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朗读训练的功能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语言是一种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复杂系统,学生要掌握语言,必须将这些因素“内化”。朗读是审美感知的桥梁,能激起美感带来审美情感的愉悦。朗读可以更加有效地把书面语言系统“内化”在大脑之中,逐渐建构、完善一个处理语言的“格式塔”,从而增强学生对语言的判断能力。
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此外,课文是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学生仅凭默读和教师的讲解固然也能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如果再辅之以朗读这一重要的声音因素,使几种器官并用,就可以通过语音的停顿、轻重、抑扬、急缓等,把书面上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表现出来,这样也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
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晰等。如前所述,学生发展语言是一个不断从“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其中“内化”是基础,没有这一基础就不能很好地、有效地“外化”。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
朗读可使学生受到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思想性、艺术性都很强。在朗读课文过程中,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会受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熏陶,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这是一种“渗透”。朗读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是阅读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学生通过这种阅读方式可以获得更丰富的感性经验,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准确,得心应手的工具。他们可以用这些工具將自己的感受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与人交流,并通过不断的交流逐渐提高自己的水平,推动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的发展,加强智力的发展。与此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地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他们会对课文中描写的人、物、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并接受到各种社会性的情感陶冶,课文中战斗英雄不屈不挠的斗志,劳动模范忘我的劳动态度,科学家废寝忘食、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医生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运动员勇夺金牌的拼搏精神等,都会大大感染和丰富学生们的情感他们会将这些美好的品质转化为对自己行为的要求和需要,积极模仿,从而产生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朗读是教师衡量学生对教材理解水平。检验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任何一篇课文里都融入了作者真挚的感情,要想真正朗读好一篇课文,必须深入地理解课文,掌握整篇课文的感情基调。因而教师可以通过听学生朗读来衡量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检验学生朗读水平。朗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还能推动思维的发展。它是达到教育更高境界的基本手段之一。
二、朗读要有教师的有效指导
学生的发展是自主的,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因为没有教师指导的学习往往是盲目低效的、狭窄割裂的、缺乏生命力的。教师有效指导的意义在于教师发出的信息是与教学目标相吻合的,会对学生产生正效应的影响,而不是背离教学目标。高效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说到朗读指导的有效性,不得不说朗读指导的层次性,因为我们的指导必须根据不同年龄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我们知道低年段的读有三个层次:读准—读通—读懂;中高段的读也有三个层次;读通—读懂—品读。品读层次要求能读出思想,读出情感,读出形象,读出韵味来。
朗读指导有没有效果,我们首先要看要求有没有落实,目的有没有达到。如;我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或课文。那么,由于教师的指导,学生原来读不准的,后来能读准了,原来读不通的后来能读通了。(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优秀教师,为了指导学生读好一个字音、一个词、一个句子,不厌其烦,反复指导,又是示范,又是领读,直到这个学生读准读好为止。)我们说,这种指导就是有效指导,如果学生经过指导,朗读质量上没有什么提高,那么这种指导就是无效的。
朗读指导的有效性,不能仅仅从朗读的水平、质量上看,还应该扩大范围,丰富其内涵,如对课文的理解,对重点句的品读,一种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读把作者想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了;还有学生通过读,领悟了作者的意思,并在对话中把感悟到的意思暴露出来,那么这种指导我认为也是有效的,这是其一;其二,学生是有差异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有的只能达到读准、读通、读懂的水平,你就不要提高到诵读、欣赏的水平。其三,读必须与悟紧密结合,静思默想利于学生体悟其义,酝酿情感,利于朗读水平的提高。
由此可见,有效的朗读指导,应体现在学生通过指导,能于朗读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事物或情境,能于朗读中逐渐融入自己的领悟和情感,并把在品读中感悟到的潜藏在文字背后的思想、哲理,以及难以名状的情感和体验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和背诵,表达出来,释放出来,最终实现课文语言的内化,并于朗读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语感。同时通过教师的朗读指导,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催化学生对文本的品读与理解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总之,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语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通过教师们精心的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才能真正在小语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
(作者单位:辽阳市灯塔市五星镇西三家子小学 辽宁灯塔)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语言是一种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复杂系统,学生要掌握语言,必须将这些因素“内化”。朗读是审美感知的桥梁,能激起美感带来审美情感的愉悦。朗读可以更加有效地把书面语言系统“内化”在大脑之中,逐渐建构、完善一个处理语言的“格式塔”,从而增强学生对语言的判断能力。
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此外,课文是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学生仅凭默读和教师的讲解固然也能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如果再辅之以朗读这一重要的声音因素,使几种器官并用,就可以通过语音的停顿、轻重、抑扬、急缓等,把书面上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表现出来,这样也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
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晰等。如前所述,学生发展语言是一个不断从“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其中“内化”是基础,没有这一基础就不能很好地、有效地“外化”。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
朗读可使学生受到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思想性、艺术性都很强。在朗读课文过程中,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会受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熏陶,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这是一种“渗透”。朗读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是阅读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学生通过这种阅读方式可以获得更丰富的感性经验,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准确,得心应手的工具。他们可以用这些工具將自己的感受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与人交流,并通过不断的交流逐渐提高自己的水平,推动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的发展,加强智力的发展。与此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地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他们会对课文中描写的人、物、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并接受到各种社会性的情感陶冶,课文中战斗英雄不屈不挠的斗志,劳动模范忘我的劳动态度,科学家废寝忘食、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医生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运动员勇夺金牌的拼搏精神等,都会大大感染和丰富学生们的情感他们会将这些美好的品质转化为对自己行为的要求和需要,积极模仿,从而产生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朗读是教师衡量学生对教材理解水平。检验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任何一篇课文里都融入了作者真挚的感情,要想真正朗读好一篇课文,必须深入地理解课文,掌握整篇课文的感情基调。因而教师可以通过听学生朗读来衡量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检验学生朗读水平。朗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还能推动思维的发展。它是达到教育更高境界的基本手段之一。
二、朗读要有教师的有效指导
学生的发展是自主的,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因为没有教师指导的学习往往是盲目低效的、狭窄割裂的、缺乏生命力的。教师有效指导的意义在于教师发出的信息是与教学目标相吻合的,会对学生产生正效应的影响,而不是背离教学目标。高效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说到朗读指导的有效性,不得不说朗读指导的层次性,因为我们的指导必须根据不同年龄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我们知道低年段的读有三个层次:读准—读通—读懂;中高段的读也有三个层次;读通—读懂—品读。品读层次要求能读出思想,读出情感,读出形象,读出韵味来。
朗读指导有没有效果,我们首先要看要求有没有落实,目的有没有达到。如;我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或课文。那么,由于教师的指导,学生原来读不准的,后来能读准了,原来读不通的后来能读通了。(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优秀教师,为了指导学生读好一个字音、一个词、一个句子,不厌其烦,反复指导,又是示范,又是领读,直到这个学生读准读好为止。)我们说,这种指导就是有效指导,如果学生经过指导,朗读质量上没有什么提高,那么这种指导就是无效的。
朗读指导的有效性,不能仅仅从朗读的水平、质量上看,还应该扩大范围,丰富其内涵,如对课文的理解,对重点句的品读,一种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读把作者想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了;还有学生通过读,领悟了作者的意思,并在对话中把感悟到的意思暴露出来,那么这种指导我认为也是有效的,这是其一;其二,学生是有差异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有的只能达到读准、读通、读懂的水平,你就不要提高到诵读、欣赏的水平。其三,读必须与悟紧密结合,静思默想利于学生体悟其义,酝酿情感,利于朗读水平的提高。
由此可见,有效的朗读指导,应体现在学生通过指导,能于朗读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事物或情境,能于朗读中逐渐融入自己的领悟和情感,并把在品读中感悟到的潜藏在文字背后的思想、哲理,以及难以名状的情感和体验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和背诵,表达出来,释放出来,最终实现课文语言的内化,并于朗读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语感。同时通过教师的朗读指导,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催化学生对文本的品读与理解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总之,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语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通过教师们精心的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才能真正在小语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
(作者单位:辽阳市灯塔市五星镇西三家子小学 辽宁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