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它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艺术。音乐的分类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型,又可以分为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乡村音乐、原生态音乐。那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音乐又可分为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本文对声乐的发展新趋势——跨界音乐,进行了讨论与分析解刨。
【关键词】:音乐;声乐;跨界音乐;多元化
声乐的演唱方法分为了:美声、民族、通俗三大类。这是最最普通和一直以来传统意义上的三种唱法。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会问那民美呢、音乐剧呢又算哪一类?没错,这两个名词其实就是我想说的主题,所谓的跨界音乐。“民美”美声与民族的结合,“音乐剧”美声与流行音乐的结合,“民通”民族与通俗结合。现阶段这样的演唱形式屡屡可见,很多演唱者有着深厚的某种唱法的功底,然后结合了美声、民族或是通俗,使演唱的效果达到另一种高度。
下面想用家喻户晓的歌唱家为例,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跨界音乐的潜移默化的魅力。
(一)常思思——民美典型人物
常思思是位十分年轻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被誉为“花腔精灵”。大家可能了解,在美声女高音中会分为花腔女高、抒情女高以及戏剧女高。那么民族演唱中何来的花腔女高这一称谓?这就是跨界音乐的出现所带来的。
常思思的经典之作《春天的芭蕾》、《炫境》以及《玛依拉变奏曲》,这些作品都频频展现了她的超高音技能,以及声音的灵巧度。她的声音轻快明朗,优美华丽,又不缺乏力度和饱和感。她就是结合了民族的甜美,美声的高亢,用民族作为包装和外壳,美声发声技巧作为支撑,让民族的特点加上了美声的精华,共同来打造声乐作品的,因此她的演唱就令人听上去耳目一新,不会感觉像民歌一样声音单薄,或因为纯美声给人过于西方化而难接受。反而因为有了美声因素存在,多了许多共鸣,给歌曲增贴了不少色彩绚丽感,同时也解决了民歌单薄,缺少腔体这一问题。
可以说常思思是带动了民美结合演唱的先例,让民族又跨出了新的一步,这样创新性的演唱是中国民歌与时俱进的体现,与世界接轨的体现。
(二)谭晶——明通典型人物
对于谭晶,我觉得大家应该是更为熟悉了,这张面孔伴随着我走过了人生中的青春期,在银屏上随处可见她活跃在舞台上的身影。不管是民族还是通俗,她都会表演的淋漓尽致,扣人心弦。谭晶本科专攻的是民族唱法,到了研究生又潜心专攻通俗唱法,因此她有着与众不同的声音色彩。想想现如今,社会十分热捧的复合型人才,我想,对于她的声音可以说是复合型声音吧。那么民族与通俗相结合又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谭晶堪称经典的作品有《在那东山顶上》、《一杯美酒》等,为何我在众多经典之作之中会拿这两首来举例呢?因为这两首歌是少数民族地方歌曲,有着明显的民族地方特色,前者的歌曲风格透露着藏族特色,后者则是新疆特色,属于民歌。在民族唱法演唱中,更多的是根据作曲家谱面上的东西,加上发声方法和对歌曲细节的把握,不会过多的给与新的东西加以修饰,讲究的是中规中矩,以尽善尽美表达谱面上有的为主。而当谭晶演唱时,加入了许多通俗的演唱风格,并且对曲子加以了许多新的拓展和加花处理。这样一来,给人感觉就不再那么拘束,甚至随心所欲,不再那么讲究所谓的方法和声音位置,对于大众来说就显得更接地气,听者更为轻松。因为通俗唱法一直给人感觉是所有人都能简单的掌握的一种好似说话的艺术。但是,她并不是完完全全抛开了民族唱法的方式方法,在这些歌中,能明显感觉到她声音的气流中依旧保持着圆润的音色,气息也并不肤浅,在该体现地方特色之处仍然处理的非常的得当,而不是一味追求通俗的感觉,空洞、缥缈、忘我、自由,从而忘了歌曲是民歌的本质。
怎么说呢,通俗与民族的结合,让民族更加的洋派,更加普遍的受大众欢迎,也不让民族歌曲随之时代的变迁,慢慢与现代孩子渐行渐远。民通的完美结合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民族风味特色的歌曲,对于流行演唱来说,可以说这是一种我们中国风味的流行歌曲。
(三)莎拉.布莱曼——美通典型人物
美通,这一词是近几年开始风靡中国的,因为音乐剧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如今我国也开始在上海、北京的音乐院校开始设立音乐剧专业了。音乐剧里会严格要求表演者:唱、演、跳三者都必须精通。这是一门基于流行唱法,又要有美声的头声的发声方式,气息上下支撑,声音通畅打开。学习音乐剧的人必须精通英语,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如何去演,也只有这样的演才是真实的情感表达,否则哪怕是学的象模象样,有板有眼,这也只能说是一种复制而已。
谈谈莎拉.布莱曼吧,这个名字其实早就享誉世界,她是古典跨界音乐女高音歌手。杨澜曾经也采访过她,被世人誉为“跨界天后月光女神”。我们中国对她有了更多的了解可能是2008年北京奥与会开幕式于刘欢演唱《我和你》,她的魅力、她的气质光彩夺人,她的的声音犹如天籁般的美妙动听,是多少人追捧的天后级人物啊。莎拉.布莱曼出生于英国,英语是第一母语自然是好的没话说,她从3岁开始学习芭蕾、爵士等,因此有着雄厚的舞蹈功底。长大后开始了她的音乐剧生涯,后来与著名作曲家韦伯结为眷属,事业更是走向了巅峰。
韦伯就是著名音乐剧《猫》的创作者,《memory》是《猫》里的经典选段,莎拉由衷热爱此曲。在演唱这首曲子时,她几乎用的都是“微声唱法”给人讲述人生的真谛,以情动人,把聆听者渐渐地带入剧情之中,结合了美声和流行。不过她在演唱时声音并没有那么美声,没有那么的厚实饱满,也不像流行那样浅而直白,而是介于两者中间。她的演唱既有几分古典的气质同时又包含流行的情调,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在她的演唱中自然而然的融合在一起了,成就了她那充满个人独特气质同时又具有华丽圆润的美声和纯净音质的演唱风格。莎拉的演唱有了美声的气息支持、头腔的共鸣,再结合流行的通俗易懂、直白明了,让欣赏者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欣赏到歌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和她所要讲述的故事。
美声能够比较好的表现歌曲的张力和戏剧冲突,而通俗唱法则更擅长随兴的发挥,二者的结合实现了音乐与戏剧的高度统一,在音乐剧的演唱中广泛的使用。这也是跨界音乐出现的产物。我想这也是接下去我国会重点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新潮流。
小结:音乐的多元化发展,演唱发法的融合使得高雅音乐不再遥不可及,这些新的形式的出现减缩了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界线,使得更多人接受。这样的局面,是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政治、文化的进步息息相关的。
【关键词】:音乐;声乐;跨界音乐;多元化
声乐的演唱方法分为了:美声、民族、通俗三大类。这是最最普通和一直以来传统意义上的三种唱法。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会问那民美呢、音乐剧呢又算哪一类?没错,这两个名词其实就是我想说的主题,所谓的跨界音乐。“民美”美声与民族的结合,“音乐剧”美声与流行音乐的结合,“民通”民族与通俗结合。现阶段这样的演唱形式屡屡可见,很多演唱者有着深厚的某种唱法的功底,然后结合了美声、民族或是通俗,使演唱的效果达到另一种高度。
下面想用家喻户晓的歌唱家为例,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跨界音乐的潜移默化的魅力。
(一)常思思——民美典型人物
常思思是位十分年轻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被誉为“花腔精灵”。大家可能了解,在美声女高音中会分为花腔女高、抒情女高以及戏剧女高。那么民族演唱中何来的花腔女高这一称谓?这就是跨界音乐的出现所带来的。
常思思的经典之作《春天的芭蕾》、《炫境》以及《玛依拉变奏曲》,这些作品都频频展现了她的超高音技能,以及声音的灵巧度。她的声音轻快明朗,优美华丽,又不缺乏力度和饱和感。她就是结合了民族的甜美,美声的高亢,用民族作为包装和外壳,美声发声技巧作为支撑,让民族的特点加上了美声的精华,共同来打造声乐作品的,因此她的演唱就令人听上去耳目一新,不会感觉像民歌一样声音单薄,或因为纯美声给人过于西方化而难接受。反而因为有了美声因素存在,多了许多共鸣,给歌曲增贴了不少色彩绚丽感,同时也解决了民歌单薄,缺少腔体这一问题。
可以说常思思是带动了民美结合演唱的先例,让民族又跨出了新的一步,这样创新性的演唱是中国民歌与时俱进的体现,与世界接轨的体现。
(二)谭晶——明通典型人物
对于谭晶,我觉得大家应该是更为熟悉了,这张面孔伴随着我走过了人生中的青春期,在银屏上随处可见她活跃在舞台上的身影。不管是民族还是通俗,她都会表演的淋漓尽致,扣人心弦。谭晶本科专攻的是民族唱法,到了研究生又潜心专攻通俗唱法,因此她有着与众不同的声音色彩。想想现如今,社会十分热捧的复合型人才,我想,对于她的声音可以说是复合型声音吧。那么民族与通俗相结合又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谭晶堪称经典的作品有《在那东山顶上》、《一杯美酒》等,为何我在众多经典之作之中会拿这两首来举例呢?因为这两首歌是少数民族地方歌曲,有着明显的民族地方特色,前者的歌曲风格透露着藏族特色,后者则是新疆特色,属于民歌。在民族唱法演唱中,更多的是根据作曲家谱面上的东西,加上发声方法和对歌曲细节的把握,不会过多的给与新的东西加以修饰,讲究的是中规中矩,以尽善尽美表达谱面上有的为主。而当谭晶演唱时,加入了许多通俗的演唱风格,并且对曲子加以了许多新的拓展和加花处理。这样一来,给人感觉就不再那么拘束,甚至随心所欲,不再那么讲究所谓的方法和声音位置,对于大众来说就显得更接地气,听者更为轻松。因为通俗唱法一直给人感觉是所有人都能简单的掌握的一种好似说话的艺术。但是,她并不是完完全全抛开了民族唱法的方式方法,在这些歌中,能明显感觉到她声音的气流中依旧保持着圆润的音色,气息也并不肤浅,在该体现地方特色之处仍然处理的非常的得当,而不是一味追求通俗的感觉,空洞、缥缈、忘我、自由,从而忘了歌曲是民歌的本质。
怎么说呢,通俗与民族的结合,让民族更加的洋派,更加普遍的受大众欢迎,也不让民族歌曲随之时代的变迁,慢慢与现代孩子渐行渐远。民通的完美结合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民族风味特色的歌曲,对于流行演唱来说,可以说这是一种我们中国风味的流行歌曲。
(三)莎拉.布莱曼——美通典型人物
美通,这一词是近几年开始风靡中国的,因为音乐剧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如今我国也开始在上海、北京的音乐院校开始设立音乐剧专业了。音乐剧里会严格要求表演者:唱、演、跳三者都必须精通。这是一门基于流行唱法,又要有美声的头声的发声方式,气息上下支撑,声音通畅打开。学习音乐剧的人必须精通英语,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如何去演,也只有这样的演才是真实的情感表达,否则哪怕是学的象模象样,有板有眼,这也只能说是一种复制而已。
谈谈莎拉.布莱曼吧,这个名字其实早就享誉世界,她是古典跨界音乐女高音歌手。杨澜曾经也采访过她,被世人誉为“跨界天后月光女神”。我们中国对她有了更多的了解可能是2008年北京奥与会开幕式于刘欢演唱《我和你》,她的魅力、她的气质光彩夺人,她的的声音犹如天籁般的美妙动听,是多少人追捧的天后级人物啊。莎拉.布莱曼出生于英国,英语是第一母语自然是好的没话说,她从3岁开始学习芭蕾、爵士等,因此有着雄厚的舞蹈功底。长大后开始了她的音乐剧生涯,后来与著名作曲家韦伯结为眷属,事业更是走向了巅峰。
韦伯就是著名音乐剧《猫》的创作者,《memory》是《猫》里的经典选段,莎拉由衷热爱此曲。在演唱这首曲子时,她几乎用的都是“微声唱法”给人讲述人生的真谛,以情动人,把聆听者渐渐地带入剧情之中,结合了美声和流行。不过她在演唱时声音并没有那么美声,没有那么的厚实饱满,也不像流行那样浅而直白,而是介于两者中间。她的演唱既有几分古典的气质同时又包含流行的情调,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在她的演唱中自然而然的融合在一起了,成就了她那充满个人独特气质同时又具有华丽圆润的美声和纯净音质的演唱风格。莎拉的演唱有了美声的气息支持、头腔的共鸣,再结合流行的通俗易懂、直白明了,让欣赏者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欣赏到歌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和她所要讲述的故事。
美声能够比较好的表现歌曲的张力和戏剧冲突,而通俗唱法则更擅长随兴的发挥,二者的结合实现了音乐与戏剧的高度统一,在音乐剧的演唱中广泛的使用。这也是跨界音乐出现的产物。我想这也是接下去我国会重点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新潮流。
小结:音乐的多元化发展,演唱发法的融合使得高雅音乐不再遥不可及,这些新的形式的出现减缩了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界线,使得更多人接受。这样的局面,是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政治、文化的进步息息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