知为耻。
鉴于上述情况和问题及学生的思想心理表现,要想顺利完成教育“九+三的目标任务,仅靠学校教师的努力和思想教育工作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认为,要完成“九+三”目标任务,更有成效的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首先,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行政,既要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让老百姓知道“九+三”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的重要意义,自觉守法并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又要在制定计划、下达目标任务时要从实际出发,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可行性指标,并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以保证通过努力能够完成,否则就会不可避免地因为虚高的指标而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浪费国家资源。还可让学校、教师摆脱尴尬的两难处境。
其次,国家应加大对各类职业学校的清整力度,规范办学行为。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手段,切实提升各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取信于学生家长,使之能为社会培养和提供各类合格过硬的技术人才,让中职毕业生在职场中能凸显就业和收入优势。届时,中职招生还是问题吗?
再次,应充分发挥社区环境塑人的独特作用。要营造社区良好的舆论氛围,以引领、转变家长的价值观、人生观,使之能正确看待并处理好家庭发展和孩子成长的关系,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职招生难的问题,最终实现教育“九+三”的奋斗目标。
现就教育“九+三”实施现状、学生思想教育中面临的问题和如何做好此项工作作点粗浅的探讨。
“九+三”就是九年义务教育加三年高中或中等职业职业学校教育。也就是学生初中毕业后必须继续读三年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此项政策实施以来,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都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辛努力,但成效不显著。许多初中毕业生还是因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或不愿继续读书,使一线的教师们苦恼不已,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也更具挑战性。
中西部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贫困面大,且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打工潮的兴起也催生了许多社会问题,许多学生因家庭贫困或亲情的缺失而思想波动,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在校混日子,甚至弃学。有些家长迫于家境的贫困,或要求或放任孩子初中毕业就外出做事挣钱。而有些家长对就读中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存有误解:有的怕花冤枉钱,认为读中职无用、不值,不愿进行教育投入;有的则认为有些中职学校是骗人的,钱花去了,什么也学不到。家长思想认识上的这些局限性给教师的宣传动员工作平添了巨大障碍,以致往往事倍功半,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也给那些欲继续求学上进的孩子迎面浇上一盆冷水,使教师的苦口婆心变得苍白无力。
有一次,一个学生回家跟父母讲自己要读中职,要钱。他母亲听完后没好气地说:“你们个个问我要钱,我会生钱吗?”孩子哑口无言,再读书的梦想就在此刻破灭了。而像这样明里暗里不支持孩子上学,而把钱积存起来盖新房的父母又有多少呢?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时值我国农村危旧房改造的高峰期,面对身边如雨后春笋般的座座新楼,盖新楼的欲望不能不强烈。所以在盖新和孩子读书之间更多的家长选择了前者,小学读到初中不花钱,再读要花钱就揪心了,更何况读中职出来还不见得多挣钱呢?
在如此冰冷的现实面前,任务(名额)落实到教师头上,唯他们是问,他们怎能不惶恐和无奈呢?
而绝大多数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家庭教育的缺失、失当和关爱不到位,使部分学生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性,在成长中迷失了正确方向,对学校的教育一味抵触,“油盐不进”,严重制约了他们自身健康成长。而对孩子在校的种种不良表现,不少家长却表现出有心无力,甚至束手无策,最后放任不管了。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足见父母教育的至关重要,是其他教育形式和手段所无法替代的,是孩子教育成败的关键。这个环节的缺失,使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费力却收效甚微。
目前偏远农村初中生中有相当部分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存在以下倾向。
第一,缺乏社会责任感,国家和集体观念及公德意识淡漠,思想复杂多元,对读书没有明确的目标。
第二,躁动而盲目,自制力差,体验欲强,急欲进入社会,对学习没有足够的耐心,不珍视品德修养,轻视学校的思想教育。
第三,脆弱而偏激,以自我为中心,对外在的约束力很反感不合作,不自省,易走极端甚至自残或者攻击伤害他人。
第四,缺少感恩之心,无敬畏之情,一味向别人索取,却不思回报,不存感激,教育转化难。
第五,意志薄弱,随波逐流,贪图物质享受,不愿吃苦耐劳。虚荣心强,而不以无知为耻。
鉴于上述情况和问题及学生的思想心理表现,要想顺利完成教育“九+三的目标任务,仅靠学校教师的努力和思想教育工作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认为,要完成“九+三”目标任务,更有成效的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首先,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行政,既要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让老百姓知道“九+三”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的重要意义,自觉守法并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又要在制定计划、下达目标任务时要从实际出发,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可行性指标,并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以保证通过努力能够完成,否则就会不可避免地因为虚高的指标而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浪费国家资源。还可让学校、教师摆脱尴尬的两难处境。
其次,国家应加大对各类职业学校的清整力度,规范办学行为。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手段,切实提升各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取信于学生家长,使之能为社会培养和提供各类合格过硬的技术人才,让中职毕业生在职场中能凸显就业和收入优势。届时,中职招生还是问题吗?
再次,应充分发挥社区环境塑人的独特作用。要营造社区良好的舆论氛围,以引领、转变家长的价值观、人生观,使之能正确看待并处理好家庭发展和孩子成长的关系,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职招生难的问题,最终实现教育“九+三”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