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具有广泛的教学意义:(1)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既是体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形式,又是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途径。在低段儿童的数学学习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不仅更符合儿童特点,同时也更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效果会更加明显。
一、在低段儿童中开展数学活动的有利因素
1、从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看,低段儿童天真活泼,好动多思,想象力丰富,对新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低段儿童则接触正式的学习生活,认知水平不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低,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激发儿童的参与兴趣,让儿童在活动中产生深刻的感受和体验,从中领悟和掌握数学知识,并生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比单纯的言语说教、知识灌输和反复练习,具有更好的效果。
2、从思维特点看,低段儿童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比较强,逻辑思维比较弱,无意记忆强,有意记忆弱,适合以数学活动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动手操作,从中感受数学内容,体会数学知识,发现数学问题,生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大量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有意记忆的习惯,同时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合理发展。
3、从数学的应用价值看,数学具有强烈的“工具性”,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专业分科越来越细致,但不管怎样发展,我们都能在不同的行业和专业中,发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作为数学活动,其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培养,应该从低段儿童平时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做起,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4、从考试的角度看,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学生动手动脑,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察,在考试中越来越扮演重要的角色。这一趋势也促使教师应当要在数学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5、从低段数学的学习内容看,基本上都可以设计相应的数学活动来开展教学。这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数学知识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
二、在低段儿童中开展数学活动的基本策略和应注意的问题
1、创设宽松、愉悦的活动情境。数学学习应当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每位教师都应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再结合教学内容和预期目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一个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的情境,引导学生满怀激情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低段儿童对老师的话,对有威信的同伴的话,往往会不加分辨地照单全收,这当然不适合儿童长远的发展成长。因此,创设宽松愉悦的活动情境,就是要发扬民主,师生平等,对学生一视同仁,避免出现教师的高高在上和学生中的小权威等现象。
2、让学生明确活动的主题和任务并掌握活动的操作方法,是保证数学活动取得最佳效果的重要前提。有时候,教师同样开展数学活动,学生也明确了主题任务,但是,往往由于学生没有掌握必要的操作方法和流程,从而使整个课堂变成学生的玩耍课,学生在稀里糊涂的不规则的玩耍中“混”完一节课,从而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开展数学活动最需要的是时间。在学生都能按一定方法和流程开展数学活动后,活动时间才有保证。因此,在开展数学活动时,让学生掌握操作方法和流程,是非常必要的。要做到这一点,有时甚至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训练和手把手的指导。例如:我在教学乘法的意义时,为学生设计了以下流程开展数学活动:
摆一摆:让学生用小石头摆出相同的几个几;
数一数:让学生数出一堆有几颗小石子,一共有几堆,一共有多少颗小石子;
说一说:让学生说一说一堆是1个几,几堆是几个几;
画一画:让学生对照实物用圆形(也可以是其它简单图形)画一画;
写一写:让学生在自己画的图形下面写一写图形表示几个几相加;
算一算:让学生用加法和乘法分别算出总数;
议一议:让学生议一议怎样应用加法和乘法来计算。
活动之初,有些学生并不能有效地开展,这时,通过同学帮助和教师手把手的指导,就显得非常必要。在活动中,学生积累大量感受,对于乘法的意义,也就在不知不觉中,通过潜移默化,产生深刻的认识。在进一步学习表内乘法和口诀。这样做,虽然第一次要多花些时间,但是,对于提高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对于整个教学内容的学习来说,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动手操作与积极思维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数学活动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积累大量丰富的感受,有了这些感受。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激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同时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教师的适时引导和点拨,包括提一些具体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作小结性的发言和谈话,做一些即兴的解决问题的尝试等,都是在数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方式。
4、反复的策略。翻开科学发展史,许多知识都是在反复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发展的,数学知识同样如此,我们不可能通过一次数学活动,就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灵活应用相应的数学知识。所以,一定的重复,在数学活动中是完全合理和必要的。与做练习作业时重复的机械训练不同,数学活动的重复,是“温故而知新”,是另一种意义的重复,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积累感受,强化体验,激发渴望,产生新的认知起点。数学活动的重复,其资源也相当丰富,包括一些典型习题的讲解,都可以设计成数学活动的形式,通过实践操作来进行。这样的重复,必然能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必然每次都有新意。由于以动手操作为基本形式,所以学生也乐于参与,从而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一轮课程改革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为了让学生学到“必要的、有用的数学”,也为了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作为小学教师中的一员,我们要因地制宜地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在“做数学”的数学活动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学到应知应会的数学知识,为将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在低段儿童中开展数学活动的有利因素
1、从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看,低段儿童天真活泼,好动多思,想象力丰富,对新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低段儿童则接触正式的学习生活,认知水平不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低,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激发儿童的参与兴趣,让儿童在活动中产生深刻的感受和体验,从中领悟和掌握数学知识,并生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比单纯的言语说教、知识灌输和反复练习,具有更好的效果。
2、从思维特点看,低段儿童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比较强,逻辑思维比较弱,无意记忆强,有意记忆弱,适合以数学活动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动手操作,从中感受数学内容,体会数学知识,发现数学问题,生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大量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有意记忆的习惯,同时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合理发展。
3、从数学的应用价值看,数学具有强烈的“工具性”,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专业分科越来越细致,但不管怎样发展,我们都能在不同的行业和专业中,发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作为数学活动,其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培养,应该从低段儿童平时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做起,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4、从考试的角度看,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学生动手动脑,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察,在考试中越来越扮演重要的角色。这一趋势也促使教师应当要在数学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5、从低段数学的学习内容看,基本上都可以设计相应的数学活动来开展教学。这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数学知识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
二、在低段儿童中开展数学活动的基本策略和应注意的问题
1、创设宽松、愉悦的活动情境。数学学习应当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每位教师都应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再结合教学内容和预期目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一个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的情境,引导学生满怀激情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低段儿童对老师的话,对有威信的同伴的话,往往会不加分辨地照单全收,这当然不适合儿童长远的发展成长。因此,创设宽松愉悦的活动情境,就是要发扬民主,师生平等,对学生一视同仁,避免出现教师的高高在上和学生中的小权威等现象。
2、让学生明确活动的主题和任务并掌握活动的操作方法,是保证数学活动取得最佳效果的重要前提。有时候,教师同样开展数学活动,学生也明确了主题任务,但是,往往由于学生没有掌握必要的操作方法和流程,从而使整个课堂变成学生的玩耍课,学生在稀里糊涂的不规则的玩耍中“混”完一节课,从而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开展数学活动最需要的是时间。在学生都能按一定方法和流程开展数学活动后,活动时间才有保证。因此,在开展数学活动时,让学生掌握操作方法和流程,是非常必要的。要做到这一点,有时甚至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训练和手把手的指导。例如:我在教学乘法的意义时,为学生设计了以下流程开展数学活动:
摆一摆:让学生用小石头摆出相同的几个几;
数一数:让学生数出一堆有几颗小石子,一共有几堆,一共有多少颗小石子;
说一说:让学生说一说一堆是1个几,几堆是几个几;
画一画:让学生对照实物用圆形(也可以是其它简单图形)画一画;
写一写:让学生在自己画的图形下面写一写图形表示几个几相加;
算一算:让学生用加法和乘法分别算出总数;
议一议:让学生议一议怎样应用加法和乘法来计算。
活动之初,有些学生并不能有效地开展,这时,通过同学帮助和教师手把手的指导,就显得非常必要。在活动中,学生积累大量感受,对于乘法的意义,也就在不知不觉中,通过潜移默化,产生深刻的认识。在进一步学习表内乘法和口诀。这样做,虽然第一次要多花些时间,但是,对于提高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对于整个教学内容的学习来说,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动手操作与积极思维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数学活动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积累大量丰富的感受,有了这些感受。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激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同时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教师的适时引导和点拨,包括提一些具体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作小结性的发言和谈话,做一些即兴的解决问题的尝试等,都是在数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方式。
4、反复的策略。翻开科学发展史,许多知识都是在反复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发展的,数学知识同样如此,我们不可能通过一次数学活动,就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灵活应用相应的数学知识。所以,一定的重复,在数学活动中是完全合理和必要的。与做练习作业时重复的机械训练不同,数学活动的重复,是“温故而知新”,是另一种意义的重复,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积累感受,强化体验,激发渴望,产生新的认知起点。数学活动的重复,其资源也相当丰富,包括一些典型习题的讲解,都可以设计成数学活动的形式,通过实践操作来进行。这样的重复,必然能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必然每次都有新意。由于以动手操作为基本形式,所以学生也乐于参与,从而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一轮课程改革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为了让学生学到“必要的、有用的数学”,也为了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作为小学教师中的一员,我们要因地制宜地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在“做数学”的数学活动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学到应知应会的数学知识,为将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