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人用药ABC

来源 :中南药学·用药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ulin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糖尿病有其自身的多种特点,对老年糖尿病的诊治,与中青年糖尿病人有许多不同。
  老年糖尿病人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在急性并发症中最为严重的是糖尿病高渗性昏迷,若诊治不及时死亡率极高;在慢性并发症中,脑血管并发症是老年糖尿病人致死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导致老年糖尿病人致盲。
  尽管老年糖尿病人有如此严重的各种并发症,但实践证明这些并发症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预防的关键就是控制好血糖。其实大多数老年糖尿病的病情早期都比较轻,只要及早发现、正规治疗,是不难控制的。医疗实践证明:糖尿病人照样可以长寿!
  老年糖尿病人要注意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如用药前应先查肝肾功能。肝功能异常者慎用双胍类及胰岛素增敏剂(如文迪雅),否则易产生肝肾功能衰竭。老年糖尿病人一般不要轻易用优降糖(包括中药消渴丸因内含优降糖),因其降糖作用强,易引起低血糖;慎用双胍类,如降糖灵(苯乙双胍类)、美迪康(二甲双胍),因老年人多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应用不当易引起致命的乳酸中毒。现列举几条老年糖尿病的用药原则。
  肾功能减退的老年病人用药:许多降糖药在肝内代谢,经肾排出,所以在肝肾功能不良时应慎重选药。糖肾平(格列喹酮)是唯一不经肾排泄的降糖药,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系统随粪便排出体外,尤适于肾功能减退的老年病人。
  降糖药不宜与大多数激素和利尿药合用:因激素和口服避孕药能降低降糖效果,使降糖药部分失效而使血糖升高。也不宜与双克、速尿等利尿药合用,因利尿药能抑制胰岛素的正常分泌,而使血糖升高,严重者可出现“高血糖危象”。
  老年人尽量不用长效制剂:因其作用时间过长,不易控制,且现在市售国产所谓“长效制剂”,大多工艺还未完全过关,并不真正“定时”、“恒量”释放药物,故易致血糖忽高、忽低地波动,特别是易致“低血糖反应”,此时应及时补充能“快速吸收”的食品,如糖水、饼干等。
  伴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的中老年糖尿病人应注意:他们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可延缓降糖药的排泄,使其作用时间延长,从而造成低血糖。为防不测,病人应随身带些糖果,如发现低血糖症状,即服糖果,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及早应用胰岛素在老年糖尿病病人肝肾功能不良或血糖控制不好时,应该及早应用胰岛素治疗。 老人用胰岛素,更要防止低血糖,剂量不可过大。尤其是要防止老人视力不好或注射器刻度不清而搞错剂量。
  初期使用者特别要警惕引起“低血糖反应”,甚至昏迷:尤其是用药量过大或活动量过大,未按时进食者。一旦出现“低血糖反应”,如心悸、头晕、烦燥、精神不安、出虚汗、手抖和饥饿感等,有的老年人甚至可能表现为精神失常、嗜睡和抽搐等症状,应饮用糖水,或立即进食,重则应立即送大医院救治(静脉注射50%葡萄糖)。警惕低血糖可诱发脑血管意外和心肌梗死,这都是很危险的。
  治疗过程中要定期查血糖:最好自购“家用简易血糖仪”,既方便、又可靠、且经济。许多老人为图方便,怕针刺出血,只测尿糖,认为“尿糖可代替血糖”,其实这是不可靠的! 因为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肾糖阈也上升,以致血糖虽已升高 而不出现尿糖,所以尿糖对老年人不能反映其真正的血糖水平,因此老年糖尿病人必须定期测血糖。
其他文献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数据显示:感染是造成人类死亡最重要的因素,约占全球每年总体死亡率的25.5%(约1500 万人)。一个人是否受细菌感染,通常是测定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但存在着影响因素多、精密度差等缺点。  细菌感染诊断现状  由于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依靠血常规、胸部影像或者是微生物学检查无法客观的反映感染的真实情况,比如血常规检测
期刊
前不久,家住长沙市天心区75岁的刘安全住进了医院,右侧肢体已不能动弹,也无法正常说话,是一名急性脑梗塞患者。而就在1天前,他原本有机会让自己避开这次厄运。此前,他开始出现一侧肢体乏力、流口水、讲话不清的症状,可被家人送到医院时,这些症状又全部消失了。  生活中很多病人像刘安全一样,当发生突然头晕目眩,指头麻木,发音困难、失语、吐字不清等先兆脑中风症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很容易被患者或家人忽略,结果
期刊
临床合理用药不仅能够确保用药安全,提高药效,而且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用药成本。在合理用药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注意用药剂量。同一种药物因所治疗的疾病种类不同,用药剂量存在很大差异。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阿司匹林,用于解热镇痛时,一般每次0.3~0.6克,每日3次;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可以用到每次0.6~1.0克,每日3~4次。此外,同一种药物,不同的生产厂家,生产的剂型不同,所用
期刊
老年人患病多以慢性病为主,用药较多、且易养成一些不合理用药的不良习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造成的不良后果也明显增高。那么,老年患者都有哪些不良用药习惯?  频繁换药,盲目增减剂量  老年患者大都存在随意增减药物剂量的情况。只要出现病情波动,不查原因就擅自增加或减少药物用量。当病情暂时稳定后,又立即减量或停止使用。殊不知有的药物起效慢,需服用一定疗程后才可达到理想的疗效。但有些老年患者刚服用几天没有
期刊
有十年高血压病史的张大妈,前一段时间因为尿中有蛋白,被诊断为高血压肾病,医生给她开了洛汀新,一方面降血压,一方面降蛋白尿。她服药一周后,就出现了轻微的咳嗽。她没有理会,可是最近这一段时间咳嗽得厉害,有一天,她咳的实在是难受,就破口大骂:“这个破肺,怎么吃了这么多的止咳嗽药和消炎抗菌药也止不住”。  体内被骂的肺,我们姑且称它为“肺先生”吧,听到了张大妈这样说。“肺先生”感到很委屈,因为“肺先生”知
期刊
大卫她最先在湖南开设风湿免疫专科,视患者如知己,心相连,梦与共;数十年与“狼”共舞,圆红斑狼疮女性患者怀孕生子梦。  她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湘雅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内科副主任。  她是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学会常务委员,中华风湿病学学会湖南分会专业候任主任委员,中南六省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病学学会专业副主任委员,中国卫生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湖南省防治红斑狼疮
期刊
2013年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启动实施“单独两孩”的政策,随后,各地纷纷启动了“单独两孩”的实施办法。2014年3月28日,湖南省“单独两孩”政策也正式落地。二胎政策的放开,给很多家庭带来了喜讯,很多原本对生育二胎不抱希望的高龄妇女也看到了曙光。众所周知,高龄育儿无论是对胎儿还是孕妇来说,都会增加危险,那么准备或正在怀孕的高龄女性要注意什么呢?  
期刊
药品是商品,具有商品的特性,但它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只有生病时才用得到它。那么,药品的价格越高疗效就会越好吗?我看未必。  影响药品价格的因素  1.进口药品价格普遍较高,除了国外物价高的因素外,还有运输、关税等因素,因此进口药品价格比国产同类药品高这是很自然的。  2.新开发的药品往往要将研究费用分摊在内,所以刚刚上市的药品价格相对较高。  3.不同厂家由于设备、工艺、产量大小不同等造成成本不同,
期刊
伴随着新药推出而进行的广告宣传往往容易误导广大市民认为新药比老药好,看病时,为了让病好得更快些,有些市民总会要求医师给自己开新药、好药;特别是家长,认为新药比老药好,副作用小、药效快,点名要进口药、新药;还有一些疑难杂症的患者,一见到广告宣传某种新药特药,就心动,想服用试试。那么新药就一定比老药好吗?  所谓新药、老药只是按药品上市时间的早晚而言,并没有好与次之分。总的来说,必须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
期刊
高血压患者(成人血压达到140/90mmHg)如果不服药治疗或者治疗不规范,可能会导致动脉硬化、血管破裂等心血管疾病、中风、心力衰竭、以及肾功能损害而危及人体生命。但许多高血压患者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没有明显的症状,是药三分毒,我可不可以不服药”“我都换了三四种药了,还中西药一起吃了很久了,怎么还没有效果”“我头痛头晕的时候再吃药,如果当天测出血压不高我就不吃了”“我已经服用很长一段时间降血压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