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地球万物的生命之源

来源 :上海城市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faya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话主持:叶治安 \ Ye Zhi’an \ 本刊首席记者
  对话嘉宾:徐其华 \ Xu Qihua \ 原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水务局局长
  摘要:据国际权威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上有半数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缺乏饮用水,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共有17亿人喝不上清洁水。为此,欧盟十五个成员国为遏止污染和防止对水资源过分开发进行谈判,随后制订了一部《水法》,该项法律要求每个成员国,对水资源状况进行分析,确定为实现对水资源进行更有效的经济管理而必须采取的措施。我国北方地区属于资源性缺水,而上海无锡这类城市属于水质型缺水,水质型缺水缺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水体,而是合乎饮用标准、合乎制造高质量的工业产品标准的水。水关系到人类生活的质量,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能力,涉及到国家与社会的安全,所以增强水的危机意识,珍惜和节约水,保护及合理利用水资源都是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序
  1977年,距今正好40年,联合国召开“水事会议”并向全世界发出警告: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因为全球水资源的匮乏,将引发严重的社会矛盾。迫于严峻的形势,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做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联合国提请各国政府根据自己的国情,在这一天开展一些具体的宣传活动,以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以满足人类日常生活、工农业和商业对水资源的需求。
  本刊本期面世之际,恰逢第25届“世界水日”。
  一
  叶:徐局长,首先请你从宏观上向读者普及一下水资源的常识。尽管水的宝贵妇孺皆知,但人们对水资源的认识却是不尽相同的。你能否先简述一下世界范围内水资源的状况?
  徐:你出的题很大,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的,确实只能简述一下。
  就整体而言,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但是这14.5亿立方千米的水中,海水占了97.2%,陆地淡水仅占2.8%,而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的江河、淡水湖和浅层地下水等淡水,又仅占淡水储量的0.34%,因为地球两极的冰川和深层地下水占了淡水储量的99.66%。遗憾的是,就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还很难随心所欲地利用这99.66%的淡水资源。
  叶:请教一个技术问题,从地质学角度上来说,下探多深才算是深层地下水?
  徐:通常是指距离地表1 000米深处的蓄水层,目前探明的深层地下水是地表蓄水量的百倍以上,而且某些地下蓄水层甚至还存在被封闭了几百万年的“化石”水。水,虽然是一种普通的物质,但在维持地球上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过程中,却又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源泉,所以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叶:水资源的匮乏,全世界已嚷嚷了数十年了。就目前的情况看,这是否属于当今世界的一道难题?
  徐:的确是一道很棘手的难题,因为数量有限的淡水资源,正受到日趋严重的污染。据国际权威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上有半数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缺乏饮用水,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共有17亿人喝不上清洁水。如果以严格的科学标准去衡量,世界上有将近80%人口正在或将要受到水荒的威胁,所以1993年联合国确立“世界水日”,就是旨在呼吁世界各国节约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以求得可持续发展。
  叶:就目前已探明的蕴藏量来看,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如何?
  徐:各大洲的年径流量区别很大,最多的是亚洲,其次为南北美洲、非洲、欧洲、大洋洲,但是从人均径流量的角度看,首末次序正好倒过来。大洋洲人均径流量最多,其次为南北美洲、非洲、欧洲,亚洲排最后。
  二
  叶:世界范围内水资源的情况不容乐观,那我们国家的水资源状况如何?
  徐:从总量上说,中国水资源量居世界第六位,前五位是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但因为中国人口数量庞大,所以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这就像我国的GDP总量,虽然是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却排在80名开外。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大约为日本的1/2,美国的1/4,俄罗斯的1/12,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列在110位。按照國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 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低于2 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低于1 000立方米为重度缺水,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2 220立方米,接近中度缺水。另外,水资源分布极其不均衡,更使中国大陆水形势雪上加霜。
  叶:水量或者说水资源分布不均匀这个情况广为人知,因为我们读小学时上地理课就知道,长江流域水资源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5%。
  徐:确实如此。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但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而从矿产资源与水资源比例看,南方水多但可耕地和矿产少,所以水量有余;北方可耕地和矿产多,但水资源短缺。华北地区已探明的49种主要矿产资源,其潜在价值占全国的41.2%,而水资源仅占4.7%;江南地区矿产资源仅占全国10.2%,而水资源却占全国的42.6%。从水资源分析图上也可以看到,中国大陆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1 000立方米(重度缺水),有6个省、区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极度缺水)。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三分之二供水不足,其中六分之一严重缺水。
  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曾做过调研,全国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3.85亿亩(1亩相当于0.067公顷),全国农村有3.2亿人饮水不安全,其中有7 000万人正在饮用高氟水,而每年因缺水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千亿计。所以,如果不对现有水资源进行合理管理,随着中国人口在本世纪中叶达到16亿的上限,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将跌至1 7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届时水资源短缺形势将更为严峻。   叶:从一个宽泛的角度来看,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經济水平的高低,基本上反映了这个国家文明水平的高低,但经济发展肯定是和水量成正比的。现在我们国家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和速率,对水资源的依赖度将是很高的吧?
  徐:这是毋庸置疑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大陆工业用水量猛增数倍,很多地区水资源的利用屡攀新高,特别是原本缺水的北方,大多数河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超出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比如,像淮河、辽河与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均超过或接近60%,像海河流域甚至已经超过100%,远远大于流域允许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极限。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原因是,我国工业水重复利用和再生利用程度较低。据研究机构统计的数字表明,我国万元GDP用水量在400立方米左右,这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是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的8倍,然而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
  叶: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国家不是搞了南水北调工程吗?据说完全竣工后的南水北调工程,总调水量将达到380亿~480亿立方米,每年的调水量相当于在我国北方增加一条黄河。这对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所起的效果应该是比较显著的吧?
  徐: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战略,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计方针,这是毫无疑义的。不过,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长江径流减少,可能引起海水上溯,而上海正好处于长江口,受其影响较大。所以我在当全国人大代表时,建议国务院和上海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调研工作,力争把对长江口的生态环境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三
  叶:刚才你说到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三分之二供水不足,有六分之一严重缺水。从自然地理常识上去理解,我臆测这些缺水的城市大多数位于北方或西北地区,因为地理地貌的成因过程,那一片国土缺水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不过我们上海,地处江南水乡,河湖港汊密布,大概不会有这种忧患吧?
  徐:实际情况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乐观,因为水、水资源、淡水资源,并不是同一个完全等同的概念,如海洋水占地球水量的97.2%,但现在它属于不可利用,或极少利用的水资源。上海水资源总量较为充沛,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有限,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仅为1 049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拥有量的40%、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0%。据环境部门对上海主要河道的断面监测,上海符合饮用水水源国家标准的地表水只剩下1%,水质劣于Ⅴ类的却占到68.6%。作为上海市民主要饮用水源的黄浦江,因前几年取水口附近随意排污造成的环境威胁,以及太湖水质的富营养化,所以水质终年只能维持在Ⅲ类到Ⅴ类之间。
  简言之,上海有水,但上海缺少充足的淡水资源。早在几年前,联合国就把上海列为21世纪全球饮用水严重缺乏的六大城市之一。上海属于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城市。
  叶:如果没听到如此专业性的阐述,我估计80%以上的市民认为“上海缺水”是不可思议的。出门就见水的上海,怎么可能缺水呢?
  徐:全上海共有河道3万余条,各类湖泊26个,河面率达10%。从表象上看,上海的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上海的水资源主要以过境水资源为主。太湖流域来水量和长江干流来水量大约1万亿立方米,本地水资源量仅为31亿立方米,不到流域过境水量的0.3%,因此,上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很大程度上需依赖流域过境水量。显然,这过境水量的水质如何,不是我们上海所能掌控的。无锡这个城市濒临太湖,说它缺水很多人也不信,但它恰恰和我们上海一样,是个水质型缺水城市,因为太湖湖水中的磷含量过高,会导致蓝藻大面积爆发。
  所以,我国北方地区属于资源型缺水,而上海无锡这类城市属于水质型缺水。水质型缺水缺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水体,而是合乎饮用标准、合乎制造高质量的工业产品标准的水。
  四
  叶:近年来,国际上能源危机的高调经久不衰,其主要依据就是很多能源,如煤、石油等物质的不可再生性。水,在人们的意识中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所以尽管联合国一再强调水资源短缺会引发社会危机,可人们似乎并不以为然,因此“水危机”这样的呐喊大都仅限于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而在社会上并没有出现群起而呼应之势。你对此怎么看?
  徐:首先,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是一个大大的误区,因为地球上水的总量是一定的,饮用淡水的总量就更少了。更为重要的是,水资源的极其宝贵不仅是它的不可再生性,而且还是不可替代性的。现在我们使用和利用的能源很多是可以替代的,比如动力资源中出现了很多替代性资源,像太阳能、风能、核能等,但水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哪一种资源可以替代水保证生命的存在和延续。
  其次,水资源作为一种稀缺性的战略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死攸关。据国家最据权威的信息发布,中国大陆现有8.3亿亩(1亩相当于0.067公顷)没有灌溉设施的干旱地和14亿亩的缺水草场;西北农牧区尚有4 000万人口和3 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我国每年因缺水减产粮食造成的经济损失约500亿元,影响的工业产值有2 000多亿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水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所以,有专家预测,大到国与国之间,小到村与村之间,为水而引起的冲突将会持续发生……
  叶:我打断一下,你这话使我想起了20多年前世界银行副行长伊斯梅尔·萨尔杰丁的一句话:“20世纪的许多战争是因石油而起的;21世纪,水将成为引发战争的根源!”
  徐:其实不用到21世纪,伊斯梅尔的预言在20世纪的后半叶已得到印证,因水资源而引起的冲突和战争,在亚洲、非洲和中东等水资源短缺的地区早就上演了。据《联合国水资源开发报告》统计,在过去50年中,由水引发的冲突共507起,其中37起是跨国境的暴力纷争,21起演变为军事冲突。比如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但同时也是全球最缺淡水资源的地区之一,多次中东战争均与水资源的争夺有关。   叶:这个我有印象,1982年,为了争夺利塔尼河的水资源,以色列曾以打击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游击队为由,占领黎巴嫩南部地区,控制了加沙和约旦河西岸80%以上的水资源。还有叙利亚和以色列之间争论不休的戈兰高地问题也由水资源引起,因为戈兰高地的水资源十分丰富,数条河流注入太巴列湖,而以色列40%的用水取自太巴列湖。另外,土耳其、伊拉克和叙利亚三国也因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归属问题长期发生争执,因为这两条河流是三国的经济命脉。
  徐: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与邻国分享河流和湖泊系统的国家里。地球上有214个河流和湖泊系统跨越一条或若干条国界,其中148个水系统经过两个沿岸国家,31个水系统流经3个国家,有的水系统流经的国家多达12个。而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条法律就这些国际河流的分配及利用作出明确的规定。在水資源日益紧缺的今天,这就为今后可能出现的水源冲突埋下了祸根。
  如果从发展趋势看,水资源的重要性将逐渐超过石油,现在国际上已有这种舆论。随着替代能源登场,中东地区的石油战争将退出舞台,但拉开为“水”而战的帷幕已为期不远了,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因为有两点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水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比如农业用水约占全球淡水用量的70%,工业用水约占全球淡水用量的20%,如果缺乏足够的水资源,就会阻碍工农业的发展,危及粮食供应和导致工业停产限产;二是水资源危机带来的生态系统恶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将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状态。
  五
  叶:国际国内的水形势都这么严峻,那人类应该、或正在采取哪些相应的对策进行防范?
  徐:我介绍几块“他山之石”,看看对我们国家,对我们居住的这个城市有无借鉴。
  现在世界上,特别是在发达国家都在进行一场“蓝色革命”,它的发源地是以色列。从世界范围内的情况看,人类水消费量的约70%用于农业灌溉,20%用于工业,用于日常生活的仅10%。以色列的国土面积大部分是沙漠,严重缺水,所以他们在农业灌溉上发明了滴灌技术。美国把这种能减少农田水蒸发和珍惜每一滴水的耕作方法称为“蓝色革命”。
  工业也是用水大户,所以循环用水一直为世界各国所关心。比如以制革工艺为例,一张皮要鞣制成革,需要用大量的水,且废水中含有污染环境的铬。澳大利亚、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是世界上几个主要的制革中心,因受苛刻的环保法规掣肘,厂商被迫采取了零排放循环用水工艺。据说美国已有357个城市实行了污水回用,其中近6成用于农业灌溉;一些经消毒过滤处理的污水用于喷洒公共绿地及住宅草坪、冲洗城市道路和车辆以及城市消防用水等。
  生活用水虽然只占10%,但日常的节约用水也很可观。英国最早开发并推广一次冲水量为3升的节水马桶,许多欧美国家都规定座便器的一次冲水量不超过6升,而我国销售的座便器,一次冲水量最低是9升,有的要十几升。
  利用雨水也是解决淡水资源行之有效的方法。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实施利用雨水的国家。比如东京都墨田区把降到各家屋顶的雨水通过导水管收集到水箱中,然后用于冲厕所、浇庭园和洗车等,而且这对防止城市排水不及而造成的城市道路积水也起到了有益的作用,一举两得。这项工程曾获得国际环境自治团休协商会的第一届环境奖。目前,日本各地都在响应政府建立这种被称作“微型水库”的号召。
  上述这些都是节约用水的方式方法,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管理。据说欧盟十五个成员国为遏止污染和防止对水资源过分开发进行谈判,随后制订了一部《水法》,该项法律要求每个成员国,对水资源状况进行分析,确定为实现对水资源进行更有效的经济管理而必须采取的措施。我们国家自1993年“世界水日”诞生后,从1994年开始,将每年的3月22日~3月28日定为“水法宣传周”。
  叶:通过你的这些论述,我们不仅理解了水是生命的基础,还知道了水关系到人类生活的质量,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能力,涉及到国家与社会的安全,所以增强水的危机意识,珍惜和节约水,保护及合理利用水资源都是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徐:但愿国人都能知道、理解这项重要任务。
  ■责任编辑:施 煜
其他文献
摘要:上海地铁的物业开发工作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开始着手探索,但随着轨道交通建设工作的大规模展开,资金压力显著加大,上海地铁亦逐步认识到地铁物业综合开发的重要性,开始在部分线路上研究推进沿线土地综合开发,以达到反哺地铁建设和运营补亏的目的。要改变我国目前站场综合开发所面临的体制与机制障碍与阻力因素,一是要夯实体制机制,为“地铁+物业”构筑适宜的制度环境;二是行政扶持,坚持市场导向,努力培育地铁
期刊
摘要:城市交通公共安全是指涉及城市交通系统人、车、环三要素状态的安全程度,既包括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量以及事故的严重程度,也包括与城市交通系统三要素有关的责任事件、违法犯罪行为等。当前的城市交通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既要从狭义上对可能引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更要从广义上对引发城市交通公共安全危机的风险源加以管理。对此,在对城市交通公共安全风险度“三角模型”加以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得出“科学调研、
期刊
摘要:城市品位建设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建构和培育“社会样板阶层”,还需要具体的行动规划和具体的空间景观文化表现,是一项典型的系统工程。具体而言,必须注重九个层面的人文诠释并给予深入思考:从社会公平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价值整合,从“社区如家”到“城市如家”的人文关怀,从学习型城市到“哲学型城市”再到“独有的城市哲学”,从城市精神理念到市民精神的生活实践并转化为“常人生活”的品位素养,从生态循环到社会
期刊
摘要:我国正经历深刻的人口与社会转变,家庭承担传统责任的能力受到挑战,家庭功能正在弱化,同时经济社会环境变化也给家庭带来了冲击。使用可评估性评价和规范分析方法,以家庭发展能力为视角,以社会政策三个主要领域为重点,可以有效发现存在的城乡、区域和群体多重分割,相关政策间缺少协调、配套及政策缺位等问题,乃至影响了扶持家庭的效果。建议构建“权利公平、广泛受惠、重点突出”的社会政策总目标,从扶持范围、制度建
期刊
摘要:城市作为生命有机体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更迭,而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形态、空间、建筑等的更新则显然更多地基于有目的的干预。以路易斯·芒福德关于城发展起源、演变和前景的分析,反观欧洲及美国等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典型历程,探求中国城市更新在时间序列和发生特征方面与更大范围城市变迁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当前中国城市正处于从“旧城改造”向“城市更新”转变的环节,特别是“棚户区改造”作为国家战略提出,带来一系列的新问题
期刊
摘要:对高职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具有行业特点的土建类“工员融合、素能一体”的“332”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予以构建。结合土建类施工企业的产业升级特点,构建了该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在实践中所取得的实际效果。遵循企业用人标准,建设土建类职业人文素质教育平台;遵循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建设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体系;遵循技术和社会发展方向,建设实践教学平台。所
期刊
摘要:世界级城市群大都具有典型的嵌套形态。跨行政区域基础上新城的超级城市群内部事实上存在母城市群与子城市群、都市圈在空间上的嵌套关系,这种嵌套关系既是推动超级城市群形成的空间增长机制,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区域内城市间的协同发展关系,以制度创新的视角,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推动要素流动更加密切与自由,从而提升超级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研究区域内部的各子结构,并分析空间嵌套形态与内部协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浦东新区积极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在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探索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其中,上海陆家嘴金融城在全国首创“业界共治+法定机构”公共治理架构,探索政府、企业和社会主体多元参与区域公共治理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对陆家嘴金融城体制改革试点的背景动因、创新做法和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并对如何深化改革提出若干对
期刊
摘要:上海临港地区作为上海市重点建设的新城之一,近几年临港地区在相关政府的引导下,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到了飞速发展,原来的一座空城正逐渐演变成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现代城市。作为中国第二个、亚洲第三个、世界第六个大型主题公园——上海迪士尼乐园,于今年6月16日正式开馆迎客,其魅力吸引了众多中国和外国的迪士尼爱好者,上海迪士尼乐园的溢出效应辐射到各行各业。临港地区海洋文化资源丰富,若其能与迪士尼实现
期刊
摘要:从教育、医疗、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资源情况来分析,可以发现目前长三角区域各地区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还存在明显的差异,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及均等化发展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通过系列研究,借鉴国内外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协作的先进经验,从城市群合作模式的变革创新的角度出发,有助于为长三角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以及合作共享、统筹协调、专项规划等方面提供全面可行的对策建议。  实现基本公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