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创作来源于创作者的主体性观念,我国许多艺术家都是观念性表达的倡导者。观念性的艺术创作方式集中体现了创作者的思想核心、认知思维与创作态度。越是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之下,这种观念性的表达更容易变成现实。“刘小东的绘画创作幸运的在一种宽松的社会环境、艺术氛围中展开”集中展现了刘小东艺术创作的大众化与兼容并包的观念性表达。
关键词:刘小东;油画作品;观念表达
一、坚持大众化的艺术构思
在刘小东的油画作品中体现出了其对艺术创作的大众化观念。这种观念的形成与刘小东的成长环境有着直接的关联性。刘小东对故乡有着深刻的眷恋,对故乡里的大众更有着亲人般的依恋。即便离开故土多年,仍然能够在其作品中发现家乡大众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刘小东的许多作品中都表现出了艺术观念的大众化,《违章》、《愚公的子孙》、《东》、《南》、《西》、《北》以及《父子》等都是对大众生活的信息捕捉。在作品《父子》的创作中,父亲皮肤黝黑、劲瘦的身躯与花白的头发展现了父亲一生的操劳,儿子对父亲带着笑的凝望体现了一种对家的心理依存。刘小东尝试还原一种大众情感,体现出了中国式父子关系的特殊之处,既有儿子对父亲的敬重,也包含了父子之间默默的人间之爱。刘小东成为这幅作品创作了多个名字,例如《父子情深》以及“爸爸 I LOVE YOU”等等,这种创作情感来源于其艺术观念中根深蒂固的大众化情结。
刘小东作品《愚公的子孙》中,真实再现了许多中国少年在儿时的“武术梦”。作品中的少年赤裸着上身,穿着蓝色的短裤与具有年代感的“回力”球鞋,正在用力地踢着对面的墙壁,刘小东本身有着学习武术的少年经历,与许多中国少年一样对武术十分热爱。作品《愚公的子孙》真实的反应了具有共性思维的大众化记忆。刘小东的大众化观念在作品《违章》中也有着鲜明的体现,卡车上承载着的就是最普通大众的劳动场景,他们坐在拥挤的卡车上过着并不光鲜亮丽的人生,农民工们或者是笑容憨厚,或者是面带憔悴,都是对真实大众生存境遇的反应。正如绝大多数大众一样,在时代的洪流中往往不能摆布自己的命运,在未知的前路上探索前行是一种大众常态。
二、允许“合理的丑态”
在油画艺术的审美中往往也要包含“审丑”,刘小东油画的观念性表达体现出了宽容与开放的艺术创作观。即能够容忍和收入人性的不足之处。例如,刘小东的一部分油画作品人物带有一丝“痞”性,这里的“痞”性是指人性中那些不庄重、不肃穆、不够严谨的态度。例如多幅作品中烟不离手的男人们,举手投足间带着轻率的女青年等等。如在作品《白胖子》中,人物身材肥胖、粉白油腻,肚子隆起加之松垮的短裤和“草根”气息十足的拖鞋。仅从人物本身而言无法确定他的美感在哪,然而强烈的阳光似乎让人物眯眼的神态十分合理,远方净澈的天空遥远而明亮,这种“审丑”还原到了真实的生活中,滲透着一种合理性。可见刘小东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尊重现实,允许存在“合理的丑态”,体现出了刘小东兼容并包的艺术创作观念。
三、主体情感与社会观的结合
刘小东油画创作的观念性表达其中一个鲜明的特色是其本人主体情感与社会观的深度结合。刘小东的油画艺术创作动力来自于其对社会深刻的责任感。无论是早期作品还是近几年来在网络中呼声较高的作品,都体现了刘小东包含社会责任、关怀弱势、关心人民命运的“主动入世”的社会观。刘小东在油画创作的过程中将目光的焦点置于与自我人生经历相似的群体或人物上,所创作的人物往往包含了刘小东的主体情感,承载着刘小东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社会观。刘小东的油画作品始终非常关注我国在特殊转型时期的社会矛盾,他将一个艺术家能够对社会所做的贡献运用主体思维展现在画布之上。在宏大叙事式的创作中,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史诗和社会运行的节奏,也体现了刘小东对家乡、对社会、对民生的深切关怀与忧虑。
刘小东在油画创作中的一切选材均是来源于蕴含丰富真实情感的现实社会。画面朴实,给人一种毫无“做作”的感觉。用自然、随意且不加粉饰的表现手法去彰显自我的淳朴、本真的主体观念,给人一种现实感与亲近感,使人了解艺术与生活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创作三峡移民系列油画作品的过程中,刘小东面对的是即将要离开故土的人们,是满地狼藉的搬迁现场,人心动荡与不安,拾荒者的身影与断瓦残壁,这种画面冲击着刘小东的社会观,使那种社会使命感和艺术家对生命的热爱迸发出来。正是在这种主体情感与社会观的共同作用下,刘小东发现了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继而创作了三峡移民 系列油画作品。作品最终所表达出来的并不仅仅是山河的壮丽,更有大时代背景下人性的冷暖和生存状态。
刘小东刻画的人物有泰国的妓女,也有中国的农民工。很多作品集中体现了刘小东对时代变迁中底层人群生存现状的关注,甚至是展现的亚洲大部分人的生存境遇。画布上的中国农民工因时代的变迁而从农村迁移到城市,背井离乡在城市中做着最脏、最累的工作。而泰国妓女的困境则来源于泰国社会的不稳定,作品中的女孩们从农村向城市迁移,追求的是改变生存状态的人生目标。无论是农民工亦或是泰国妓女,他们的共性在于体现着一个社会沉重且悲伤的痕迹。他们用自己的“价值”而换取更好的生活,画面未曾展现心酸而道尽心酸。这些作品的创作,刘小东并非采用了先拍照再创作的形式,而是与人物进行近距离的接触,采用写生的方式进行人物刻画,一方面考验的是其油画创作功底,而另一方面更是对其驾驭主体情感的考验。作品充分展现了刘小东的社会观,体现出了一个优秀艺术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刘小东油画的观念性表达正是基于这种人性化与责任感,形成了饱含情感与主体能动意识的观念性表达方式。
参考文献:
[1]刘小东.尊重现实[J].美术研究,1991(3):18、19.
[2]唐萍.论刘小东油画作品的纪实性特征[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3(4):60.
[3]吴小玲.浅析刘小东绘画中的写实叙事[J].潮商,2012(4):92-93.
关键词:刘小东;油画作品;观念表达
一、坚持大众化的艺术构思
在刘小东的油画作品中体现出了其对艺术创作的大众化观念。这种观念的形成与刘小东的成长环境有着直接的关联性。刘小东对故乡有着深刻的眷恋,对故乡里的大众更有着亲人般的依恋。即便离开故土多年,仍然能够在其作品中发现家乡大众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刘小东的许多作品中都表现出了艺术观念的大众化,《违章》、《愚公的子孙》、《东》、《南》、《西》、《北》以及《父子》等都是对大众生活的信息捕捉。在作品《父子》的创作中,父亲皮肤黝黑、劲瘦的身躯与花白的头发展现了父亲一生的操劳,儿子对父亲带着笑的凝望体现了一种对家的心理依存。刘小东尝试还原一种大众情感,体现出了中国式父子关系的特殊之处,既有儿子对父亲的敬重,也包含了父子之间默默的人间之爱。刘小东成为这幅作品创作了多个名字,例如《父子情深》以及“爸爸 I LOVE YOU”等等,这种创作情感来源于其艺术观念中根深蒂固的大众化情结。
刘小东作品《愚公的子孙》中,真实再现了许多中国少年在儿时的“武术梦”。作品中的少年赤裸着上身,穿着蓝色的短裤与具有年代感的“回力”球鞋,正在用力地踢着对面的墙壁,刘小东本身有着学习武术的少年经历,与许多中国少年一样对武术十分热爱。作品《愚公的子孙》真实的反应了具有共性思维的大众化记忆。刘小东的大众化观念在作品《违章》中也有着鲜明的体现,卡车上承载着的就是最普通大众的劳动场景,他们坐在拥挤的卡车上过着并不光鲜亮丽的人生,农民工们或者是笑容憨厚,或者是面带憔悴,都是对真实大众生存境遇的反应。正如绝大多数大众一样,在时代的洪流中往往不能摆布自己的命运,在未知的前路上探索前行是一种大众常态。
二、允许“合理的丑态”
在油画艺术的审美中往往也要包含“审丑”,刘小东油画的观念性表达体现出了宽容与开放的艺术创作观。即能够容忍和收入人性的不足之处。例如,刘小东的一部分油画作品人物带有一丝“痞”性,这里的“痞”性是指人性中那些不庄重、不肃穆、不够严谨的态度。例如多幅作品中烟不离手的男人们,举手投足间带着轻率的女青年等等。如在作品《白胖子》中,人物身材肥胖、粉白油腻,肚子隆起加之松垮的短裤和“草根”气息十足的拖鞋。仅从人物本身而言无法确定他的美感在哪,然而强烈的阳光似乎让人物眯眼的神态十分合理,远方净澈的天空遥远而明亮,这种“审丑”还原到了真实的生活中,滲透着一种合理性。可见刘小东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尊重现实,允许存在“合理的丑态”,体现出了刘小东兼容并包的艺术创作观念。
三、主体情感与社会观的结合
刘小东油画创作的观念性表达其中一个鲜明的特色是其本人主体情感与社会观的深度结合。刘小东的油画艺术创作动力来自于其对社会深刻的责任感。无论是早期作品还是近几年来在网络中呼声较高的作品,都体现了刘小东包含社会责任、关怀弱势、关心人民命运的“主动入世”的社会观。刘小东在油画创作的过程中将目光的焦点置于与自我人生经历相似的群体或人物上,所创作的人物往往包含了刘小东的主体情感,承载着刘小东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社会观。刘小东的油画作品始终非常关注我国在特殊转型时期的社会矛盾,他将一个艺术家能够对社会所做的贡献运用主体思维展现在画布之上。在宏大叙事式的创作中,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史诗和社会运行的节奏,也体现了刘小东对家乡、对社会、对民生的深切关怀与忧虑。
刘小东在油画创作中的一切选材均是来源于蕴含丰富真实情感的现实社会。画面朴实,给人一种毫无“做作”的感觉。用自然、随意且不加粉饰的表现手法去彰显自我的淳朴、本真的主体观念,给人一种现实感与亲近感,使人了解艺术与生活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创作三峡移民系列油画作品的过程中,刘小东面对的是即将要离开故土的人们,是满地狼藉的搬迁现场,人心动荡与不安,拾荒者的身影与断瓦残壁,这种画面冲击着刘小东的社会观,使那种社会使命感和艺术家对生命的热爱迸发出来。正是在这种主体情感与社会观的共同作用下,刘小东发现了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继而创作了三峡移民 系列油画作品。作品最终所表达出来的并不仅仅是山河的壮丽,更有大时代背景下人性的冷暖和生存状态。
刘小东刻画的人物有泰国的妓女,也有中国的农民工。很多作品集中体现了刘小东对时代变迁中底层人群生存现状的关注,甚至是展现的亚洲大部分人的生存境遇。画布上的中国农民工因时代的变迁而从农村迁移到城市,背井离乡在城市中做着最脏、最累的工作。而泰国妓女的困境则来源于泰国社会的不稳定,作品中的女孩们从农村向城市迁移,追求的是改变生存状态的人生目标。无论是农民工亦或是泰国妓女,他们的共性在于体现着一个社会沉重且悲伤的痕迹。他们用自己的“价值”而换取更好的生活,画面未曾展现心酸而道尽心酸。这些作品的创作,刘小东并非采用了先拍照再创作的形式,而是与人物进行近距离的接触,采用写生的方式进行人物刻画,一方面考验的是其油画创作功底,而另一方面更是对其驾驭主体情感的考验。作品充分展现了刘小东的社会观,体现出了一个优秀艺术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刘小东油画的观念性表达正是基于这种人性化与责任感,形成了饱含情感与主体能动意识的观念性表达方式。
参考文献:
[1]刘小东.尊重现实[J].美术研究,1991(3):18、19.
[2]唐萍.论刘小东油画作品的纪实性特征[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3(4):60.
[3]吴小玲.浅析刘小东绘画中的写实叙事[J].潮商,2012(4):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