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例三:朱自清在《背影》一文的开头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结尾写道:“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结尾写的在晶莹的泪光中看见父亲的背影是虚写,实则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再如:《紫藤萝瀑布》的开头是这样写的:“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写:“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结尾写了作者重见紫藤萝盛开,引发对生命的感慨,由“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结尾不仅呼应开头,而且升华了主题,令人回味无穷。
技巧三:首尾呼应,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法)
这种结尾方式也很常见,它能让读者对文章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但要注意:结尾呼应开头(或题目),不能简单地重复开头的语句,而要紧扣主旨,与开头形成或对应(如《背影》),或对举(如《紫藤萝瀑布》)的关系,或深化中心,或升华主题。
例四:朱自清写景抒情散文《春》的结尾: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里巧用三个比喻句写出了春天“新”“美”“有力”的特点,以一组排比句收尾,气势非凡,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强烈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再如冰心的《荷叶·母亲》一文的结尾: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作者深情的呼唤,热烈歌颂了母爱的伟大,极富感染力。
技巧四:抒情议论,点明主旨(抒情议论法)
在叙事的基础上,用抒情议论句收束文章,抒发情感,突出主旨,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时要注意: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情感真挚,给读者以真实感;切忌无病呻吟,空发议论。
例五:琦君《春酒》一文的结尾:
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给儿子,告诉他是“分岁酒”,喝下去又长大一岁了。他挑剔地说:“你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小时候家乡自己酿的酒呀。”
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在文章末尾,作者巧妙发问,引发读者思考。我们不难看出字里行间透着作者幽幽的黯然神伤,透着作者对家乡,对母亲的思念。找不到真正的家醅,是因为她“独在异乡为异客”。读这个结尾时,读者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者是在借春酒写乡愁,结尾在温馨的怀念中透着一股隐隐的怆痛。
技巧五:巧妙发问,引人深思(巧用问句法)
注意:这种结尾须在前文充分铺垫的基础上发问,方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例六:①“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而当初的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刚刚起步的时候,就用我们无悔的付出,去浇灌那刚刚发芽的种子。
(学生习作——《走过风雨》)
②帕斯卡尔曾说:“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芦苇。”我想,大雨终将过去,只要我做一棵有思想的芦苇,向着更美好的明天奔跑,迎接我的就一定是晴天。
(学生习作——《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
③所谓父女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看着对方渐行渐远。父亲在小路的一端,看着我消失在小路的拐弯处。就这样,我在父亲的目光下慢慢成长,脚下的步伐越來越坚定,叩门的手指节节成熟。父亲的目光如海般包容,使我永生难忘,永生铭记。谢谢您,我的父亲。
(学生习作——《难忘的目光》)
以上几组学生习作的结尾都巧妙引用了名人名言或名篇佳句,令结尾的议论显得更有力度,也更具说服力。
技巧六:引用佳句,多姿多彩(借用名句法)
既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巧妙仿写,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名句本身具有独特而丰富的内涵,能帮助我们简明扼要地点明中心,增添文采。
例七:①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两代人之间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残阳熔化了。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学生习作——《走过叛逆的青葱岁月》)
②阳光斜斜地射进来,照得人暖洋洋的,也驱散了我眼前的迷雾!我想,我找到了属于我的位置。
(学生习作——《位置》)
技法七:景物烘托,情景合一(借景抒情法)
注意:采用描写景物的方式结尾时一样要紧扣文章中心,选取吻合此时心境的景物入文,句子不宜过长。
以上介绍的只是几种常用的作文结尾方法,此外还有“意犹未尽法”“启发评价法”“展望未来法”,等等。但不管用哪一种方式结尾,都需要遵循以下原则:服从中心的需要;与前文的语言风格一致;抒情有节、表达有度。
一篇好文章的结尾,应或似豹尾——收束有力,或如撞钟——余音袅袅。然,“文无定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不必拘泥于任何一种。只要我们平时多加练习,自然熟能生巧,妙笔生花,写出“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好结尾。(完)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光明新区光明中学】
再如:《紫藤萝瀑布》的开头是这样写的:“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写:“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结尾写了作者重见紫藤萝盛开,引发对生命的感慨,由“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结尾不仅呼应开头,而且升华了主题,令人回味无穷。
技巧三:首尾呼应,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法)
这种结尾方式也很常见,它能让读者对文章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但要注意:结尾呼应开头(或题目),不能简单地重复开头的语句,而要紧扣主旨,与开头形成或对应(如《背影》),或对举(如《紫藤萝瀑布》)的关系,或深化中心,或升华主题。
例四:朱自清写景抒情散文《春》的结尾: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里巧用三个比喻句写出了春天“新”“美”“有力”的特点,以一组排比句收尾,气势非凡,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强烈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再如冰心的《荷叶·母亲》一文的结尾: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作者深情的呼唤,热烈歌颂了母爱的伟大,极富感染力。
技巧四:抒情议论,点明主旨(抒情议论法)
在叙事的基础上,用抒情议论句收束文章,抒发情感,突出主旨,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时要注意: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情感真挚,给读者以真实感;切忌无病呻吟,空发议论。
例五:琦君《春酒》一文的结尾:
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给儿子,告诉他是“分岁酒”,喝下去又长大一岁了。他挑剔地说:“你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小时候家乡自己酿的酒呀。”
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在文章末尾,作者巧妙发问,引发读者思考。我们不难看出字里行间透着作者幽幽的黯然神伤,透着作者对家乡,对母亲的思念。找不到真正的家醅,是因为她“独在异乡为异客”。读这个结尾时,读者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者是在借春酒写乡愁,结尾在温馨的怀念中透着一股隐隐的怆痛。
技巧五:巧妙发问,引人深思(巧用问句法)
注意:这种结尾须在前文充分铺垫的基础上发问,方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例六:①“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而当初的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刚刚起步的时候,就用我们无悔的付出,去浇灌那刚刚发芽的种子。
(学生习作——《走过风雨》)
②帕斯卡尔曾说:“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芦苇。”我想,大雨终将过去,只要我做一棵有思想的芦苇,向着更美好的明天奔跑,迎接我的就一定是晴天。
(学生习作——《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
③所谓父女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看着对方渐行渐远。父亲在小路的一端,看着我消失在小路的拐弯处。就这样,我在父亲的目光下慢慢成长,脚下的步伐越來越坚定,叩门的手指节节成熟。父亲的目光如海般包容,使我永生难忘,永生铭记。谢谢您,我的父亲。
(学生习作——《难忘的目光》)
以上几组学生习作的结尾都巧妙引用了名人名言或名篇佳句,令结尾的议论显得更有力度,也更具说服力。
技巧六:引用佳句,多姿多彩(借用名句法)
既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巧妙仿写,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名句本身具有独特而丰富的内涵,能帮助我们简明扼要地点明中心,增添文采。
例七:①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两代人之间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残阳熔化了。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学生习作——《走过叛逆的青葱岁月》)
②阳光斜斜地射进来,照得人暖洋洋的,也驱散了我眼前的迷雾!我想,我找到了属于我的位置。
(学生习作——《位置》)
技法七:景物烘托,情景合一(借景抒情法)
注意:采用描写景物的方式结尾时一样要紧扣文章中心,选取吻合此时心境的景物入文,句子不宜过长。
以上介绍的只是几种常用的作文结尾方法,此外还有“意犹未尽法”“启发评价法”“展望未来法”,等等。但不管用哪一种方式结尾,都需要遵循以下原则:服从中心的需要;与前文的语言风格一致;抒情有节、表达有度。
一篇好文章的结尾,应或似豹尾——收束有力,或如撞钟——余音袅袅。然,“文无定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不必拘泥于任何一种。只要我们平时多加练习,自然熟能生巧,妙笔生花,写出“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好结尾。(完)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光明新区光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