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结尾技巧点拨(下)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216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例三:朱自清在《背影》一文的开头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结尾写道:“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结尾写的在晶莹的泪光中看见父亲的背影是虚写,实则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再如:《紫藤萝瀑布》的开头是这样写的:“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写:“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结尾写了作者重见紫藤萝盛开,引发对生命的感慨,由“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结尾不仅呼应开头,而且升华了主题,令人回味无穷。
  技巧三:首尾呼应,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法)
  这种结尾方式也很常见,它能让读者对文章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但要注意:结尾呼应开头(或题目),不能简单地重复开头的语句,而要紧扣主旨,与开头形成或对应(如《背影》),或对举(如《紫藤萝瀑布》)的关系,或深化中心,或升华主题。
  例四:朱自清写景抒情散文《春》的结尾: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里巧用三个比喻句写出了春天“新”“美”“有力”的特点,以一组排比句收尾,气势非凡,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强烈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再如冰心的《荷叶·母亲》一文的结尾: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作者深情的呼唤,热烈歌颂了母爱的伟大,极富感染力。
  技巧四:抒情议论,点明主旨(抒情议论法)
  在叙事的基础上,用抒情议论句收束文章,抒发情感,突出主旨,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时要注意: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情感真挚,给读者以真实感;切忌无病呻吟,空发议论。
  例五:琦君《春酒》一文的结尾:
  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给儿子,告诉他是“分岁酒”,喝下去又长大一岁了。他挑剔地说:“你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小时候家乡自己酿的酒呀。”
  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在文章末尾,作者巧妙发问,引发读者思考。我们不难看出字里行间透着作者幽幽的黯然神伤,透着作者对家乡,对母亲的思念。找不到真正的家醅,是因为她“独在异乡为异客”。读这个结尾时,读者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者是在借春酒写乡愁,结尾在温馨的怀念中透着一股隐隐的怆痛。
  技巧五:巧妙发问,引人深思(巧用问句法)
  注意:这种结尾须在前文充分铺垫的基础上发问,方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例六:①“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而当初的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刚刚起步的时候,就用我们无悔的付出,去浇灌那刚刚发芽的种子。
  (学生习作——《走过风雨》)
  ②帕斯卡尔曾说:“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芦苇。”我想,大雨终将过去,只要我做一棵有思想的芦苇,向着更美好的明天奔跑,迎接我的就一定是晴天。
  (学生习作——《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
  ③所谓父女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看着对方渐行渐远。父亲在小路的一端,看着我消失在小路的拐弯处。就这样,我在父亲的目光下慢慢成长,脚下的步伐越來越坚定,叩门的手指节节成熟。父亲的目光如海般包容,使我永生难忘,永生铭记。谢谢您,我的父亲。
  (学生习作——《难忘的目光》)
  以上几组学生习作的结尾都巧妙引用了名人名言或名篇佳句,令结尾的议论显得更有力度,也更具说服力。
  技巧六:引用佳句,多姿多彩(借用名句法)
  既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巧妙仿写,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名句本身具有独特而丰富的内涵,能帮助我们简明扼要地点明中心,增添文采。
  例七:①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两代人之间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残阳熔化了。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学生习作——《走过叛逆的青葱岁月》)
  ②阳光斜斜地射进来,照得人暖洋洋的,也驱散了我眼前的迷雾!我想,我找到了属于我的位置。
  (学生习作——《位置》)
  技法七:景物烘托,情景合一(借景抒情法)
  注意:采用描写景物的方式结尾时一样要紧扣文章中心,选取吻合此时心境的景物入文,句子不宜过长。
  以上介绍的只是几种常用的作文结尾方法,此外还有“意犹未尽法”“启发评价法”“展望未来法”,等等。但不管用哪一种方式结尾,都需要遵循以下原则:服从中心的需要;与前文的语言风格一致;抒情有节、表达有度。
  一篇好文章的结尾,应或似豹尾——收束有力,或如撞钟——余音袅袅。然,“文无定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不必拘泥于任何一种。只要我们平时多加练习,自然熟能生巧,妙笔生花,写出“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好结尾。(完)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光明新区光明中学】
其他文献
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牵动着千万人的心,家长无法复工,孩子寒假的各项活动取消,开学延期。  在全国人民齐心协力阻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全体教师也随全国人民一道共克时艰,转战家中,以网络教学的形式继续守护“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开起了网上教育模式。  我们在钉钉这样一个新平台上网课,从刚开始的疑问不断,到后来的逐渐适应,相比传统教学,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教师一天上一堂课
期刊
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5日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开幕。据介绍,截至目前,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94%,部分东部地区已启动无线教育城域网,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益普及。教育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示范培育推广计划”培育的75个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区域和学校案例同时发布。  2014年全國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联网运行,动态纪录入学、就读、流动等信息,有效提升了教育行政
期刊
四、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文章的语言要有——立体感、形象感、节奏感、新鲜感,知道了写外貌要预防——“大眼睛”病,还学会了写人物外貌要抓住人物服饰和面部的主要特征。  五、反思  以作文评改教学为例,  浅谈语言的建构运用  写完这个实录,笔者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秋水共长天一色”即天空和水面这两个本来并不相交的平面经过持续变形相交
期刊
师:课前,老师想邀请同学们共同赏月,你们愿意吗?  出示“迷人的月色,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新月如眉,皓月当空”一系列美景图,教师配着柔美的音乐,动情解说。  师:月夜美景带给你一种怎样的感受?  生1:带给我一种朦胧的美感。  生2:月像水一樣纯澈透明,让人无限神往,给人美好的想象!  师:月是如此的神奇而又美妙,它为无边的黑夜添上了梦幻般的色彩,简直就是夜间的天使!今天,让我们随大作家赵丽宏一起
期刊
一年四季,风霜雨雪,我们叹服大自然的千变万化的同时,也得到了身心的愉悦。语文教师常利用此机会对学生进行作文的训练,然而尽管学生看过万水千山,可是当他们拿起笔,想描写大自然的美丽时,却发现无话可说,让他们抒发感情更是捉襟见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状呢?如何指导学生写好写景抒情的文章?如何用教师智慧开启学生智慧?请随笔者一起走进写作大课堂,完成一篇写景抒情的习作吧。  一、读经典  在景物描写方面
期刊
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先重温一下2018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語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细读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不难发现:材料富有诗意,饱含哲理,具有厚重意蕴;要求极具新意,引导考生袒露个性,拥有独特
期刊
三、“吟”中咏月——诗中月  师:作者用神奇的语言文字为我们描绘了美妙的江天月色,使我们深深陶醉。谁也被感染了?  生:小外甥。  师:小外甥一出场,我们就能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生1:调皮。  生2:聪明好学,爱幻想。  生3:可爱。  生4:……  师:别着急,你把前面几个同学说的小外甥的特点总结一下。  生4总结。  师:聪明的小外甥一来,就要和舅舅挑战对诗!谁能模仿小外甥的语气,向
期刊
语文学科担负着传承母语,发扬祖国优秀文化的艰巨任务。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享受语文,是每位语文教师的光荣使命。在课堂教学中,如能充分展现阅读的魅力,就能使学生喜欢学习语文,尽情享受语文学习。  一、配乐朗读,展现阅读魅力  音乐具有陶冶情操、烘托气氛的作用,教师范读或学生朗读时,配上恰当的音乐旋律,能将阅读的魅力更加充分地展现出来。  如教学《月光曲》一文时,教师可播放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音乐,在
期刊
摘要: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传统的作文训练次数较少——每学期八次,间隔时间长,而且每次习作都是“大作文”,导致学生不想写,不会写,很难有效提高其作文能力。笔者认为,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就要在平时注重练习和积累——随时微写作,采用课堂与课外双轨并行的写作策略,即在文本教学中巧妙融入微写作训练,在日常活动中精心安排微写作情境,随时微写作,使习作训练常态化,从而
期刊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关于怎样发展,中央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它管控全局、根本、方向,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新时期,语文教学该向哪里发展,怎样发展,“新的发展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一、语文教学需要“创新”发展  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的教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顺应国家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