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一线的高中化学老师首当其冲地成为高中化学课堂改革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为了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更好地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越来越多的高中化学老师开始关注并探索高中化学生态课堂的建构。高中化学生态课堂的建构途径和方法是多元化的,本文主要以2019年人教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二册的教材内容为例,从问题情境创设的角度来探索山区县高中化学生态课堂的建构。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态课堂;“素养为本”的教学;问题情境创设
山区县教学实验条件较差,各类教学资源不充足,信息化程度不高,学生学习途径较为单一,主要来自校内教师组织的课堂。而山区县高中化学传统课堂更多强调的是老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不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在课堂上通过科学、有效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和成就感,更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知识的结构化,从而逐步形成学科思维,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笔者基于山区县高中学校的特点,结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从问题情景创设的角度来助力山区县高中化学生态课堂的构建。
一、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探索
第一,同一个问题情境下问题串的设计。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针对同一个问题情境,通过设计出一系列的问题串,来逐步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组织好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评,在老师逐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提出新的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很好地理解了化学知识,有利于逐步形成解决同一类问题或相关问题的思维模型。
第二,同一个主题下多元化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师在针对同一个主题的教学设计中,通过多元化问题情境的创设再结合过程性和多元化的评价,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不仅传授了知识和方法,发展了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很好地落实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也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社会价值。
二、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例谈
1.案例一:NH3的喷泉实验的问题情境创设
教师在组织《NH3的喷泉实验》这一教学内容时,针对同一个问题情境下设计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串。第一步抛出了问题: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去举例出“水从低处往高处喷”的反自然现象,从熟悉的真实的生活情境迅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大家很快想到了喷泉、高压水枪、火山喷发、快速用力捏牛奶盒牛奶喷射等等。第二步教师立刻追问:这是什么原理呢?为什么液体可以从低处往高处喷呢?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到抽象的原理探析。很多学生都能很快回答跟压强有关、压强差,教师进一步引导:具体形成了怎样的压强差,才使得液体从下往上喷呢?学生思考回答:下面的压强大于上面的压强,液体就能从下往上喷。第一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第三步,教师通过演示NH3的喷泉实验(没实验条件的学校可以用清晰的实验视频代替)将学生从生活中的情境引到课堂实验中,从NH3的喷泉实验装置图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了下面连通的烧杯是敞口容器与外界相通,压强为大气压无法改变,上面圆底烧瓶是密闭体系,是上面圆底烧瓶里的压强减小了,导致了上面的压强小于下面的压强,最后导致形成喷泉。同学逐步解释了形成红色喷泉的原因,并得出:①NH3极易溶于水;②NH3溶于水得到碱性溶液,从而推理出NH3溶于水生成碱的结论。第二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重点培养了学生“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第四、五步,改变装置后如何设计喷泉呢?第三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第六步,将所学知识、原理应用于生活、解释生活现象,充分体现了化学知識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第七步,提出新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多方面评价,第四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教师通过问题串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氨气的部分性质,更是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在密闭体系中改变压强的方法和形成压强差会出现什么现象。这对不同种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理解很有帮助,对气体制备的实验的理解也很有帮助。
2.粗盐提纯——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的问题情境的创设
以上是“粗盐提纯”的简要教学流程。对于环节一的预习任务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因此,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比如:(1)除杂试剂的选择及用量?(2)除杂试剂的先后顺序?(3)实验过程中涉及的操作方法和化学反应?(4)如何判断杂质离子已经除干净?等。环节三,教师根据课堂上各小组方案展示和小组之间评价出现的问题适时的提出问题或给予评价。比如:(1)有些小组没有考虑除杂试剂要稍微过量,除杂试剂本身就是新的杂质,没有设计除去。(2)有些小组没有考虑试剂的先后顺序,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 和剩余的Ba2 ,将Na2CO3试剂加了两次。此时,教师提出有没有更好的办法Na2CO3试剂加一次就能同时除去Ca2 和剩余的Ba2 呢?环节四,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想取上层清液检查杂质是否除尽的时候,发现沉淀一直悬浮着、下沉的速度很慢。此时,教师也引导学生思考将部分悬浊液过滤,再取滤液进行检验。本节课结束,教师还布置了实验设计——检验本地人一直饮用的××森林公园的水质,主要检测水中是否含有矿物离子Ca2 、Mg2 ,水的酸碱性等。
总而言之,科学、有效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非常重要。它能使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帮助构建高中化学生态课堂。因此,对每个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根据本土环境、资源,学生的认知情况等进行精心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从而助力于高中化学生态课堂的建构。
【本文系肇庆教育发展研究院2020年度教育研究课题重点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山区学校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课题批准号:ZQJYY202000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朱成立.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富有思考力的化学课堂——以“铝及其化合物”复习为例[J].教育观察,2019,8(8):127-128.
[2]王益群.构建优秀课堂文化的探索[J].科普童话,2017(30):10-11.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态课堂;“素养为本”的教学;问题情境创设
山区县教学实验条件较差,各类教学资源不充足,信息化程度不高,学生学习途径较为单一,主要来自校内教师组织的课堂。而山区县高中化学传统课堂更多强调的是老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不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在课堂上通过科学、有效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和成就感,更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知识的结构化,从而逐步形成学科思维,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笔者基于山区县高中学校的特点,结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从问题情景创设的角度来助力山区县高中化学生态课堂的构建。
一、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探索
第一,同一个问题情境下问题串的设计。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针对同一个问题情境,通过设计出一系列的问题串,来逐步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组织好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评,在老师逐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提出新的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很好地理解了化学知识,有利于逐步形成解决同一类问题或相关问题的思维模型。
第二,同一个主题下多元化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师在针对同一个主题的教学设计中,通过多元化问题情境的创设再结合过程性和多元化的评价,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不仅传授了知识和方法,发展了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很好地落实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也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社会价值。
二、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例谈
1.案例一:NH3的喷泉实验的问题情境创设
教师在组织《NH3的喷泉实验》这一教学内容时,针对同一个问题情境下设计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串。第一步抛出了问题: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去举例出“水从低处往高处喷”的反自然现象,从熟悉的真实的生活情境迅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大家很快想到了喷泉、高压水枪、火山喷发、快速用力捏牛奶盒牛奶喷射等等。第二步教师立刻追问:这是什么原理呢?为什么液体可以从低处往高处喷呢?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到抽象的原理探析。很多学生都能很快回答跟压强有关、压强差,教师进一步引导:具体形成了怎样的压强差,才使得液体从下往上喷呢?学生思考回答:下面的压强大于上面的压强,液体就能从下往上喷。第一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第三步,教师通过演示NH3的喷泉实验(没实验条件的学校可以用清晰的实验视频代替)将学生从生活中的情境引到课堂实验中,从NH3的喷泉实验装置图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了下面连通的烧杯是敞口容器与外界相通,压强为大气压无法改变,上面圆底烧瓶是密闭体系,是上面圆底烧瓶里的压强减小了,导致了上面的压强小于下面的压强,最后导致形成喷泉。同学逐步解释了形成红色喷泉的原因,并得出:①NH3极易溶于水;②NH3溶于水得到碱性溶液,从而推理出NH3溶于水生成碱的结论。第二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重点培养了学生“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第四、五步,改变装置后如何设计喷泉呢?第三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第六步,将所学知识、原理应用于生活、解释生活现象,充分体现了化学知識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第七步,提出新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多方面评价,第四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教师通过问题串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氨气的部分性质,更是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在密闭体系中改变压强的方法和形成压强差会出现什么现象。这对不同种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理解很有帮助,对气体制备的实验的理解也很有帮助。
2.粗盐提纯——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的问题情境的创设
以上是“粗盐提纯”的简要教学流程。对于环节一的预习任务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因此,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比如:(1)除杂试剂的选择及用量?(2)除杂试剂的先后顺序?(3)实验过程中涉及的操作方法和化学反应?(4)如何判断杂质离子已经除干净?等。环节三,教师根据课堂上各小组方案展示和小组之间评价出现的问题适时的提出问题或给予评价。比如:(1)有些小组没有考虑除杂试剂要稍微过量,除杂试剂本身就是新的杂质,没有设计除去。(2)有些小组没有考虑试剂的先后顺序,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 和剩余的Ba2 ,将Na2CO3试剂加了两次。此时,教师提出有没有更好的办法Na2CO3试剂加一次就能同时除去Ca2 和剩余的Ba2 呢?环节四,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想取上层清液检查杂质是否除尽的时候,发现沉淀一直悬浮着、下沉的速度很慢。此时,教师也引导学生思考将部分悬浊液过滤,再取滤液进行检验。本节课结束,教师还布置了实验设计——检验本地人一直饮用的××森林公园的水质,主要检测水中是否含有矿物离子Ca2 、Mg2 ,水的酸碱性等。
总而言之,科学、有效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非常重要。它能使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帮助构建高中化学生态课堂。因此,对每个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根据本土环境、资源,学生的认知情况等进行精心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从而助力于高中化学生态课堂的建构。
【本文系肇庆教育发展研究院2020年度教育研究课题重点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山区学校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课题批准号:ZQJYY202000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朱成立.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富有思考力的化学课堂——以“铝及其化合物”复习为例[J].教育观察,2019,8(8):127-128.
[2]王益群.构建优秀课堂文化的探索[J].科普童话,2017(3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