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二十年的初中作文教学中,我发现绝大部分学生普遍缺乏写作的兴趣,在写作前没有完整的思考,把作文当作一种任务,一旦完成便把它甩在一边,不愿去反复阅读自己的习作,也没有养成仔细修改的习惯,而对老师的批改及评语只作一般性的浏览,甚至根本不去理会。学生生活单调枯燥,非常平淡,再加上学生本身很少积极地了解社会、了解生活,因此在写作时素材缺乏,甚至无话可说。更严重的是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相对较少,致使写作中“语句不通、错别字连篇、词不达意、离题千里”。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不及时解决,那么语文中的作文教学将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通过近几年的借鉴和尝试,我总结了几种作文教学的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首先是端正学生写作态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
对于一个写作刚入门的学生来说,如果没有鼓励和支持,是不会对作文有很大的兴趣的。他最初写出来的句子很多和老师的要求不相符合,甚至是文理不通,不知所云。这时候教师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因为你的急于求成也许就是扼杀兴趣的锋利刀子!你应该找到他成功的地方,一个刚刚学过的词语的运用,一个富于表现力的句子,甚至是一个学生都不知道的生字,然后给予鼓励和表扬,这些虽微小,但却会产生很大的力量,会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他不会有畏惧心理。他才会愿意写,敢于写。
精心设计作文题目,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这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另一种方法。拟的题目内容尽量是学生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或者是比较熟悉的、感受比较深刻的。由于所写的东西针对性强,大多是发生在学生身上,比较具体和实际,易于发表看法,这就消除了写作的畏难情绪,同时也避免了那种空发议论的倾向。
第二,模仿写作教学。教师在教课时,可抓住课文中某个细节或片断,结合作文要求加以分析,布置为作文。
仿写,不可照抄照搬,要同中求异,从相同点悟出不同点,“照猫画虎”并画出虎气。例如,学习了《故乡》中势利、尖刻、自私的杨二嫂的肖像“漫画”后,可让学生描写一个有类似性格的现实人物肖像,既写与之相同之处,又表现其不同处:杨二嫂是细脚伶仃的圆规,双手搭在髀间,而现实中也许有个胖萝卜,双手叉在腰际。学生在模仿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作品的文学思想的熏陶,并能初步地掌握一些写作技巧。
第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获取大量信息,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非常形象地反映了读对写的促进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是平行发展的,读书多、阅读能力强的人,他们的文章往往也写得很精彩。司马迁通读古籍,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每时每刻都有很多信息通过各种媒介在流动着。当代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因而就需每天阅读,获取和储存信息,造成一种势能,使胸中有故事,把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
第四,指导学生勤练笔,有计划地进行作文片段训练。所谓“作文片断训练”,指用一段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我们常对学生讲,世上无难事,作文也是这样。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说:“只有写,你才能真正会写。”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一开始不要怕写不好,只要勤练笔,熟能生巧。世上哪一个作家、诗人都不是一开始就成为作家、诗人的,有的投稿几十次,甚至几百次才能发表。因此,中学生应勤练笔,坚持写片断作文,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坚持写日记,让他们每天都去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人、事、景、物,记感受到的周围的变化以及从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得到的一些感悟。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步慢慢来。“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作文自然能够写得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写作水平也就能不断提高。
第五,用心去写评语,打一个让学生获得成就感的分数。成功是学习进步之本,成功的喜悦是学习进步的重要内驱力。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教师用心去写评语,用鼓励激发式的评语去激励学生,用商量讨论式的评语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用谈心说话式的评语去感化学生,经常在作文中赞赏学生,打一个让学生获得成就感的分数,是对学生日常进步的肯定,能固化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确定不同的起点;善于针对不同个体的自身现实,确定不同激励目标,让他们在各自的发展区内一次次达标,一次次获胜,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最终达到理想的彼岸。
第六,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生活、多读勤练和积极积累素材等良好的习惯。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自学能力的内容与标志之一,也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指导学生从平时生活,从平常小事,从细微处获得写作素材;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多读勤练、读书做好笔记、摘录和积累的习惯。因此,作文教学一定要指导学生注重日常的积累, 这才有可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厚积薄发。
總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既需要语文教师大胆改革,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这样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今后,我们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为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不懈奋斗。
首先是端正学生写作态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
对于一个写作刚入门的学生来说,如果没有鼓励和支持,是不会对作文有很大的兴趣的。他最初写出来的句子很多和老师的要求不相符合,甚至是文理不通,不知所云。这时候教师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因为你的急于求成也许就是扼杀兴趣的锋利刀子!你应该找到他成功的地方,一个刚刚学过的词语的运用,一个富于表现力的句子,甚至是一个学生都不知道的生字,然后给予鼓励和表扬,这些虽微小,但却会产生很大的力量,会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他不会有畏惧心理。他才会愿意写,敢于写。
精心设计作文题目,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这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另一种方法。拟的题目内容尽量是学生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或者是比较熟悉的、感受比较深刻的。由于所写的东西针对性强,大多是发生在学生身上,比较具体和实际,易于发表看法,这就消除了写作的畏难情绪,同时也避免了那种空发议论的倾向。
第二,模仿写作教学。教师在教课时,可抓住课文中某个细节或片断,结合作文要求加以分析,布置为作文。
仿写,不可照抄照搬,要同中求异,从相同点悟出不同点,“照猫画虎”并画出虎气。例如,学习了《故乡》中势利、尖刻、自私的杨二嫂的肖像“漫画”后,可让学生描写一个有类似性格的现实人物肖像,既写与之相同之处,又表现其不同处:杨二嫂是细脚伶仃的圆规,双手搭在髀间,而现实中也许有个胖萝卜,双手叉在腰际。学生在模仿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作品的文学思想的熏陶,并能初步地掌握一些写作技巧。
第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获取大量信息,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非常形象地反映了读对写的促进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是平行发展的,读书多、阅读能力强的人,他们的文章往往也写得很精彩。司马迁通读古籍,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每时每刻都有很多信息通过各种媒介在流动着。当代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因而就需每天阅读,获取和储存信息,造成一种势能,使胸中有故事,把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
第四,指导学生勤练笔,有计划地进行作文片段训练。所谓“作文片断训练”,指用一段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我们常对学生讲,世上无难事,作文也是这样。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说:“只有写,你才能真正会写。”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一开始不要怕写不好,只要勤练笔,熟能生巧。世上哪一个作家、诗人都不是一开始就成为作家、诗人的,有的投稿几十次,甚至几百次才能发表。因此,中学生应勤练笔,坚持写片断作文,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坚持写日记,让他们每天都去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人、事、景、物,记感受到的周围的变化以及从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得到的一些感悟。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步慢慢来。“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作文自然能够写得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写作水平也就能不断提高。
第五,用心去写评语,打一个让学生获得成就感的分数。成功是学习进步之本,成功的喜悦是学习进步的重要内驱力。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教师用心去写评语,用鼓励激发式的评语去激励学生,用商量讨论式的评语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用谈心说话式的评语去感化学生,经常在作文中赞赏学生,打一个让学生获得成就感的分数,是对学生日常进步的肯定,能固化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确定不同的起点;善于针对不同个体的自身现实,确定不同激励目标,让他们在各自的发展区内一次次达标,一次次获胜,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最终达到理想的彼岸。
第六,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生活、多读勤练和积极积累素材等良好的习惯。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自学能力的内容与标志之一,也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指导学生从平时生活,从平常小事,从细微处获得写作素材;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多读勤练、读书做好笔记、摘录和积累的习惯。因此,作文教学一定要指导学生注重日常的积累, 这才有可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厚积薄发。
總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既需要语文教师大胆改革,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这样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今后,我们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为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不懈奋斗。