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是深化改革的关键。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主体意识、提问意识、动手操作意识、责任意识、人文意识的培养。进一步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主体意识、提问意识、动手操作意识、责任意识、人文意识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4-292
新一輪的课程改革的深化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是深化改革成败的关键。现代教育理念将带给教师的是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教学方法的根本改变。这里,就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主体意识、提问意识、动手操作意识、责任意识、人文意识的培养的理念,谈几点个人的管见。
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人本教育”思想,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能力、知识水平,激发学生的情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最核心的是要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切忌把学生当着容器,采用注入式,搞满堂灌或题海战术,对学生进行一招一式的解题技巧的训练,这样,教师教的累,学生学得苦、学得呆,从而变相剥夺了学生的学习权利。老师不是知识的化身,绝对的权威,而是学生的朋友和学习的伙伴。老师要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一方面要“尊重”、“保护”、“关爱”学生,另一方面要“唤醒”、“激励”、“发展”学生,要小心翼翼的呵护学生稚嫩的心灵,以对学生终生发展负责的态度和行动方式,为学生创设安全的学习环境和发展空间,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
二、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
对于课堂上总爱提问的学生,老师应时刻把鼓励性的话语挂在嘴边,如“你问得真好!”;“你的问题真有意思!”;“你真爱动脑筋!”,这些温暖的话语送给学生定会使他们心花怒放,无令而往。对于有惰性或生性胆小羞怯的孩子更应及时地多加鼓励:“勇敢些,老师相信你能行!”;“啊,你真了不起!”,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或者一个翘起的大拇指都会使他们信心倍增,“问”趣盎然。
在学习过程中,要留给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如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在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发现以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让学生在面临某一历史情境时,会自发地产生“为什么?”“有没有新的问题?”“怎样设法解决?”等一连串的想法,最终让学生把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当成一种习惯,成为一种需要。
对学生提出的不明确的问题,应和学生一起思考,教师的引导重在理清问题的思路,抓住提问的关键,学生提问错误时应和学生一起找出思维疏漏之处或方向性问题,切忌给学生加压或粗暴训斥。
三、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意识
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一般都认为只需要多读,多看书,也加强记忆就行了,对动手操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很少引起重视。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如果切断了思维与动作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感知、理解所学的内容。
比如,历史学科,常常涉及到有关历史事件或历史时期的地图。教师可提供材料,引导学生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绘制一张地图;个人或小组把相关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局及产生的意义列出一张一览表;对有的事件,如“赤壁之战”,还可以让学生在组内看着自制的地图分为交战双方进行推演。
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同时,避免了历史学科教学的枯燥,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要联系社会现实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常常为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在历史教学中,应抓住时机,关注有关历史热点话题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
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而知今,历史教师向学生揭示的是一部人类必须学会负责的历史,这样的历史教育所滋养出的是一个敢于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
责任意识与历史教育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性、同源性、交互性,责任意识是历史教育的精神内核。素质教育的制高点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除了具有较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外,还必须有良好的人格结构,而责任意识与历史教育的有机结合,对健全学生的人格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现阶段,台独分子操纵并扮演起了“台独闹剧”。面对台独分子对历史的歪曲,你怎么作?台湾当局为什么这样作?目的何在?教师出示有台湾岛的历史资料,让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谴责台湾右翼势力。从而让同学们认识到:台湾当局这种做法的目的是歪曲历史事实,伤害两岸同胞感情。是对和平统一的否定,也是对世界和平的公开挑衅。这也充分说明目前台独势力的抬头和右翼势力的猖獗。所以,我们必须警惕台独势力的抬头,防止悲剧的重演。同时,我们必须加强综合国力,掌握更多的知识,统一祖国,维护世界的和平。
通过联系社会热点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精神,而且通过讨论把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和加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到了一个高度。
五、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
著名史学家白寿彝说过,历史教育的关键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是讲做人的道理,第二条是讲人类改造自然的道理,第三条是讲历代治乱兴衰。在这三条中,第一条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学历史首要是懂得做人的道理。
历史教学中,可以在思想、文化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意识。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和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依据。尤其是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改变了原先以政治、经济、军事为主要内容的情况,大量地增加了对文化、艺术、科技、思想和社会风俗等方面情况的介绍,其本身包含着丰富而又深刻的人文内涵。以中国历史为例,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发展史。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关于“人”的学问,其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强烈的关注现实社会和人生的人文精神。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定灵活运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道德培养和人格塑造的内容,寻求历史事件与人文精神的契合点,并从课外搜寻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修养的历史素材,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达到提高学生人文修养的目的。
历史学习是一个学生认识历史的过程,从感知历史,积累历史知识,理解历史,到对历史现象进行理性思考(比较、分析、演绎、归纳等),以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找到历史发展的特征和规律,从而认识历史和现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重视学生主体意识、提问意识、动手操作意识、责任意识、人文意识的培养,更有助于学生对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理解历史,从而认识历史和现实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郑全洲.体验教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2]朱永新.非智力因素与学习.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
[3]佘永德.农村 教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钱萍,人文精神与历史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1)
重庆市綦江区篆塘镇初级中学
关键词:主体意识、提问意识、动手操作意识、责任意识、人文意识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4-292
新一輪的课程改革的深化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是深化改革成败的关键。现代教育理念将带给教师的是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教学方法的根本改变。这里,就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主体意识、提问意识、动手操作意识、责任意识、人文意识的培养的理念,谈几点个人的管见。
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人本教育”思想,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能力、知识水平,激发学生的情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最核心的是要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切忌把学生当着容器,采用注入式,搞满堂灌或题海战术,对学生进行一招一式的解题技巧的训练,这样,教师教的累,学生学得苦、学得呆,从而变相剥夺了学生的学习权利。老师不是知识的化身,绝对的权威,而是学生的朋友和学习的伙伴。老师要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一方面要“尊重”、“保护”、“关爱”学生,另一方面要“唤醒”、“激励”、“发展”学生,要小心翼翼的呵护学生稚嫩的心灵,以对学生终生发展负责的态度和行动方式,为学生创设安全的学习环境和发展空间,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
二、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
对于课堂上总爱提问的学生,老师应时刻把鼓励性的话语挂在嘴边,如“你问得真好!”;“你的问题真有意思!”;“你真爱动脑筋!”,这些温暖的话语送给学生定会使他们心花怒放,无令而往。对于有惰性或生性胆小羞怯的孩子更应及时地多加鼓励:“勇敢些,老师相信你能行!”;“啊,你真了不起!”,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或者一个翘起的大拇指都会使他们信心倍增,“问”趣盎然。
在学习过程中,要留给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如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在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发现以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让学生在面临某一历史情境时,会自发地产生“为什么?”“有没有新的问题?”“怎样设法解决?”等一连串的想法,最终让学生把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当成一种习惯,成为一种需要。
对学生提出的不明确的问题,应和学生一起思考,教师的引导重在理清问题的思路,抓住提问的关键,学生提问错误时应和学生一起找出思维疏漏之处或方向性问题,切忌给学生加压或粗暴训斥。
三、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意识
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一般都认为只需要多读,多看书,也加强记忆就行了,对动手操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很少引起重视。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如果切断了思维与动作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感知、理解所学的内容。
比如,历史学科,常常涉及到有关历史事件或历史时期的地图。教师可提供材料,引导学生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绘制一张地图;个人或小组把相关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局及产生的意义列出一张一览表;对有的事件,如“赤壁之战”,还可以让学生在组内看着自制的地图分为交战双方进行推演。
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同时,避免了历史学科教学的枯燥,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要联系社会现实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常常为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在历史教学中,应抓住时机,关注有关历史热点话题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
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而知今,历史教师向学生揭示的是一部人类必须学会负责的历史,这样的历史教育所滋养出的是一个敢于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
责任意识与历史教育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性、同源性、交互性,责任意识是历史教育的精神内核。素质教育的制高点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除了具有较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外,还必须有良好的人格结构,而责任意识与历史教育的有机结合,对健全学生的人格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现阶段,台独分子操纵并扮演起了“台独闹剧”。面对台独分子对历史的歪曲,你怎么作?台湾当局为什么这样作?目的何在?教师出示有台湾岛的历史资料,让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谴责台湾右翼势力。从而让同学们认识到:台湾当局这种做法的目的是歪曲历史事实,伤害两岸同胞感情。是对和平统一的否定,也是对世界和平的公开挑衅。这也充分说明目前台独势力的抬头和右翼势力的猖獗。所以,我们必须警惕台独势力的抬头,防止悲剧的重演。同时,我们必须加强综合国力,掌握更多的知识,统一祖国,维护世界的和平。
通过联系社会热点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精神,而且通过讨论把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和加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到了一个高度。
五、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
著名史学家白寿彝说过,历史教育的关键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是讲做人的道理,第二条是讲人类改造自然的道理,第三条是讲历代治乱兴衰。在这三条中,第一条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学历史首要是懂得做人的道理。
历史教学中,可以在思想、文化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意识。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和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依据。尤其是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改变了原先以政治、经济、军事为主要内容的情况,大量地增加了对文化、艺术、科技、思想和社会风俗等方面情况的介绍,其本身包含着丰富而又深刻的人文内涵。以中国历史为例,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发展史。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关于“人”的学问,其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强烈的关注现实社会和人生的人文精神。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定灵活运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道德培养和人格塑造的内容,寻求历史事件与人文精神的契合点,并从课外搜寻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修养的历史素材,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达到提高学生人文修养的目的。
历史学习是一个学生认识历史的过程,从感知历史,积累历史知识,理解历史,到对历史现象进行理性思考(比较、分析、演绎、归纳等),以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找到历史发展的特征和规律,从而认识历史和现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重视学生主体意识、提问意识、动手操作意识、责任意识、人文意识的培养,更有助于学生对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理解历史,从而认识历史和现实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郑全洲.体验教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2]朱永新.非智力因素与学习.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
[3]佘永德.农村 教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钱萍,人文精神与历史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1)
重庆市綦江区篆塘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